6.10运算律整理与练习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6.10运算律整理与练习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1-19 13:56: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整理与练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2页的“回顾与整理”以及“练习与应用”的第1~4题。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会了一些整理的方法,但运用起来还不够完善,还需要进一步指导,本单元的一些运算律如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对学生来说仍存在一定的难度说明这部分是重点复习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回顾与整理,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加深对加法、乘法运算律的理解。 2.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的能力,从而体验运算律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以及普遍适用性,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 :了解知识体系,学会灵活运用运算律
教学难点: 了解知识体系,学会灵活运用运算律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学生:整理本单元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整理运算律
1、谈话:课前我们已经都整理好了本单元的知识,下面谁愿意拿着自己整理的内容上来和大家交流一下?
2.梳理知识,交流汇报。
(预计找三名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上来交流)
主要介绍:我整理了哪些知识?我是怎样整理的?
(1)提问:你觉得他的整理最大的亮点是什么?
(2)提问:还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3、谈话: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又获得了很多整理知识的经验,下面就请同学们立刻学以致用,完善一下自己课前整理的知识。
(学生完善整理,教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
4、整理基本达到下列形式
加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
法 a+b=b+a

运 加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
算 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律 (a+b)+c=a+(b+c)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a×b=b×a
乘法的运算律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三个
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
积不变。 (a×b)×c=a×(b×c)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可以把它们分别乘这个数,
再把积相加,得数不变。
(a+b)×c=a×c+b×c
除法的性质:从一个数里连续除以几个数(零除外),可以从这个数里除以所有除数的积,差不变。
a÷b÷c=a÷ (b×c)
减法的性质: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可以从这个数里减去所有减数的和,差不变。
a-b-c=a-(b+c)
比较区别运算律
1、谈话:其实这一单元我们学的最多、最复杂的就是一些运算律了,你能把他们区分清楚呢?
2、谈话:老师来考考你,你能看出来这些题目运用了那些运算律吗?课件出示:
59+0=0+59
47+(30+8)=(47+30)+8
125×67×8=125×8×67  
15×39+45×39= 39×(15+45 )
4×8×25×125=4×25×(125×8)
437-161-39 =437-(161+39)
12700÷25÷4=12700÷(25×4)
谈话:这些是不是太简单了,难不倒同学们啊,其实有些运算律的运用的确很相似,老师看着很有些眼花缭乱,不知同学们能不能区别清楚,请看:
出示:( 11 × 25 )×4=11×(25×4 )
(25+11)×4= 25 ×4 + 11×4
学生总结结合律和分配率的区别。
运用运算律
你能根据运算律把这些算式填完整吗?
出示:教材第72页“练习与运用”第2题。
学生先独立填写,再交流。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各题分别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
3、4、5让学生说说如果是你更喜欢算那一道算式为什么?
2.完成教材第72页“练习与运用”第3题。
谈话:看来运用运算律可以让我们的计算变得更简便,下面这些题目,你能让他们算起来更简便吗?
出示题目后,让学生独立进行简便计算,指名板演。
组织交流时,让学生自己是怎么算的,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注意:44×25的多种方法。
完成教材第73第4题。
(1)观察每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独立完成,选有代表性的上投影展示,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有错误说说错误原因。
(3)谈话:看来有些算式的确容易让我们产生一些误会,从而很容易把他们做错了。同学们想不想做一回小老师,也出些类似的题目考考全班的同学们,看看你能难到多少同学?
同学们先想想,想好后把题目写在课堂练习本上?
交流
全班完成
提问:你认为你出的这一题难在那里?
(5)出示题目:
199×99
199×99+99
99×199+199
老师也出了一组题目来考考你。你觉得做这一题需要注意什么?
补充其他简便运算。
出示:396–99、396–101、 24×17+34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