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内角和》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8~79页例4和“练一练”,完成练习十二第9~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归纳等活动,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并能应用这一知识求三角形中一个未知角的度数。
2.使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过程,进一步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积累类比、归纳等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探究发现和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这一规律的过程,并归纳总结出规律。
教学难点:对不同探究方法的指导和学生对规律的灵活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一副三角尺,让学生指一指三角尺上的角,说一说每个角的度数。
谈话:这三个角都在三角形内,是三角形的3个内角。(板书:内角)你能口算每块三角尺的3个内角的和是多少度吗?(在“内角”后板书“和”)
学生回答后,追问:你是怎样算的?
出示两个和三角尺形状相同的三角形,并写出算式: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这两块三角尺3个内角的和都等于180°。)
谈话:两块三角尺的形状并不相同,为什么内角的和都等于180°呢?由这一现象你还能想到什么?(其他三角形的内角和也等于180°吗?)
揭题:其他三角形的内角和会不会也等于180°呢?这其中有怎样的规律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一问题。(使课题完整板书成:三角形的内角和)
二、展开
1.测量。
谈话:刚才我们由三角尺上三个内角的和都是180°这一现象,提出了其他三角形的内角和会不会也是180°的疑问。怎样才能知道其他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也是180°呢?你有什么办法知道?(画一个三角形,量出三个内角的度数,再加起来。)
谈话:这个办法很好,书上第113页为我们准备了3个三角形,请大家把这一页上的3个三角形剪下来,小组合作量每个三角形3个内角的度数,并算出内角和。
学生按要求活动后,组织反馈。如果学生测量的误差过大,则让学生再量一量;如果测量的结果比较接近,则允许学生用“大约是180°”来表达。
谈话:通过测量,有的小组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有的小组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大约是180°。看来上面提出的问题是有一定道理的,只是测量容易产生误差,还不能就此确定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请大家再在小组里讨论,还可以用什么办法来说明“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学生在小组里讨论,教师巡视。
反馈:你们想到了什么方法?
学生可能想到以下方法:(1)剪一张三角形的纸片,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撕开,再想办法把三个内角拼在一起,看它们是不是正好拼成一个平角;(2)剪一张三角形的纸片,想办法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折拼到一起,看它们是不是正好拼成一个平角……)
2.实验。
谈话:同学们想出的方法都很好。下面就请大家用刚才的3个三角形,在小组里合作实验,看能发现什么。
学生按要求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并对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让学生到投影仪前展示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并通过师生交流,纠正学生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1)交流撕拼的方法时,着重强调拼角时要把三个内角的顶点拼在同一个点上,并使三个角既无重叠又不留缝隙地拼在一起,再看是不是正好得到一个平角。交流撕拼的方法时,着重强调先找到顶角所对的底边上的高,然后将三个角都翻折过来,使三个顶点与高的垂足重合,再看是不是正好得到一个平角。
(2)交流自己的发现时,着重让学生说一说是用什么三角形进行验证的,发现了什么规律,使学生明确:在所研究的三角形中,无论是直角三角形,还是锐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得到的内角和都是180°。
3.验证。
谈话:通过实验,我们发现这3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等于180°,说明我们一开始提出的问题是正确的,但这毕竟只是由3个三角形得到的结论,只能是一个数学猜想,还需要我们作进一步的验证与研究。下面请大家自己在纸上任意画一个三角形,剪下来拼一拼,看它们的内角和是不是也等于180°。
学生按要求操作,教师巡视。
指名到投影仪前展示自己验证的过程和结果,其他同学讲评。
4.归纳。
提问: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设计说明: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与学习心理,精心设计“发现问题——提出猜想——举例验证”的教学思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他们提供了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学生思考着、讨论着、交流着、感悟着……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获得的对知识的理解,以及数学能力的发展,是教师单纯讲授和学生被动接受难以企及的。】
5.教学“练一练”。
出示:三角形中,∠1=75°,∠2=40°,∠3=( )°。
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根据已知角的度数求未知角的度数,再独立完成计算,并交流计算的过程和结果。
让学生用量角器量一量教科书中的∠3,核对:与算出的结果相同吗?
【设计说明:对于求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充分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解决,继而组织学生计算、评议,有利于学生巩固对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认识,感受所发现规律的应用价值,提升学习能力。】
三、巩固
1.做练习十二第10题。
学生独立练习后,指名说说各题分别是怎样算的。
其中第三小题,学生中可能出现下面两种算法:(1)180°-90°- 55°= 35°;(2)90°-55°= 35°。
组织讲评和比较,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对简捷的计算方法。
2.做练习十二第11题。
学生动手操作、汇报答案后,讨论:为什么拼成的大三角形的内角和还是180°?
3.做练习十二第12题。
让学生先用一张正方形纸照样子折一折,然后独立完成填空,并组织展示和交流。
【设计说明:练习的设计,避免了机械的计算操练,质朴而又扎实。看图求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重在巩固学生刚刚习得的新知;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拼三角形,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理解;用正方形纸折出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并计算各自的内角和,既巩固了本课所学知识,又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有利于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课堂作业
做练习十二第9、13题。
五、总结
谈话: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六、拓展
出示第79页“你知道吗”,让学生独立阅读,并说说从中知道了什么。
谈话:三角形的稳定性意思是说当三角形的三条边确定,三角形就完全确定。(出示用3根木条钉成的三角形框架)这里有一个用木条钉的三角形框架,如果用力去拉,结果会怎样?
让学生到讲台前试一试,谈话:在不把木条拉断的情况下,它的形状是不会改变的,这就是三角形稳定性的具体应用。应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你能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