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1节 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
【重难点】
重点:1.哺乳动物精子和卵子的发生
2.哺乳动物的受精过程
3.哺乳动物的胚胎发育
难点:1.哺乳动物受精过程中精子的获能、顶体反应、透明带反应、卵黄膜封闭作用的概念和生理功能。
2.哺乳动物胚胎发育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知识精讲】
教材梳理
知识点一 精子和卵子的发生
1.精子的发生
(1)场所:睾丸的曲细精管
(2)时间:从初情期到生殖机能衰退阶段。
(3)过程:精子的发生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级精母细胞的形成阶段。第二阶段:初级精母细胞的分裂阶段。第三阶段:精子细胞的变形阶段。
在学习精子的发生过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精原细胞的形成:精原细胞是由体细胞经细胞分化形成初始的精原细胞,初始的精原细胞经数次有丝分裂形成能进行减数分裂的精原细胞。
②精原细胞和初级精母细胞的区别:精原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时,首先要进行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由精原细胞变成初级精母细胞。精原细胞内每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而初级精母细胞内每条染色体上有两个DNA分子。
③一个精原细胞经过一次复制和两次连续的分裂,形成四个含单倍染色体的精子细胞。该过程的学习要结合必修2策中精子的形成过程理解。
④在精细胞的变形过程中,细胞发生较大的变化,如下:21世纪教育网
⑤动物精子的大小与动物的体型大小无关。高考资源网
2.卵子的发生
(1)场所:卵巢
(2)时间:哺乳动物在出生前(胎儿时期)完成卵泡的形成和在卵巢内的储备,到性成熟时经减数分裂形成卵子。
(3)过程:卵子的发生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级卵母细胞的形成阶段。第二阶段:初级卵母细胞分裂形成卵子阶段。
在学习卵子的发生过程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
①卵原细胞的形成:卵原细胞是由体细胞经细胞分化形成初始的卵原细胞,初始的卵原细胞经数次有丝分裂形成能进行减数分裂的卵原细胞。
②卵原细胞和初级卵母细胞的区别:同精原细胞和初级精母细胞一样,染色体复制前是卵原细胞,复制后是初级卵母细胞。
③减数第一次分裂是在雌性动物排卵前后完成,初级卵母细胞分裂产生一个大的次级卵母细胞,和一个小的第一极体;减数第二次分裂是在精子和卵子结合的过程中完成的,次级卵母细胞分裂产生一个大的卵子和一个小的第二极体。在此应结合必修2中减数分裂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进行学习。
特别提示:受精作用发生的时间在两处并不矛盾。受精作用是一个过程,减数第二次分裂是在精子和卵子结合的过程中完成的,只有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完成后,才能真正完成精子和卵子的核融合过程。
④是否受精的标志:是否受精的标志是在卵黄膜和透明带的间隙可以观察到两个极体时,说明卵子已经完成了受精。同时说明了第一极体和次级卵母细胞的分裂不是同步的,当完成受精作用时第一极体还没有分裂。
⑤精子的发生和卵子的发生的比较:
两者相似之处:细胞分裂的最初阶段为有丝分裂,不断增加生殖原细胞的数量;经过两次减数分裂(MI和MII)才能形成精子或卵子。
两者不同之处:由一个精原细胞分裂最后可产生多个精子;一个卵原细胞最后只能生成一个卵子。精子的形状为蝌蚪状;卵子为球形。
特别提醒:精子和卵子在发生上的重要区别是哺乳动物卵泡的形成和在卵巢内的贮备是在胎儿出生前完成。
知识点二 受精
1.概念:受精是精子与卵子结合形成合子的过程。它包括受精前的准备阶段和受精阶段。
2.场所:在自然条件下,受精是在雌性的输卵管内完成的。
3.准备阶段:本阶段又分为准备阶段1(精子获能阶段)、准备阶段2(卵子的准备)两个阶段。准备阶段1:精液由精子和精清(精浆)两部分组成。精清中含有一种能抑制精子获能的物质,因此,在一般情况下,精液中的精子无法获能。只有当交配后精液进入雌性动物的生殖道时,由生殖道分泌产生一种物质解除对精子获能的抑制,才能引起精子获能,精子获能后才能完成受精作用。精子在雌性动物生殖道内获能的部位因种类而异,但主要是子宫和输卵管。准备阶段2:卵子在受精前也要经历类似精子获能的过程,动物排出的卵子成熟程度不同,有的是次级卵母细胞,有的是初级卵母细胞,它们都要在输卵管内进一步成熟,当达到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时,才具备与精子受精的能力。
4.受精阶段:(1)顶体反应:获能后的精子,在雌性动物生殖道与卵子相遇时,出现精子顶体膨大,精子质膜(外膜)和顶体外膜局部融合,并在融合处形成一些泡状物,随后脱落,造成精子顶体外膜出现孔洞,使顶体内储存的与受精有关的酶释放出来,参与精子和卵子的受精过程,这种生理现象叫顶体反应。
(2)防止多精子入卵受精的两道屏障: 屏障①:透明带反应。当精子越过放射冠,进入透明带并接触卵黄膜的瞬间,卵子发出指令(信号),产生阻止后续的精子进入透明带的生理反应。屏障②:卵黄膜封闭作用。当第一个精子进入卵黄膜后,会立即引起卵黄膜的紧缩、增厚,产生阻止其他精子进入卵内与卵子结合受精的生理反应,也叫做多精子入卵阻滞。
(3)精子入卵后发生的变化:尾部脱离,原有的核膜破裂,形成新的核膜,最后形成一个比原来精子核还大的雄原核。
(4)卵子入卵后发生的变化:变化一:卵黄膜封闭,拒绝其他精子再进入卵内。变化二:卵子完成减数第二次分裂,排除第二极体,形成雌原核。
(5)雄原核和雌原核彼此接触,并融合为合子,即受精卵。
知识点三 胚胎发育
1.概念:胚胎发育是指受精卵发育成为幼体。
2.早期胚胎发育的过程:
注意:(1)卵裂期的特点: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细胞数目增加,染色体数目增加,但胚胎总体积不增加,或略有缩小。
(2)桑椹胚前的每一个细胞都有发育成完整胚胎的潜能,属于全能性细胞。
(3)囊胚时期细胞开始出现分化,内细胞团将来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滋养层细胞将来发育成胎膜和胎盘;出现囊胚腔。
(4)原肠腔时期的细胞进一步发育,内细胞团表层细胞形成外胚层,发育成神经系统、感觉器官、表皮及其附属结构。下方的细胞形成内胚层,发育成肝、胰等腺体,以及呼吸道、消化道上皮。滋养层发育成胎膜和胎盘。
w.w.w.k.s.5.u.c.o.m
www.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