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种群数量变化模型知识归纳总结
一、J型曲线:
(1)形成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无天敌、无病疾等理想条件。即不存在自然选择。
不存在生物个体因生活改变而发生的生存斗争,无种内斗争和种间斗争,如无捕食和竞争等。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因素只有出生率和死亡率。
出生率远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持续增加,无K值。
(2)种群数量增长公式:
设为种群的起始数量,每年种群增长率不变,且次年均是前一年的
倍。则第t年种群数量为:
(注:不表示种群增长率)
种群增长率=
(3)J型曲线特点:
种群数量呈指数增长。
种群增长率不变,与密度大小无关。
(4)种群增长率变化:
J型曲线的种群增长率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是一个定植为。
种
群
增
长
率
时间
(5)J型增长的两种情况:
a. 实验室条件下,当一种细菌接种于适宜培养基中,在细菌增长的开始阶段,由于条件适宜,细菌增殖可看作J型增长。
b. 自然环境中,当一个种群刚刚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如外来物种入侵,由于条件适宜,没有天敌,该种群增长可看作J型增长,
二、S型曲线:
(1)曲线形成条件:食物和空间资源有限。
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随着种群密度上升,各个体间因为食物、空
间引起的种内斗争加剧,种群增长率随时间不断发生变化。
(2)K值理解:
K:表示环境最大容量;可以认为是种群中生物数量的最大值,此时
种群不再扩大,种群不会增长。
:此时曲线斜率最大,种群增长率最大,种群数量恢复到K值所需时间最短。
小于K/2:种群密度过低,很容易因为无法交配而种群灭绝,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到K值。
(3)种群增长率变化 :
0最大(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增长率大到最大值)
0
种
群
增
长
率
0 (K/2) (K) 时间
(4)应用:
在实际环境中,种群增长一般都呈“S”型曲线,但生物迁入一个新的环境后,一定时期内可看作“J”型曲线。
在“S”型曲线中,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的一半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资源再生能力最强。因此,在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方面,如渔业捕捞,应在种群数量大于K/2时开始捕捞,并且应使捕捞后的种群数量保持在K/2点。这样做既可获得较大捕捞量,又可保持这种群数量的高速增长,不影响资源的再生。
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制订的依据: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有出生率、死亡率、迁入迁出、外界条例、性别比例、年龄组成,但是对于人类来说,只有控制出生率才能影响人类的种群密度。所以我国计划生育政策规定一对夫妇只允许生育一个孩子,即降低人口出生率。
高考资源网
21世纪教育网
www.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