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
圆柱体的体积
《圆柱的体积》说课
教材分析
1
教学目标
2
教法学法
3
教具准备
4
教学过程
5
板书设计
6
教材分析
1
教学目标
2
教法学法
3
教材分析
1
教学目标
2
教具准备
4
教学过程
5
教具准备
4
板书设计
6
教学过程
5
教具准备
4
一、教材分析
圆柱的体积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经学过圆的面积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圆柱的认识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为学生今后学习圆锥作好充分准备的一节课。
1.经历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体会转化思想在公式推导中的作用。
3.在推导公式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2.能运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求圆柱的体积,并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经历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体会转化思想在公式推导中的作用。
2.能运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求圆柱的体积,并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在推导公式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1.经历推导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体会转化思想在公式推导中的作用。
2.能运用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求圆柱的体积,并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难点:建立圆柱与其转化后的长方体之间的对应关系。
PPT模板下载:www.1ppt.com/moban/ 行业PPT模板:www.1ppt.com/hangye/
节日PPT模板:www.1ppt.com/jieri/ PPT素材下载:www.1ppt.com/sucai/
PPT背景图片:www.1ppt.com/beijing/ PPT图表下载:www.1ppt.com/tubiao/
优秀PPT下载:www.1ppt.com/xiazai/ PPT教程: www.1ppt.com/powerpoint/
Word教程: www.1ppt.com/word/ Excel教程:www.1ppt.com/excel/
资料下载:www.1ppt.com/ziliao/ PPT课件下载:www.1ppt.com/kejian/
范文下载:www.1ppt.com/fanwen/ 试卷下载:www.1ppt.com/shiti/
教案下载:www.1ppt.com/jiaoan/ PPT论坛:www.1ppt.cn
三、教法学法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根据这一理念,(我)采用直观演示法、设疑激趣法、迁移转化法、学导练教学法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获得知识。
在本节课中,我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有: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观察发现、合作交流。
教法学法
四、教具准备
教具
红薯
小刀等
多媒体课件
圆柱形胡萝卜
多媒体课件
圆柱形胡萝卜
红薯
多媒体课件
圆柱形胡萝卜
小刀等
红薯
多媒体课件
圆柱形胡萝卜
五、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引入新知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我让学生通过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以及回顾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为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作好准备,通过知识的迁移,能够降低学习圆柱体积公式推导的难度,也能够使学生比较容易地理解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
1.填空(复习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长方体体积 = 用字母表示
正方体体积 = 用字母表示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统一公式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 ×
2. 同学们还记得圆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吗?
(复习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引入新课)
五、教学过程
1.设疑:我首先出示3组圆柱形实物﹙等底等高、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
课件出示投影:请你猜测:(括号里填大、小或相等)
(1)底面积相等的两个圆柱比较大小,高长的圆柱体积
(2)高相等的两个圆柱比较大小,底面积大的圆柱体积
(3)通过观察,你认为圆柱体积的大小与圆柱的 和 有关。
2.让学生自学课本内容。(布置自学要求内容)
3.小组合作,动手操作(1)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切胡萝卜——拼接转化成我们熟悉的什么形体。
(2)观察转化前后两种几何形体之间的内在联系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三)教师讲导
(三)教师讲导,突破难点
因为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所以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 = S × h
底面
h
h
r
r
∏r
五、教学过程
(三)教师讲导
设计意图:
把圆柱的底面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形,切开,拼起来,可以转化成近似的长方体(课件演示分成的扇形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越接近于长方体。)形状变了,体积没变,拼成的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高等于圆柱的高。从而推导出圆柱体体积计算的公式,并板书: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x高
接着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出来,最后让学生看书质疑。
运用学导练的教学模式,先自主学习,然后小组讨论,小组汇报,教师讲导,通过对刚才实验过程的回顾,不仅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通过引导学生口述推导过程,自己说,同桌互说,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让学生彻底明白圆柱的体积公式是怎么样推导而来的。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完成从操作——观察——比较——归纳推理的认知过程,让知识在动手、动脑、动口的活动中内化,这种由浅到深,由具体到抽象的安排,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有助于突破难点,化解难点。
五、教学过程
Year
接下来是对应练习:一根圆柱形木料,底面积为75cm,长90 cm。它的体积是多少?
展示课本例6,下图的杯子能不能装下这袋牛奶?(数据是从杯子里面测量得到的。)10cm 8cm
请你想一想,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要计算出什么?已知什么?如何运用公式?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先要计算杯子的容积,使学生感受计算的必要性,明白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相应立体图形体积计算方法相同,只是注意要从容器的内部去测量相关数值,具体计算时既可以先求出底面积S,用V=Sh,计算容积,也可以直接用,最后用容积单位。
想一想:如果已知圆柱底面的半径r和高,或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C和圆柱的高h,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经过学生思考,小组讨论交流,最后得出:
(三)教师讲导
10cm
8cm
(四)精练强化,检验目标
Your Text Here
Your Text Here
Your Text Here
2.计算题:
一个圆柱的体积是80立方厘米,底面积是16平方厘米,它的高是多少厘米?
1.判断题:让学生对圆柱体积公式的加深理解。
(1)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 )
(2)圆柱的底面积越大,它的体积就越大。( )……
3.变式练习:
(1)小明和妈妈出去游玩,带了一个圆柱形保温杯,从里面量底面直径是8厘米,高是15厘米。如果两个人游玩期间要喝1L水,带这杯水够喝吗?…….
4.思维拓展:还有什么办法求圆柱的体积?
五、教学过程
练习题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环节,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知识背景和所学知识的特点,练习设计采用螺旋上升的设计方式,做到由易到难,有层次,有梯度,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让学生汇报本节课的收获
再跟同桌比赛说说谁的收获多
再反思整节课的表现
(五)总结全课,深化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反思中进步,在反思中收获成功和喜悦,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教学过程
让学生汇报本节课的收获
再跟同桌比赛说说谁的收获多
再反思整节课的表现
让学生汇报本节课的收获
再跟同桌比赛说说谁的收获多
让学生汇报本节课的收获
再跟同桌比赛说说谁的收获多
让学生汇报本节课的收获
再跟同桌比赛说说谁的收获多
再反思整节课的表现
让学生汇报本节课的收获
再跟同桌比赛说说谁的收获多
2004
(六)布置作业,完善目标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圆 柱 的 体 积
长/正方体的体积 =底面积×高
圆柱的体积 =底面积×高
字母公式V = S h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