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8.2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课件 (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8.2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课件 (共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1-18 14:32: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第二节

食物的消化

营养物质的吸收
第8章
人体的营养


2
消化
食物为什么要消化呢?




































淀粉溶液
碘液
01
02
03
04
05
06
糖类(淀粉等)
无机盐
蛋白质
维生素
脂肪



小分子
大分子

1.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复杂的大分子有机物,必须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后,才能被消化管壁上皮细胞吸收。

2.水、无机盐、维生素小分子物质可直接进入我们的上皮细胞。


3.食物的营养成分在消化管内被水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就是消化。

口腔
(食物从口腔开始消化)

当我们细细咀嚼馒头或米饭时,会感
觉有甜味,这是为什么?
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现象

材料 淀粉检验(滴加碘液) 结论
实验前 实验后(加碘液后)
液体颜色均为:
液体颜色:


液体颜色:



液体颜色:


液体颜色:



液体颜色:


思考对照组与实验组
现象

材料 淀粉检验(滴加碘液) 结论
实验前 实验后(加碘液后)
①馒头屑+唾液(37℃) 液体颜色均为:
液体颜色:

②馒头屑+清水(37℃)
液体颜色:


③ 馒头屑+唾液(37℃,不搅拌)
液体颜色:


液体颜色:

④馒头块+唾液(37℃)

⑤馒头屑+唾液(80℃) 液体颜色:


思考对照组与实验组,实施实验
现象

材料 淀粉检验(滴加碘液) 结论
实验前 实验后(加碘液后)
①馒头屑+唾液(37℃) 液体颜色均为: 液体颜色:

②馒头屑+清水(37℃)
液体颜色:


③ 馒头屑+唾液(37℃,不搅拌)
液体颜色:


液体颜色:

④馒头块+唾液(37℃)

⑤馒头屑+唾液(80℃) 液体颜色:


观察并记录现象,分析并得出结论:
无色,没有
颜色变化
①②对照,说明唾液有消化作用,其中的淀粉酶将淀粉消化成了麦芽糖。
不变蓝
变蓝色
变蓝色
变蓝色
变蓝色
①③对照,说明舌的搅拌作用能促进消化。
①④对照,说明牙齿的咀嚼作用能促进消化。
①⑤对照,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高温使淀粉酶失去消化作用。
唾液淀粉酶













淀粉
麦芽糖
麦芽糖还要进一步被消化成葡萄糖才能被吸收
所以:口腔对淀粉只是
初步消化



葡萄糖
口腔 (唾液:唾液淀粉酶)
1.牙齿咀嚼+舌头搅拌+唾液
2.淀粉被初步分解成麦芽糖

口腔(唾液腺)




食管

胃(胃腺)
1.收缩、蠕动
+胃液=食糜

2.蛋白质被
初步分解成多肽

口腔(唾液)




食管

胃(胃液)

小肠(胆汁、肠
液、胰液)






小肠 (胆汁、胰液、肠液)
1.食糜→乳状

2.淀粉、蛋白质、
脂肪被彻底分解


口腔(唾液)




食管

胃(胃液)

小肠(胆汁、肠
液、胰液)

大肠

肛门
1
淀粉(糖类)的消化








口腔(初步消化)
淀粉

麦芽糖

小肠(最终消化)
麦芽糖

葡萄糖




肠液、胰液
唾液
2
蛋白质的消化






胃(初步消化)
蛋白质

(多肽)

小肠(最终消化)
(多肽)

氨基酸






肠液、胰液
胃液
3
脂肪的消化





小肠
脂肪

脂肪微粒
脂肪微粒

甘油
脂肪酸

胆汁乳化
肠液、胰液




淀粉
唾液淀粉酶

口腔
麦芽糖

小肠
肠液、胰液
葡萄糖
蛋白质


胃蛋白酶
多肽

肠液、胰液
氨基酸
小肠
脂肪

小肠
胆汁
乳化为
脂肪微粒

小肠
肠液、胰液
甘油+脂肪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