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链
国际学校 杨春芳
一、教学内容
本节内容节选自苏科版生物课本七年级上册第6章第1节“食物链”。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生物间普遍存在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
(2)知道什么是食物链。
2、能力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能分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并能画出简单的食物链。
(2)通过查阅资料、方案设计等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1)帮助学生建立自然界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科学自然观。
(2)培养学生探究食物链的兴趣,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认识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建立食物链的概念。
2、培养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食物链的书写。
四、教学对象分析及学习需要分析
初一的学生对于食物链的认识还很肤浅,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让他们对于食物链的组成环节有更深刻的认识,学会正确地书写食物链,从而为后面内容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教师准备写有青草、蚱蜢、青蛙、蛇、鸡、鹰的卡片
六、教学方法
多媒体展示法、谈话法、讨论法
七、教学过程
流程一:故事导入
出示观看狮子捕食的视屏。
从这个故事中你知道生物之间有什么食物关系?
明确是“谁”被“谁”吃、“谁”吃“谁”。
过渡:像叶子、蝉、螳螂、黄雀这种食物联系在自然界中非常多,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看过猫抓老鼠、蜜蜂采蜜等场景,那猫和老鼠、蜜蜂和花蜜之间是什么关系呢?(学生回答:也是吃与被吃的关系)
师:好。我们这节课就来探究这些吃与被吃的关系。(板书课题)
流程三:新课学习
师:请大家对照书本的图:找出其中“吃与被吃”的关系。
教师出示书上青草、蚱蜢、青蛙、蛇、鸡、老鹰的卡片。分组讨论交流完成各生物间通过吃与被吃的关系如何联系在一起。
让学生把写有动物名称的卡片在黑板上按照“吃与被吃”的关系排序。(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被捕食者排在左边,捕食者排在右边!)
学生动手操作,并展示。
师:生态系统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这种“吃与被吃”的关系。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所形成的联系叫做食物链。(得出食物链的概念,板书)
利用所学知识找出食物链并进行书写,要怎么书写呢?
让学生在黑板上原有的食物关系上做改动,写出一条食物链。
教师总结书写食物链的注意点:
1、注意食物链的真实性
2、注意食物链的完整性
3、注意箭头方向表示谁被谁吃
4、注意食物链的每个“链”中的生物只能写一个
出示讨论题:
1.每条食物链中的起点生物是什么?属于生态系统的什么成分?
2.各条食物链中的动物属于生态系统的什么成分?根据它们所吃的食物不同,可以将它们分成哪几类?
学生思考回答。
按照所吃的食物不同将动物进行划分,学生可能不是很清楚,教师先出示不同动物的图片,让学生思考它们分别吃什么。从而得出“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的概念。
教师总结:
1.每条食物链中的起点生物是绿色植物,属于生态系统的生产者。
2.各条食物链中的动物属于生态系统的消费者,根据它们所吃的食物不同,可以将它们分成3类:“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
从而顺利的得出食物链的特点:
1、食物链一般以绿色植物开头。
2、食物链的第二个环节一般是植食性动物。
3、食物链的其他环节一般是肉食性动物。
(板书)
活学活用
展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视屏,让学生写出期中包含的食物链,强调出食物链的环节和各环节的成分
流程四:练一练
完成《补充习题》P52填空1,2,4
流程五:继续讲授新课
师:食物链多种多样,与我们人类活动有什么联系呢?
学生思考回答。
师:接下来我们来分析食谱中的生物。看看与食物链有什么关系。参照书本图,选一份你的午餐食谱,分类思考其中哪些食物来源于植物,哪些来源于动物?填写在表格中。
学生思考并填写表格。
思考:我们的午餐来自哪几样生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在纸上画一画。
学生思考。
师:我们再想想这条食物链的起点生物是什么?它们在生态系统中属于什么成分?
生:回答。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食物链起点是庄稼,是绿色植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师:食物链中的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什么成分?
生:回答。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答案情况总结。(食物链中的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每条食物链都是这样。)
师:我们学习食物链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保护对人类有益的生物,防治有害生物,更好的服务人类。
流程六:课堂小结
师: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
流程七:及时巩固
完成《补充习题》P52的5、7、8、9、10、11、15、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