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生物七上6.2《食物网》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生物七上6.2《食物网》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1-18 18:41: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食物网”教学设计

一、教学指导思想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七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生物的情感。通过阅读与分析使学生体验并认识到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意义。在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发展的合作讨论及交流的学习活动中,建立合作学习意识,使学生学会关注与生物有关的社会问题,提高社会责任感。
二、教材分析
食物网是在学生学习建立食物链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间的食物关系是错综复杂的。教材共有“错综复杂的食物关系”和“人类活动对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影响”两部分。这两部分内容均是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是通过食物网联系在一起的,它们相互制约,相互依存,保持稳定。从而进一步体会到保护每一生物物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本节内容除知识和技能外,更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生态系统产生忧患意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学会分析资料、得到结论,讨论人类对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影响及人类如何与自然和谐发展。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观察理解教材中“物质和能量在食物链与食物网中的流动”示意图。弄清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
对重点和难点处理:制作课件;指导分组讨论并引导用语言描述。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引导分析资料,组织讨论交流,指导完成探究活动。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一节已经学习了有关食物链的知识,对食物链的画法及其特点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学习本节知识,难度不是很大。本节内容的第一部分就是需要学生在食物链的基础上认识食物网,利用课件和学生绘制食物链的活动,使学生对错综复杂的食物网有体会,有明确的认识。在分析资料过程中,学生可能存在一定困难,需要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后,共同分析得到结论。并结合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反复练习,逐渐使学生体会分析资料、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1、课件;2、搜集本地有关“人类活动对食物链和食物网影响”的事例;3、准备绘制食物网需要的卡片和线。
学习方法:合作讨论,表达交流,观察图片,阅读资料,分析资料,科学探究。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食物网的概念,说明食物网和食物链的关系。
( 2) 了解食物链(网)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3) 了解人类活动对生物圈有重要的影响。
2、能力目标:
(1)学会分析资料,进行语言表达。
(2)通过合作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提高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加深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形成热爱自然,保护生物的情感。
(2)关注与生物有关的社会问题,具有社会责任感。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学生根据上节课所学,画出给出生物的食物链。引导学生思考:是不是一种生物只能捕食一种生物,通过学生的思考与回答,引出课题。
二、新课导学:
1、错综复杂的食物关系:
(1)、活动:绘制食物网。学生六人一个小组,利用课前所制作的写有生物名称的卡片和线,制作食物链,将事物链中相同的生物重叠起来,各条食物链就相互交叉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复杂营养关系的网状结构。展示不同的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学生观看体会生物之间食物关系不是单一的。
[设计意图] 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探究兴趣,使学生能感性的体会到生物之间错综复杂的食物关系----食物网。
(2)、结合活动中各组绘制的食物网,思考问题:①如果这个食物网中的绿色植物全部都死去,哪些生物的生存首先受到影响?②由于人的捕杀,你所绘制的食物网中某一生物的数量骤减,这个食物网中的其他生物数量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小组内先针对问题讨论,并简单记录讨论结果,然后进行小组件间的交流,交流中要求学生叙述自己作出判断的理由。
[设计意图]通过思考、讨论与交流,使学生明白学生在交流中的某一成分数量变化,其他生物的数量会发生什么变化,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2、能量在食物链(网)中的流动
学生自学课本102页的内容,思考问题:(1.)生态系统中生物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自哪里?(2).食物链中的什么成分可将能量固定?(3).能量在食物链中是怎样流动的?(4.)每一环节生物体内的能量是否全部能沿着食物链传递下去呢?
(5)、尝试总结能量在食物链(网)中流动的规律。
师生共同总结能量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流动规律:
(1)、能量最初的来源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将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
(2)能量的流动是单向的,不可逆转。
(3)、能量的流动规律:绿色植物开始,流向植食性动物,再流向肉食性动物。
(4)、能量在逐级递减。
[设计意图]通过自学回答问题学生对能量的流动有了一定的认识,再经过讨论与叙述,使学生对能量在食物网中的流动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并归纳出一段规律,在此基础上举例,加深对此难点的认识和理解。
3、人类活动对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影响。
(1)、分析资料:学生阅读书中两则资料“野味“和“打狼”,从资料中,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a、提出问题:
问题一、根据资料一,你认为食用野味与大量农田遭受田鼠毁坏有关系吗?请你分析这个地区田鼠数量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问题二、根据资料二,你认为狼对这个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什么作用?捕杀狼与保护鹿有矛盾吗?
b获取信息:分别请两名同学朗读资料,其他同学同时也边看边思考这个问题,朗读完成后,给学生两分钟讨论问题的时间。
c解决问题:学生在讨论后回答,互相补充,教师给予恰当的引导,共同明确问题的答案,结合资料一、二,明白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中,处在每一个环节上的生物都很重要,而且它们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如果一种生物消失或遭到破坏,就会影响食物网,甚至危及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
[设计意图]初步学会分析资料,学会利用资料中提供的信息解答问题。在讨论交流中体会分析资料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
(2)展示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的图片,学生观看后阅读STS。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观察和阅读中明白有害物质也可以通过食物链、食物网富集。
(3)合作学习、讨论交流:人类应当如何与自然和谐发展。
小组讨论,讨论前提出讨论要求:
①讨论中针对主题;②讨论时要做必要的记录;③讨论时结合身边发生的事情、出现的现象进行;④讨论力求全面、具体。
讨论完成后,小组间进行交流,交流时强调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互相补充,不可重复,交流后形成统一的认识。
①人类要保护每一个物种,保护生物生存环境;
②人类要保护生态系统,不能破坏食物链、食物网。
讨论活动完成后,评选出活动中表现最出色的小组,给予表扬。反馈讨论过程中发现的学生在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上存在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在讨论与交流中明白人类应如何与自然和谐发展,增强主人翁意识,提高社会责任感。
(4)阅读信息库。
a提出问题:目前有些科技人员将饲养的虎、狼等放回森林,也有的科技人员从其它地方引进物种,这些做法对森林中食物网和森林生态有影响吗?
进行猜测:①有影响;②没影响。
获取资料验证猜想:阅读信息库中的资料,根据资料内容,独立思考得出结论。
得出结论:以上做法会影响食物链,影响生态系统。
[设计意图]在此学习活动中使学生学会主动获取知识,解答疑问,并进一步熟练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
(三)、小结:学生小结本节课的收获,评价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四)、完成检测练习:(五)、作业:完成DIY中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