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届高中生物知识点大全(旧人教版选修全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09届高中生物知识点大全(旧人教版选修全一册)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09-07-22 08:5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第1章 第一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及营养和免疫
人体稳态 水盐平衡和调节肾脏排尿是人体排出水的最主要途径。人体内水盐平衡,是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下,主要通过肾脏完成。 在临床上把血钾含量作为诊断某些疾病的指标。钠平衡:摄入=排出(汗液+粪便+尿液)缺钠: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四肢发冷缺钾:心肌舒张、兴奋性失常。
血糖调节机理调节血糖因素:下丘脑、血糖浓度 胰岛素是唯一能使血糖下降的激素。糖尿病特点:三多一少
体温相对恒定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保证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对维持人体体温相对恒定起直接作用的过程是皮肤散热。人体调节体温能力是有限的。 体温调节人的体温来源于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热量。体温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皮肤、黏膜、内脏器官分布有温度感受器。
人体营养健康 能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保证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外源物质,叫营养物质。营养是保证人体健康的基础。 营养物质功能:提供能量;提供构建和修复机体组织的物质;提供调节机体生理功能的物质。
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天然防御功能。特点:先天性;反应快;抵抗病原体多;作用时强度弱。 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物质——物质基础。抗原:异物性;大分子性;特异性(抗原决定簇)抗原决定簇是免疫细胞识别抗原的重要依据。抗体: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组织液、外分泌物。体液免疫;细胞免疫
免疫失调 过敏反应(过敏原+细胞表面抗体)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伤害组织细胞。有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措施: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原。 自身免疫病会对组织器官造成损伤。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免疫缺陷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病人类免疫缺陷病(HIV)
免疫学的应用 免疫预防——人工自然免疫免疫治疗——人工被动免疫器官移植 免疫预防使人免受某些传染病折磨的有效措施。免疫治疗调整病人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组织相容性抗原(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只要供者与受者的主要HLA有一半以上相同,就可以进行器官移植。一般会发生排斥反应,病人还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使免疫系统“迟钝”。

第1章 第二章 光合作用与生物固氮
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和生物固氮可以使粮食产量明显提高。
光合作用 所有色素具有吸收、传递光能作用。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还能将光能转换成电能。 主要反应式:NADP+ + 2e + H+ 酶 NADPH2H2O ——→4H+ + 4e- + O2NADPH:强还原性 NADP+ :强氧化性
C3 、C4植物 C4植物先把CO2中的C首先转到C4中,然后才转移到C3中。C4植物能够利用叶片内细胞间隙中含量很低的CO2进行光合作用。 C3植物:小麦、水稻、大麦、大豆、马铃薯、菜豆、菠菜。C4植物:玉米、甘蔗、高粱、苋菜
光合作用效率 提高光能利用率:时间、面积、效率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光照强弱、二氧化碳供应、必需矿质供应 提高农田二氧化碳含量:通风透光;增施有机肥;施碳酸氢氨。关注:N P K Mg
生物固氮 固氮微生物:共生、自生。将圆褐固氮菌制成菌剂,施到土壤中从而提高产量。农业生产:增加氮素措施两类。 根瘤菌(需氧异养)只有侵入到豆科植物才能固氮。某些根瘤菌可侵入多种豆科植物。根瘤菌(消费者);圆褐固氮菌(分解者)。圆褐固氮菌能分泌生长素。
第1章 第三章 遗传与基因工程
细胞质遗传 细胞核遗传、细胞质遗传细胞质遗传特点:母系遗传;无一定分离比;同一植株可能表现多种性状。 最能说明细胞质遗传的实例:紫茉莉质体遗传。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DNA都能自我复制,并通过转录、翻译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
基因结构 原核细胞:非编码区+编码区真核细胞:非编码区+编码区(外显子+内含子)人类基因组计划意义:遗传病的诊断、治疗;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推动生物高新技术发展。 在调控序列中,最重要的是位于编码区上游的RNA聚合酶结合位点。在真核细胞中,每个能编码蛋白质的基因都含有若干个外显子核内含子。
基因工程 基础:各种生物都具有同一套遗传密码。基本步骤:提取→结合→导入→检测和表达。提取目的基因:直接分离、人工合成。当表现出目的基因的性状,才能说明目的基因完成了表达过程。基因工程能为人类开辟食物来源。 基因剪刀——限制性内切酶(主要存在微生物)基因针线——DNA连接酶基因运输工具——运载体(质粒、病毒)最常用的质粒:大肠杆菌的质粒。运载体条件:复制并稳定保存;多个限制酶切点;具有某些标记基因。
应用技术 生产药品转基因工程菌胰岛素、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疫苗基因治疗转基因健康基因 导入 缺陷细胞 农牧食品转基因优良品质、抗逆性、动物产物、食物向日葵豆、抗虫棉、乳腺细胞(蛋白)环境保护转基因转基因生物净化假单孢杆菌 → 超级细菌基因诊断DNA探针 环境检测DNA探针水质监测(快速、灵敏) 侦查罪犯DNA探针部分DNA片段在个体间有显著差异 蛋白质工程在试验室里加快进化过程。

第1章 第四章 细胞与细胞工程
细胞生物膜系统 细胞内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连续性。核糖体翻译→内质网加工→高尔基体再加工。作用: ① 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运输、能量交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② 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为各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③ 保证了细胞的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1、理论 阐明细胞生命规律2、工业 选择透过性(海水淡化、污水处理)3、农业 抗逆性(抗旱、抗寒、耐盐)4、医学 人工膜(人工肾)
细胞工程 植物细胞工程:植物细胞培养、植物体细胞杂交。动物细胞工程: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胚胎移植、核移植 植物细胞工程理论基础: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分化原因:基因选择性表达动物细胞培养可检测有毒物质的快速动物细胞融合最重要用途:单克隆抗体。
技术应用其它生产 / 意义植物组织培养人工种子药物、食品添加剂、香料、色素、杀虫剂,染料、化妆品原料(紫草素)植物体细胞杂交白菜-甘蓝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和障碍;扩大可杂交的亲本组合范围;定向改变性状。动物细胞培养 蛋白质制品:病毒疫苗、干扰素、单克隆抗体。皮肤补偿。检测有毒物质。动物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生物导弹(抗体)
区别 细胞工程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和障碍;扩大可杂交的亲本组合范围;定向改变生物遗传性状应用:克隆、新物种、医药 基因工程打破物种界限,定向改造生物遗传性状应用:医药、农牧业、食品业、 环境保护、邢侦
第1章 第五章 微生物与发酵工程
微生物类群 细菌、放线菌、病毒细菌分裂方式:二分裂。多数抗生素由放线菌产生。 病毒的衣壳决定病毒抗原特异性。一种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
微生物营养 营养:各种成分:碳源、氮源、生长因子、无机盐和水。碳源——构成细胞物质和一些代谢产物。氮源——合成蛋白质、核酸和含氮产物。生长因子——合成酶和核酸。 糖类(葡萄糖)是最常用的碳源。不同种类微生物对碳源种类、数量有不同要求。铵盐、硝酸盐是最常用的氮源。生长因子:维生素、氨基酸、碱基等天然物质(酵母膏、蛋白胨、动植物组织提取液)可作为生长因子。
培养基配置原则:目的明确、营养协调、PH要适宜谷氨酸生产:C:N = 4:1 菌体大量繁殖C:N = 3:1 谷氨酸大量合成 PH:细菌——6.5~7.5放线菌——7.5~8.5真菌——5~6谷氨酸棒状杆菌——7~8
培养基种类:记忆实例分类 物理固体:分离、鉴定半固体:观察运动、留种液体:工业生产化学合成培养基:分类、鉴定天然培养基:工业生产 用途选择培养基:抑制剂、促进剂鉴别培养基:指示剂、化学药品
微生物代谢 代谢产物:初级代谢产物、次级代谢产物代谢调节:酶合成调节、酶活性调节。酶分类:组成酶、诱导酶。 代谢人工控制途径:诱变处理;改变细胞膜透性。(记忆实例) 微生物代谢异常旺盛的原因:表面积与体积比很大,能够迅速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酶合成调节……保证代谢需要,避免胞内物质能量浪费,增强微生物适应能力。酶活性调节……(改变构象)快速、精细调节方式。
微生物生长(记忆书本细节) 四个时期:调整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连续培养:缩短了培养周期,消除不利于微生物生长的某些环境因素,提高设备利用率,便于自动化管理。(稳定期进行)影响因素:温度、PH、氧。 测定培养生长情况:将少量某细菌接种到定容的液体培养基中观察。测定方法:细胞数;测重。生长曲线反映细菌菌体生长状况。
调整期——代谢活跃,体积增长快,大量合成酶、ATP等。时间取决于:菌种、培养条件。对数期——代谢旺盛,形态、特征稳定。留种,科研材料。时间取决于:接种量、培养基。稳定期——动态平衡,活菌数最大,大量积累次级代谢产物。种内斗争最激烈,出现芽孢。衰亡期——死亡率>繁殖率,有多种形态和畸形。死细胞解体,释放代谢产物。
发酵工程 发酵工程概念和内容:发酵工程的应用:医药工程:代谢产物中的抗生素、激素、疫苗、干扰素、抗体等。食品工程:传统发酵产品,食品添加剂,单细胞蛋白。 谷氨酸棒状杆菌生产实例。菌种的选育:诱变育种、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培养基的配制:根据配制三原则。灭菌、扩大培养和接种。发酵过程:控制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素。分离提纯:菌体(过滤、沉淀),代谢产物(蒸馏、萃取、离子交换)。

第1章 第六章 人与生物圈
生物圈稳态 生物圈的概念 生物圈的形成是地球的理化环境与生物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 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生物圈是地球上生物与环境共同进化的产物。生物圈稳态的自我维持 能量:源源不断的太阳能是生物圈维持正常运转的动力。 物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为生物生存提供了各种必需的物质。 生物圈具有多层次的自我调节能力,自我维持稳态,但是有限度的。全球性环境问题(酸雨) 土地沙漠化、森林植被遭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全球气温上升、臭氧层损耗、酸雨。 硫循环:水体酸化,直接伤害芽叶,腐蚀建筑和金属材料。
生态系统类型 森林① 作用:是人类的资源宝库;生物圈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体;在改善环境方面作用巨大② 利用保护:采育结合、育重于采 草原① 作用: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中重要;有丰富生物资源;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畜牧业基地② 我国现状:草场退化(过度放牧、盲目开垦、乱捕滥猎);③ 利用保护:季节性放牧、划区轮牧 农田① 特点:人的作用,调节能力差② 分类:传统农业、现代农业、生态农业③ 生态农业的概念和原理a) 概念:充分发挥生态系统各种成分作用,通过对农业生态系统中物质多级利用,使农业生产形成良性循环b) 基本原理: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c) 特点:低投入、高产出、低污染 湿地① 定义:沼泽泥炭河流湖泊红树林海涂,水库池塘稻田,甚至包括低潮是水深≤6m的浅海水域。② 价值:提供水源;调节流量和控制洪水补充地下水;防风消浪、护岸固堤;对水体和土壤环境净化;具丰富动植物资源 海洋① 作用:维持C-O平衡、水循环;调节气候;生命摇篮;其生物具食用、药用价值、工业原料② 我国现状:衰退(过度捕捞、环境污染「石油」)③ 利用保护:海水养殖和增殖、远洋捕捞、伏季休渔 城市① 组成:特殊人工生态系统,自然、经济、信息三个亚系统组成② 特点:a) 人类起主导作用,由人类活动支配其发展;b) 能量物质高度开放,对其他系统有高度依赖性和干扰性;c) 自动调节能力弱,容易出现环境污染问题③ 保护:a) 合理调整产业和城市规划。b) 改进工业生产,减少限制污染源排放。c) 增加绿化面积,提高城市自净能力。d) 提高居民环保意识。④ 人与环境:P132
高考资源网
21世纪教育网
www.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