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绿课件(内嵌朗读音频)(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0 绿课件(内嵌朗读音频)(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1-18 17:42: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语文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
绿
艾青(1910年3月27日-1996年5月5日),原名蒋正涵,字养源,号海澄。出生于浙江金华,现当代文学家、诗人。艾青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主要作品有《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诗选》。
文体特点
自由体诗
独特的审美意象
诗歌结构
我会认
挤 叉

chā
我会写
píng
花瓶
瓶颈
左右结构
我会写

拥挤
排挤
左右结构
我会写
chā
叉子
叉腰
独体结构
我会写
huī
指挥
挥发
左右结构
第二节:写了绿的种类多,深浅不一,浓淡不同;
诗人从哪些方面描绘“绿”
第一节:写绿给人的整体感受;
第三节:写绿的景物多;
第四节:写静态的绿;
第五节:写动态的绿。
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
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
墨绿、浅绿、嫩绿、
翠绿、淡绿、粉绿……
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刮的风是绿的,
下的雨是绿的,
流的水是绿的,
阳光也是绿的;
所有的绿集中起来,
挤在一起,
重叠在一起,
静静地交叉在一起。
突然一阵风,
好像舞蹈教练在指挥,
所有的绿就整齐地
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
拟人
创作背景:《绿》创作于1979 年春天。此时,国家刚刚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在此之前二十多年,诗人被错误地打成右派,曾赴黑龙江、新疆生活和劳动,诗人很长一段时间不能从事创作。1979年,诗人得到了平反,并率领全国诗人访问团在广州、海口、三亚、上海等地参观,他同人谈诗,共同参观,在天涯海角拾贝,在长途汽车里讲笑话。《绿》是诗人在广州时创作的。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写于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十七日
创作背景:《我爱这土地》写于1938年秋天。诗人在写作这首诗的时候,正值中国全面抗战的初期,当时祖国的半壁河山沦陷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之下,山河破碎,沦陷区的人民被迫流亡他乡,啼饥号寒,挣扎在死亡线上。面对这场民族劫难,诗人心里涌动着极大的悲愤,他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诗歌。
比较阅读
读着艾青的诗篇,我们感受着他对祖国最诚挚的爱,正是这种深沉的爱让艾青的诗哪怕没有华丽的语言,却仍然拥有长久的艺术生命。
爱国主义是艾青作品中永远唱不尽的主题。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