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9张PPT。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记金华的双龙洞情景引入同学们,我们的祖国以她那壮美的河山、神奇的风光吸引了人们的目光,留下了人们的赞叹。《记金华的双龙洞》就是作家叶圣陶游览之后写的一篇游记。今天,我们就沿着他的足迹去观赏这一神奇的溶洞吧。作品简介叶圣陶(1894-1988) ,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1916 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3 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1988年2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我会认zhè浙 簇 臀 漆 cùtúnqī我会认wān蜿 蜒 yán我会写zhè浙江 左中右结构我会写luó罗列罗汉 上下结构我会写dù杜绝杜撰左右结构我会写juān杜鹃左右结构我会写zhǎi 宽窄上下结构我会写yù 浓郁左右结构忧郁我会写jiān肩膀肩头左上包围结构我会写tún臀部上下结构我会写yí移动迁移左右结构我会写é额头额外 左右结构我会写lù陆地大陆左右结构我会写rǔ乳房乳汁左右结构我会写sǔn竹笋笋鸡上下结构我会写duān端方端正左右结构我会写yuán源头来源左右结构zhuàn 绕一转zhuǎn 转弯多音字diào 调子tiáo 调节多音字朗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读第2、3自然段,思考:作者在去金华双龙洞的路上看到和听到了什么?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明艳”的意思是明亮艳丽,写出了路上所见之景多姿多彩,惹人喜爱。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宽―窄,缓―急”,两对反义词准确描绘了溪流的形状和声音,流露出作者的赞叹之情。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默读第6、7自然段,思考:內洞又有什么特点呢??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其他那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概括主旨本文是一篇游记,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了作者游金华双龙洞的情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激发了我们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热爱之情。 描写风景名胜的诗句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
2.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3.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4.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