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记念刘和珍君
这是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
——鲁迅《无花的蔷薇》
关于“三一八”惨案,你了解哪些?
段祺瑞政府
爱国民众
时间
1926.3.18
地点
天安门、执政府
事件
请愿,反对帝国主义侵犯主权
制造屠杀
学生结队前往段祺瑞执政府请愿
1926.3.18 天安门前集会
段祺瑞政府卫队与群众对峙的情形
“三·一八”惨案中牺牲的刘和珍
“呜呼三月一十八,北京杀人乱如麻”
——刘半农
“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
——鲁迅
请结合一、三、四、五节,概括刘和珍的主要事迹。
预定《莽原》
被学校开除
听讲义、顾及母校前途
向政府请愿、被杀害
这些事迹主要反映刘和珍哪些性格、品质?
正直、有责任心、爱国、沉勇、温和……
预定《莽原》
被学校开除
听讲义、顾及母校前途
向政府请愿、被杀害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
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沉默呵,沉默呵!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看惨象(4、5)
惨象是什么?为什么让作者目不忍视?
惨象:刘和珍及两女伴遇害,两死一伤
目不忍视:下劣、凶残
女生——欣然、请愿、徒手
执政府——从背部入、斜穿心肺、手枪、
立仆、头部胸部猛击
对比、反衬
听流言(1、3、4、5)
暴徒
受人
利用
毅然——追求进步
黯然——有责任感
欣然——爱国热忱
始终微笑态度很温和——温和善良
掩盖真相、推卸责任
事实呢
耳不
忍闻
析沉默
“我”无话可说,民族默无声息,
这两种沉默包含的情感是否一样?
无话可说——悲哀、痛恨、愤怒 ……
情太重太深而无言以对
默无声息——专制下的害怕、淡漠、麻木
寻出路(6、7)
在沉默中“爆发”需要注意些什么?
不赞成徒手请愿
以有限的代价
换取更大的胜利
扩大血痕
武装自己
血债必须偿还
奋然前行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
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沉默呵,沉默呵!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文中还谈到几类人对生命的态度?
杀人者、反动政府(当局者)
所谓学者文人(流言家、有恶意的闲人)
庸人(无恶意的闲人)
真的猛士、“我”——尊重生命
杀人者和“学者文人”对生命的态度
对生命的戕害
尤使我觉得悲哀、出离愤怒!
庸人对生命的态度
对生命的漠然
微漠的悲哀
出离的愤怒!
对生命的戕害
对生命的漠然
微漠的悲哀!
尊重生命——在意别人对生命的态度
议论、抒情
哪一类人让你觉得恐怖?
杀人者、反动政府(当局者)
所谓学者文人(流言家、有恶意的闲人)
庸人(无恶意的闲人)
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体会作者的感情发展脉络?(研讨与练习一)
爱是主线,爱的毁灭使憎达到怒不可遏的极限!
不说:痛苦、愤怒、悲哀……
说:责任、正义
“对生命的关爱,是鲁迅思想的一个亮点,一个底色。”
——钱理群
阅读:把握感情脉络句
关注抒情议论句
写作:一、人物描写(个性)
二、对比、反复、反语
启发(阅读、写作)
请走近鲁迅!
他们像一座永远不能爬上去的山峰,远远地看着皑皑的积雪就是这样的一种心情,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爬不上去这座山就贬低这个山,说其实上面什么都没有,这只能说明自身的无知和苍白!
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的名言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2、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3、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1、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
2、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
3、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4、有缺点的战士终究是战士,宝贵的苍蝇也终究不过是苍蝇。
5、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不可救药的民族中,一定有许多英雄,专向孩子们瞪眼。这些孱头们。??
6、在运动会上,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到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
或许是由于政治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父亲的形象都被塑造为“横眉冷对”,好像不横眉冷对就不是真正的鲁迅、社会需要的鲁迅。的确,鲁迅是爱憎分明的,但不等于说鲁迅没有普通人的情感,没有他温和、慈爱的那一面。我后来也问过叔叔好多次:“你有没有看见过我爸爸发脾气的样子?”他说从来没有。
周海婴眼中的鲁迅
莎士比亚说:“一个人的临终遗言,就像深沉的音乐,有一种自然吸引注意的力量。”
一、不能因为丧事收任何一文钱,但朋友的,不在此例。
二、赶快收敛、埋掉、拉倒。
三、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
四、忘掉我,管自己的生活。倘不,那就真是糊涂虫。
五、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
六、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
七、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
鲁迅的遗嘱
鲁迅轶事
秦堤
那年,鲁迅远离故乡
来到了城市
他慢步在街头
感到空气恶心
很快就呕吐了
隔夜饭连同许多八股文
都呕了出来
他来到医院
医生说他的病
非常古怪,恐怕不能治
他愕然,一声轻咳
愤怒喷了一地
之后他经常失眠
经常听到植物痛苦的呻吟
一天夜里
他的胡须在摆动中
似有金属的碰击声
不少人害怕起来
担心会被针灸
他的语言也四处飘闪
长成了株株野草
倒被另一些人挖回去
医好了久治不愈的老病
至于他的身躯
据说变成了一把
正义的匕首
长期被一个国家佩带着
一直至今
“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 郁达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