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长沙》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沁园春 长沙》教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12-22 20:5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沁园春 长沙》教案
1、导语设计:
《沁园春 长沙》的导语:有一个人,在西点军校的眼里他是全人类的兵家泰斗;在西哈努克亲王的眼里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英雄” ;在儿子儿媳妇的眼里,他是“严中有宽,宽中有严”的父亲;在孙子毛新宇的眼里,他是“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的将军;在人民的眼里,他是东方永远不落的太阳。他是“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的霸道的君王;他是“阅尽人间春色”,“搅得周天寒彻”的东方的巨龙;他是“冷眼向洋看世界”“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壮士;他是“堆来枕上愁何状”“更那堪凄然相向”的浪漫的诗人;他就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领袖毛泽东!他不仅是全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也是一位思想深刻的哲人、诗人。在初中的时候,我们学过他的作品《沁园春#8226雪》,我们为毛泽东主席所绘“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辽阔壮美,瑰丽奇特的自然之景所陶醉,更为伟人涵盖天地、吞吐宇宙的英雄气概所折服。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词《沁园春#8226长沙》,看看作者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心境之下的所绘之景,所抒之情。温故而知新
2、学生齐背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
再学习毛泽东另外一首《沁园春·长沙》,进入新课。
(1) 听读,初步感受词的意境 —— 播放朗读录音
出示原词,欣赏该词手迹
设计依据:用标准的范读去规范学生的朗读节奏以及感情的把握用毛泽东的手迹激发学生想象的思维和激情,更有感染力〉
(2)初读,入境,审美感知——学生自由朗读师提示朗读技巧 (注意节奏的把握)整体感知课文:
设计依据:适时适当的指导会使学生的自由朗读事半功倍
3齐读,深入体会词的情感、意境——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词的意境请两名同学分别用自己的语言把本词描绘出来。
老师最后描绘:深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湘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远望层层叠叠树林,经霜染后,一片红火;近看碧绿清澈的湘江,无数船只在争相行驶。雄鹰在高空展翅飞翔,鱼儿在江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泳,宇宙间地万物都在竞相向上,蓬勃发展。面对这一派勃勃生机地大千世界,怎能不思绪万端:广阔无垠地大地呀谁才是你的主人呢?回忆往昔,曾经同许多同志在这一带游览、聚会,度过了许多不平凡的岁月。那时侯,正当青春年少,风采发,才华横溢;同学们意气奔放,正显得遒劲有力,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反动统治者视为粪土。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只?
设计依据:让学生进一步领会诗歌与散文的区别,领会诗歌的含蓄与凝练的特点〉
4再读,归纳概括内容,章法——参照一下思考题思考讨论
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什么?学生讨论后回答
上阕写景 描绘湘江绚丽多采的秋色图;下阕抒情 抒发凌云壮志的革命豪情词的上下两阕各有一个领字,请找出来。学生回答,上阕领字是“看”,领起七句。下阕领字是“忆”,领起八句上阕中,诗人是从哪些方面什么角度来描绘绚丽多采的秋色图的?
四个方面:山上、江中、天空、水底
四个角度:远眺、近观、仰视、俯察
全诗诗眼是什么?学生回答,“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浮沉?”
设计依据:在读的基础上把握诗的结构和内容〉
5研读诗歌是以高度概括凝练、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来表达诗人的丰富的思想感情的,因此诗人都会注意“炼字炼意”,试体会下列红色字的好处
(1)独立寒秋(2)层林尽染(3)鹰击长空(4)鱼翔浅底
学生分小组讨论代表回答
(1)“独立”,不仅表明是一个人,而且显示了诗人砥柱中流的气概。
(2)“染”字用拟人手法,写出秋色之深。
(3)“击”字显示出雄鹰展翅奋发,搏击大气的强劲有力。
(4)“翔”字写出鱼儿在清澈见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动的自由轻快,像在天空中飞翔一样。
设计依据:从细处着眼理解诗人炼字炼意的功夫和创作的不易以及不同字代来的不同表达效果〉
6 品读,激情体验——联想想象,化抽象的描写为具体可观的形象
师讲:雨果说过“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下面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将诗人所描绘的绚丽多彩的秋色图。
请学生根据词的意境边品读边再脑海里绘出秋色图,老师点击四幅图画,让学生欣赏。
设计依据:激发和提高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比较语言文学艺术和绘画艺术的不同,领略语言带来的无穷艺术魅力〉
7 比读:下面让我们由本词展开联想,从自己的诗文词库里寻找与下面两句词意境相似的语句,加以品评鉴赏,对比感知毛泽东的乐观昂扬的豪情壮志。
毛泽东的“独立寒秋”
学生回答:柳宗元的“独钓寒江”
学生齐背《江雪》
师讲解:是柳宗元政治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身处逆境时写,表露了诗人与恶势力绝不妥协的心志。“独立寒江”和“独钓寒江”意境相似,然而封建士大夫与革命伟人的胸襟境界又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毛泽东的“万山红遍,层林近染”
学生回答:杜牧的“霜叶红于二月花”
学生齐背〈〈山行〉〉
师讲解: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都着力写出了枫林的火红,开朗的意境。把秋景写的极富生命力。杜牧的“山行”是优美的写景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美好景物的感情;毛泽东的“万山红遍”则暗喻蓬勃发展。
(3)老师提问:古人笔下的秋景多萧杀悲凉,清冷惨淡而毛泽东 的秋景为何如此绚丽多采,充满生机?
学生讨论并回答,老师补充:
毛泽东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胸怀大志的政治家。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纤弱的文人 所以他的词充满豪情壮志,笔下的秋景也绚烂多彩,充满生机。
设计依据:比较古代文弱诗人和革命领袖不同的胸襟和气度,从而理解诗歌是不同性情的人的不同的心情写照,领会本诗流露出的诗人的革命豪情〉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