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梅岭三章 课件+教学设计+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2、梅岭三章 课件+教学设计+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1-18 22:19:38

内容文字预览

2、梅岭三章教学设计(陈毅)
课题
《梅岭三章》
备课人:
学习目标
1、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情感。
2、品味诗歌语言,品味这三首诗炼字和运用修辞手法的精妙。
3、学习陈毅同志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视死如归的壮烈情怀和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乐观信念,培养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把握诗歌的内容和思想情感。(重点)
2、品味诗歌语言,品味这三首诗炼字和运用修辞手法的精妙。 (难点)
3、学习陈毅同志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视死如归的壮烈情怀和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乐观信念,培养爱国主义思想感情。(重点)
学习内容
【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一柱天南百战身,将军本色是诗人——郭沫若
你知道这是郭沫若评价谁的吗?
你还知道陈毅的哪些诗作?
赣南游击词
天将晓,队员醒来早,
露侵衣被夏犹寒,
树间唧唧鸣知了,
满身沾野草。
天将午,饥肠响如鼓,
粮食封锁已三月,
囊中存米清可数,
野菜和水煮。
叹缺粮,三月肉不尝,
夏吃杨梅冬剥笋,
猎取野猪遍山忙,
捉蛇二更长。
满山抄,草木变枯焦,
敌人屠杀空前古,
人民反抗气更高。
再请把兵交。
二、【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
陈毅(1901—1972),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他兼资文武,博学多才,素有“一代儒将”“元帅诗人”的美誉。
1928年随朱德率领南昌起义的一部分队伍上井冈山与毛主席会师。 1941年“皖南事变”后,担任新四军代理军长。解放战争时期,担任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等职。解放后,任上海市市长,后又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等职。1972年1月6日因病逝世。
陈毅同志酷爱文学,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革命诗词,留有《陈毅诗词选集》,被尊为“元帅诗人”。生前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2、背景链接
一九三四年十月,红军开始长征。当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后来中央苏区失陷,便在赣粤边区开展游击战。
《梅岭三章》就写于三年游击战争中最艰苦的岁月。梅岭就是大庾岭,位于江西、广东两省交界处是秦岭余脉。
一九三六年四月,他到梅山地区检查工作。十月,由于叛徒出卖,陈毅同志在大庾岭遇上险情,马上转回梅山。
回到梅山时遇上敌人搜山,他便暂时隐蔽在一个山坳里。敌人纵火烧山,但天下大雨,山火被雨淋灭。他们围山搜捕一直到天黑才伪装撤走,半夜时又如狼似虎地扑回来,但还是一无所获。
当时陈毅同志用刀在陡坡上开出一块一尺宽、五尺长的平地,躺在那里休息。后来敌人从叛徒口中得知山上有“大人物”,再次搜山,一直围搜“二十余日”才“解围”。
三、【听读朗读】
1、听读课文
2、朗读舞台
用你最美的声音,抒发作者最真的感情!
温馨提示:①用你喜欢的方式朗读诗歌;
②每组推荐一个人参加朗诵比赛,看哪一组读得最好。
3、读准字音
即为家(wéi) 血雨腥风(xīng) 南国烽烟(fēng) 斩阎罗(yán)
旌旗(jīng) 捷报(jié) 遍种自由花(zhòng)
【读懂诗意】
1、解读小序思考:小序有什么作用?
明确:交代时间、地点、事件的原因和结果;交代了环境、背景,写作缘由是“绝命诗”;表现了诗人从容、镇定、大义凛然的情怀。
2、解读第一章
参考译文:今日面对断头心里想些什么呢?回首平生,经历过大大小小无数次战斗。这次到阴间也不放下武器,再招起为革命牺牲的同志,浩浩荡荡杀向反动势力。
3、解读第二章
参考译文:1927年到现在,我们南方整整十年的国内战争仍然进行,革命尚未成功,我死后请幸存的战士将我的人头悬挂在城门之上,让我亲眼看看革命胜利的那一天。希望幸存的同志努力杀敌,用胜利的消息来祭奠我、安慰我。
4、解读第二章
参考译文:投身革命,就要把革命当作家,将革命进行到底,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人民的血腥镇压也应该到头了。今天,我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牺牲,明天共产主义将在全中国实现。
【诗歌鉴赏】
请从修辞和炼字的角度鉴赏诗句。
炼字——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
1、鉴赏第一章
(1)修辞—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明确:第一、二句运用设问,总领全诗;“旌旗”借代军士;“阎罗”借喻反动派。
知识链接——借代和借喻的区别?
借喻是比喻的一种,直接借比喻的事物来代替被比喻的事物,被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都不出现;
借代也是不直接把所要说的事物名称说出来,而用跟它有关系的另一种事物名称代替它。二者有很大的相似性。
区别它们,主要把握是相似性,还是相关性:原事物与代替它的事物之间,如果具有相似性,就是借喻;具有相关性,就是借代。
(2)炼字—哪些字词用得好?
(招”可否换成“集”“收”“率”?
明确:“招”是招集的意思,表现把在不同战场、不同时间牺牲的部下英魂召集起来,空间广阔,声势浩大,体现革命领袖的号召力。
“集”,空间较小;“收”,缺乏声势;“率”,不含招之意。
(“斩”可否换成“杀”“伐”“打”?
明确:用“斩”,力度强,速度快,果断干脆,有居高临下的气势,声调也猛烈高亢。用“杀”褒贬不分;用“打”,没有毙敌之意;用“伐”,也无毙敌之意。
2、鉴赏第二章
(1)修辞—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明确:“烽烟”借代战争,表现出革命战争的如火如荼
“此头须向国门悬”运用典故,表达的是自己关心革命、死不瞑目,要亲自看着同志们取得战斗的胜利的愿望。
知识链接——伍子胥的头悬东门典故
典故出自《史记 伍子胥列传》。春秋时期,吴越争雄。楚人伍子胥为吴将,他屡建战功。后来,吴王夫差举兵攻齐,伍子胥认为吴的敌人是越,而不是齐,就多次提醒夫差,要警惕越国报仇。夫差听信谗言,疑伍子胥谋反,逼他自杀。伍子胥临死时,对身边人说:“抉(剜出)吾眼悬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灭吴也。”后来,吴国果然被越国灭掉。
(2)炼字—哪些字词用得好?
(把“飞”字改为“飘”“传”字好不好?
明确:“飞”,轻快,欢欣,写出了 捷报的多且快,有数量,有速度,显得热烈而形象。用“飘”,显得缓慢。用令人不耐烦;用“传”,无形象感;
(“此头须向国门悬”的“悬”字好在哪里?
明确:一个“须”字使诗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节和为革命殉难的光荣感跃然纸上,撼人心扉。
3、鉴赏第三章
(1)修辞—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明确:“血雨腥风”借喻反动统治,表现出反动统治的无比残酷。
“取义成仁”引用《论语》《孟子》“杀身以成仁”、“舍生而取义”的典故,表现了作者为信仰牺牲的决心。
“自由花”借喻——革命理想实现,自由美好的幸福生活。
六、【合作探究】
1、分析三首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它们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比较三首诗的内容,并分析其内在联系。 三首诗表现的精神内涵也各有侧重,试分析比较。
幻灯片33
1、概括三首诗的内容并分析它们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第一章——视死如归的气概,誓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
第二章——关心国家命运,盼望祖国解放的情感。
第三章——表现了乐观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甘为信仰牺牲的革命精神。
2、比较三首诗的内容,并分析其内在联系。 三首诗表现的精神内涵也各有侧重,试分析比较。
明确:一、过去——回首征程(写自己)——革命到底的凛然正气
二、现在——勉励战友(给同志)——视死如归的壮烈豪情
三、未来——展望未来(望未来)——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
小结:
这组诗通过抒写身处绝境时的所感所想,表达了诗人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视死如归的情怀和对革命终将胜利的坚定信念。
七、【巩固练习】
1、指出下列诗句或词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设问 )
B.旌旗十万斩阎罗。( 借代、借喻 )
C.南国烽烟正十年。( 借代 )
D.此头须像国门悬。( 用典 )
E.人间遍种自由花。( 借喻 )
2、本课的体裁是什么?(七言绝句)
3、诗歌押的韵是什么?(uo an )
八、【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
爱国是永恒的主题,古往今来无数的爱国人士留下了无数篇爱国诗文。你能吟咏几句吗?
示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照汗青。——文天祥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满江红》
【自我总结、反思促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件48张PPT。梅岭三章 陈毅你知道这是郭沫若评价谁的吗?一柱天南百战身 将军本色是诗人
——郭沫若新知导入 赣南游击词
天将晓,队员醒来早,
露侵衣被夏犹寒,
树间唧唧鸣知了,
满身沾野草。
天将午,饥肠响如鼓,
粮食封锁已三月,
囊中存米清可数,
野菜和水煮。叹缺粮,三月肉不尝,
夏吃杨梅冬剥笋,
猎取野猪遍山忙,
捉蛇二更长。
满山抄,草木变枯焦,
敌人屠杀空前古,
人民反抗气更高。
再请把兵交。走近作者 陈毅(1901—1972),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他兼资文武,博学多才,素有“一代儒将”“元帅诗人”的美誉。
1928年随朱德率领南昌起义的一部分队伍上井冈山与毛主席会师。 1941年“皖南事变”后,担任新四军代理军长。解放战争时期,担任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等职。解放后,任上海市市长,后又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等职。1972年1月6日因病逝世。 陈毅同志酷爱文学,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革命诗词,留有《陈毅诗词选集》,被尊为“元帅诗人”。生前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一九三四年十月,红军开始长征。当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斗争,后来中央苏区失陷,便在赣粤边区开展游击战。
《梅岭三章》就写于三年游击战争中最艰苦的岁月。梅岭就是大庾岭,位于江西、广东两省交界处是秦岭余脉。
一九三六年四月,他到梅山地区检查工作。十月,由于叛徒出卖,陈毅同志在大庾岭遇上险情,马上转回梅山。背景链接 回到梅山时遇上敌人搜山,他便暂时隐蔽在一个山坳里。敌人纵火烧山,但天下大雨,山火被雨淋灭。他们围山搜捕一直到天黑才伪装撤走,半夜时又如狼似虎地扑回来,但还是一无所获。
当时陈毅同志用刀在陡坡上开出一块一尺宽、五尺长的平地,躺在那里休息。后来敌人从叛徒口中得知山上有“大人物”,再次搜山,一直围搜“二十余日”才“解围”。梅岭三章陈 毅朗读舞台 用你最美的声音,抒发作者最真的感情!
温馨提示:
①用你喜欢的方式朗读诗歌;
②每组推荐一个人参加朗诵比赛,看哪一组读得最好。听读朗读读准字音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
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jīng yánjié fēng xīng wéizhòng 读懂诗意 1936年冬,梅山被围。余
伤病伏 丛莽间二十馀日,虑不
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
解。我躲藏树丛估计脱险写不久衣服最里面梅岭三章 小序有什么作用??交代时间、地点、事件的原因和结果。
?交代了环境、背景,写作缘由是“绝命诗”。
?表现了诗人从容、镇定、大义凛然的情怀。读懂诗意 今日面对断头心里想些什么呢?回首平生,经历过大大小小无数次战斗。这次到阴间也不放下武器,再招起为革命牺牲的同志,浩浩荡荡杀向反动势力。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读懂诗意 1927年到现在,我们南方整整十年的国内战争仍然进行,革命尚未成功,我死后请幸存的战士将我的人头悬挂在城门之上,让我亲眼看看革命胜利的那一天。希望幸存的同志努力杀敌,用胜利的消息来祭奠我、安慰我。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读懂诗意 投身革命,就要把革命当作家,将革命进行到底,国民党反动派对革命人民的血腥镇压也应该到头了。今天,我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牺牲,明天共产主义将在全中国实现。投身革命即为家,
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诗歌鉴赏 请从修辞和炼字的角度鉴赏诗句。
炼字——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梅岭三章鉴赏第一章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总领全诗借代军士借喻:反动派修辞—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设问 乌江 李清照
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让你想到了李清照的哪首诗?异曲同工之妙借代和借喻的区别? 借喻是比喻的一种,直接借比喻的事物来代替被比喻的事物,被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都不出现;
借代也是不直接把所要说的事物名称说出来,而用跟它有关系的另一种事物名称代替它。二者有很大的相似性。
区别它们,主要把握是相似性,还是相关性:原事物与代替它的事物之间,如果具有相似性,就是借喻;具有相关性,就是借代。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炼字—哪些字词用得好?1、招”可否换成“集”“收”“率”? “招”是招集的意思,表现把在不同战场、不同时间牺牲的部下英魂召集起来,空间广阔,声势浩大,体现革命领袖的号召力。
“集”,空间较小;
“收”,缺乏声势;
“率”,不含招之意。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炼字—哪些字词用得好?2、“斩”可否换成“杀”“伐”“打”? 用“斩”,力度强,速度快,果断干脆,有居高临下的气势,声调也猛烈高亢。
用“杀”褒贬不分;
用“打”,没有毙敌之意;
用“伐”,也无毙敌之意。梅岭三章鉴赏第二章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借代用典这两句与陆游的哪两句诗有异曲同工之妙?表现出革命战争的如火如荼修辞—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作用:表达的是自己关心革命、死不瞑目,要亲自看着同志们取得战斗的胜利的愿望。伍子胥的头悬东门典故 典故出自《史记 伍子胥列传》。春秋时期,吴越争雄。楚人伍子胥为吴将,他屡建战功。后来,吴王夫差举兵攻齐,伍子胥认为吴的敌人是越,而不是齐,就多次提醒夫差,要警惕越国报仇。夫差听信谗言,疑伍子胥谋反,逼他自杀。伍子胥临死时,对身边人说:“抉(剜出)吾眼悬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灭吴也。”后来,吴国果然被越国灭掉。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陆游《示儿》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异曲同工之妙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炼字—哪些字词用得好?1、把“飞”字改为“飘”“传”字好不好? “飞”,轻快,欢欣,写出了 捷报的多且快,有数量,有速度,显得热烈而形象。
用“飘”,显得缓慢。用令人不耐烦;用“传”,无形象感。2、一个“须”字使诗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节和为革命殉难的光荣感跃然纸上,撼人心扉。梅岭三章鉴赏第三章 投身革命即为家,
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引用《论语》《孟子》“杀身以成仁”、“舍生而取义”的典故。借喻反动统治,表现出反动统治的无比残酷。借喻——革命理想实现,自由美好的幸福生活。引用、用典——为信仰牺牲的决心修辞—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自由颂 裴多菲
生命诚可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
二者皆可抛。“人间遍种自由花”让你想起了裴多菲的哪首诗?合作探究1、分析三首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它们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比较三首诗的内容,并分析其内在联系。 三首诗表现的精神内涵也各有侧重,试分析比较。(一)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视死如归的气概,誓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1、概括三首诗的内容并分析它们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身在险境——回顾征程——死后英魂——继续战斗(二)
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关心国家命运,盼望祖国解放的情感。——大业未成——死不瞑目——勉励存者——捷报告慰(三)
投身革命即为家,
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 表现了乐观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甘为信仰牺牲的革命精神。——预言敌败——投身革命——为信仰牺牲——理想实现回首征程(写自己)
勉励战友(给同志)
展望未来(望未来)一、过去
二、现在
三、未来内容现实、理想、想象相结合精神内涵革命到底的凛然正气
视死如归的壮烈豪情
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时间2、比较三首诗的内容,并分析其内在联系。 三首诗表现的精神内涵也各有侧重,试分析比较。1、指出下列诗句或词语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 )
B.旌旗十万斩阎罗。( )
C.南国烽烟正十年。( )
D.此头须像国门悬。( )
E.人间遍种自由花。( )设问借代、借喻借代用典借喻课堂练习2、本课的体裁是什么?
3、诗歌押的韵是什么?(七言绝句)(uo an )课堂总结 这组诗通过抒写身处绝境时的所感所想,表达了诗人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视死如归的情怀和对革命终将胜利的坚定信念。第一首:追忆往昔第二首:面对当日第三首:展望未来死而 不已激励 同志革命 必胜板书设计拓展延伸 爱国是永恒的主题,古往今来无数的爱国人士留下了无数篇爱国诗文。你能吟咏几句吗?爱国名言集锦作业布置 《梅岭三章》中显示的为民族解放、为理想和自由不惜牺牲生命的精神,在古今许多诗作中都有所体现,请再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诗歌背诵(一)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二)
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三)
投身革命即为家,
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