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6-4 细胞的癌变 (教案)
周友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编排在“组成细胞的分子”、“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正常细胞的生命历程”之后,详细讲述了癌细胞的特征、致癌因子、致癌机理等内容,是细胞部分知识的延续和补充;同时本节内容与当今科技发展热点问题有密切联系,为后续现代生物技术专题的学习奠定基础。
2、教材处理及课时安排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能灵活运用教科书这一载体,在完成课标任务的前提下能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安排了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致癌因子等内容。考虑到上一节课已经安排过资料搜集活动,故本节不再安排,而是安排“资料分析——健康的生活方式与防癌”,加强学科德育建设,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本节内容贴近日常生活,课时安排1课时。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致癌因子。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不吸烟、不酗酒的良好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公民道德观。
2、通过致癌因子的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吸烟的危害,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美,从而感知生命的珍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和致癌因子。如何预防癌症。
2、教学难点: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的区别。
四、教学方法
讨论法、引导发现法、点评法、点拔法等
五、学法指导
学习方法的改变也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通过观察、资料分析等,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能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六、教学过程
程序 教师组织与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导言:今天上课,我先给大家介绍几位优秀的名人。(放投影片)在我们为这三位明星和一名伟人的英年早逝而深深叹息时,更让我们体会到了夺去他们生命的罪魁祸首——癌症对人类健康的威胁。这更加坚定了我们战胜癌症的信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细胞癌变的知识。 了解、感受先进人物的事迹。产生求知欲望。 激发学生对细胞癌变的关注、带着对伟人的崇高敬意,投入新知识的学习中,提高学习兴趣。
问题引导自主探究 教师给出学习提纲,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细胞的癌变、癌细胞的特征及致癌因子,并完成学习指导。 学生自主学习细胞的癌变、癌细胞的特征及致癌因子。完成学习指导。 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习能力,检测自学效果。
媒体演示突破难点 教师演示细胞癌变的投影片,引导学生分析细胞癌变的原因,引出原癌基因、抑癌基因的概念。原癌基因:抑癌基因: 讨论癌症是否遗传。理解癌症是基因突变的累积效应。 通过动画演示,突破教学难点。
辩论:癌症是不是不治之症 提出问题,引出辩题,引导辩论。展望癌症诊断和治疗的前景,坚定人类终将战胜癌症的信心。 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论据进行辩论。 总结治疗方法和副作用:手术切除、放疗、化疗。讨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落实科学、技术、社会相统一的教育理念。
资料分析联系社会 指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并讨论教材127页资料分析中的讨论题。 学生分析资料,明确不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和癌症的关系。 使学生学会资料分析的方法。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自我检查行为教育 教师投影出自我检查内容,引导学生自查。 学生自我检查。 纠正学生的不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
健康体检关注健康 教师投影出健康体检内容,引导学生自我体检。 学生对照投影内容,检查自己的身体状况。 使学生知道如何关注自身的健康。
随课训练教学反馈 教师投影随课训练习题,引导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并对习题作出相应解释。 学生对照投影内容,检查自身的知识掌握情况。 对教师教学情况及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检查,进行更有效的教学。
课堂小结重难点回顾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知识进行总结回顾 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知识 加深重点、难点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的印象。
布置作业反馈评估 1、布置学生阅读课后阅读《医院里的检验师》2、布置写建议书3、设计我国肺癌防治计划 1、学生课外阅读。2、纠正家庭的不良生活、饮食习惯,给家人提出防癌的生活方式的建议。3、关心国家、社会和家庭。 对学生进行职业观的教育。明确在任何岗位上工作都应具备严谨、踏实的工作态度和作风。用以评估情感目标的达成情况。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