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高考生物考点训练(15)-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改编)

文档属性

名称 2009高考生物考点训练(15)-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改编)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1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09-07-23 16:5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考点15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高考考点】
1.植物的向性运动和生长素的发现(A) 2.生长素的生理作用(C) 3.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C) 4.其他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合成和主要生理作用(A)
一、高考回放
1.(08理综Ⅰ)(25分) 回答下列(Ⅰ)、(Ⅱ)小题:
(Ⅰ)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果实中的贮藏物不断代谢转化,香蕉逐渐变甜图A中Ⅰ、Ⅱ两条曲线分别表示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两种物质含量的变化趋势。
请回答:
取成熟到第X天和第Y天的等量香蕉果肉,分别加等量的蒸馏水制成提取液。然后在a、b试管中各加5mL第X天的提取液,在c、d试管中各加5mL第Y天的提取液,如图B。
(1)在a、c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碘液后,a管呈蓝色,与a管相比c管的颜色更 ,两管中被检测的物质是 ,图A中表示这种物质含量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
(2)在b、d试管中各加入等量斐林试剂,煮沸后,b管呈砖红色,与b管相比d管的颜色更 ,两管中被检测的物质是 ,图A中表示这种物质含量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
(3)已知乙烯利能增加细胞内乙烯的含量。如果在第X天喷洒乙烯利,从第X天开始曲线Ⅰ将呈现出 (加快、减慢)下降的趋势,曲线Ⅱ将呈现出 (加快、减慢)上升的趋势。
(Ⅱ)某湖泊由于大量排入污水,连续多次发生蓝藻爆发,引起水草死亡,周边居民也有出现某种有毒物质中毒现象的。请回答:
(1)湖泊中导致蓝藻爆发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过量的 。导致水草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水草生长的环境中缺少 和 这两种非生物因素。
(2)某小组分别于早晨和下午在该湖泊的同一地点、同一水层取得两组水样,测得甲组PH为7.3,乙组PH为6.0,那么取自早晨的水样是 组,理由是
。甲组水样中的O2含量 于乙组,理由是

(3)如果居民中毒是由于蓝藻中的某种有毒物质经食物链的传递引起的,这类食物
链中有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是 → → →人。
答案:(Ⅰ)(12分)(1)浅(1分) 淀粉(1分) Ⅰ(2分) (2)深(1分) 还原糖(1分) Ⅱ(2分) (3)加快 加快(每空2分,共4分)
(Ⅱ)(13分)(1)无机盐(1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光(1分) 氧(1分) (2)乙(2分) 由于蓝藻等夜间呼吸产生大量CO2,CO2与水结合产生碳酸后使水的PH下降(2分) 大(1分) 蓝藻等白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大量O2,使水中含O2量上升。(2分) (3)蓝藻(1分) 浮游动物(1分) 鱼(1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2.(08重庆)下列有关番茄代谢或调节的变化趋势图,正确的是
答案:A
3.(08宁夏)回答下列问题:在用生长素促进某植物枝条生根的实践过程中,发现枝条生根情况不一,分析其原因,认为可能与生长素的浓度有关。请据此拟定一个相关研究的课题,要求写出课题名称及相关研究中的观察指标和影响这一指标的因素。
答案:探究生长素浓度对该植物枝条生根的影响
观察指标:生根数量(或长度)  影响这一指标的因素:生长素浓度(合理答案都给分)
4.(08山东)拟南芥P基因的突变体表现为花发育异常。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正常拟南芥.也会 造成相似的花异常。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
A.生长素与花的发育有关 B.生长素极性与花的发育有关
C.P基因可能与生长素极性运输有关 D.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诱发了P基因突变
答案:D
5.(08江苏)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
B.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无关
C.草莓果实的自然生长过程与生长素无关而与乙烯有关
D.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答案:B
6.(08广东)水平放置在地面的植物,一段时间后,会发生的现象是
A.靠近地面一侧的较远离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高,根向下弯曲生长
B.靠近地面一侧的较远离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低,根向下弯曲生长
C.远离地面一侧的较靠近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高,根向上弯曲生长
D.远离地面一侧的较靠近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高,根向下弯曲生长
答案:A
7.(08广东)将生长素正确处理过的插条,置于适宜的条件下,其生根状况是
A.形态学下端生根 B.两端都生根,形态学下端数量较多
C.形态学上端生根 D.两端都生根,数量基本一致
答案:B
8.(08广东) (9分)
用乙烯利催熟香蕉的过程中,会出现下列生理现象:①出现一个呼吸速率迅速上升的阶段;②香蕉果皮由绿色逐渐变为黄色;③果肉甜味逐渐增加。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如果通风不良,催熟的香蕉会产生酒味,请解释原因.
(2) 在催熟的过程中每月取样,提取果皮中光合色素进行纸层析,色素带会出现什么变化?出现该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 果肉变甜是因为_________(A.果胶;B.多糖;C.可溶性糖)积累的结果,这种(类)物质是由什么物质转化而来的?是如何转化的?
答案:(1)这是因为通风不良,香蕉无氧呼吸会产生酒精
(2)催熟的香蕉由绿变黄,果肉中的叶绿素逐渐被分解后不再合成,叶黄素相对增多,所以,第二条黄色的色素带逐渐加宽,第三、第四条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色素带逐渐变窄。
(3)C 它由淀粉转变而来。淀粉在酶的催化下转变成可溶性糖。
9.(08广东)关于植物激素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素可用于果实催熟 B.脱落酸能够促进种子萌发
C.赤霉素能够促进茎的伸长 D.乙烯可用于诱导产生无籽果实
答案:C
10.(08海南)(13分)回答下列Ⅰ、Ⅱ题:
Ⅰ.为了验证某大豆品种的矮化特性与赤霉素的含量有关,请用所给的实验材料,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并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材料:具2片真叶且长势相同的该品种大豆幼苗若干、完全培养液、蒸馏水、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喷壶等。
(1)实验步骤:
①将上述大豆幼苗平均分成A、B两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实验组,分别置于等量的完全培养液中培养。
②用喷壶分别将 和 喷洒在A、B两组幼苗上。
③将两组苗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植株的 。
(2)预测实验结果: 。
(3)上述实验中,如果A、B两组各选用1株幼苗进行实验,是否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为什么?
(4)该实验原理是: 。
Ⅱ.在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时发现,蔗糖溶液浓度不适宜会造成实验失败。请据此拟定一个相关研究的课题。要求写出课题名称及相关研究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
答案:Ⅰ(1)②:蒸馏水(1分) 赤霉素溶液(1分) ③:高度(1分)
(2)A组(对照组)植株的平均高度小于B组(实验组)植株平均高度(2分)
(3)有影响(1分) 因为每组实验材料的数量过少(或样本数过少),代表性差。(1分)
(4)赤霉素有促进细胞伸长使植株增高的作用。用赤霉素处理植株后,可以显著增加植株的高度,据此可以验证该大豆品种矮化特性与赤霉素的含量有关。(3分)
Ⅱ 探究蔗糖溶液浓度对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影响。(1分)
自变量:蔗糖溶液浓度(1分);因变量: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1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11.(08上海)右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芽生长的影响。当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时,顶芽和最靠近顶芽的侧芽所含生长素的浓度依次分别为
A.a和b
B.b和a
C.b和c
D.c和b
答案:C
12.(08上海)某学生在实验室中将培养在全营养培养基上的蚕豆幼苗分别放在4个暗箱中,B和D两个暗箱分别在顶部和右侧开孔,使光线射入,如下图所示。一周后,下列豌豆幼苗最不可能发生弯曲的是
答案:A
二、实战演练
1. 宋代苏轼在《格物粗谈·果品》中记载“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既发,并无涩味”。上述叙述中“得气既发”的“气”是指 (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乙烯 D.吲哚乙酸
2. 分析右图,对生长素分布、运输、生理作用等不科学的解释是 ( )
A.左侧生长素含量高,生长快
B.生长素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
C.生长素浓度高低依次是d>c>b>a
D.根部生长也表现出顶端优势现象
3. 如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根生长发育影响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b、c点对应的均是促进根生长的浓度
B.a点是促进根生长的浓度
C.c点对应的是抑制根生长的浓度
D.a、d点所示生长素的浓度是相同的
4. 将栽有刚发芽玉米幼苗的小盆固定于如图所示的以一定速度匀速旋转的转盘上(小盆不透光),并给予左侧光照。一段时间后,玉米的顶芽和根的生长方向分别为(假定观察时小盆处于如图所示位置) ( )
A.顶芽↖,根↘ B. 顶芽↖,根↙
C.顶芽↗,根↘ D. 顶芽↗,根↙
5. 能体现生长素对植物器官的影响效果相同的一组是 ( )
A.根的向重力性和茎的背重力性 B.植物的向光性和顶端优势
C.茎的背重力性和植物的向光性 D.根的向重力性和带芽扦插生根
6.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不能说明生长素主要作用的是 ( )
A.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未受粉的番茄花蕾获得无籽番茄
B.扦插的枝条用生长素处理后产生大量不定根
C.植物茎的向光性
D.人工诱导产生三倍体无籽西瓜
7. 用14C标记的吲哚乙酸处理一段枝条的一端, 然后探测另一端是否含有放射性14C的吲哚乙酸存在,枝条及位置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处理方法及结果叙述错误的是 ( )
A.处理甲中的A端,能在甲中的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B.处理乙中的A端,能在乙中的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C.处理乙中的B端,能在乙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D.处理甲中的B端,不能在甲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8.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若探究胚芽鞘感光部位,应设置④⑤进行对照
B.若探究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外因,应设置②③进行对照
C.若探究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内因,应设置①③进行对照
D.图中向光弯曲生长的是①③⑤
9. 为探究生长素对某植物花粉管伸长的影响,某校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课外实验,得到下表结果:
外加生长素浓度(mg/L) 0 1.0 2.0 3.0 4.0 5.0 6.0 7.0
花粉管平均长度(mm) 0.5 3.6 5.5 6.4 5.2 3.1 0.4 0.2
由表中数据得到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 )
A.外加生长素浓度为3.0(mg/L)时,是促进花粉管萌发的最适浓度
B.外加生长素浓度高于6.0(mg/L)时,对花粉管的萌发起抑制作用
C.外加生长素浓度为0(mg/L)时,花粉管中不含有生长素
D.生长素对花粉管的伸长作用具有两重性
10. 将植物横放,测量根和茎生长素浓度与其生长状况的关系如甲图所示。则曲线上P点最可能对应于乙图中的位置是 ( )
A.a B.b
C.c D.d
11. 已知生长素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琼脂对植物的生长没有影响。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正放在燕麦切去胚芽鞘尖端的切口上,有人推测,由于没有尖端感受单侧光的刺激而直立生长;但也有人认为琼脂块内的生长素也能像胚芽鞘尖端一样在单侧光的照射下由向光侧移向背光侧,因而同样引起向光弯曲生长。请你利用下列提供的材料用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并预测实验的结果得出结论。
材料用具:含有适宜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培养好的具有适宜长度胚芽鞘的燕麦,一侧开孔的硬纸盒,刀片等。
实验步骤:
结果预测及结论:
12. 研究发现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对胚鞘、茎枝切段等离体器官均有促进生长的作用。
(1)某研究小组围绕生长素和赤霉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的探究得到如图一所示结果。
根据图一可以得出的结论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二表示赤霉素对植物体内生长素含量的调节关系。
①图示中X表示赤霉素对生长素的分解具有____________作用,这种作用很可能是通过降低该过程中____________的活性实现的。
②赤霉素与生长素表现出激素间相互作用类型中的____________作用。
③遗传上的矮生性状通常是由单个基因的突变引起的,这种突变使植物体缺少合成赤霉素的酶,所以,可采用外加____________的方法使植株明显增高。但常表现出叶色偏黄,这是生长太快导致叶绿素浓度降低引起的,可通过增施____________肥解决。
答案与解析
1.C 乙烯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
2.C 图中植物相关部位的生长素浓度高低依次是b>c>d>a
3.A 由曲线分析可知:生长素浓度在a d之间都促进根生长;生长素浓度超过d点,对根生长产生抑制;图中a、d点所示生长素的浓度是不同的,但都对根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4.D 由于转盘旋转使光照均匀,不影响生长素的分布,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幼苗的根茎左侧生长素浓度高,茎左侧生长快,向右弯曲生长,根左侧生长素浓度高受抑制,向左弯曲生长
5.C 茎的背重力性和植物的向光性都是由于较高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生长明显;顶端优势是由于顶芽生长而抑制侧芽生长;根的向重力性则是由于高浓度生长素抑制生长
6.D 三倍体无籽西瓜是由于西瓜细胞中只有三个染色体组,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生殖细胞而无籽,与生长素无关
7.B 生长素(吲哚乙酸)只能从植物的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
8.A 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外因是单侧光照,所以应设置均匀光照与单侧光照进行对照;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内因是尖端感光后生长素分布不均匀,所以应设置②③探究植物产生向光性的内因;图中能向光弯曲生长的是③⑤。
9.C 花粉管可以合成少量生长素
10.D 将植物横放,在重力的影响下,b、d两处的生长素浓度都比较高,而b处表现为促进效应,生长快;d处浓度高,根对生长素比较敏感,表现为抑制,生长慢
11.实验步骤:①选取两株长势相同的燕麦幼苗,将其中一株胚芽鞘的尖端切下,并在切口上正放一适当大小的含生长素的琼脂块;②将两株燕麦置于一侧开孔的硬纸盒中,放在有光照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
结果预测及结论:①两株燕麦胚芽鞘均向光弯曲,说明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也能感受单侧光的刺激,并改变生长素的分布;②放琼脂块的燕麦胚芽鞘不能向光弯曲生长,说明没有尖端,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不能感受单侧光的刺激,单侧光不能改变琼脂块内生长素的分布。
12.(1) ①IAA和GA均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但IAA的促进效应较GA明显 ②IAA和GA具有协同作用(或两种激素同时存在时,具有明显增效作用) (2) ①抑制 酶 ②协同 ③赤霉素 氮
图A
图B
A B C D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