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的回声
教学目标:
1. 围绕“回声”这一主题,通过欣赏、表现回声,让学生在实践中正确运用力度记号f、p。
2. 通过聆听和学唱歌曲《友谊的回声》,进一步了解这一充满着幻想与乐趣的声音现象——回声,并用欢快、赞美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重点:
1、感受美妙的回声及理解友谊的回声。
2、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唱出强弱感觉。
3、掌握前半拍休止OX XX |
教学难点 :
1、认识并掌握力度记号“f”,“p”,了解“ff”,“pp”。
2、唱准切分节奏
导入:师生问好。
师:刚才大家向老师问好,我模仿了大家的声音。(教师双手呼喊状态)我们这两种声音有什么区别呢?(一强一弱)在音乐里强用“F”表现,弱用“P”来表现。让老师来给他们加上个朋友,“PP”表现极弱,“FF”表示极强。“MP”表现中弱,“MF”表现中强。同学们,刚才老师声音的模仿再加上大家这样的强弱对比,会让我们联想到什么?(山谷里的回声)那现在请大家来模仿我的回声。
学习歌曲
师:孩子们,除了在山谷以外。听,我们从那些地方还会听见回声?大家在歌谱中有没有发现刚才我们模仿回声的旋律?
师: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范唱,想想面对这样的美景用什么样的速度和情绪来演唱才能表达心中的感受?
师:请大家跟着琴轻声唱唱第一乐段。同学们,在歌曲里面了面对山谷和森林时候喊了几声?他们有什么变化?音变高的时候我们用声音怎样表现呢?我们来试试。
师:在神秘的回声,可爱的回声有一个小小的八分休止符,刚才大家在演唱的时候把它给遗忘了。请各个小组试试用什么样的办法可以让八分休止符在歌曲的演唱里。用什么样的力度来表现神秘而可爱的回声。
师:大家想的办法可真不错。同学们,现在请大家看着歌谱上的强弱记号,我们来完整演唱第一部分第一段,唱完后告诉老师加上了力度记号和你刚才演唱的有什么区别?
师:第二段有一点小小的差别。有没有小朋友愿意来找出来给我们看看。
师:第一段,大家表现的非常好。请大家用第一段的力度表现来表现第二段。注意刚才不同的地方。
师:歌曲的第一部分同学们加上了力度记号,我仿佛听见了从遥远的大森林从辽阔的大海边穿来大家可爱的回声。让我们完整的演唱第一部分,感受来自大自然友谊的回声。
师:孩子们,为什么是友谊的回声?
师:大自然的回声是你对自然最真实的回应。其实,在我们每个人心中也有友谊的回声,大家知道表现在什么地方吗?请大家试一试,唱一唱,在歌曲的第二部用怎样的速度和力度来才能表达这人间最美的回声?
师:我们一起用歌声来感受这最人间最美的友谊的回声。我们一起从头演唱歌曲(完整演唱歌曲)。
师:孩子们,让我也加入这歌声,和大家一起感受这友谊的回声。在演唱前我们先分分工。(师生接唱)
师:刚才和大家的演唱,我听见了孩子们心中对老师友谊的回声。我想我们同班同学之间也有深厚的友谊。在山谷除了这优美的歌声还传来了这些声音(用碰钟)请一、二小组为一大组,三、四五小组是二大组讨论,用怎样的演唱方式和利用这些乐器来表现歌曲会让这回声变得更加动听。(小组商量表演方式,两个小组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