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荷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是叶圣陶先生的作品。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
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课堂教学以情感为纽带,变得更富诱惑力,使学生的好学精神得到培养,促使学生在好学、乐学中逐渐懂得爱,懂得热爱崇高,追求美好。这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具有独特的吸引力。
二、
学生情况分析
荷花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具有独特
吸引力。我所教的三年级的孩子们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较快,但由于生活在城镇,对荷花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认识和欣赏荷花那不同寻常的美。
三、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和教材特点,确定教学目标:
l、学习本课的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
2、通过观察画面、创设情景、深入感知课文,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4、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展开合理想象的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机整合语文教学,
将课文重点部分的文字形象化、音效化。
促进学生借助多媒体自主、个性化的阅读。从而达到感受荷花之美,培养学生审美情
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这样的教学目标。
五.教法和学法
教法
1、采用情境教学法,使学生感觉如临其境,易于理解。
2、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突破教学难点。
3、以读代讲法。教学时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读中理解,读中体会。
学法:
1、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学生采用:看、听、读、品的方法学习。
2、采用探究性学习方法,使学生在阅读后自主探究合作。
六、
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设定,我把荷花第二课时的教学设定为四大环节:
(一)录象引入,整体感知
(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
叶圣陶先生说:“入境始于亲。”
新课开始,教师要让孩子情感的河水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环节来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先来个谜语“一个花姑娘,开在炎炎烈日下,长在清清碧波中,身陷污泥心地洁,芳香扑鼻醉人心。”
这么美的荷花,大家喜欢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我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把孩子们带
到荷花池。
如此激情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教学也因为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二)直奔重点,品味美丽
(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
在欣赏画面以后,我将以“作者是怎样把看到的美景写下来的呢?”的这一过渡语让孩子直接去学课文的二、三自然段。
由于学生的个性品质存在着诸多差异,同一种方法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学生。因此,我提供三种方法让学生选择:(朗读法、画图法、讨论法)朗读法:用感情朗读表达出你体会到的美;画图法:用五彩的笔描绘美丽的荷花;讨论法:用语言和伙伴交流学习体会。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自由组合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这样设计教学,将使学生的自主性真正加强,学生的头脑不再是储藏知识的容器,而是被点燃的火把,闪出智慧的光芒和个性的亮点。
在学习后交流学习体会时,交流的方法是:找出自己觉得美的句子,说说美在哪里,能讲出理由更好
。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
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
借助图画,通过自主学习,孩子们一定能大胆地、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挨挨挤挤”体会荷叶的茂盛之美;从“碧绿、嫩黄”体会颜色之美;从“冒、饱胀、破裂”体会荷花的长势之美;从“有的……有的……有的……”体会一池荷花千姿百态的美。
1、
在引导学生提出“冒”字后,我将采用以下步骤让学生深刻理解“冒”
(1)
换词体会“冒”的妙处;
(2)
读课文体会怎样长才叫“冒”,选一个喜欢的词填到这句话中,大声朗读、用心体会是不是这种味道?这样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解读“冒”,是对“冒”字内涵的领悟。
(3)荷花冒出来的心情怎么样?
(三)
在领悟课文的神韵中——移情
精读时要将学生的情感移入课文描写的对象上,从而使已激起的情感深化。我通过三条途径将学生的情感引向深层,产生移情。
1、借助比较区别;
2、借助想象展开;
3、借助语言媒介。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没有对荷花的“姿势”进行具体描写,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1、课件展示:看图想象说话,“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
,有的
,还有的
。”小组讨论,指名说,集体评议。2、指图引读这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讨论: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是“活的画”呢?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样的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受到作者对荷花强烈的喜爱之情,可谓一举三得。
(四)
在表情朗读和语言训练中——抒情.
表情朗读是抒发学生内心感受的一种常用形式。表情朗读虽然读的是作者的语言,但包含了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他们往往用恰当的语气、语调、语速来表达,抒发他们对作品中人物、角色、场景的情感。因此,在课文第二、三自然段中,我都设计了表情朗读。特别是第二自然段,还安排了背诵训练。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之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此时,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这一背诵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内化,从而更好地抒发了学生的情感。学生有情,教材有情,“学生——教材”之间的情感桥梁就是教师。由教师来传递情感,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学生在充满情感的课堂教学中学会热爱生活,追求美好。
(五)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不仅起着举纲张目的作用,还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为了更好的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我设计了如下板书
荷叶
挨挨挤挤
像大圆盘
3.荷
花
荷花
半开
全开
含苞作者简介
叶圣陶(1894—1988),男,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主席。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1988年2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共13张PPT)
根据部编版教材整理
三年级语文下册
音序:
B
结构:
左中右
偏旁:
辛
笔画数:
19
组词:
花瓣
蒜瓣
豆瓣儿酱
造句:
笔顺:
晶莹的水珠洒落在鲜艳的花瓣上。
bàn
瓣
péng
蓬
音序:
P
结构:
上下
偏旁:
艹
笔画数:
13
组词:
莲蓬
蓬松
蓬头垢面
造句:
笔顺:
荷叶下不计其数的莲蓬,千姿百态。
zhàng
胀
音序:
Z
结构:
左右
偏旁:
月
笔画数:
8
组词:
膨胀
腹胀
热胀冷缩
造句:
笔顺:
吸足了水的海绵逐渐膨胀了起来。
liè
裂
音序:
L
结构:
上下
偏旁:
衣
笔画数:
12
组词:
裂开
分裂
天崩地裂
造句:
笔顺:
那座老房子的墙壁上裂开了一道缝。
zī
姿
音序:
Z
结构:
上下
偏旁:
女
笔画数:
9
组词:
姿势
舞姿
千姿百态
造句:
笔顺:
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千姿百态。
shì
势
音序:
S
结构:
上下
偏旁:
力
笔画数:
8
组词:
姿势
势力
人多势众
造句:
笔顺:
老师纠正了我的写字姿势。
fǎng
仿
音序:
F
结构:
左右
偏旁:
亻
笔画数:
6
组词:
仿佛
模仿
年龄相仿
造句:
笔顺:
小孩子总喜欢模仿大人的动作。
fú
佛
音序:
F
结构:
左右
偏旁:
亻
笔画数:
7
组词:
仿佛
佛戾
造句:
笔顺:
桂林山水仿佛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suí
随
音序:
S
结构:
左右
偏旁:
阝
笔画数:
11
组词:
随便
随时
随遇而安
造句:
笔顺:
学习上有不懂的问题随时提出来。
音序:
D
结构:
左右
偏旁:
足
笔画数:
17
组词:
舞蹈
手舞足蹈
造句:
笔顺:
她的舞蹈动作非常优美。
dǎo
蹈
zhǐ
止
音序:
Z
结构:
独体
偏旁:
止
笔画数:
4
组词:
停止
制止
学无止境
造句:
笔顺:
这家商店装修房屋,暂时停止营业。(共43张PPT)
一个小姑娘,
家住在水乡,
身穿粉红袄,
坐在绿船上。
(打一花名)
荷花
你见过荷花吗?叶圣陶爷爷笔下的荷花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荷花:多年生水生植物。根茎(藕)肥大多节,横生于水底泥中。叶盾状圆形,深绿色。花期6月—9月,花色有白、粉、深红、淡紫等。
叶圣陶(1894年-1988年):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江苏苏州人。早年任小学教师并从事文学创作。中国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突出成就: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文化教育界的巨匠。
主要作品:小说集《火灾》《隔膜》,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圈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借助拼音努力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读不顺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挨挨挤挤
翩翩起舞
āi
莲蓬
饱胀
舞蹈
peng
zhàng
piān
dǎo
通关检测1——词语大作战
姿势
花瓣
bàn
挨挨挤挤:
本课形容荷叶长得很密,互相挤在一起。
翩翩起舞:
轻快地跳舞。
饱满得发胀。
莲蓬:
莲花开过后的花托,倒圆锥形,里面有莲子。
饱胀:
1.形容荷叶长得很密,互相挤在一起。(
)
2.圆圆的盘子。
(
)
3.没有开放的花。
(
)
4.形容舞姿轻快优美。
(
)
5.(完整的东西)出现裂缝。
(
)
挨挨挤挤
圆盘
花骨朵
翩翩起舞
破裂
看解释填词语
舞(
)
莲(
)
破(
)
(
)本
斗(
)
(
)士
篷
蓬
姿
资
烈
裂
篷
蓬
姿
资
裂
烈
通关检测2——我会选
瓣
bàn
péng
zhàng
liè
zī
shì
蓬
胀
裂
姿
势
通关检测3——我会写
仿
fǎng
fú
suí
dǎo
zhǐ
佛
随
蹈
止
难写的字
默读课文:
1.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2.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语句。
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笔下的荷叶是什么样的?请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从这个词中你感受到荷叶是什么样子的?
形象地写出了荷叶多而密的样子。
精读细研
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比喻
将荷叶比作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荷叶的颜色和形状。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__。
飘落的树叶
一只只飞舞的蝴蝶
练一练
在这“挨挨挤挤”的荷叶衬托下的荷花又是什么样呢?请用横线把相关的句子画出来。
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一个“冒”字不仅把荷花写活了,而且使它变得更美了。
你觉得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好?
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看了刚才的画面,你能说说课文描写了哪三种荷花的样子么?
刚开的
全开的
将开的
读一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作者为什么把“一池荷花看作是一大幅活的画”?“画家”指的是谁?
而这位了不起的画家正是美妙的大自然。
这一池荷花不仅很美,而且竞相开放,充满生机和活力,因此作者把它看作是一幅活的画。
当作者陶醉在这种美的境界中的时候,他眼前出现了怎样奇特的景色?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
好像
作者把自己想象成了一朵白荷花,把白色的花瓣比作雪白的衣裳,充满了奇幻色彩。
一阵微风吹过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
这三个词语充分展示了荷花的动态美,让荷花仿若白衣仙子,给人美妙绝伦之感。
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
写出了荷花宛若处子般的静态美。
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如果你也变成了一朵荷花,想象一下,还会有哪些动物来告诉你什么?
________
____,告诉我
。
_____________,告诉我
。
_____________,告诉我
。
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
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青蛙跳过来
保护庄稼的喜悦
蝴蝶飞过来
花丛里的芳香
蚂蚁爬过来
劳动一天的收获
说一说
学了本课,你有什么感受?
畅所欲言
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按照闻到──看到──想到──回到现实的顺序,为我们展现了白荷花如画如卷般的风姿,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
内容概要
闻到
叶:多 绿 大 圆
想到
荷
花
看到
喜爱
之情
千姿百态
一阵清香
花:才开
全开
将开
一
幅
活
画
蜻蜓
小鱼
结构导图
荷(
)
蹈(
)
何(
)
稻(
)
幅(
)
止(
)
副(
)
正(
)
横幅
副词
荷花
何处
停止
正确
舞蹈
水稻
1.给下面的形近字组词。
课后小练
二、用下面的词语造句。
妈妈一下班,就赶紧做饭。
天上的白云有的像小羊,有的像棉花糖,有的像一座大礼堂。
一……就……
有的……有的……有的……
三、小练笔。
第2自然段写出了荷花不同的样子,仿照着写一种你喜欢的植物。
老师来指导:反复读一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弄清这段先写了荷叶,后写了荷花。重点读描写荷花的排比句,体会作者是怎样刻画出荷花刚开、全开、未开时的三种状态的。仿写时,既可以描写植物的形状,也可以描写植物的花。描写时试着用上恰当的修辞手法。
茉莉的茎短而粗,稳稳地挺起枝叶和花朵。它的叶子多得数不清,椭圆形的叶片,翠色欲滴;叶脉发白,却清晰可数。
茉莉的花儿从绿叶之间探出头来,显得小巧玲珑,十分可爱。有的刚开,好像在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有的全开了,花瓣分开,润如玉,白如绢,轻如纱,散发出阵阵清香;有的还是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儿,跃跃欲试,仿佛要和盛开的花儿争个高低。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小池》: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周敦颐《爱莲说》:
yū
zhuó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
读一读
下课啦《荷花》教学实录
师:多美妙的歌声!相信你们的读书声也一定很好听,让我们在今天的课堂上尽情的畅读!课前同学们积累了描写荷花的古诗吗?谁来背一背?
生1:背白居易的《池上》。
生2:背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生3:背《江南》(汉乐府)
师:还有我们学过的一首诗-----
生:《小池》
师:一起来背背。(学生齐背)
师:从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描写、喜爱的对象。赞美荷花的诗篇数不胜数。人们之所以喜爱荷花不仅是因为荷花的美丽与清香,还因为它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品质。你们想看看这样的荷花吗?
生:想!
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不过,看之前我有个小小的建议,那就是,待会儿你们在看荷花时,不要拘束,可以指指点点,可以喊出来、说出来!(课件播放荷花的精美图片)
师:从同学们看荷花的那种惊喜的表情,老师知道你们肯定有很多的发现和感受,来,勇敢的站起来说出你的发现和感受!
生:我觉得荷花非常的美丽。
生:我发现了荷花的生长过程,荷花先是一个花骨朵,然后长出两三片花瓣,最后全展开了。(边说边用手做动作)
生:我看到了荷叶挨挨挤挤的。
生:我看到了荷叶上有水珠,就像晶莹剔透的珍珠一样,非常美丽!
生:我看到了有的荷花还是花骨朵,有的已经完全绽开了,绽开的荷花里面有嫩黄色的小莲蓬
生:(齐说)小莲蓬
师:(对刚才那位同学)你再把这个词读一读。(生读了两遍)
生:我发现了有的荷花饱胀得要破裂似的。(听课老师露出惊讶、赞叹的表情)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所以有这么多美好的发现,著名作家叶圣陶爷爷曾经观察过荷花,并且把他的发现和感受写成了一篇优美的文章,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一课。板书:《荷花》
师:你们喜欢这篇课文吗?
生:喜欢,因为课文把荷花写得很美。
师:哪些地方写出了荷花的美呢?请你们自己读课文,把你觉得荷花美的句子画下来。再读一读,读出荷花的美。(学生自读课文,勾画出荷花美的句子,练习朗读)
(师指名朗读,一生读第二自然段,生自评没感情,一点都不美。再请一生读,读得较好,师评价:这是一朵比较美的荷花,还有更美的荷花吗?生继续读第四段,第二段。最后齐读学生认为美的二、三、四自然段。整体效果还是很好的)
师:作者为什么能写出这么美的荷花呢?
生:因为作者仔细观察,并发挥了想象。
师:那作者是怎样观察和表达的?我们再来读读课文。先读读第二段,边读边体会哪些词句用的特别好!想好了,可以和旁边的同学互相说说。
(学生读课文,边读边说,有的和旁边的同学议论)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
生:我觉得这一句写得很好,“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因为这句话写出了荷叶的样子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师:作者写得好,你也读得不错!还有觉得这句好的吗?
生:这句话中荷叶挨挨挤挤的,就写出荷叶多,长得很茂盛,而且还把它当成人来写了。
(师板书:挨挨挤挤)
师:你能从挨挨挤挤这个词中体会到荷叶长得多,长得茂盛,真了不起!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到过挨挨挤挤的现象吗?
生:在公共汽车上,人特别多,挨挨挤挤的。
生:在火车上。
生:我们在食堂打饭的时候也是挨挨挤挤的。
生:在广场上,有一次我在广场看到好多的人挨挨挤挤的,原来他们在看打狗。(众人大笑)
师:谢谢你,带给我们一个幽默笑话。同学们挨挨挤挤这个词在这里是形容荷叶长得生机勃勃!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播放荷叶视图)
生:我觉得这句也写得很好“白荷花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因为……因为……
(学生说不出来,气氛有点紧张)
师:觉得它就是写得好,没有理由,是吗?哦,你喜欢它是不须要理由的!
师:还有觉得这句好的吗?
生:我觉得这句话中的冒字用得好!因为它写出来了荷花是怎样长出来的。(师板书:冒)
师:那荷花是怎样长出来的呢?
生:慢慢的长出来的。
生:不对,应该是很快的长出来,一下子长出来的意思。
生:老师,我们刚才不是说荷叶是挨挨挤挤的吗!所以荷花就在荷叶的之间长出来了!
师:(鼓掌)你说的太棒了!正是因为荷叶挨挨挤挤的,所以白荷花就在荷叶之间冒出来了!你们还可以换上哪些词呢?
生:探出来
生:像小草一样,从泥士中钻出来。
生:荷叶已经在那展示自己的碧绿的衣裳了,荷花也赶紧探出头来张望着这个美丽的世界。(鼓掌)
师:还有觉得好的吗?
生:老师我觉得这句也好: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白里透红的花瓣本来已经很美了,再加上嫩黄色的小莲蓬就更迷人了。
师:老师觉得你正像那迷人的荷花一样。
生:我觉得这句写得很好: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句话写出了花骨朵儿很饱,就像人吃得太饱了,像要爆炸似的。(用手比画了一下肚子,引得老师发笑)
师:那这里是形容花骨朵儿快要-----
生:快要绽放了。
师:同学们用心去品味了,才能有这么多感受。让我们再来读一读。(生齐读第二段)
师: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同学们荷花池中的白荷花会有哪些不同的姿势呢?就像后面听课的老师一样,有站着的,有坐着的……荷花也会有不同的姿势吧,(学生思考)你看,有的荷花低着头,弯着腰,好像在欣赏自己的美丽。还有哪些姿势?你能用有的……仿佛……说说吗?(课件播放荷花情境图)
生:有的荷花昂着头,挺着胸,像一个哨兵站在那儿一样。
(边说边挺直着自己的腰杆,好像她就是那哨兵一样)
生:有的荷花低着头,好像在欣赏自己倒映在水里的影子。
生:有的荷花躲在荷叶背后,好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
生:有的荷花舒展自己的双臂,好像在晒着温暖的太阳。
……
师:哇!这么多的姿势,真是千姿百态呀!怪不得作者说,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是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画家是谁吗?
生:叶对陶
师:再想想,是叶圣陶吗?叶圣陶是来欣赏荷花的,那这一池荷花是哪位画家的作品?(生想了一会,忽然有一个学生低声的说大自然)
师:刚才老师好像已经听到了一个学生说对了,这位画家是谁?
生:大自然(很多学生一齐说)
师:正是神奇的大自然为我们造就这么美丽的画卷,是神奇的大自然让我们感受到荷花那充满向上精神的力量!多么了不起的大自然啊,不由的你不去热爱她!不去赞颂她!让我们热爱大自然的同学一起来,与大自然对话,夸夸我们这位了不起的画家!”(齐读第三段)
师:老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感受到了,你们也像作者一样被荷花陶醉了,你们就像那一朵朵美丽的荷花一样,绽放自己的美丽的笑脸,你们愿意变成一朵荷花吗?
生:愿意!
师:闭上眼睛,让我们静静的在荷花池中听听会有什么动人故事。
(师范读第四段的内容,学生闭眼静静地听)
师:可爱的荷花仙子们,睁开眼吧!能说说你们刚才在荷花池中听到了什么吗?
生:我听到了蜻蜓对我说他清早飞行得很快乐!
生:我听到了小鱼在我脚下游过时,对我说他昨夜做了个好梦!
师:那除了听到蜻蜓和小鱼说说,在荷花池中你还听到了哪些悄悄话呢?
(生想,一会儿,陆续有几个学生举手)
生:我听到岸上有人说话的声音,他们说:“多美的荷花呀!真想采回家去。”“不能采,荷花是让大家欣赏的!而且它以后还可以结成莲子!”
生:我听到风姑娘说:“哇!多么美丽的荷花呀!让我再让她们跳上一支欢快的舞蹈吧!”于是荷花跟着风姑娘一起翩翩起舞。
生:我听到池中水的说话声:“看!长在我上面的荷花多么美丽呀!”
师:哪位荷花姑娘和这位水先生对话呢?(一女生有点羞怯的站起来)
水先生:荷花姑娘,你长得可真美,真让我羡慕!我每天在你下面看着你的倒影。怎么也看不够!
荷花姑娘:我能长得这么漂亮,也多亏有了你呀!是你让我每天吸收那么多的营养!
谢谢你了,水先生!(众人露出喜悦的笑容,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
师:同学们丰富的想象真是让老师敬佩!看得出来你们对大自然的喜爱。现在你们就用你的声音,你的情感,加上你的动作来表达你对荷花的喜爱,表现你对荷花的喜爱,对大自然的赞美!(学生齐读课文)
师:课后同学们可以学习作者的写法,写一种你喜欢的花卉。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