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1.“国之大计”即与国家利益有关的重大事情。清初的统治者认识到的“国之大计”是 ( )
A.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 B.强化政治
C.加强军事 D.稳定社会
2.清初统治者十分重视恢复经济,尤其是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其措施是 ( )
A.发展海外贸易 B.推行垦荒政策
C.招募农民屯田 D.改进生产工具
3.清朝前期,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的手工业工场位于( )
A.苏州 B.江宁 C.洛阳 D.杭州
4.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和太湖平原的中心地带,是著名的鱼米之乡、状元之乡、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享有“人间天堂”的美誉。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反映的是苏州在哪一时期商业繁荣的景象 ( )
A.顺治时期 B.康熙时期 C.雍正时期 D.乾隆时期
5.右面两幅图片反映的是明清时期著名的商帮。这两个著名商帮分别来自 ( )
A.浙江、广东 B.安徽、山西 C.山西、江苏 D.广东、福建
6.[2019·柳州市七年级期末质量抽测] 晋商和徽商等大商帮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
A.商业的发展 B.城市的繁荣 C.交通的发达 D.人口的增长
7.清朝前期的统治者采取一系列恢复社会经济的措施,使人口的数量有很大的增长。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社会问题有 ( )
①人地矛盾突出 ②生态环境破坏 ③经济持续发展 ④农业恢复较快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下面为某时期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欧洲生产总值在世界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示意图。它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
A.丝绸之路开辟 B.江南地区开发
C.海外贸易繁荣 D.清朝经济兴盛
9.下列有关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状况的论述,正确的是 ( )
清朝前期人口数量统计、人均耕地面积变化
A.人口数量大幅增长,人均耕地面积大幅下降
B.人口数量大幅下降,人均耕地面积大幅增长
C.人口数量大幅增长,人均耕地面积大幅增长
D.人口数量大幅下降,人均耕地面积大幅下降
10.右侧为某时期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欧洲生产总值在世界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示意图。它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丝绸之路开辟 B.江南地区开发
C.海外贸易繁荣 D.清朝经济兴盛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醒世恒言》叙述:明朝浙江淳安县的一个小地主,依靠仆人贩售油漆等物品,致富数千金,于是购置田产,居为大地主。又有苏州王宪,出身于大地主家庭,经营了一个玉器店铺,更富裕了。
材料二 《清代全史》叙述:杭州人张翰的祖先在(明朝)成化末年购织机一张,从事纺织,织布精良,“每下一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
材料三 清朝乾隆时“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材料四
明清时期主要商帮情况一览表
商帮 经营范围 鼎盛时期
徽商 茶、盐、典当、瓷器、丝绸 17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初
晋商 茶、盐、票号、粮食、丝绸 鸦片战争前夕
江右商帮 瓷器、粮食、茶 18世纪初至19世纪
(1)材料一、材料二反映了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2分)
(2)材料一、材料二中提及的人物从事的经济活动有哪几种?(2分)
(3)材料三说明当时还存在什么现象?为什么?(2分)
(4)材料四的商帮最早出现在何时?它们的出现有何意义?(2分)
1. A 2.B3.B 4.D 5.B 6.A 7.A8.D 9.A 10.D
11.(1)商品经济的发展。
(2)经营商业活动、兴办手工工场。
(3)投资田产是当时经济活动的主流。因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4)明朝。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促进了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