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 依依惜别 教案(5课时,共9页)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 依依惜别 教案(5课时,共9页)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1-19 17:15: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依 依 惜 别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如何策划一个活动。
2.表达自己对小学生活的留恋。
3.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
4.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用多种形式表达自己对老师、同学依依不舍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
1.策划一场毕业联欢会,排练节目,进行联欢。
2.阅读《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给老师的一封信》。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深厚感情,学习作者表达这种情感的方法。
3.写毕业赠言,送上真情与祝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深厚感情,学会表达对老师、同学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重点】
学会表达对老师、同学的依依惜别之情。
【教学难点】
策划一场毕业联欢会,排练节目,进行联欢。
【教学准备】
1.读“阅读材料”中的三篇文章。
2.写毕业赠言。
3.为联欢会作好各项准备。
【课时安排】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难点】作策划,写串词,编写节目单。
【教学准备】安排联欢会事宜。
【教学过程】
一、填写活动策划书,分工明确。
活动名称 活动目的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活动分工 节目统筹 
主持与串词
二、报名:提前一周,让学生自由报名参加表演。
三、排练节目:根据报名情况进行编排,经讨论决定。
四、写串词,全班一起讨论串词的编写要领。
五、编节目单,节目前后连接,不能重复。
六、举办联欢会。
七、布置作业。
(1)筹划毕业联欢会。
(2)给老师或同学写一封信。
第二课时
【课时内容】
学习“阅读材料”中的《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课时目标】
1.探讨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在诵读中品味诗歌丰富的想象、精妙的修辞、朴实的语言。
2.体会诗人炽烈的感情,培养学生奔放、快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想象的好处和全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我们经常说青少年是“花季少年”“花季少女”,青少年阶段是“花样年华”,因为我们都觉得青少年时期是最美好的时期,它意味着希望,象征着未来,代表着正在生长的蓬勃的力量,它值得我们为之歌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诗歌《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2.课题解说:“少男少女”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即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歌唱。
3.作者:何其芳,中国诗人、文艺评论家,四川万县人。代表诗集有《汉园集》《预言》,散文集《画梦录》。
4.写作背景:1938年,何其芳告别国统区黑暗、压抑、窒息的旧生活,和好友卞之琳等一道怀着对光明的渴望,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在延安,一种与国民党统治区迥异的生活展现在眼前。作者目睹了根据地人民火热的革命生活。那种快乐、充实、民主的全新生活,使诗人感到中国的希望。诗人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一全新的火热的革命生活中,他观察着,感受着,激动着,并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诗人的生活变了,性格变了,世界观变了,诗风也变了,他不再写那种缠绵忧伤的爱情诗了,流泻于诗人笔端的是一种奔放、快乐、积极向上的诗句。诗人满怀激情地写下这首诗,这首诗就是诗人奔放、快乐、积极向上诗风的代表作。
二、指导朗读。
1.朗读指导:第一遍快速默读,要求读得流畅;第二遍出声朗读,要求读出节奏;第三遍有感情地朗读,要求能读出感情;第四遍齐读或默读。
2.这首诗的感情基调很明显,奔放快乐,积极向上。语速稍快,语调适当高亢一点,读得有气势一些。
三、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1.第一节,诗人要为少男少女唱一支热情奔放的青春之歌。诗人爱国家、爱民族的热烈的思想感情,在字里行间流露。
第二、三节,诗人充分发挥形象,以热切的语气,要他为少男少女们唱的歌,插翅飞翔,飞到年轻人的心中去找归宿。 第四节,是第二、三节诗意的进一步深化。
2.这首抒情诗借为少男少女们歌唱的方式,以优美的语言、炽热的感情,为延安的“少男少女们”唱出了一支热情奔放的青春之歌,表达了自己融入新生活后无比喜悦的心情。
四、精读诗歌。
1.第一节诗人在“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后,运用排比句,歌唱了四种事物,是哪四种事物?它们和少男少女有怎样的共同点?运用了怎样的手法?
交流:积极向上,给人以希望,给人以鼓舞的力量。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少男少女象征着早晨、希望、未来的事物和生长的力量。
2.你认为第一节中的“少男少女们”指的是谁呢?“我”又指谁呢?
交流:“少男少女们”指的是(1)40年代延安地区的少男少女们;(2)代表祖国未来民族希望的少男少女们。“我”是指(1)作者;(2)与作者持有同样观点的人。
总结:诗的第一节纵情欢歌,振起全篇——歌唱什么 (板书)
3.朗读第二节,诗人希望歌声飞到年轻人的心中去找停留的地方是什么意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交流:歌声飞到年轻人的心中去找停留的地方是指引起年轻人的强烈共鸣。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喻体却并不出现。全靠“飞”和“停留”这两个动词将喻体加以暗示,读着它,我们就会想到展翅飞翔的小鸟,形象生动而又隐隐透出几分含蓄,显出明白而含蓄、平凡而奇崛的特色,意境十分优美。
4.朗读第三节,诗人希望用什么引起年轻人的共鸣?
交流:快乐或者好的思想。它像什么?(微风、阳光)
“像草一样颤抖”是什么意思?
交流:蕴含歌声中的“快乐或者好的思想” 像“微风、阳光”一样让人感动。
总结:放飞歌声,放飞理想——怎样歌唱(板书)
5.朗读第四节,“轻轻地从我琴弦上/失掉了成年的忧伤”,联系背景,“成年的忧伤”有什么含义呢?为什么会“重新变得年轻”呢?
交流:黑暗、压抑、窒息的旧生活,使作者缠绵忧伤。作者看到中国人民正处于抗日战争的最困难的时期,所以会有“成年的忧伤”。而来到革命圣地延安,作者看到一幅欣欣向荣的景象,再次恢复了年轻时候的豪情壮志。作者歌唱充满活力的青春,同时也深受火热的青年、火热的生活所感染,感到青春焕发,因此诗人“失掉了成年的忧伤”,重新为心灵注入乐观、向上的激情,对生活、对祖国、对民族充满希望,充满必胜的信心。作者热情地歌颂洋溢着青春活力的少男少女,歌唱充满朝气和希望的生活,必将影响和鼓舞一些忧伤、消极的成年人,使他们重新焕发青春。
这一节的内容是上一节诗意的拓展和延伸,体现了诗人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深化了中心。
6.第四节诗采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交流:对比;赞颂、歌唱新事物新快乐新思想的力量。
总结:极抒衷肠,极抒向往——直抒情怀(板书)
五、拓展阅读。
1.作者为什么要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明确:因为作者感到生活在延安的少男少女们是幸福的,他们的生活充满青春的活力,显示着勃勃生机,使人想到他们就是新中国的未来和希望。
2.教师小结。
在座的少男少女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诗人何其芳的《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通过反复诵读,诗人在诗中所流露出来的为新世界新生活歌唱的激情一次又一次地感染着我们,使我们认识到:生活在新世界中的感觉真好!
【板书设计】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纵情欢歌,振起全篇——歌唱什么
放飞歌声,放飞理想——怎样歌唱
极抒衷肠,极抒向往——直抒情怀
第三课时
【课时内容】
学习“阅读材料”中的《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
【课时目标】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积极努力,有上进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要有耐性和韧性,不怕失败,要善于吸取失败的教训,总结已有的经验,继续努力。
【教学难点】
如何学习才能成为天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你认为一个人要想成功,需要什么?
(学生们各抒己见)
2.师述:是的,成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付出无数的汗水和心血。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华罗庚在北京大学的演讲《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
3.解释题目:你知道题目的意思吗?
预设:了解那些天才的故事就会发现,没有一个人不是努力、勤奋、不断地学习,积累知识而获得成功的!如同“机遇只留给有准备的人”一样,不经过努力是不可能成为天才的!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读文,要求读通、读顺,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自己解决。
2.哪些自然段是关于学习的?哪些自然段是关于天才的?
(1、2)自然段是写关于学习的;(3、4)自然段写的是关于天才的。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华罗庚从学习和天才两方面引导孩子,要不怕失败,吸取教训,不断努力才能成功。
三、感悟聪明与天才。
1.出示自学提示:我们如何才能变得聪明?我们如何才能成为天才?(学生自学批注、交流。)
2.学习:要有耐性和韧性;失败后要吸取教训,继续前进。
天才:(以自己为例)不断努力、加倍努力,才会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
3.最后一段总结: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你觉得这一段有什么作用?
预设:照应了文章的题目,进一步强调了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学习、积累。
四、拓展延伸。
1.学完这一篇课文,你准备怎么做?(激励学生学习的信心。)
2.拓展关于学习的名言。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毛泽东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
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 宋庆龄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
3.总结:成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努力、勇敢、信心和坚持。即使在无数个黑夜对自己失望,第二天起来,依然要昂起头对着阳光微笑,在充满信心与勇气的日子里,努力奋斗,坚持下去,相信有一天,会迎来属于自己的璀璨星光。
【板书设计】
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
学习:要有耐性和韧性;失败后要吸取教训,继续前进。
天才:不断努力、加倍努力,才会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
第四课时
【课时内容】
学习“阅读材料”中的《给老师的一封信》。
【课时目标】
通过信中的点滴小事,体会作者对老师的爱与感激。
【教学重点】
体会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阅读材料《给老师的一封信》,从题目中,我们知道这是一封信。
二、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1.读文思考,课文写了老师的几件事?表达了什么感情?
这篇文章是一封信,作者回忆了在小学读书时,方老师的三件事:①   ;
②    ;③,抒发了作者对方老师的真挚的感激之情。?
2.学生汇报,教师点拨。信中记下了老师曾经给予自己的种种关爱和教诲,赞美了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
三、体会老师对“我”的关爱。
1.再次读文,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老师对“我”的关爱?
2.学生汇报,教师点拨,体会老师对“我”的关爱。
3.这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感悟方老师对学生的循循善诱、无私关爱。
四、了解书信的格式。
书信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称呼、正文、祝福语、署名和日期。
1.称呼:在信纸第一行顶格写,后边加冒号,冒号后不能再写字。
2.正文:正文以问候语开头。问候语写在称呼下一行,前面空两格,常自成一段。接下来写自己要说的话,分段写,主次分明。
3.祝福语:正文写完写“此致”,转一行顶格或空两格写“敬礼”。
4.署名和日期:在书信的最后,署上写信人的姓名和写信的日期。
五、布置作业。
学生写信表达对老师的依依惜别之情或者感激之情。
【板书设计】
给老师的一封信
方老师:对“我”关心,赞美了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
书信格式:称呼、正文、祝福语、署名和日期。
第五课时
【课时内容】
学习“阅读材料”中的《毕业赠言》。
【课时目标】
写毕业赠言,送上真情祝福。
【教学重难点】
读课本第106页的毕业赠言,理解写赠言要有针对性。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临近毕业,你一定有许多话要对同学、老师或母校说,毕业赠言为你们提供了一次表达情感、交流思想的机会,为你们提供了一个展示个性、展示才情的平台。
二、读毕业赠言。
明确赠言的目的及内容:回顾学习生活,抒发惜别之情;感谢老师教导,赞美同学情谊;展望美好未来,表达真诚祝愿。
赠言的基本要求:应根据不同的对象,尽量写得精练形象,富有时代感,饱含感情,能给人以启迪。
三、学生写毕业赠言。
四、交换阅读。
欣赏写得好的毕业赠言,评议谁写的赠言最有个性,谁写的赠言最幽默,谁写的赠言最有文采。
五、进行赠言评比。
给老师的赠言,给同学的赠言。
六、布置作业。
将写好的毕业赠言赠予老师或同学。
【板书设计】
毕 业 赠 言
写毕业赠言:给老师的赠言
给同学的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