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金色的鱼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课文中的生字,读通、读顺课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品质的教育。
【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
理解“闪烁着金色光芒的鱼钩”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诗词渲染,情境导入。
1.情境:教师配乐朗诵《七律·长征》。
2.说一说:听了这首诗,你想到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
3.导入:长征是中国历史上的奇迹,无数红军战士历尽了千难万险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长征,走进一位老班长的故事。板书课题。
4.揭示课题,引导质疑。
设计意图:
配乐朗诵诗词,渲染情境,从毛泽东的古诗《七律·长征》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自然过渡到本文,用探究式的提问激发学生想继续读书的强烈愿
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同时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颧骨、威胁、搪瓷、严厉、收敛、疙瘩、粗糙、抽噎、宿营地、青稞面、喜出望外、热气腾腾、无边无涯、昏迷不醒、奄奄一息
2.请学生再次快速默读全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
通过快速默读课文,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将自己感受深的地方多读几遍,让学生逐渐走入课文的情境之中。
三、关注言行,品读人物。
1.出示自学提示(一):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用我们敏锐的眼睛找出课文中描写老班长外貌、语言、神态的语句,并在旁边批注老班长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先自学,然后小组交流。)
2.品读描写老班长的重点语句,交流感悟。
(1)外貌:“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子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了皱纹。”“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
①大家读一读,发现了什么?是啊,一个不到四十的人怎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呢?
②你读出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可想而知,在长征途中他必定是饱经风霜,多么平凡朴素的一位红军战士啊!
③老班长为什么瘦得皮包骨头,眼睛为什么会陷下去?
(2)神态:“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 →皱紧眉头→露出笑意→奄奄一息
①什么叫“合不拢眼”?老班长又为什么“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请你给大家解释解释。
②是的,饥饿正一步步地向他们逼近!如果找不到食物,大家将有生命危险。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看似平静却暗藏杀机的大草原。
③如果再找不到食物,他们也将长眠于此,你说,老班长还能睡得着吗?他们能甘心放弃吗?多少人在等着他们走出草啊!
④正当老班长为找不到吃的而忧虑时,他发现了什么而变得喜出望外?他的高兴是无法形容的。这一忧一喜之间,你看出这是一个怎样的红军战士?(尽职尽责)
(3)老班长的笑容变化:
“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①是什么原因让老班长的笑容收敛了?他在担心什么?仅仅是担心他们不喝吗?
(还担心他们没有体力支撑到走出草地的那一刻啊,担心自己不能完成指导员交给的任务!)
②当他看到“我们”吃完,脸上又露出了笑容。又是一忧一喜,说明了什么?
(这是一个舍己为人的红军战士!)
3.小结:从对老班长的外貌、语言、神态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红军战士?关心战士、忠于革命的人。
设计意图:
抓住描写老班长外貌、言行等的句子,引导学生从读中想象,从读中感悟,体会老班长伟大的人物形象。
四、品味感动,精读品味。
1.出示自学提示(二):文中还有哪些片段令你感动?自己读一读,在句子旁边写上批注,在小组内交流。
2.学生汇报,教师点拨。
(1)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老班长吃得多吗?“嚼了一会儿”“皱紧眉头哽咽”写出了什么?(食物少,难吃,硬)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说说读后有什么感受。
(2)夜里钓鱼摸野菜。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地摸” 体会老班长为了完成指导员交给的任务,一心为同志着想的精神。
(3)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
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去!”
“奄奄一息”是什么意思?既然是“奄奄一息”了,为什么他说的话中还用了两个“!”?
3.教师总结:是的,生命垂危的老班长,即使在最后一刻,也没有忘记要鼓励三个小战士克服困难走出草地,也没有忘记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也没有忘记一个共产党员忠于职守的职责。多么可敬的老班长啊!
4.把最让你感动的地方用最富深情的朗读来体现。
设计意图:
在赏析了重点语句后,给学生一个汇报自己读书心得的机会,也是训练学生归纳、概括和综合的能力,并为理解“金色的鱼钩”的含义做铺垫。
五、品味“金色”,升华情感。
1.(课件出示重点句)“闪烁着金色光芒的鱼钩”
思考并说一说:“我”为什么要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这个闪烁着金色光芒的鱼钩”象征着什么?为什么在这个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2.学生汇报自己的理解。这个鱼钩上,凝结了老班长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贵品质;体现了老班长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见证了红军战士互相关心、互相扶持、一心北上的艰苦历程,表现了战友之间伟大的爱。
3.教师总结:一个小小的鱼钩,象征着老班长那忠于革命、忠于人民、舍己为人的金子般的心,也象征着千百万革命前辈的英雄事迹。
4.拓展:在长征途中有多少这样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正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我们美好的今天,你还知道哪些长征的故事?
(学生说说自己搜集到的长征中的故事,如:《过雪山草地》《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遵义会议》《四渡赤水》)
设计意图:
对于理解“闪烁着金色光芒的鱼钩”这个难点,引导学生品味重点句,力求让学生自主感悟,并通过介绍搜集到的长征故事,使情感得到升华。
六、课堂总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辈用他们的青春与热血换来的,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板书设计】
13* 金色的鱼钩
老班长珍惜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