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17讲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对应训练
1.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减数分裂中配对的染色体
B.在人的肌细胞中没有X和Y这对同源染色体
C.在人的精原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
D.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的染色体
答案 A
2.某动物的精子细胞中有染色体16条,则在该动物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存在染色体数、四分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分别是 ( )
A.32、16、64、64 B.32、8、32、64
C.16、8、32、32 D.16、0、32、32
答案 A
对应训练
3.人体内某一细胞正在进行减数分裂,其内有44条常染色体与2条X染色体,此细胞不可能是 ( )
①初级精母细胞 ②次级精母细胞 ③初级卵母细胞 ④卵细胞
A.①④ B.①③ C.①② D.①②③
答案 A
4.(2008年西城模拟)下图是细胞分裂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图中a~d阶段(不含a、d两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细胞中始终存在同源染色体
B.细胞中始终存在姐妹染色单体
C.细胞中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的比由1∶2变为1∶1
D.此期的染色体行为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答案 C
对应训练
5.(2008年黄冈模拟)以下细胞中既有同源染色体,又含染色单体的是 ( )
①有丝分裂中期细胞
②有丝分裂后期细胞
③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细胞
④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
⑤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
⑥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③ D.④⑤⑥
答案 A
6.(2009年太原模拟)假定某动物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4,据图指出的②③④⑤⑥各细胞所处的分裂期正确的是 ( )
A.②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③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④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⑤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⑥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B.②③④为减数分裂,分别为第一次分裂的前、中、后期,⑤⑥为有丝分裂后期
C.②④⑥分别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③⑤分别为有丝分裂中期、有丝分裂后期
D.图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为③⑤⑥,它们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后期及末期
答案 C
对应训练
7.下面对高等动物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雌、雄配子以及受精作用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 )
A.每个卵细胞继承了初级卵母细胞1/4的细胞质
B.受精作用的实质为同类精子与卵细胞相互识别后精子细胞核与卵细胞核相互融合
C.受精卵中的线粒体有部分来自精子的尾部
D.雌、雄配子彼此结合的机会相等,因为它们的数量相等
答案 B
细胞分裂的图像辨析
例1 (2008年上海,31)下图为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某生物的细胞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乙、丙中都有同源染色体
B.卵巢中不可能同时出现这三种细胞
C.能够出现基因重组的是乙
D.丙的子细胞是精细胞
答案 C
变式训练
1.下列各图分别表示某种动物的细胞分裂图像,最可能导致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是 ( )
答案 A
减数分裂中的图形信息转化
例2 下列示意图分别表示某二倍体雌性动物(2N=4)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的关系以及细胞分裂图像。请分析并回答:
(1)图A中a~c柱表示染色体的是 ,图B中表示二倍体体细胞分裂时期的是 。
(2)图A中Ⅲ的数量关系对应于图B中的 ,图B中丙所示的细胞有 个染色体组。
(3)图A中的数量关系由Ⅰ变化为Ⅱ的过程,细胞核内发生的分子水平的变化是 ;由Ⅱ变化为Ⅲ,相当于图B中的 → 过程。
(4)符合图A中Ⅳ所示数量关系的某细胞名称是 。与图A中 对应的细胞内不可能存在同源染色体。
答案 (1)a 甲
(2)丙 1
(3)DNA 复制 乙 丙
(4)卵细胞或(第二)极体 Ⅲ和Ⅳ
变式训练
2.下图的图一中A、B分别表示某雄性哺乳动物的细胞分裂模式图,图二表示A细胞中染色体和DNA分子数。据图回答:
(1)A细胞表示 分裂后期;B细胞表示 分裂后期。
(2)要想同时观察到这两个时期的细胞,应选择该动物的 (器官)。该动物产生的精细胞中含有 条染色体。
(3)在图二中B处绘制B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的柱形图;在C处绘制该动物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的柱形图。
答案 (1)有丝 减数第一次
(2)睾丸 2
(3)
1.(2008年广东理科基础,48)对如图所示减数分裂过程某阶段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同源染色体移向两极
B.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结束
C.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
D.姐妹染色单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答案 B
2.(2008上海,8)在果蝇的下列细胞中,一定存在Y染色体的细胞是 ( )
A.初级精母细胞 B.精细胞
C.初级卵母细胞 D.卵细胞
答案 A
3.(2007年上海,22)下列是动物细胞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示意图,正确表示分裂过程顺序的是 ( )
A.③⑥④①②⑤ B.⑥③②④①⑤
C.③⑥④②①⑤ D.③⑥②④①⑤
答案 D
4.(2006年江苏生物,18)菠菜根的分生区细胞不断分裂使根向远处生长,在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的是 ( )
A.细胞分裂间期,中心体的两个中心粒各自产生一个新的中心粒
B.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较固定、数目较清晰
C.细胞分裂前期,核膜和核仁逐渐消失
D.细胞分裂末期,高尔基体参与细胞壁的形成
答案 A
5.(2006年上海,21)下图为三个处于分裂期细胞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甲可能是丙的子细胞
B.乙、丙细胞不可能来自同一个体
C.甲、乙、丙三个细胞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D.甲、乙、丙三个细胞均含有同源染色体
答案 A
交叉互换的实验验证方法和减数分裂异常分析
样题细研
高中生物课本中叙述:在细胞周期中,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发生部分交换。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一现象,便进行了研究。同学们在互联网上收集的资料如下。
资料一 将细胞置于含有某种BrdU的培养基中培养,细胞能不断增殖。当DNA复制时,BrdU可替代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掺入到DNA子链中。
资料二 由于BrdU掺入的情况不同,经特殊染色后,着色的深浅也不同:在染色单体中,若DNA只有一条链掺有BrdU,则染色后着色深;若DNA的两条单链都掺有BrdU,则使DNA双螺旋程度降低,染色后着色浅。
资料三 将处于不同细胞周期的中期细胞进行常规制片,经特殊染色后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每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的着色情况。
根据资料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
(1)此实验的实验原理:一是根据DNA半保留复制原则;二是使用 的方法。
(2)实验步骤:
① 。
② 。
③ 。
(3)实验结果分析:若要观察姐妹染色单体是否发生交换,应选择第二个细胞周期的中期细胞进行观察,请描述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
答案 (1)显微镜观察
(2)①配制含BrdU的细胞培养基 ②将某细胞置于BrdU的培养基上,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③分别取不同细胞周期的中期细胞制成装片,并特殊染色,以便于显微镜观察
(3)在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中,一条染色单体染色较深的区域中有染色较浅的部分,而在另一条染色单体的染色较浅的区域中有染色较深的部分
变式训练
请回答下列与减数分裂有关的问题:
(1)假设果蝇的一个精原细胞中的一个DNA分子用15N进行标记,正常情况下该细胞分裂形成的精细胞中,含15N的精细胞所占的比例为 。
(2)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分配紊乱,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AAaXb的精子,则另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为 。
(3)从减数分裂的角度分析染色体组成为XXY的个体产生的可能原因。
。
(4)如图表示一个基因型为AaBb的动物细胞分裂图像,请分析图中染色体3和
4上基因产生的可能原因,并说明B、b分离的时期。
。
答案 (1)1/2 (2)aXb、Y、Y
(3)①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形成了染色体组成为
XX的异常卵细胞
②精子形成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形成了染色体组成为XY的异常精子
(4)交叉互换或基因突变。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1.某生物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该生物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与有丝分裂的相同之处是 ( )
A.分裂开始前,都进行染色体的复制
B.分裂开始时,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都是2N
C.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分裂成为两个
D.分裂结束后,每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都是N
答案 C
2.(2009年诸城一中评估练习)a和b属于同一生物体内的两个细胞,通过对其DNA分子含量的测定,发现a细胞中DNA含量是b细胞的两倍,最可能的解释是 ( )
A.a是正常的体细胞,b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的细胞
B.a处于有丝分裂中心体相互分离时,b处于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移向两极时
C.a是处于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b是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
D.a是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b是处于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
答案 B
3.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分裂的细胞(正常生物体为二倍体),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甲是减数分裂图像,乙是有丝分裂图像
B.乙细胞所属动物的体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
C.甲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目依次是2、4、4
D.甲细胞的亲代细胞,其基因型一定是AaBb
答案 D
4.(2009年石家庄模拟)如图是某种动物体内有关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②和④
B.动物睾丸中不可能同时出现①②③④细胞
C.③所示的细胞中不可能有基因重组
D.上述细胞中有8条染色单体的是①②③
答案 C
5.如图是正在进行分裂的某二倍体生物细胞,关于此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此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B.含同源染色体2对、DNA分子4个、染色单体0条
C.正在进行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D.每个子细胞含一个染色体组,仅1个具有生殖功能
答案 D
6.如图是从一种生物体内获得的某个细胞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在显微镜下观察此细胞,可以看到染色体、纺锤体、赤道板
B.此时细胞正处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含有两个四分体
C.此时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
D.这种生物体内所含的多糖是糖原,二糖是乳糖
答案 C
7.下列有关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数目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次级精母细胞中的DNA分子正好和正常体细胞的DNA分子数目相同
B.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只有正常体细胞数目的一半
C.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单体的数目正好和细胞中DNA分子数目相等
D.任何一种哺乳动物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着丝点数目都相同
答案 B
8.(2008年东城模拟)下列有关某生物体各细胞分裂示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图①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细胞内有2对姐妹染色单体
B.图②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细胞内有2对姐妹染色单体
C.图③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恒定为8条
D.四幅图可排序为①③②④,出现在该生物体精子(或极体)的形成过程中
答案 D
9.若细胞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情况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a→b可表示DNA复制
B.b→c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
C.c→d可表示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
D.d→e可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全过程
答案 D
10.下列有关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受精卵中全部遗传物质,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
B.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双方的细胞核相互融合
C.受精卵中染色体数与本物种体细胞染色体数相同
D.受精卵中染色体,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
答案 A
11.下列各图所示细胞均来自同一生物体,则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图①和图②可能来自同一初级精母细胞
B.精子的形成过程应为图中的④③②⑥①
C.图②细胞中有8条脱氧核苷酸长链
D.该生物体细胞染色体数为4条
答案 B
12.(2008年南京质检)下图表示某雄性动物体内处于不同分裂状态或时期的细胞,请据图回答问题:
(1)B细胞正处于 分裂 期,细胞内有染色体 条、染色单体 条。
(2)图中D细胞的名称为 ,其细胞核中含 个DNA分子。
(3)图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 (用字母表示)。
(4)将上图中A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精细胞的过程按分裂的顺序连接起来(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
答案 (1)有丝 后 8 0 (2)初级精母细胞 8
(3)A、B、D (4)A→D→C→E
13.下图是某种动物细胞生活周期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图,纵坐标表示染色体变化的数目(条),横坐标表示时间。请回答:
(1)图中细胞有丝分裂的次数为 次, 阶段表示一个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
(2)图中B~C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是由于 分离,G~H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是由于 分离,H~I过程中染色单体数目为 条。
(3)L~M时产生的细胞是 ,M~N表示 作用,染色体数目加倍。
(4)N~O有 对同源染色体,P~Q有 条染色单体,图中X时产生的细胞是 。
答案 (1)3 A~F(或N~S、S~X) (2)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 同源染色体 20
(3)成熟生殖细胞 受精 (4)10 0 体细胞
14.(2009年南京调研)细胞分裂是生物体重要的一项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请根据下图回答相关问题:
(1)某植株的一个体细胞正在进行分裂如图①,此细胞将要进行的主要变化有 。此植株是
倍体植株,特点是 。
(2)假设某高等雄性动物肝脏里的一个细胞及其基因A、a、B、b分布如图②,此细胞产生AB精子的几率是 。
(3)图③是某高等雌性动物体内的一个细胞,它的名称是 ,在分裂形成此细胞的过程中,细胞内可形成
个四分体。
(4)图②对应于图④中的 段,图③对应于图④中的 段。
答案 (1)染色体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并向细胞两极移动,染色体数目加倍 单 长势弱,高度不育
(2)0 (3)卵细胞或极体 3 (4)BC DE
第18讲 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
对应训练
1.右图是科学家对果蝇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测定结果。下列有关该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控制朱红眼与深红眼的基因是等位基因
B.控制白眼和朱红眼的基因在遗传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C.该染色体上的基因在后代中都能表达
D.该染色体上的碱基数A=T、G=C
答案 D
2.(2009年宿迁调研)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假说—演绎法和类比推理是
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面是人类探明基因神秘踪迹的历程:
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因子(基因) ②萨顿研究蝗虫的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③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找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他们在研究的过程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依次为 ( )
A.①假说—演绎法 ②假说—演绎法 ③类比推理
B.①假说—演绎法 ②类比推理 ③类比推理
C.①假说—演绎法 ②类比推理 ③假说—演绎法
D.①类比推理 ②假说—演绎法 ③类比推理
答案 C
3.(2008年通州调研)对染色体、DNA、基因三者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一个或两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含有一个基因
B.都能复制、分离和传递,且三者行为一致
C.三者都是生物的遗传物质
D.在生物的传种接代中,基因的行为决定着染色体的行为
答案 B
对应训练
4.在正常情况下,下列有关X染色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女性体细胞内有两条X染色体
B.男性体细胞内有一条X染色体
C.X染色体上的基因均与性别决定有关
D.黑猩猩等哺乳动物也有X染色体
答案 C
5.对一对夫妇所生的两个女儿(非双胞胎)甲和乙的X染色体进行DNA序列的分析,假定DNA序列不发生任何变异,则结果应当是 ( )
A.甲的两条彼此相同,乙的两条彼此相同的概率为1
B.甲来自母亲的一条与乙来自母亲的一条相同的概率为1
C.甲来自父亲的一条与乙来自父亲的一条相同的概率为1
D.甲的任何一条与乙的任何一条都不相同的概率为1
答案 C
6.某人染色体组成为44+XYY,该病人可能是由于亲代产生配子时,什么细胞分裂的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同一侧所致
( )
A.次级精母细胞 B.次级卵母细胞 C.初级精母细胞 D.初级卵母细胞
答案 A
对应训练
7.人类的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母亲为携带者,父亲色盲,生下4个孩子,其中1个正常,2个为携带者,1个色盲。他们的性别是 ( )
A.三女一男或全是男孩
B.全是男孩或全是女孩
C.三女一男或两女两男
D.三男一女或两男两女
答案 C
8.(2008年杭州模拟)如图为患红绿色盲的某家族系谱图,该病为隐性伴性遗传,其中7号的致病基因来自 ( )
A.1号 B.2号 C.3号 D.4号
答案 B
对应训练
9.下图是某家族遗传病系谱图。如果Ⅲ6与有病女性结婚,则生育正常男孩的概率是 ( )
A.5/6 B.1/3 C.1/8 D.1/6
答案 B
对应训练
10.(2008年潍坊模拟)如图表示果蝇的一个细胞,其中数字表示染色体,字母表示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从染色体情况上看,该果蝇只能形成一种配子
B.e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雌雄个体中出现的概率相等
C.形成配子时基因A、a与B、b间自由组合
D.只考虑3、4与7、8两对染色体时,该个体能形
成四种配子,并且配子数量相等
答案 D
11.在下面的遗传系谱图中,不可能的遗传方式和最可能的遗传方式是 ( )
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和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细胞质遗传和伴Y染色体遗传
C.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D.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和伴Y染色体遗传
答案 B
遗传系谱判定及概率计算
例1 图中甲、乙是两个家庭系谱图,乙家族患色盲(B-b)。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的遗传病,其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是 性遗传。
(2)图甲中Ⅲ-8与Ⅲ-7为异卵双生(由不同的受精卵发育而来),则Ⅲ-8表现型是否一定正常? ,原因是 。
(3)图乙中Ⅰ-1的基因型是 ,Ⅰ-2的基因型是 。
(4)若图甲中的Ⅲ-8与图乙中的Ⅲ-5结婚,则他们生下两病兼患男孩的概率是 。
(5)若图甲中Ⅲ-9是先天愚型,则其可能是由染色体组成为 的卵细胞和 的精子受精发育而来,这种可遗传的变异称为 。
答案 (1)常 显
(2)不一定 基因型有两种可能
(3)XBXb XBY (4)1/8
(5)23A+X 22A+X(或22A+X23A+X) 染色体变异
变式训练
(2008年上海生物,34)请回答下列有关遗传的问题。
人体X染色体上存在血友病基因,以Xh表示,显性基因以XH表示。下图是一个家庭系谱图,请据图回答:
(1)若1号的母亲是血友病患者,则1号父亲的基因型是 。
(2)若1号的双亲都不是血友病患者,则1号母亲的基因型是 。
(3)若4号与正常男性结婚,所生第一个孩子患血友病的概率是 。若这对夫妇的第一个孩子是血友病患者,再生一个孩子患血友病的概率是 。
答案 (1)XHY (2)XHXh (3)1/8 1/4
性染色体同源区段基因的特殊遗传方式
例2 (2009年青岛质检)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Ⅰ、Ⅲ),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Ⅰ片段上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B.Ⅱ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可能不等于女性
C.Ⅲ片段上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病者全为男性
D.由于X、Y染色体互为非同源染色体,故人类基因组计划要分别测定
答案 D
1.(2008年广东生物,10)正常双亲产下一头矮生雄性牛犊,以下解释不可能的是 ( )
A.雄犊营养不良
B.雄犊携带了X染色体
C.发生了基因突变
D.双亲都是矮生基因的携带者
答案 B
2.(2008年海南生物,20)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交配,子代雌、雄果蝇都表现红眼,这些雌雄果蝇交配产生的后代中,红眼雄果蝇占1/4,白眼雄果蝇占1/4,红眼雌果蝇占1/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红眼对白眼是显性
B.眼色遗传符合分离规律
C.眼色和性别表现为自由组合
D.红眼和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答案 C
3.(2008年海南生物,18)自然状况下,鸡有时会发生性反转,如母鸡逐渐变为公鸡。已知鸡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如果性反转公鸡与正常母鸡交配,并产生后代,后代中母鸡与公鸡的比例是 ( )
A.1∶0 B.1∶1 C.2∶1 D.3∶1
答案 C
4.(2007年广东理综,47)下列最有可能反映红绿色盲症的遗传图谱是(注:□○表示正常男女,■●表示患病男女) ( )
答案 B
5.(2006年天津高考理综,4)某种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图为该遗传病的系谱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1为纯合子
B.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4为纯合子
C.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2为杂合子
D.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3为纯合子
答案 C
探究基因位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样题细研
果蝇是一种非常小的蝇类,遗传学家摩尔根曾因对果蝇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奖”。近百年来,
果蝇被应用于遗传学研究的各个方面,而且它是早于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前而被测序的一种动物。
请据图完成下列有关问题:
(1)科学家选择果蝇作为遗传学实验研究材料的优点是
。
(2)果蝇的体细胞中有 条常染色体,对果蝇基因组进行研究时,应对 条染色体进行测序。
(3)已知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红眼A、白眼a),且雌雄果蝇均有红眼和白眼类型。若用一次交配实验即可确定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在性染色体上,选择的亲本表现型应为 。
实验预期及相应结论为:
① ;
② ;
③ 。
答案 (1)培养周期短,容易饲养,成本低;染色体数目少,便于观察;某些相对性状区分明显等 (2)6 5
(3)白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 ①子代中雌果蝇全部为红眼,雄果蝇全部为白眼,则这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②子代中雌、雄果蝇全部为红眼,则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③子代中雌、雄果蝇均既有红眼又有白眼,则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变式训练
(2008年潍坊统考)女娄菜是一种雌雄异株的植物,其叶形有披针叶和狭披针叶两种类型,受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某校生物研究小组用两个披针形叶的亲本进行杂交实验,后代出现了一定数量的狭披针形叶。请回答:
(1)狭披针形叶是 性状。
(2)其实,女娄菜的叶型遗传属于伴性遗传。该研究小组打算利用杂交实验对此加以验证,那么,他们应选择何种表现型的杂交组合?父本 ,母本 。
请你预测并简要分析实验结果(判断遗传方式的理由):
。 (3)另一个研究小组试图研究玉米的叶型遗传是否为伴性遗传,你认为他们的研究是否有意义?为什么?
。
答案 (1)隐性 (2)披针形 狭披针形 后代雌性植株全为披针形叶,雄性植株全为狭披针形叶,即雌性植株不出现狭披针形叶,雄性植株不出现披针形叶,即可验证此基因的遗传为伴性遗传 (3)无意义。因为玉米为雌雄同株,不存在伴性遗传
1.下列有关性别决定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含X的配子数∶含Y的配子数=1∶1
B.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Y染色体都比X染色体短小
C.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数量相等
D.各种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可分为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
答案 C
2.如图所示为四个遗传系谱图,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肯定不是红绿色盲遗传家系的是甲、丙、丁
B.家系乙中患病男孩的父亲一定是该病基因的携带者
C.四图都可能表示白化病遗传的家系
D.家系丁中这对夫妇若再生一个女儿,正常的几率为3/4
答案 A
3.下列关于伴性遗传方式和特点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X染色体显性遗传:女性发病率高;若男性发病其母、女必发病
B.X染色体隐性遗传:男性发病率高;若女子发病其父、子必发病
C.Y染色体遗传:父传子、子传孙
D.Y染色体遗传:男女发病率相当;也有明显的显隐性关系
答案 D
4.关于性染色体及其基因遗传方式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性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方式与性别相联系
B.XY型生物体细胞内含有两条异型的性染色体
C.体细胞内的两条性染色体是一对同源染色体
D.XY型的生物体细胞内如果含有两条同型的性染色体可表示为XX
答案 B
5.(2009年济南模拟)A型血型色觉正常的女人曾结过两次婚,第一个丈夫的血型为B型,且色盲;第二个丈夫血型为A型,色觉正常。此妇人生了4个小孩,这4个小孩中可能是第二个丈夫孩子的是 ( )
A.男孩、O型血、色盲 B.女孩、A型血、色盲
C.女孩、O型血、色盲 D.女孩、B型血、色觉正常
答案 A
6.考虑如图图谱,如果Ⅳ1是男孩,Ⅳ2是女孩,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
A.Ⅳ1患有AD和SLR两种病症的概率为1/8
B.Ⅳ2患有AD和SLR两种病症的概率为1/4
C.Ⅳ1表现为AD病症但没有SLR病症的概率为1/8
D.Ⅳ2表现为AD病症但没有SLR病症的概率为1/8
答案 A
7.红眼(R)雌果蝇和白眼(r)雄果蝇交配,F1代全是红眼,自交所得的F2代中红眼雌果蝇121头,红眼雄果蝇60头,白眼雌果蝇0头,白眼雄果蝇59头,则F2代卵细胞中具有R和r及精子中具有R和r的比例是 ( )
A.卵细胞:R∶r=1∶1 精子:R∶r=1∶1
B.卵细胞:R∶r=3∶1 精子:R∶r=3∶1
C.卵细胞:R∶r=1∶1 精子:R∶r=3∶1
D.卵细胞:R∶r=3∶1 精子:R∶r=1∶1
答案 D
8.(2009年广州高三调研)已知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既患聋哑又患色盲的男孩,且该男孩的基因型是aaXbY。请推测这对夫妇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基因型及其概率分别是 ( )
A.AAXBY,9/16
B.AAXBY,1/16或AaXBY,1/8
C.AAXBY,3/16或AaXBY,3/8
D.AAXBY,3/16
答案 B
9.在小家鼠中,有一突变基因使尾巴弯曲,一系列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组别 亲代 子代
雌(♀) 雄() 雌(♀) 雄()
1 正常 弯曲 全部弯曲 全部正常
2 弯曲 正常 50%弯曲50%正常 50%弯曲50%正常
3 弯曲 正常 全部弯曲 全部弯曲
4 正常 正常 全部弯曲 全部弯曲
5 弯曲 弯曲 全部弯曲 全部弯曲
6 弯曲 弯曲 全部弯曲 50%弯曲50%正常
判断小家鼠尾巴弯曲的遗传方式及依据组别,正确的是 ( )
A.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1
B.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6
C.常染色体隐性遗传,4
D.常染色体显性遗传,5
答案 B
10.外耳道多毛症仅见于男性(a);人类抗维生素D佝偻病中,若患者为男性,则其女儿一定患此病(b)。对a和b理解正确的是 ( )
A.a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显性遗传病,b也一样
B.a病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b病为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
C.a病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b病为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
D.条件不够,无法判断
答案 B
11.有些线粒体DNA的突变会导致人体患一种称为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LHON)的疾病,该病病症是成年后突然失明。某夫妇,妻子患红绿色盲,丈夫患LHON,则其后代既患LHON又患色盲的几率是 ( )
A.1/2 B.1/4 C.1/8 D.0
答案 D
12.下表是四种人类遗传病的亲本组合及优生指导,正确的是(多选) ( )
遗传病 遗传方式 夫妻基因型 优生指导
A 红绿色盲症 X染色体隐性遗传 XbXb×XBY 选择生女孩
B 白化病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Aa×Aa 选择生女孩
C 抗维生素D佝偻病 X染色体显性遗传 XaXa×XAY 选择生男孩
D 并指症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Tt×tt 产前基因诊断
答案 ACD
13.(2008年济宁模拟)在人的下列细胞中,含性染色体数目最多的是 ( )
A.次级精母细胞分裂中期 B.白细胞 C.红细胞 D.卵细胞
答案 B
14.果蝇的灰身(B)和黑身(b),红眼(R)和白眼(r)分别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等研究时发现:
P ♀灰身 × 黑身
↓
F1 灰身
↓(子一代个体杂交)
F2 灰身 黑身
3 ∶ 1
(雌、雄)(雌、雄)
P ♀红眼×白眼
↓
F1 红眼
↓(子一代个体杂交)
F2 红眼 白眼
3 ∶ 1
(雌、雄)(雄)
(1)预测每种性状正交与反交中F1的性状表现
。
(2)现用纯合亲本灰身红眼(♀)与黑身白眼()杂交,再让F1个体间杂交得到F2代。预期F2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有
种,雄性中黑身白眼的概率是 。
答案 (1)灰身和黑身遗传的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红眼和白眼遗传的正反交结果不同。♀红眼×白眼的F1中,雄性、雌性全为红眼;红眼×白眼♀的F1中,雄性全为白眼,雌性全为红眼 (2)12 1/8
15.雌雄异株的高等植物剪秋罗有宽叶、窄叶两种类型,某科学家在研究剪秋罗叶形性状遗传时,做了如下杂交实验:
杂交 亲代 子代
雌 雄 雌 雄
1 宽叶 窄叶 无 全部宽叶
2 宽叶 窄叶 无 1/2宽叶、1/2窄叶
3 宽叶 宽叶 全部宽叶 1/2宽叶、1/2窄叶
据上表分析回答:
(1)根据第 组杂交,可以判定 为显性遗传。
(2)根据第 组杂交,可以判定控制剪秋罗叶形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
(3)若让第3组子代的宽叶雌株与宽叶雄株杂交,预测其后代的宽叶与窄叶的比例为 。
(4)第1、2组后代没有雌性个体,最可能的原因是
。
(5)为进一步证明上述结论,某课题小组决定对剪秋罗种群进行调查。你认为在调查的结果中如果自然种群中不存在
的剪秋罗,则上述假设成立。
答案 (1)3 宽叶 (2)3 X (3)7∶1 (4)窄叶基因b会使雄配子(花粉)致死 (5)窄叶雌性
16.家蚕是二倍体,体细胞中有28对染色体,其中一对是性染色体,雄蚕含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ZZ,雌蚕含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ZW。请回答以下问题:
(1)家蚕的一个染色体组包括 条染色体,正常情况下,雌蚕产生的卵细胞中含有的性染色体是 ,雄蚕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含有 条Z染色体。
(2)在家蚕的一对常染色体上有控制蚕茧颜色的黄色基因A与白色基因a(A对a显性)。在另一对常染色体上有B、b基因,当基因B存在时会抑制黄色基因A的作用,从而使蚕茧变为白色;而b基因不会抑制黄色基因A的作用。
①结黄茧的蚕的基因型是 。
②基因型为AaBb的两个个体交配,子代出现结白色茧的概率是 。
③现有基因型不同的两个结白茧的蚕杂交,产生了足够多的子代;子代中结白茧的与结黄茧的比例是3∶1。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AaBb,还可能是 × ; × (正交、反交视作同一种情况)。
(3)家蚕中D、d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d是隐性致死基因(导致相应基因型的受精卵不能发育,但Zd的配子有活性)。是否能选择出相应基因型的雌雄蚕杂交,使后代只有雄性?请根据亲代和子代基因型情况说明理由。
答案 (1)28 Z或W 4 (2)①AAbb或Aabb ②13/16 ③AABb aaBb AaBb aabb
(3)不能。因为雌蚕只有ZDW基因型,雄蚕有ZDZD、ZDZd基因型;杂交组合ZDW×ZDZD、ZDW×ZDZd均可产生ZDW的雌性后代(或若要让后代只有雄性,则雌性必须全是ZdW,则亲本的杂交组合必须是ZDW×ZdZd);而ZdZd的个体不存在
第一、二章 过关检测
1.若干只棕色鸟与棕色鸟相交,子代有52只白色,48只褐色,101只棕色。若让棕色鸟和白色鸟杂交,其后代中棕色个体所占比例大约是 ,要想进一步判断白色与褐色的显隐性关系,可以用 色和 色的鸟相交 ( )
A.100% 褐色 褐色 B.75% 褐色 棕色 C.50% 褐色 白色 D.25% 棕色 白色
答案 C
2.用黄色雄鼠a分别与黑色雌鼠b和c交配。在几次产仔中,b产仔为7黑6黄,c产仔全为黑色。那么亲本a、b、c中,最可能为纯合子的是 ( )
A.b和c B.a和c C.a和b D.只有a
答案 B
3.(2009年南通质检)女娄菜的叶形有披针形和狭披针形之分,已知其披针叶雌株与狭披针叶雄株杂交,子一代全为披针叶,子一代中的披针叶植株之间杂交,所得子二代雌株全为披针叶,雄株有披针叶、狭披针叶。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
是 ( )
A.狭披针叶性状属于显性性状
B.亲本与F1中的披针叶植株的基因型不同
C.子二代的基因型共有3种
D.让子二代中的植株随机传粉,理论上讲产生狭披针叶雄株的概率为3/16
答案 B
4.(2009年广州质检)下表为一对夫妇和几个子女的简化DNA指纹,据此表判断,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 )
基因标记 母亲 父亲 女儿1 女儿2 儿子
Ⅰ - - -
Ⅱ - -
Ⅲ - - -
Ⅳ - -
Ⅴ - -
A.基因Ⅰ与基因可能位于同源染色体上
B.基因Ⅳ与基因Ⅱ可能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C.基因Ⅲ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
D.基因Ⅴ可能位于Y染色体上
答案 D
5.下列人体细胞中染色体数可能相同而DNA含量一定不同的是 ( )
①初级卵母细胞和卵细胞 ②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 ③卵原细胞和卵细胞 ④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
⑤体细胞和极体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③④⑤
答案 B
6.在引进优良家畜(如牛、羊)时一般引进雄性个体,让其与本地的同种雌性个体杂交,考虑到经济与遗传方面的因素,一般以引进4头雄性家畜为宜,具体做法是:让一头引种雄畜与一头本地同种雌性个体杂交得F1,F1与第二头引种雄畜相交得F2,F2与第三头引种雄畜相交得F3,F3与第四头引种雄畜相交得F4,试问F4个体中,细胞核内和细胞质内的遗传物质属外地种的约有多少 ( )
A.1/8,1 B.1/16,0 C.15/16,0 D.1/2,1
答案 C
7.(2008年惠州调研)右图为正在进行分裂的某二倍体动物细胞,下列关于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B.该图细胞中①⑤和③⑦各为一对同源染色体
C.该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可能是极体也可能是精细胞
D.该细胞中有8条染色单体
答案 C
8.(2009年石家庄模拟)假定某致病基因a位于X染色体上,且隐性致死(使受精卵胚胎致死)。一男子与一女性携带者结婚,理论上分析,这对夫妇所生的小孩性别比例(女孩:男孩)是 ( )
A.1∶1 B.1∶0 C.3∶1 D.2∶1
答案 D
9.用纯系的黄果蝇和灰果蝇杂交得到下表结果,请指出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
亲本 子代
灰雌性×黄雄性 全是灰色
黄雌性×灰雄性 所有雄性为黄色,所有雌性为灰色
A.灰色基因是伴X的隐性基因
B.黄色基因是伴X的显性基因
C.灰色基因是伴X的显性基因
D.黄色基因是常染色体隐性基因
答案 C
10.关于杂合子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杂合子的成对基因中,起码有一对是杂合状态
B.两个杂合子杂交,产生的后代仍是杂合子
C.杂合子基因型不能稳定遗传,后代性状会发生分离
D.杂合子至少能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
答案 B
11.(2009年梅州模拟)图1表示染色体与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2表示处于细胞有丝分裂某个时期的细胞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图1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分子复制
B.图1中DE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C.图2中细胞处于图1中的BC段
D.图2中细胞含8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2个染色体组
答案 A
12.在细胞正常分裂的情况下,雄性果蝇精巢中一定含有两个Y染色体的是 ( )
A.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初级精母细胞
B.有丝分裂中期的精原细胞
C.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
D.有丝分裂后期的精原细胞
答案 D
13.(2009年广州模拟)如果发现一个动物细胞中出现了染色体两两配对的情况,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此细胞的染色体上具有染色单体
B.这种组织可能来自肝脏
C.产生的子细胞中染色体与母细胞保持一致
D.此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是体细胞的一倍
答案 A
14.(2007年广东文基)下列有关红绿色盲症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红绿色盲症遗传不遵循基因的分离规律
B.红绿色盲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红绿色盲症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D.近亲结婚导致红绿色盲症的发病率升高
答案 D
15.下列有关纯合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来
B.连续自交性状能稳定遗传
C.杂交后代一定是纯合子
D.不含等位基因
答案 C
16.豌豆种子的子叶黄色和绿色分别由基因Y、y控制,形状圆粒和皱粒分别由基因R、r控制。某一科技小组在进行遗传学实验中,用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豌豆进行杂交,发现后代有4种表现型,对每对相对性状作出统计分析,结果如图所示,试回答下面的问题:
(1)每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 定律。
(2)亲代基因型为:黄色圆粒 ,绿色圆粒 。
(3)在杂交后代中非亲本类型性状组合占 。
(4)杂交后代中,占整个子代1/4的基因型是 。
(5)若将子代中的黄色圆粒豌豆自交,理论上讲后代中的表现型及比例是 。
答案 (1)基因的分离 (2)YyRr yyRr (3)1/4
(4)YyRr或yyRr (5)黄圆∶黄皱∶绿圆∶绿皱=15∶3∶5∶1
17.普通桃有茸毛,油桃无茸毛。普通桃和油桃的商业品种大多是黄果肉,但有些是白果肉。假定你有几棵普通桃树和几棵油桃树,你可以用它们作杂交实验。下表列出你所进行的杂交组合及所得的后代。
杂交 亲本 后代
1 白桃1号×黄油桃1号 黄桃树12,白桃树10
2 黄油桃1号×黄油桃2号 黄油桃树15
3 白桃1号×黄油桃2号 黄桃树14
(1)若用F和f表示决定果肉这一性状的等位基因,用Y和y表示决定有无茸毛这一性状的等位基因。则白桃1号的基因型是 ,黄油桃1号的基因型是 ,黄油桃2号的基因型是 。
(2)如果让杂交后代中的黄桃树之一自交,你预测后代中表现型的比例如何?
。
(3)普通桃和油桃的遗传遵循 定律。
(4)如果发现油桃花卉有红花和白花两种表现型,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花色的遗传是细胞质遗传还是细胞核遗传。用图解和简洁语言回答。
答案 (1)ffYY Ffyy FFyy
(2)黄桃树∶黄油桃树∶白桃树∶白油桃树=9∶3∶3∶1
(3)基因分离
(4)正交P 红花♀ × 白花♂
↓
F1
反交P 白花♀ × 红花♂
↓
F1
若正交与反交产生的F1的性状表现型都与母本相同,则该花色的遗传为细胞质遗传;若正交与反交产生的F1的性状表现型都与母本无关,表现为红花或白花的一种,则该花色的遗传为细胞核遗传。
PAGE
22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
第19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对应训练
1.1944年,科学家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出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将S型细菌的DNA加入到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其中的R型细菌转化成了S型细菌;而加入蛋白质、多糖等物质的培养基中,R型细菌不能发生这种变化。这一现象不能说明的是 ( )
A.S型细菌的性状是由其DNA决定的
B.在转化过程中,S型细菌的DNA可能进入到R型细菌细胞中
C.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DNA是遗传物质
答案 C
2.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在培养有R型细菌的1、2、3、4四个试管中,依次分别加入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DNA和DNA酶、蛋白质、多糖,经过培养,检查结果发现试管内仍然有R型细菌的是 ( )
A.3和4 B.1、3和4 C.2、3和4 D.1、2、3和4
答案 D
对应训练
3.(2008年江苏名校联考)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证明DNA是“注入”细菌体内的物质,可用同位素32P、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
B.侵染过程中的“合成”阶段,以噬菌体的DNA为模板,而氨基酸、核苷酸、ATP、酶、场所等条件均由细菌细胞提供
C.该实验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若要证明,需用分离出的蛋白质单独侵染细菌,再作观察并分析
D.若用32P对噬菌体双链DNA标记,再转入培养有细菌的普通培养基中让其连续复制n次,则含31P的DNA占子代DNA总数的比例为1
答案 C
4.为研究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详细过程,你认为同位素标记的方案应为 ( )
A.用14C或3H培养噬菌体,再去侵染细菌
B.用18O或32P培养噬菌体,再去侵染细菌
C.将一组噬菌体用32P和35S标记
D.一组用32P标记DNA,另一组用35S标记蛋白质外壳
答案 D
对应训练
5.下图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图解。请回答:
(1)分析图A可以看出,加热杀死有毒的S型细菌与活的R型无毒细菌混合注入小鼠体内,小鼠将 ,
原因是
。
(2)若用同位素标记法分别对蛋白质和DNA进行标记,可选用下列哪一组 。
A.14C和18O B.35S和32P C. 14C和32P D. 35S和18O
(3)分析图B可以看出,该实验获得成功的最关键设计是
。
答案 (1)死亡S型细菌的DNA将R型细菌转化成活的有毒的S型细菌,使小鼠死亡 (2)B
(3)设法将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它们的作用
对应训练
6.烟草花叶病毒(TMV)和车前草病毒(HRV)都能感染烟草叶,但二者致病病斑不同(如下图A),试分析图B中(a)、(b)、(c)三个实验并回答问题。
(1)(a)表示用 感染烟草叶,结果 。
(2)(b)表示用 感染烟草叶,结果 。
(3)(c)表示用 感染烟草叶,结果 。
(4)(d)表示由人工合成的新病毒,其产生的后代是 型。
(5)整个实验说明 。
答案 (1)TMV的蛋白质外壳无病斑 (2)HRV的RNA出现HRV感染烟草叶的病斑 (3)TMV的蛋白质外壳和HRV的RNA合成的新病毒出现HRV感染烟草叶的病斑 (4)HRV (5)R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考查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
例1 回答下列有关遗传物质的问题:
(1)人、噬菌体、烟草花叶病毒及根瘤菌中遗传物质的核苷酸分别有多少种? ( )
A.8、4、4、8 B.4、4、4、4 C.5、4、4、5 D.8、4、5、4
(2)上述四类生物中组成它们的核酸的核苷酸种类分别是( ),这些核酸中含氮碱基种类分别是( )。[答案仍从(1)选项中选择]
(3)下列有关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DNA是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
B.真核生物的DNA都以染色体为载体
C.遗传物质在亲代与子代之间传递性状
D.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4)下列哪项不是蚕豆的遗传物质的载体? ( )
A.染色体 B.叶绿体 C.线粒体 D.核糖体
答案 (1)B (2)A C (3)D (4)D
噬菌体侵染细菌结果的计算
例2 某科学家做“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时,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某个噬菌体和细菌的有关结构或物质(如下表所示)。产生的n个子代噬菌体与亲代噬菌体的形状、大小完全一样。
噬菌体 细菌
DNA或脱氧核糖核苷酸 32P标记 31P标记
蛋白质或氨基酸 32S标记 35S标记
(1)子代噬菌体的DNA应含有表中的 和 元素,各占 个和 个。
(2)子代噬菌体中,只含32P的有 个;只含31P的有 个;同时含有32P、31P的有 个。
(3)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中都没有 元素,由此说明 ;子代噬菌体蛋白质都含有 元素,这是因为
。
答案 (1)31P 32P n 2(或32P 31P 2 n)
(2)0 n-2 2 (3)32S 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内 35S 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是以细菌内35S标记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的
1.(2008年江苏生物,8)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
①S型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菌→注射小鼠
②R型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菌→注射小鼠
③R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菌的DNA→注射小鼠
④S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菌的DNA→注射小鼠
以上4个实验中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 ( )
A.存活,存活,存活,死亡
B.存活,死亡,存活,死亡
C.死亡,死亡,存活,存活
D.存活,死亡,存活,存活
答案 D
2.赫尔希通过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实验包括4个步骤:①培养噬菌体;②35S和32P标记噬菌体;
③放射性检测; ④离心分离。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为 ( )
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答案 C
3.(2006年全国)肺炎双球菌中的S型具有多糖类荚膜,R型则不具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S型细菌的多糖类物质,能产生一些具有荚膜的细菌
B.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S型细菌DNA的完全水解产物,不能产生具有荚膜的细菌
C.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S型细菌的DNA,能产生具有荚膜的细菌
D.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S型细菌的蛋白质,不能产生具有荚膜的细菌
答案 A
4.(2006年上海生物,10)用一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若该细菌解体后释放出32个大小、形状一样的噬菌体,则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有 ( )
A.0个 B.2个 C.30个 D.32个
答案 B
探究病毒遗传物质是DNA、RNA还是蛋白质的实验方法思路
样题细研
某科研小组对禽流感病毒遗传物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原理:略。
实验目的:探究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
材料用具:显微注射器、禽流感病毒的核酸提取物、活鸡胚、DNA酶、RNA酶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等量活鸡胚二组,用显微注射技术,分别向二组活鸡胚细胞中注射有关物质。
第二步: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第三步:分别从培养后的鸡胚中抽取样品,检测是否产生禽流感病毒。请将与实验相关的内容填入下表:
注射的物质 实验现象预测(有无禽流感病毒产生) 相关判断(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
第一组 如果 ,如果 , 则 是遗传物质则 是遗传物质
第二组 如果 ,如果 , 则 是遗传物质则 是遗传物质
答案
第一组 核酸提取物+DNA酶 有 RNA
无 DNA
第二组 核酸提取物+RNA酶 有 DNA
无 RNA
变式训练
下图是“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研究过程。能充分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等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D
1.(2009年广州高三调研)赫尔希和蔡斯通过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实验包括六个步骤:
①噬菌体侵染细菌 ②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 ③上清液和沉淀物的放射性检测 ④离心分离 ⑤子代噬菌体的放射性检测 ⑥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
最合理的实验步骤顺序为 ( )
A.⑥①②④③⑤ B.②⑥①③④⑤ C.②⑥①④③⑤ D.②⑥①④⑤③
答案 C
2.(2008年潍坊模拟)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在小鼠体内S型活细菌和R型活细菌含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在死亡的小鼠体内存在着S型和R型两种细菌
B.被杀死的S型细菌在R型活细菌的转化下激活并在小鼠体内繁殖
C.曲线bc段上升,与S型细菌在小鼠体内增殖导致小鼠免疫力降低有关
D.该小鼠体内的S型活细菌含有R型细菌的遗传物质
答案 B
3.(2009年淄博模拟)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如下:
①将无毒的R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②将有毒的S型活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③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④将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根据上述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整个实验证明DNA是转化因子
B.实验①、实验③可作为实验④的对照
C.实验②和实验④中的死亡小鼠体内都可分离到S型活细菌
D.重复做实验①与④,得到同样的结果,可排除S型活细菌由R型活细菌突变而来
答案 A
4.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①在女性的乳腺细胞中含有人类的全部遗传信息
②同种生物个体间的DNA分子完全相同
③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
④一个DNA分子可以体现许多性状
⑤DNA分子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⑤ C.②③④ D.③⑤
答案 D
5.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若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离心管的沉淀物中,则获得子代噬菌体的方法是 ( )
A.用含35S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B.用含32P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C.先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该细菌培养噬菌体
D.先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该细菌培养噬菌体
答案 D
6.将分离后的S型有荚膜肺炎双球菌的蛋白质与R型无荚膜的肺炎双球菌混合注入小白鼠体内,小白鼠不死亡,从其体内分离出来的仍是R型肺炎双球菌。将分离后的S型肺炎双球菌的DNA与R型肺炎双球菌混合注入小白鼠体内,则小白鼠死亡,并从体内分离出了S型有荚膜的肺炎双球菌。以上实验说明 ( )
A.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可以互相转化
B.S型菌的蛋白质可诱导R型菌转化为S型菌
C.S型菌的DNA可诱导R型菌转化为S型菌,说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D.S型菌的DNA可使小鼠致死
答案 C
7.用经3H标记的噬菌体n个侵染大肠杆菌,在普通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得知培养基中共有后代噬菌体m个,其中含有标记元素的噬菌体占的比例为 ( )
A.n/m B.2n/m C.n/2m D.n/(m+n)
答案 B
8.甲、乙为两种不同的病毒,经病毒重建形成“杂种病毒”丙,用丙病毒侵染植物细胞,在植物细胞内产生的新一代病毒可表示为 ( )
答案 D
9.(2009年成都质检)科学家们通过实验,研究控制生物遗传的物质基础。下面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
A.R型活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正常;将S型活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实验结论:S型细菌的荚膜有毒
B.将杀死后的S型菌与活的R型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实验结论:R型细菌有毒
C.从S型细菌中提取蛋白质、多糖和DNA,分别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从实验结果可以得出:DNA是遗传物质
D.用15N和32P这两种同位素标记烟草花叶病毒,然后侵染烟草叶片。通过示踪观察可以得出:RNA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
答案 C
10.如果用3H、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 ( )
A.可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3H
B.可在DNA中找到3H、15N、32P
C.可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
D.可在DNA中找到15N、32P、35S
答案 B
11.(2008年黄冈模拟)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可以使细菌死亡,HIV感染T细胞后可以造成T细胞大量死亡,那么噬菌体和HIV利用细菌和T细胞的物质中主要的不同是 ( )
A.组成蛋白质的原料 B.构成核酸的原料 C.营养成分 D.无机盐
答案 B
12.(2009年连云港模拟)以含(NH4)235SO4、KH231PO4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向大肠杆菌培养液中接种以32P标记的T2噬菌体(S元素为32S),一段时间后,检测子代噬菌体中的S、P元素,下表中对结果的预测,可能发生的是 ( )
选项 S元素 P元素
A 全部32S 全部31P
B 全部35S 多数32P、少数31P
C 全部32S 多数32P、少数31P
D 全部35S 多数32P、少数31P
答案 D
13.(2008年宁波统考)下列有关“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B.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大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少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C.动物、植物、真菌的遗传物质是DNA,除此之外的其他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D.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其他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答案 B
14.(2009年苏州模拟)在“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将提取获得的含DNA的黏稠物(还含有较多杂质)分别处理,以下过程获得的滤液和黏稠物中,因含DNA少而可以丢弃的是 ( )
第一,放入0.14 mol/L的氯化钠溶液中,搅拌后过滤,得滤液A和黏稠物a。
第二,放入2 mol/L的氯化钠溶液中,搅拌后过滤,得滤液B和黏稠物b。
第三,放入冷却的95%的酒精溶液中,搅拌后过滤,得滤液C和黏稠物c。
A.a、b、C B.A、B、C C.A、b、C D.A、B、c
答案 C
15.下图是艾弗里等人所做的关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能使R型活细菌发生转化的是 ;实验最后一步在实验中起 作用;DNA酶处理DNA的结果是产生 。
(2)图中的多糖肯定不可能来自S型细菌的 。
①染色体 ②细胞膜 ③细胞壁 ④核膜
(3)S型细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 中。
答案 (1)S型细菌的DNA 对照 四种脱氧核苷酸 (2)①④ (3)拟核
16.如图是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完成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实验过程,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由实验结果可知,用于标记噬菌体的同位素是 。
(2)请完成标记T2噬菌体的操作步骤:
①配制适合细菌的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 ,作为合成DNA的原料。
②
。③提取所需要的T2噬菌体。
(3)被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后,经离心处理,理论上上清液的放射性极低,若上清液的放射性较高,请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
答案 (1)32P
(2)①用32P标记的4种脱氧核苷酸 ②在培养基中接种细菌,培养一段时间后,再用此细菌培养T2噬菌体
(3)①培养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未侵入细菌体内;②培养时间过长,增殖的子代噬菌体从细菌体内释放出来
17.(2008年汕头模拟)自从世界上发现了能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我国就参与了抗击禽流感的国际性合作,并已经研制出禽流感的疫苗。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中获得大量禽流感病毒,是用 进行培养,其原因是 。
(2)若未知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种类,则利用特定颜色反应鉴定其核衣壳化学组成的原理是:
①RNA在浓盐酸中与苔黑酚试剂共热显绿色(或RNA被吡罗红染液染成红色);
②
;
③
。
(3)在分析出禽流感病毒的物质组成后,证明禽流感病毒遗传物质的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是
。
(4)对于禽流感患者,可以采用干扰素治疗,其原因是 。
答案 (1)含有活的宿主细胞的培养基病毒只能在活的宿主细胞中繁殖 (2)②DNA与二苯胺水浴煮沸呈蓝色 ③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 (3)设法将DNA、蛋白质等分开,单独地、直接地观察它们的作用
(4)干扰素能破坏病毒核酸在宿主细胞中的复制
第20讲 DNA分子的结构、复制及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对应训练
1.含有2 000个碱基的DNA,每条链上的碱基排列方式有 ( )
A.42 000个 B.41 000个 C.24 000个 D.21 000个
答案 B
2.在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相邻的碱基A与T的连接是通过 ( )
A.肽键 B.—磷酸—脱氧核糖—磷酸—
C.氢键 D.—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
答案 D
对应训练
3.下列对双链DNA分子的叙述,哪项是不正确的 ( )
A.若一条链G的数目为C的2倍,则另一条链G的数目为C的0.5倍
B.若一条链A和T的数目相等,则另一条链A和T的数目也相等
C.若一条链的A∶T∶G∶C=1∶2∶3∶4,则另一条链相应碱基比为2∶1∶4∶3
D.若一条链的G∶T=1∶2,另一条链的C∶A=2∶1
答案 D
4.(2008年广州调研)从某生物组织提取DNA进行分析,其四种碱基数的比例为鸟嘌呤与胞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数的46%,又知该DNA的一条链(H链)所含的碱基中28%是腺嘌呤,问与H链相对应的另一条链中腺嘌呤占该链全部碱基数的 ( )
A.26% B.24% C.14% D.11%
答案 A
对应训练
5.有100个碱基对的某DNA分子片段,内含60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若连续复制n次,则在第n次复制时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个,这n次复制共需游离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个。
A.40n-1 B.40n C.40×2n-1 D.40×(2n-1)
答案 CD
6.在进行基因工程时,已经得到一个目的基因 ,要人工复制,使数量增多,需要的复制条件是 ( )
①CTAGGGC或GATCCCG模板链 ②含A、U、C、G碱基的核苷酸 ③含A、T、C、G碱基的核苷酸 ④核糖
⑤脱氧核糖 ⑥酶 ⑦ATP ⑧磷酸 ⑨蛋白质
A.①③④⑦⑧⑨ B.①②④⑥⑦⑧
C.①②⑤⑥⑦⑨ D.①③⑤⑥⑦⑧
答案 D
7.用15N标记细菌的DNA分子,再将它们放入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繁殖四代,a、b、c为三种DNA分子:a只含15N,b同时含14N和15N,c只含14N,则下图所示这三种DNA分子的比例正确的是 ( )
答案 D
对应训练
8.(2009年溧阳调研)豌豆的高茎基因(D)与矮茎基因(d)的根本区别是 ( )
A.分别控制显性和隐性性状
B.所含的密码子不同
C.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D.染色体上位置不同
答案 C
9.用a表示DNA,b表示基因,c表示脱氧核苷酸,d表示碱基,则四者的关系是 ( )
答案 C
有关DNA分子的计算
例1 (2008年南通一模)某双链DNA分子含有200个碱基,一条链上A∶T∶G∶C=1∶2∶3∶4,则该DNA分子 ( )
A.含有4个游离的磷酸基
B.连续复制两次,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10个
C.四种含氮碱基A∶T∶G∶C=3∶3∶7∶7
D.碱基排列方式共有4100种
答案 C
变式训练
在一个DNA分子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数目的54%,其中一条链中鸟嘌呤、胸腺嘧啶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22%和28%,则由该链转录的信使RNA中鸟嘌呤占碱基总数的 ( )
A.24% B.22% C.26% D.23%
答案 A
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的有关计算
例2 含有32P或31P的磷酸,两者化学性质几乎相同,都可参与DNA分子的组成,但32P比31P质量大。现将某哺乳动物的细胞放在含有31P磷酸的培养基中,连续培养数代后得到G0代细胞。然后将G0代细胞移至含有32P磷酸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第1、2次细胞分裂后,分别得到G1、G2代细胞。再从G0、G1、G2代细胞中提取出DNA,经密度梯度离心后得到的结果如下图。由于DNA分子质量不同,因此在离心管内的分布不同。若①、②、③分别表示轻、中、重三种DNA分子的位置,请回答:
(1)G0、G1、G2三代DNA离心后的试管分别是图中的:
G0 ,G1 ,G2 。
(2)G2代在①、②、③三条带中DNA数的比例是 。
(3)图中①、②两条带中DNA分子所含的同位素磷分别是:条带① ,条带② 。
(4)上述实验结果证明DNA的复制方式是 。DNA的自我复制能使生物的 保持相对稳定。
答案 (1)ABD (2)0∶1∶1 (3) 31P32P和31P
(4)半保留复制遗传特性
1.(2008年江苏生物,9)亚硝酸盐可使DNA的某些碱基中的氨基脱去,碱基脱去氨基后的变化如下:C转变为U(U与A配对),A转变为I(I为次黄嘌呤,与C配对)。现有一DNA片段为 ,经亚硝酸盐作用后,若链①中的A、C发生脱氨基作用,经过两轮复制后其子代DNA片断之一为 ( )
A.—CGTTC— B.—GGTCG—
—CCAGG— —GCAAC—
C.—GGTTG— D.—CGTAG—
—GCATC— —CCAAC—
答案 C
2.(2008年上海生物,26)某个DNA片段由500对碱基组成,A+T占碱基总数的34%。若该DNA片段复制2次,共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分子个数为 ( )
A.330 B.660 C.990 D.1 320
答案 C
3.(2007年山东理综,7)DNA分子经过诱变,某位点上的一个正常碱基(设为P)变成为尿嘧啶。该DNA连续复制两次,得到的4个子代DNA分子相应位点上的碱基对分别为U-A、A-T、G-C、C-G。推测“P”可能是 ( )
A.胸腺嘧啶 B.腺嘌呤 C.胸腺嘧啶或腺嘌呤 D.胞嘧啶
答案 D
4.(2006年全国理综Ⅱ,4)已知病毒的核酸有双链DNA、单链DNA、双链RNA和单链RNA四种类型,现发现了一种新病毒,要确定其核酸属于上述哪一种类型,应该 ( )
A.分析碱基类型,确定碱基比率
B.分析碱基类型,分析核糖类型
C.分析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分析碱基类型
D.分析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分析核糖类型
答案 A
5.(2006年春季理综,4)在DNA分子双螺旋结构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之间有2个氢键,胞嘧啶与鸟嘌呤之间有3个氢键。现有四种DNA样品,根据样品中碱基的百分含量判断,最有可能来自嗜热菌(生活在高温环境中)的是 ( )
A.含胸腺嘧啶32%的样品 B.含腺嘌呤17%的样品
C.含腺嘌呤30%的样品 D.含胞嘧啶15%的样品
答案 B
探究DNA复制方式的技术手段
样题细研
某校一个生物活动小组要进行研究性学习。对生物学史上的经典实验进行验证,也是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之一。这个小组借助某大学的实验设备,对有关DNA复制的方式进行探究,有人认为DNA是全保留复制,也有人认为DNA是半保留复制。为了证明这两种假设,这个小组设计了下列实验程序,请完成实验并对结果进行预测。
(1)实验步骤:
第一步:在氮源为14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均为14N-DNA;在氮源为15N的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其DNA分子均为15N-DNA。用某种离心方法分离得到的结果如上图所示,其DNA分别分布在轻带和重带上。
第二步:将亲代大肠杆菌(含15N)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繁殖一代(Ⅰ),请分析:
如果DNA位于 带位置,则是全保留复制;如果DNA位于 带位置,则是半保留复制。
第三步:为了进一步验证第二步的推测结果,将亲代大肠杆菌(含15N)转移到含14N的培养基上再连续繁殖一代(Ⅱ),请分析:
如果DNA位于 带位置,则是全保留复制;如果DNA位于 带位置,则是半保留复制。
(2)有人提出:第一代(Ⅰ)的DNA用解旋酶处理后再离心,就能直接判断DNA的复制方式,如果轻带和重带各占,则一定为半保留复制。
你认为此人说法是否正确? 。原因是 。
答案 (1)1/2重和1/2轻 全中 1/4重和3/4轻 1/2中和1/2轻
(2)不正确无论半保留复制还是全保留复制,如果研究DNA链的情况,结果是一致的,无法区分
变式训练
(2008年武汉月考)科学家在研究DNA分子复制方式时,进行了如下的实验研究(已知培养用的细菌大约每20 min分裂一次,实验结果见相关图示):
(1)复制过程除需要模板DNA、脱氧核苷酸外,还需要 等(至少答两点)。
(2)为了证明DNA复制的特点为半保留复制,请设计实验三(用图示和有关文字补充在图中),并画出结果C。
(3)该过程中,实验一、实验二起 作用。若用15N标记的DNA作为模板,用含有14N标记的培养基培养,在下面坐标图中画出连续培养细菌60 min过程中,15N标记DNA分子含量变化的曲线图。
答案 (1)能量、酶、适宜的温度和pH
(2)如图(其中1种即可):
(3)对照如下图:
1.(2009年广州高三调研)关于DNA分子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每个DNA分子一般都含有四种脱氧核苷酸
B.每个DNA分子中的碱基、磷酸、脱氧核糖的数目是相等的
C.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着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
D.双链DNA分子中的一段,如果有40个腺嘌呤,就一定同时含有40个胸腺嘧啶
答案 C
2.下列有关DNA分子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DNA分子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水解成脱氧核苷酸
B.在复制过程中,解旋和复制是同时进行的
C.解旋后以一条母链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
D.两条新的子链通过氢键形成一个新的DNA分子
答案 B
3.(2008年潍坊质检)将硝化细菌体内的核酸彻底水解后可以得到 ( )
A.C、H、O、N、P等元素 B.5种含氮碱基
C.4种核苷酸 D.8种核苷酸
答案 B
4.分析一个DNA分子时,发现含有30%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因此可知该分子中一条链上鸟嘌呤含量最大值可占此链碱基总数的 ( )
A.20% B.30% C.40% D.70%
答案 C
5.(2009年启东模拟)下图示DNA分子复制的片段,图中a、b、c、d表示各条脱氧核苷酸链。一般地说,下列各项正确的是 ( )
A.a和c的碱基序列互补
B.b和c的碱基序列相同
C.a链中(A+T)/(G+C)的比值与b链中同项比值不同
D.a链中(A+T)/(G+C)的比值与c链中同项比值相同
答案 D
6.(2009年南通模拟)某DNA分子中含有1 000个碱基对(P元素只含32P)。若将DNA分子放在只含31P的脱氧核苷酸的培养液中让其复制两次,则子代DNA的相对分子质量平均比原来 ( )
A.减少1 500 B.增加1 500 C.增加1 000 D.减少1 000
答案 A
7.在一个双链DNA分子中,碱基总数为m,腺嘌呤碱基数为n,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①脱氧核苷酸数=磷酸数=碱基总数=m
②碱基之间的氢键数为
③一个链中A+T的数量为n
④G的数量为m-n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
答案 D
8.(2008年长沙模拟)将用15N标记的一个DNA分子放在含有14N的培养基中,让其复制三次,则含有15N的DNA分子占全部DNA分子的比例、含有14N的DNA分子占全部DNA分子的比例以及含有15N的脱氧核苷酸链占全部DNA单链的比例依次是 ( )
A.1/2,7/8,1/4 B.1/4,1,1/8
C.1/4,7/8,1/8 D.1/8,1,1/8
答案 B
9.(2008年海淀模拟)下图为用15N标记的DNA分子片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把此DNA分子放在含14N的培养基中复制3代,子代中含14N标记的DNA分子占总数的3/4
B.①处的碱基对改变一定会引起生物表现型的变化
C.限制性内切酶作用于③部位,解旋酶作用于②部位
D.该DNA分子的特异性表现在碱基种类上
答案 C
10.(2009年广州高三调研)艾滋病病毒属于RNA病毒,具有逆转录酶,如果它的一段RNA含碱基A 23%、C 19%、G 31%,则通过逆转录过程形成的双链DNA中碱基A的比例为 ( )
A.23% B.25% C.31% D.50%
答案 B
11.(2008年临沂质检)在下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中所对应的含义最接近的是 ( )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③和④ D.②和④
答案 D
12.(2009年南京二模)关于图示DNA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可作用于①部位,DNA连接酶作用于部位③
B.该DNA的特异性表现在碱基种类和(A+T)/(G+C)的比例上
C.若该DNA中A为p个,占全部碱基的n/m(m>2n),则G的个数为(pm/2n)-p
D.把此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两代,子代中含15N的DNA占3/4
答案 C
13.如图为大肠杆菌的DNA分子结构示意图(片段)。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1表示 ,2表示 ,1、2、3结合在一起的结构叫 。
(2)图中3有 种,中文名字分别是 。
(3)含有200个碱基的某DNA片段中碱基间的氢键共有260个。请回答:
①该DNA片段中共有腺嘌呤 个,C和G共 对。
②该片段复制4次,共需原料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个。
③在DNA分子稳定性的比较中, 碱基对的比例高,DNA分子稳定性高。
(4)假定大肠杆菌只含14N的DN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只含15N的DN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b。现将只含15N的DNA培养到含14N的培养基中,子一代DNA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子二代DNA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
答案 (1)磷酸 脱氧核糖 脱氧核苷酸
(2)2 鸟嘌呤、胞嘧啶
(3)①40 60 ②900 ③C和G
(4)(A+b)/2 (3A+b)/4
14.已知在DNA分子中的一条单链(A+G)/(T+C)=m,求:
(1)在另一条互补链中这种比例是多少,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
(2)这种比例在整个DNA分子中又是多少,据此可得出什么结论?
。
(3)当在一单链中(A+T)/(G+C)=n时,另一条互补链中这种比例是多少?(A+T)/(G+C)在整个DNA分子中又是多少?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
(4)在含有四种碱基的DNA区段中,有腺嘌呤n个,占该区段全部碱基的比例为m。
求证:在该区段中胞嘧啶的数目为n(1/2m-1)。
。
答案 (1)1/m 不互补的两碱基之和的比值在两条单链上互为倒数
(2)1 在DNA分子中,不互补的两碱基之和的比值为1
(3)n n (A+T)/(C+G)的值在DNA分子的每个单链中相同,并且在整个DNA分子中也相同
(4)在DNA分子中,有腺嘌呤(A)n个,占全部碱基的比例为m,则该DNA片段中的碱基总数为n/m,胞嘧啶(C)=G=(n/m-2n)/2=n(1/2m-1)
15.在生命科学研究中,“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是经常使用的研究手段。某科研所做了如下几个科学实验,请仔细阅读分析并回答有关问题:
(1)将大肠杆菌的DNA分子用3H标记后,放在普通培养基上繁殖两代,并跟踪检测子代细菌DNA的放射性,如下图。该实验有力证明了DNA分子的 。
(2)如下图所示,科研人员合成了一段含15N的特定DNA片段。用它作为探针,利用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检测待测标本中的遗传信息。这项技术的原理是 。
(3)这项技术目前可应用到下列哪些方面(填字母) 。
A.肝炎等疾病诊断 B.遗传病的产前诊断
C.修复有缺陷的基因 D.检测饮用水中病毒含量
答案 (1)半保留复制 (2)DNA分子杂交 (3)ABD
PAGE
17第六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第25讲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对应训练
下面为6种不同的育种方法。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至D方向所示的途径表示 育种方式,这种方法属常规育种,一般从F2代开始选种,这是因为 。A→B→C的途径表示育种方式,这两种育种方式中后者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
(2)B常用的方法为 。
(3)E方法所用的原理是 ,所用的方法如 、 。育种时所需处理的种子应是萌动的(而非休眠的)种子,原因是 。
(4)C、F过程最常用的药剂是 ,其作用的原理是 。
(5)由G到H过程中涉及的生物技术有 和 。
(6)K→L→M这种育种方法的优越性表现在
。
答案 (1)杂交 从F2代开始发生性状分离 单倍体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2)花药离体培养 (3)基因突变X射线、紫外线、激光 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秋水仙素(理化因素需各说出一项) 种子萌动后进行细胞分裂,DNA在复制过程中可能由于某种因素的影响发生基因突变 (4)秋水仙素 在细胞分裂时,抑制纺锤体形成,引起染色体数目加倍
(5)基因工程或DNA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或转基因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6)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大大扩展了可用于杂交的亲本范围
对应训练
2.(2007年全国Ⅱ,4)下列有关基因工程中限制性内切酶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B.限制性内切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
C.限制性内切酶能识别和切割RNA
D.限制性内切酶可从原核生物中提取
答案 C
3.质粒是基因工程最常用的运载体,有关质粒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质粒不仅存在于细菌中,某些病毒也具有
B.细菌的基因只存在于质粒上
C.质粒为小型环状DNA分子,存在于拟核外的细胞质基质中
D.质粒是基因工程中的重要工具酶之一
答案 C
4.下列关于DNA连接酶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 )
A.将单个核苷酸加到某DNA片段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
B.将断开的两个DNA片段的骨架连接起来,重新形成磷酸二酯键
C.连接两条DNA链上碱基之间的氢键
D.只能将双链DNA片段互补的黏性末端之间连接起来,而不能将双链DNA片段末端之间进行连接
答案 B
对应训练
5.下列有关基因工程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重组DNA技术所用的工具酶是限制酶、连接酶和运载体
B.所有的限制酶都只能识别同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
C.选用细菌作为重组质粒的受体细胞是因为细菌繁殖快
D.只要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就能实现表达
答案 C
6.下图表示一项重要生物技术的关键步骤,X是获得外源基因并能够表达的细胞。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X是能合成胰岛素的细菌细胞
B.质粒具有多个标记基因和多个限制酶切点
C.基因与运载体的重组只需要DNA连接酶
D.该细菌的性状被定向改造
答案 C
对应训练
7.下列高科技成果中,根据基因重组原理进行的是 ( )
①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超级水稻
②我国科学家将苏云金杆菌的某些基因移植到棉花体内,培育出抗虫棉
③我国科学家通过返回式卫星搭载种子培育出太空椒
④我国科学家通过体细胞克隆技术培养出克隆牛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 B
杂交育种
例1 下图表示以某种作物中的①和②两个品种分别培育出④⑤⑥三个新品种的过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用①和②培育成⑤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Ⅰ和Ⅱ分别称为杂交和测交
B.用③培育出④常用的方法Ⅲ是花药离体培养
C.③培育出⑥常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进行诱变处理
D.图中培育出⑤所依据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答案 B
变式训练
1.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这两对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要培育出基因型为aabb的新品种,最简捷的方法是 ( )
A.人工诱变育种 B.细胞工程育种
C.单倍体育种 D.杂交育种
答案 D
基因工程操作工具及操作程序
例2 (2008年山东理综,35)为扩大可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黄河三角洲等盐碱地的开发利用备受关注。我国科学家应用耐盐基因培育出了耐盐水稻新品系。
(1)获得耐盐基因后,构建重组DNA分子所用的限制性内切酶作用于图中
的 处,DNA连接酶作用于 处。(填“a”或“b”)。
(2)将重组DNA分子导入水稻受体细胞的常用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和 法。
(3)由导入目的基因的水稻细胞培育成植株需要利用 技术,该技术的核心是 和 。
(4)为了确定耐盐转基因水稻是否培育成功,既要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 作探针进行分子杂交检测,又要用
的方法从个体水平鉴定水稻植株的耐盐性。
答案 (1)a a (2)基因枪(花粉管通道)
(3)植物组织培养 脱分化(去分化) 再分化
(4)耐盐基因(目的基因) 一定浓度盐水浇灌(移栽到盐碱地中)
变式训练
2.(2008年哈尔滨模拟)下图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人胰岛素的操作过程示意图,请据图作答:
(1)人的皮肤细胞通常是否能完成①过程?为什么?
。
(2)过程②必需的酶是 酶,过程③必需的酶是 酶。
(3)与人体细胞中的胰岛素基因相比,通过②过程获得的目的基因不含有 和 。
(4)若A中共有a个碱基对,其中鸟嘌呤有b个,则③④⑤过程连续进行4次,至少需要提供胸腺嘧啶 个。
(5)为使过程⑧更易进行,可用 (药剂)处理D。
答案 (1)不能,因为皮肤细胞中的胰岛素基因未表达(或未转录),不能形成胰岛素mRNA
(2)逆转录 解旋
(3)非编码区 内含子
(4)15(a-b)
(5)CaCl2
1.(2008年全国Ⅰ,4)已知某种限制性内切酶在一线性DNA分子上有3个酶切位点,如下图中箭头所指,如果该线性DNA分子在3个酶切位点上都被该酶切断,则会产生a、b、c、d四种不同长度的DNA片段。现有多个上述线性DNA分子,若在每个DNA分子上至少有1个酶切位点被该酶切断,则从理论上讲,经该酶酶切后,这些线性DNA分子最多能产生长度不同的DNA片段种类数是 ( )
A.3 B.4 C.9 D.12
答案 C
2.(2007年北京理综,2)利用外源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表达,可生产人类所需要的产品。下列选项中能说明目的基因完成了在受体细胞中表达的是 ( )
A.棉花二倍体细胞中检测到细菌的抗虫基因
B.大肠杆菌中检测到人胰岛素基因及其mRNA
C.山羊乳腺细胞中检测到人生长激素DNA序列
D.酵母菌细胞中提取到人干扰素蛋白
答案 D
3.(2007年广东生物,7)现有一长度为1 000碱基对(bp)的DNA分子,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EcoRⅠ)酶切后得到的DNA分子仍是1 000 bp,用KpnⅠ单独酶切得到400 bp和600 bp两种长度的DNA分子,用EcoRⅠ、KpnⅠ同时酶切后得到200 bp和600 bp两种长度的DNA分子。该DNA分子的酶切图谱正确的是 ( )
答案 D
4.(2006年四川理综,4)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使大肠杆菌合成人的蛋白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常用相同的限制性内切酶处理目的基因和质粒
B.DNA连接酶和RNA聚合酶是构建重组质粒必需的工具酶
C.可用含抗生素的培养基检测大肠杆菌中是否导入了重组质粒
D.导入大肠杆菌的目的基因不一定能成功表达
答案 B
5.(2006年江苏生物,11)能够使植物表达动物蛋白的育种方法是 ( )
A.单倍体育种 B.杂交育种
C.基因工程育种 D.多倍体育种
答案 C
探究抗性基因的影响和目的基因插入位置
样题细研
下图为某种质粒表达载体简图,小箭头所指分别为限制性内切酶EcoRI、BamHI的酶切位点,ampR为青霉素抗性基因,tetR为四环素抗性基因,P为启动子,T为终止子,ori为复制原点。已知目的基因的两端分别有包括EcoRI、BamHI在内的多 种酶的酶切位点。
据图回答:
(1)将含有目的基因的DNA与质粒表达载体分别用EcoRI酶切,酶切产物用DNA连接酶进行连接后,其中由两个DNA片段之间连接形成的产物有 、 、 三种。若要从这些连接产物中分离出重组质粒,需要对这些连接产物进行 。
(2)用上述3种连接产物与无任何抗药性的原核宿主细胞进行转化实验。之后将这些宿主细胞接种到含四环素的培养基中,能生长的原核宿主细胞所含有的连接产物是 ;若接种到含青霉素的培养基中,能生长的原核宿主细胞所含有的连接产物是 。
(3)目的基因表达时,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位点是 ,其合成的产物是 。
(4)在上述实验中,为了防止目的基因和质粒表达载体在酶切后产生的末端发生任意连接,酶切时应选用的酶是 。
答案 (1)目的基因—载体连接物 载体—载体连接物 目的基因—目的基因连接物 分离纯化
(2)载体—载体连接物 目的基因—载体连接物、载体—载体连接物
(3)启动子 mRNA
(4)EcoRI和BamHI
变式训练
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运载体,它存在于许多细菌体内。质粒上的标记基因如图
所示,通过标记基因可以推知外源基因(目的基因)是否转移成功。外源基因插入的
位置不同,细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也不同,下表是外源基因的插入位置(插入点
有a、b、c),请根据表中提供细菌的生长情况推测①②③三种重组后细菌的外源基因
插入点,正确的一组是 ( )
细菌在含青霉素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 细菌在含四环素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
① 能生长 能生长
② 能生长 不能生长
③ 不能生长 能生长
A.①是c;②是b;③是a
B.①是a和b;②是a;③是b
C.①是a和b;②是b;③是a
D.①是c;②是a;③是b
答案 A
1.下列各育种方法中,要求两个亲本一定具有很近的亲缘关系的是 ( )
A.杂交育种 B.基因工程育种
C.诱变育种 D.多倍体育种
答案 A
2.下列关于育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利用花药离体培养烟草新品种的方法是单倍体育种
B.将人胰岛素基因导入大肠杆菌细胞内的技术属于基因工程
C.利用兰花的离体组织大规模培育兰花属于诱变育种
D.无子西瓜的培育方法是多倍体育种
答案 C
3.与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相比,尽管人工诱变育种具有很大的盲目性,但是该育种方法的独特之处是 ( )
A.可以将不同品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到一个品种上
B.育种周期短,加快育种的进程
C.改变基因结构,创造前所未有的性状类型
D.能够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后代性状稳定快
答案 C
4.用秋水仙素处理正常的幼苗,所不能引起的变化是 ( )
①提高突变频率 ②获得无子果实 ③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 ④抑制细胞有丝分裂中纺锤体的形成 ⑤获得单倍体植株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⑤ D.①③
答案 C
5.用纯合的二倍体水稻品种高秆抗锈病(DDTT)和矮秆不抗锈病(ddtt)进行育种时,一种方法是杂交得到F1,F1再自交得F2;另一种方法是用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得到相应植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前一种方法所得的F2中重组类型和纯合子各占5/8、1/4
B.后一种方法所得的植株中可用于生产的类型比例为2/3
C.前一种方法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原因是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D.后一种方法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是由于染色体结构发生改变
答案 C
6.(2009年沂水模拟)1976年,美国的H.Boyer教授首次将人的生长抑制素释放因子的基因转移到大肠杆菌,并获得表达,此文中的“表达”是指该基因在大肠杆菌中 ( )
A.能进行DNA复制 B.能传递给细菌后代
C.能合成生长抑制素释放因子 D.能合成人的生长素
答案 C
7.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限制酶只在获得目的基因时才用
B.重组质粒的形成是在细胞内完成的
C.质粒都可作为运载体
D.蛋白质的结构可为合成目的基因提供资料
答案 D
8.下列关于基因工程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基因治疗就是把缺陷基因诱变成正常基因
B.基因诊断的基本原理是DNA分子杂交
C.一种基因探针能检测水体中的各种病毒
D.原核基因不能用来进行真核生物的遗传改良
答案 B
9.(2008年日照模拟)基因污染是指在天然物种的DNA中嵌入了人工重组基因,这些外来基因可随被污染生物的繁殖、传播而发生扩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基因工程间接导致了基因污染
B.基因工程破坏了生物原有的基因组成
C.基因工程是通过染色体的重组发生基因交换,从而获得了生物的新性状
D.人类在发展基因工程作物时,没有充分考虑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答案 C
10.(2008年菏泽模拟)育种的方法有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等。下面对这五种育种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涉及的原理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B.都不可能产生定向的可遗传变异
C.都在细胞水平上进行操作
D.都不能通过产生新基因从而产生新性状
答案 A
11.科学家培养的转基因绵羊乳腺细胞能够合成并分泌抗胰蛋白酶,这是动物乳房作为生物反应器研究的重大进展。下列与合成并分泌抗胰蛋白酶无关的是 ( )
A.核糖体上遗传信息的翻译
B.分裂间期细胞产生了两组中心粒
C.内质网膜与高尔基体联系
D.绵羊基因与抗胰蛋白酶基因重组
答案 B
12.将抗虫棉的基因导入到受体细胞后,发生了如下过程:
此过程中用到的条件包括 ( )
①解旋酶 ②DNA聚合酶 ③DNA连接酶 ④限制酶 ⑤RNA聚合酶 ⑥4种核苷酸 ⑦5种核苷酸 ⑧8种核苷酸
A.②、⑤、⑥ B.①、⑤、⑥
C.①、⑤、⑦ D.④、⑤、⑥
答案 B
13.人们试图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用乙种生物生产甲种生物的一种蛋白质。生产流程是:甲生物的蛋白质→mRNA
获得甲生物的蛋白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过程需要的酶是逆转录酶,原料是A、U、G、C
B.②要用限制酶切断质粒DNA,再用DNA连接酶将目的基因与质粒连接在一起
C.如果受体细胞是细菌,可以选用枯草杆菌、炭疽杆菌等
D.④过程中用的原料不含有A、U、G、C
答案 B
14.(2009年盐城模拟)某农科所通过如图育种过程培育成了高品质的糯小麦,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育种过程中运用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突变
B.a过程能提高突变率,从而明显缩短了育种年限
C.a、c过程都需要使用秋水仙素,都作用于萌发的种子
D.要获得yyRR,b过程需要进行不断的自交来提高纯合率
答案 D
15.小麦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改善小麦的遗传性状是科学工作者不断努力的目标,如图是遗传育种的一些途径。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矮秆易感病(ddrr)和高秆抗病(DDRR)小麦为亲本进行杂交,培育矮秆抗病小麦品种过程中,F1自交产生F2,其中矮秆抗病类型出现的比例是 ,选F2矮秆抗病类型连续自交、筛选,直至 。
(2)若要在较短时间内获得上述新品种小麦,可选图中 (填字母)途径所用的方法。其中的F环节是 。
(3)科学工作者欲使小麦获得燕麦抗锈病的性状,应该选择图中 (填字母)表示的技术手段最为合理可行,该技术手段主要包括:
。
(4)小麦与玉米杂交,受精卵发育初期出现玉米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时全部丢失的现象,将种子中的胚取出进行组织培养,得到的是小麦 植株。
(5)两种亲缘关系较远的植物进行杂交,常出现杂交不亲和现象,这时可采用技术手段进行处理。
(6)图中的遗传育种途径, (填字母)所表示的方法具有典型的不定向性。
答案 (1)3/16 不再发生性状分离 (2)E、F、G 花药离体培养 (3)C、D 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
(4)单倍体 (5)植物体细胞杂交 (6)A、B
16.(2009年海门模拟)下图表示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棉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科学家在进行图中[①]操作时,要用 分别切割运载体和目的基因,运载体的黏性末端与目的基因DNA片段的黏性末端就可通过 而结合。
(2)基因工程的理论基础是 法则,可用公式(图解)表示为 。
(3)Ⅲ是导入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经培养、筛选获得一株有抗虫特性的转基因植株。经分析,该植株细胞中含有一个携带目的基因的DNA片段,因此可以把它看作是杂合子。理论上,在该转基因自交产生F1代中,仍具有抗虫特性的植株占总数的 。将上述抗虫棉植株的后代种子种植下去后,后代往往有很多植株不再具有抗虫特性,原因是 。要想获得纯合子,常采用的方法是 。
(4)下列是几种搭配的密码子,据此推断图中合成的多肽,其前三个搭配的种类(按前后顺序排列) 。
[甲硫氨酸(AUG)、甘氨酸(GGA)、丝氨酸(UCU)、酪氨酸(UAC)、精氨酸(AGA)、丙氨酸(GCU)]
答案 (1)同一种限制性内切酶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中心
(3)3/4 发生性状分离 连续自交
(4)甲硫氨酸、丙氨酸、丝氨酸
PAGE
7第五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第22讲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对应训练
1.(2008年石家庄质检)祖国宝岛台湾蝴蝶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变异是岛上蝶类新种形成和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下列变异中不能成为蝶类进化内因的是 ( )
A.基因结构改变引起的变异
B.染色体数目改变引起的变异
C.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
D.生物间杂交引起的变异
答案 C
2.下列叙述中,其变异现象可遗传的是 ( )
A.割除公鸡和母鸡的生殖腺并相互移殖,因而部分改变了第二性征
B.果树修剪后所形成的树冠具有特定形状
C.用生长素处理未经受粉的番茄雌蕊,得到无子果实
D.开红花的一株豌豆自交,后代部分植株开白花
答案 D
对应训练
3.(2008年广东理基,47)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不同基因突变的频率是相同的
B.基因突变的方向是由环境决定的
C.一个基因可以向多个方向突变
D.细胞分裂的中期发生基因突变
答案 C
对应训练
4.生物体内的基因重组 ( )
A.能够产生新的基因
B.在生殖过程中都能发生
C.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D.在同源染色体之间可发生
答案 D
5.如图为高等动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图中不可能反映的是 ( )
A.发生了基因突变
B.发生了染色单体互换
C.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
D.该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
答案 C
对基因突变的理解
例1 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生物体内的基因突变属于可遗传变异
B.基因突变频率很低,种群每代突变的基因数很少
C.基因突变发生后,生物的表现型可能不改变
D.基因突变的方向与环境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
答案 B
变式训练
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无论是低等还是高等生物都可能发生突变
B.生物在个体发育的特定时期才可发生突变
C.突变只能定向形成新的等位基因
D.突变对生物的生存往往是有利的
答案 A
关于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考查
例2 下面的左图表示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右图是一个家族中该病的遗传系谱图(控制基因为B与b),请据图回
答:(已知谷氨酸的密码子是GAA,GAG)
(1)图中①②表示的遗传信息流动过程分别是:① ;② 。
(2)α链碱基组成为 ,β链碱基组成为 。
(3)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属于 性遗传病。
(4)Ⅱ6基因型是,Ⅱ6和Ⅱ7婚配后生一患病男孩的概率是 ,要保证Ⅱ9婚配后子代不患此病,从理论上说其配偶的基因型必须为 。
(5)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 产生的一种遗传病,从变异的种类来看,这种变异属于 。该病十分罕见,严重缺氧时会导致个体死亡,这表明基因突变的特点是 和 。
答案 (1)复制 转录
(2)CAT GUA
(3)常 隐
(4)Bb 1/8 BB
(5)基因突变 可遗传变异 低频性 多害少利性
1.(2008年广东生物,8)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水稻品种,不宜采用的方法是 ( )
A.诱变育种 B.单倍体育种 C.基因工程育种 D.杂交育种
答案 B
2.原核生物中某一基因的编码区起始端插入了一个碱基对。在插入位点的附近,再发生下列哪种情况有可能对其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影响最小 ( )
A.置换单个碱基对 B.增加4个碱基对
C.缺失3个碱基对 D.缺失4个碱基对
答案 D
3.下列有关生物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基因重组可以产生多对等位基因
B.发生在生物体内的基因重组都能遗传给后代
C.基因重组所产生的新基因型不一定会表达为新的表现型
D.基因重组会改变基因中的遗传信息
答案 C
4.(2007年广东,15)太空育种是指利用太空综合因素如强辐射、微重力等,诱导由宇宙飞船携带的种子发生变异,然后进行培育的一种育种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太空育种产生的突变总是有益的 B.太空育种产生的性状是定向的
C.太空育种培育的植物是地球上原本不存在的 D.太空育种与其他诱变方法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答案 D
5.(2007年上海,20)有一种绣球花的花色因土壤pH不同而异,pH大于7时开蓝色花,pH小于7时开桃色花,这是因为土壤pH ( )
A.是一种诱变因素 B.引起染色体畸变
C.影响基因表达 D.改变了色素基因
答案 C
探究变异类型的解题思路方法
样题细研
玉米子粒种皮有黄色和白色之分,植株有高茎、矮茎之分。完成下列题目:
(1)种皮的颜色是由细胞中的色素决定的,已知该色素不是蛋白质,那么基因控制种皮的颜色是通过控制
来实现的。
(2)矮茎玉米幼苗经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可以长成高茎植株。为了探究该变异性状是否能稳定遗传,生物科技小组设计实验方案如下。请你写出实验预期及相关结论,并回答问题。
①实验步骤:
a.在这株变异的高茎玉米雌花、雄花成熟之前,分别用纸袋将雌穗、雄穗套住,防止异株之间传粉。
b.雌花、雄花成熟后,人工授粉,使其自交。
c.雌穗上种子成熟后,收藏保管,第二年播种观察。
②实验预期及相关结论:
a. 。
b. 。
③问题:
a.预期最可能的结果: 。
b.对上述预期结果的解释: 。
答案 (1)有关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进而控制性状
(2)②a.子代玉米苗有高茎植株,说明生长素类似物引起的变异能够遗传 b.子代玉米苗全部是矮茎植株,说明生长素类似物引起的变异不能遗传 ③a.子代玉米植株全是矮茎 b.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能促进细胞的伸长、生长,但不能改变细胞的遗传物质(其他正确答案也可)
变式训练
假设两种纯合突变体X和Y都是由控制株高的A基因突变产生的,检测突变基因转录的mRNA,发现X的第二个密码子中第二碱基由C变为U,Y在第二个密码子的第二碱基前多了一个U。与正常植株相比, 突变体的株高变化可能更大,试从蛋白质水平分析原因:
。
答案 Y Y突变体的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改变比X突变体可能更多(或:X突变体的蛋白质可能只有一个氨基酸发生改变,Y突变体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可能从第一个氨基酸后都改变)
1.(2008年高邮模拟)下列细胞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既有可能发生基因重组现象,又有可能发生基因突变现象的是 ( )
A.心肌细胞 B.成熟的红细胞 C.根毛细胞 D.精原细胞
答案 D
2.(2009年泰安模拟)下面是某基因的部分碱基序列,该片段所编码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为“异亮氨酸—精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的密码子是AUA)”。如果箭头所指碱基对A—T缺失,该片段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为
A.异亮氨酸—精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
B.异亮氨酸—精氨酸—谷氨酸—丙氨酸—缬氨酸
C.精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缬氨酸
D.亮氨酸—精氨酸—谷氨酸—丙氨酸—缬氨酸
答案 B
3.依据基因重组概念的发展,判断下列图示过程中没有发生基因重组的是 ( )
答案 A
4.几种氨基酸可能的密码子如下:甘氨酸:GGU、GGC、GGA、GGG;缬氨酸:GUU、GUC、GUA、GUG;甲硫氨酸:AUG。经研究发现,在编码某蛋白质的基因的某个位点上发生了一个碱基替换,导致对应位置上的氨基酸由甘氨酸变为缬氨酸;接着由于另一个碱基的替换,该位置上的氨基酸又由缬氨酸变为甲硫氨酸,则该基因未突变时的甘氨酸的密码子应该是 ( )
A.GGU B.GGC C.GGA D.GGG
答案 D
5.(2009年连云港模拟)如图是某个二倍体动物的几个细胞分裂示意图(数字代表染色体,字母代表染色体上带有的基因)。据图判断不正确的是 ( )
A.该动物的性别是雄性的
B.乙细胞表明该动物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C.1与2或1与4的片段交换,前者属基因重组,后者属染色体结构变异
D.丙细胞不能进行基因重组
答案 B
6.下图表示某正常基因及指导合成的多肽顺序。A~D位点发生的突变导致肽链延长停止的是[除图中密码子外,已知GAC(天冬氨酸)、CGU(甘氨酸)、GGG(甘氨酸)、AUG(甲硫氨酸)、UAG(终止)] ( )
A.G/C→A/T B.T/A→G/C C.T/A→C/G D.丢失T/A
答案 A
7.(2008年济南质检)5-溴尿嘧啶(Bu)是胸腺嘧啶(T)的结构类似物,在含有Bu的培养基上培养大肠杆菌,得到少数突变型大肠杆菌。突变型大肠杆菌中的碱基数目不变,但(A+T)/(G+C)的碱基比例略小于原大肠杆菌,这说明Bu诱发突变的机制是 ( )
A.阻止碱基正常配对
B.断裂DNA链中糖与磷酸基之间的化学键
C.诱发DNA链发生碱基种类置换
D.诱发DNA链发生碱基序列变化
答案 C
8.若某基因原有303对碱基,现经过突变,成为300个碱基对,它合成的蛋白质分子与原来基因合成的蛋白质分子相比较,差异可能为 ( )
A.只相差一个氨基酸,其他顺序不变
B.除长度相差一个氨基酸外,其他顺序也有改变
C.长度不变,但顺序改变
D.A、B都有可能
答案 D
9.(2008年广州调研)诱变育种与杂交育种的不同之处是 ( )
①能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 ②能形成新基因 ③基因未变但能形成新基因型 ④一般对个体生存有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
10.人类血管性假血友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长度180 kb。目前已经发现该病有20多种类型,这表明基因突变具有 ( )
A.不定向性 B.可逆性 C.随机性 D.重复性
答案 A
11.(2009年长沙质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能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下列哪种变异现象不属于此类突变的范畴 ( )
A.黄色?黄色、绿色 B.红眼果蝇中出现了白眼
C.猫叫综合征 D.无子西瓜
答案 A
12.下列叙述中最确切的是 ( )
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正常血红蛋白分子中有一个氨基酸发生改变
B.用普通二倍体西瓜培育出四倍体西瓜,再用普通二倍体西瓜给四倍体西瓜授粉,则四倍体植株上会结出三倍体无子西瓜
C.由于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的原因,某些家庭兄弟姐妹甚多,但性状不尽相同
D.某基因的一条链上有2个(占碱基总数的0.1%)C变成了G,表明发生了基因突变,且该基因连续复制4次后,突变基因占50%
答案 D
13.(2008年菏泽模拟)某个婴儿不能消化乳类,经检查发现他的乳糖酶分子有一个氨基酸改换而导致乳糖酶失活,发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
A.缺乏吸收某种氨基酸的能力
B.不能摄取足够的乳糖酶
C.乳糖酶基因有一个碱基替换了
D.乳糖酶基因有一个碱基缺失了
答案 C
14.(2007年山东理综,26)普通小麦中有高秆抗病(TTRR)和矮秆易感病(ttrr)两个品种,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小组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
请分析回答:
(1)A组由F1获得F2的方法是 ,F2矮秆抗病植株中不能稳定遗传的占 。
(2)Ⅰ、Ⅱ、Ⅲ三类矮秆抗病植株中,最可能产生不育配子的是 类。
(3)A、B、C三组方法中,最不容易获得矮秆抗病小麦品种的是 组,原因是 。
(4)通过矮秆抗病Ⅱ获得矮秆抗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是 。获得的矮秆抗病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 。
(5)在一块高秆(纯合子)小麦田中,发现了一株矮秆小麦。请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该矮秆性状出现的可能原因(简要写出所用方法、结果和结论)。
。
答案 (1)自交 2/3 (2)Ⅱ
(3)C 基因突变频率低且不定向
(4)秋水仙素(或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100%
(5)将矮秆小麦与高秆小麦杂交;如果子一代为高秆,子二代高秆∶矮秆=3∶1(或出现性状分离),则矮秆性状是基因突变造成的;否则,矮秆性状是环境引起的(或将矮秆小麦与高秆小麦种植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如果两者未出现明显差异,则矮秆性状由环境引起;否则,矮秆性状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15.(2009年哈尔滨模拟)控制人的血红蛋白基因分别位于人的11号、16号染色体上,在不同的发育时期至少有α、β、γ、ε、δ和ξ基因为之编码。人的血红蛋白由四条肽链组成,在人的不同发育时期,血红蛋白分子的组成是不相同的。例如人的胚胎血红蛋白由两个ξ肽链(用ξ2表示)和两个ε肽链(用ε2表示)组成。
下图为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示意图。
(1)合成ε2=的直接模板是 ,场所是 。
(2)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分子遗传病,其病因是β基因发生了突变。假设某人的一个α基因发生突变不一定导致α肽链改变,β基因发生突变,往往导致β肽链改变。根据上图分析说明理由。
。
(3)根据上图基因控制血红蛋白的合成过程,你对人类染色体上基因种类的分布、数量及基因表达的顺序,有何启示?(至少说两条)
。
(4)分子病理学研究证实,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很多原因是由于β基因发生突变引起的。若已知正常血红蛋白β链的氨基酸序列,能否推知正常β基因的碱基序列? 。为什么?
。
(5)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治疗途径是基因治疗,是将编码β链的β基因,通过质粒或病毒等导入患者的造血干细胞,导入β基因的造血干细胞能否 ,这是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
答案 (1)mRNA 核糖体 (2)因为α基因有两个,如果一个α基因发生突变,则另一个α基因可以表达出原有的α肽链。β基因只有一个,如果β基因发生突变,则不能表达出原有的β肽链 (3)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基因的表达有时间的顺序;②控制同一条多肽链的基因可能有多个;③控制同一功能的不同基因可能集中分布 (4)不能 ①有些氨基酸的密码子不止一个;②基因包括编码序列和非编码序列 (5)使β基因得以表达
16.淀粉酶可以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为了提高酶的产量,请你设计一个实验,利用诱变育种方法,获得产生淀粉酶较多的菌株。(提示:生产菌株在含有淀粉的固体培养基上,随着生长可释放淀粉酶分解培养基中的淀粉,在菌落周围形成透明圈。)
(1)写出主要实验步骤:
(2)根据诱发突变率低和诱发突变不定向性的特点预测实验结果。
。
答案 (1)主要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培养好的菌株分为两组,一组用一定剂量的诱变剂处理,另一组不处理做对照
第二步:制备含淀粉的固体培养基
第三步:把诱变组的大量菌株接种于多个含淀粉的固体培养基上,同时接种对照组,相同条件下培养
第四步:比较两组菌株菌落周围透明圈的大小,选出透明圈变大的菌株
(2)预期实验结果:
①由于诱发突变率低,诱变组中绝大多数菌落周围的透明圈大小与对照组相同
②由于诱发突变的不定向性,诱变组中极少数菌落周围的透明圈与对照组相比变大或变小
第23讲 染色体变异
对应训练
1.图为两条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的配对行为,则表明该细胞 ( )
A.发生了基因突变 B.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C.不发生基因重组 D.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答案 B
对应训练
2.下列关于单倍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单倍体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②单倍体只含有一条染色体
③单倍体是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④单倍体只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
⑤未经受精的配子发育成的个体是单倍体
A.①⑤ B.③⑤ C.②③ D.④⑤
答案 B
3.下图所示细胞代表四个物种的不同时期细胞,其中含有染色体组数最多的是 ( )
答案 D
4.根据表中给定的条件判断完成下表。
生物种类 体细胞染色体数目 一个染色体组的染色体数目 染色体组数目 属于几倍体 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目 单倍体的染色体数目
玉米 20 2
水稻 四 24
棉花 52 13
普通小麦 7 6
答案
生物种类 体细胞染色体数目 一个染色体组的染色体数目 染色体组数目 属于几倍体 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目 单倍体的染色体数目
玉米 10 二 1 10
水稻 48 12 4 2
棉花 4 四 2 26
普通小麦 42 六 3 21
对应训练
5.(2008年山东基本能力测试,51)生物世界广泛存在着变异,人们研究并利用变异可以培育高产、优质的作物新品种。下列能产生新基因的育种方式是 ( )
A.“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通过杂交技术培育出高产的超级稻
B.用X射线进行大豆人工诱变育种,从诱变后代中选出抗病性强的优良品种
C.通过杂交和人工染色体加倍技术,成功培育出抗逆能力强的八倍体小黑麦
D.把合成β-胡萝卜素的有关基因转进水稻,育成可防止人类VA缺乏症的转基因水稻
答案 B
6.引起生物可遗传变异的原因有三种,即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以下几种生物性状的产生,来源于同一种变异类型的是 ( )
①果蝇的白眼 ②豌豆的黄色皱粒、绿色圆粒 ③八倍体小黑麦的出现 ④人类的色盲 ⑤玉米的高茎皱形叶
⑥人类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答案 C
单倍体、二倍体与多倍体辨析
例1 四倍体水稻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下列有关水稻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四倍体水稻的配子形成的子代含两个染色体组,是二倍体
B.二倍体水稻经过秋水仙素加倍后可以得到四倍体植株,表现为早熟、粒多等性状
C.三倍体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小
D.单倍体水稻是由配子不经过受精直接形成的新个体,是迅速获得纯合子的重要方法
答案 D
变式训练
下列四个细胞图中,属于二倍体生物精细胞的是 ( )
答案 D
无子西瓜的培育——多倍体育种考查
例2 已知西瓜红色瓤(R)对黄色瓤(r)为显性。图中A是黄瓤瓜种子(rr)萌发而成的,B是红瓤瓜种子(RR)长成的。据图作答:
(1)秋水仙素的作用是
。
(2)G瓜瓤是 色,其中瓜子胚的基因型是 。
(3)H瓜瓤是 色,H中无子的原理是
(4)生产上培育无子西瓜的原理是 ,而培育无子番茄应用的原理是 。
答案 (1)抑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2)黄 Rrr
(3)红 三倍体植株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的生殖细胞
(4)染色体数目变异 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
1.(2008年江苏生物,23)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中,错误的是(多选) ( )
A.用物理因素诱变处理可提高突变率
B.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均可形成新的基因
C.三倍体植物不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D.诱变获得的突变体多数表现出优良性状
答案 BCD
2.(2008年广东理基,44)关于多倍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植物多倍体不能产生可育的配子
B.八倍体小黑麦是用基因工程技术创造的新物种
C.二倍体植株加倍为四倍体后,营养成分必然增加
D.多倍体在植物中比在动物中更为常见
答案 D
3.(2007年上海,14)一杂合子植株(二倍体)的下列部分,经组织培养和秋水仙素处理后可获得纯合子的是 ( )
A.根 B.茎 C.叶 D.花粉
答案 D
4.(2006年春季全国理综)下列有关水稻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二倍体水稻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B.二倍体水稻经秋水仙素处理,可得到四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大
C.二倍体水稻与四倍体水稻杂交,可得到三倍体水稻,含三个染色体组
D.二倍体水稻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可得到单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小
答案 D
5.(2007年江苏生物,18)某些类型的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可通过对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的观察来识别。a、b、c、d为某些生物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染色体变异的模式图,它们依次属于 ( )
A.三倍体、染色体片段增加、三体、染色体片段缺失
B.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三体、染色体片段增加
C.三体、染色体片段增加、三倍体、染色体片段缺失
D.染色体片段缺失、三体、染色体片段增加、三倍体
答案 C
探究影响染色体加倍的因素及实验方法步骤
样题细研
用浓度为2%的秋水仙素,处理植物分生组织5~6 h,能够诱导细胞内染色体加倍。那么,用一定时间的低温(如4℃)处理水培的洋葱根尖时,是否也能诱导细胞内染色体加倍呢?请对这个问题进行实验探究。
(1)针对以上问题,你作出的假设是
。
你提出此假设的依据是 。
(2)低温处理植物材料时,通常需要较长时间才能产生低温效应,根据这个提示将你设计的实验组合以表格形式列出来。
(3)按照你的设计思路,以 作为鉴别低温是否诱导细胞内染色体加倍的依据。为此,你要进行的具体操作是:
第一步:剪取根尖2~3 mm。
第二步:按照 → → → 步骤制作 。
答案 (1)用一定时间的低温处理水培的洋葱根尖,能够诱导细胞内染色体加倍低温能够影响酶的活性(或纺锤丝的形成、着丝点的分裂),使细胞不能正常进行有丝分裂
(2)培养时间
5h 10h 15h 20h
常温
4℃
0℃
注:设计的表格要达到以下两个要求。
①至少做两个温度的对照;②间隔相等的培养时间进行取样。
(3)在显微镜下观察和比较经过不同处理后根尖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 解离 漂洗 染色 制片 细胞有丝分裂临时装片
变式训练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在细胞中的位置不断地发生变化。那么是什么牵引染色体运动呢?某同学对该问题进行了实验探究。
实验假设:
。
实验方法:破坏纺锤丝。
方法步骤:
(1)培养洋葱根尖。
(2)切取根尖2~3 mm,并对它进行解离、漂洗和染色。
(3)将洋葱根尖制成临时装片,并滴加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使根尖处于秋水仙素溶液中,在显微镜下用一个分裂期的时间观察染色体的运动情况。
根据该同学的实验设计回答:
①该同学设计的实验步骤有两处明显的错误,请指出错误所在,并加以改正。
。
②请你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A. 。
B. 。
答案 实验假设:染色体的运动是由于纺锤丝的牵引
实验步骤:
(3)①其一是,该实验要观察活细胞染色体的运动,不能解离和漂洗;其二是,缺少对照组,应添加一组不加秋水仙素的对照组
②A.滴加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能抑制纺锤体形成,染色体将不再运动,说明染色体的运动是由于纺锤丝的牵引
B.滴加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能抑制纺锤体形成,染色体仍能运动,说明染色体的运动不是由于纺锤丝的牵引
1.(2009年济南模拟)对下列有关形成原理或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培育无子西瓜是利用单倍体育种原理
B.“抗虫棉”的获得是利用杂交育种的原理
C.“太空椒”的获得主要利用了基因突变原理
D.培育青霉素高产菌株是利用了基因工程技术
答案 C
2.纯种红花紫茉莉(RR)与纯种白花紫茉莉(rr)杂交得F1,取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然后将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使染色体加倍得F2,F2的基因型及比例是 ( )
A.RR∶rr=1∶1 B.RR∶rr=3∶1
C.Rr∶rr=1∶1 D.RR∶Rr∶rr=1∶2∶1
答案 A
3.(2008年东城模拟)通过单倍体的途径培育小麦新品种可以大大缩短育种年限,培育单倍体幼苗所用的花药应取自于
( )
A.某一优良品种 B.被确定为父本的植株
C.F1 D.F2
答案 C
4.普通小麦的卵细胞中有三个染色体组,用这种小麦的胚芽细胞和花粉分别进行离体培养,发育成的植株分别是 ( )
A.六倍体、单倍体 B.六倍体、三倍体
C.二倍体、三倍体 D.二倍体、单倍体
答案 A
5.(2009年郑州模拟)下列几种育种方法中,只产生出与亲代相同基因型品种的育种方式是 ( )
A.杂交育种 B.单倍体育种
C.植物的组织培养 D.人工诱变育种
答案 C
6.已知普通小麦是六倍体,含42条染色体。下列有关普通小麦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它的单倍体植株的体细胞含21条染色体
B.它的每个染色体组含7条染色体
C.它的胚乳含3个染色体组
D.离体培养它的花粉,产生的植株表现为高度不育
答案 C
7.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单倍体和二倍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B.由受精卵发育的个体,体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叫二倍体
C.含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单倍体,单倍体不一定含一个染色体组
D.人工诱导多倍体唯一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答案 D
8.双子叶植物大麻(2n=20)为雌雄异株,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若将其花药离体培养,将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所得植株的染色体组成是 ( )
A.18+XX或18+XY B.18+XX或18+YY
C.18+XX D.18+XY
答案 B
9.下列有关单倍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的植株都是单倍体
B.普通六倍体小麦花药离体培养所获得的植株不是单倍体
C.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不可能是单倍体
D.含有奇数染色体组的生物体一定是单倍体
答案 A
10.(2009年广州高三调研)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中,正确的是(多选) ( )
A.用物理因素诱变处理可提高突变率
B.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均可形成新的基因
C.三倍体植物可以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D.诱变获得的突变体多数表现出优良性状
答案 AC
11.(2008年东城模拟)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和多倍体育种可以培育出作物新品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植物体细胞杂交尚未能让杂种植物按照人们的需要表现出亲代的优良性状
B.人工诱导多倍体形成和实现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方法相同
C.人工诱导多倍体形成和实现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原理相同
D.多倍体植株和植物体细胞杂交形成的杂种植株均需经地理隔离后才能形成作物新品种
答案 A
12.(2008年海淀模拟)用基因型为aaaa的四倍体水稻作母本,基因型为AA的二倍体水稻作父本,下列关于母体果实形成时各种细胞内的染色体组与基因型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种皮细胞内含有四个染色体组,基因型为Aaaa
B.胚柄细胞内含有三个染色体组,基因型为aaa
C.胚乳细胞内含有五个染色体组,基因型为AAaaa
D.子叶细胞内含有三个染色体组,基因型为Aaa
答案 D
13.(2009年菏泽模拟)右图表示某动物的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该状态的细胞可发生基因重组现象
B.该状态下的细胞内不发生ATP水解
C.①②③可组成一个染色体组,④⑤⑥为一个染色体组
D.若①是X染色体,则④是Y染色体,其余是常染色体
答案 C
14.(2009年石家庄模拟)在农业生产上,培育农作物新品种是提高粮食的重要途径之一。下图是某生命科学研究院培育作物新品种的几种方法示意图。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培育新品种甲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 、 。图中单倍体植株的基因型有 。
(2)在新品种乙的培育过程中,A代表的是 。
A在形成过程中,需从培养基中获取 等营养物质和适宜浓度的激素。
(3)经过太空飞船搭载后,返回的太空种子不一定都是需要的新品种丙,需要进行筛选,其根本原因是 。
(4)若用黄粒玉米种子经飞船搭载进行失重和宇宙射线处理后,培养得到了从未有过的“红粒”性状。经鉴定,玉米的红粒和黄粒是一对相对性状,且为常染色体完全显性遗传。为了确定这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用上述红粒和黄粒玉米种子为材料做杂交实验,应该怎样进行?(简述杂交实验组合、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
答案 (1)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AB、Ab、aB、ab(缺一不得分) (2)愈伤组织 水、无机盐、有机小分子(对两项即可得分) (3)变异是不定向的 (4)取黄粒和红粒的种子,分别种植后自交,若只有黄粒玉米的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则黄粒为显性性状;若只有红粒玉米的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则红粒为显性性状。若黄粒和红粒玉米的自交后代均未出现性状分离,再用红粒和黄粒玉米进行杂交,若杂交后代全为黄粒,则黄粒为显性;若杂交后代全为红粒,则红粒为显性(其他合理方案也可酌情得分)
15.(2008年济宁模拟)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随着人口增加、耕地面积减少,提高单位面积粮食的产量、质量自然就成了人们解决粮食问题的主要途径。
(1)为了提高农作物的单产量,得到抗倒伏、抗锈病等优良性状,科学家往往采取多种育种方法来培育符合农业要求的新品种,根据以下提供的材料,设计最佳育种方案,尽快得到所需品种。
生物材料:
A.小麦的高秆(显性)抗锈病(显性)纯种
B.小麦的矮秆(隐性)不抗锈病(隐性)纯种
C.小麦的高秆(显性)不抗锈病(隐性)纯种
非生物材料:自选
①育种名称: 育种。
②所选择的生物材料: 。(填写字母)
③该育种方案最常用的方法是 。
④希望得到的是能应用于生产的 的具有抗倒伏、抗锈病等优良性状的品种。
⑤预期产生这种结果(所需性状类型)的概率: 。
(2)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新的育种方法已经出现并投入应用,如:①用普通小麦和黑麦培育成八倍体小黑麦的方法是 ,常用的化学药剂是 。②通过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棉,其育种原理是 。
(3)目前通过卫星搭载种子育成了太空椒,那么利用这种方法是否一定能获得人们所期望的理想性状?为什么?
。
答案 (1)①单倍体 ②A、B ③花药离体培养和秋水仙素处理 ④纯合 ⑤
(2)①多倍体育种 秋水仙素 ②基因重组
(3)不一定,因为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第24讲 人类遗传病
对应训练
1.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
B.人类遗传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C.21三体综合征患者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7条
D.单基因病是指受一个基因控制的疾病
答案 D
2.下列遗传病遵循孟德尔遗传分离定律的是 ( )
A.抗维生素D佝偻病 B.唇裂
C.青少年型糖尿病 D.猫叫综合征
答案 A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先天性疾病是遗传病,后天性疾病不是遗传病
B.家族性疾病是遗传病,散发性疾病不是遗传病
C.遗传病的发病,在不同程度上需要环境因素的作用,但根本原因是遗传因素的存在
D.遗传病是仅由遗传因素引起的疾病
答案 C
对应训练
4.幸福的家庭都不希望降生一个有缺陷的后代,因此有必要采取优生措施。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
A.基因诊断可以用来确定胎儿是否患有猫叫综合征、色盲病等
B.用酪氨酸酶能对白化病进行基因诊断
C.遗传咨询是预防遗传病发生的最主要方法
D.禁止近亲结婚是预防遗传病发生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答案 D
5.下列需要进行遗传咨询的是 ( )
A.亲属中有患先天性畸形的待婚青年
B.得过肝炎的夫妇
C.父母中有因为外伤而残疾的待婚青年
D.得过乙型脑炎的夫妇
答案 A
对应训练
6.(2009年济宁模拟)已知某种遗传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引起的,但是不知道致病基因的位置,所以动员全体学生参与该遗传病的调查,为调查的科学准确,请你为该校学生设计调查步骤,并分析致病基因的位置。
(1)调查步骤:
①确定要调查的遗传病,掌握其症状及表现;
②设计记录表格及调查要点(如下)
双亲性状 调查的家庭个数 子女总数 子女患病人数
男 女
③分多个小组调查,获得足够大的群体调查数据;
④汇总结果,统计分析。
(2)回答问题:
①请在表格中的相应位置填出可能的双亲性状。
②若男女患病比例相等,且发病率较低,可能是 遗传病。
③若男女患病比例不等,且男多于女,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
④若男女患病比例不等,且女多于男,可能是 遗传病。
⑤若只有男性患病,可能是 遗传病。
答案 (2)①如下表:
②设计记录表格及调查要点(如下)
双亲性状 调查的家庭个数 子女总数 子女患病人数
男 女
双亲正常
母患病父正常
父患病母正常
双亲都患病
总计
②常染色体隐性 ④伴X显性 ⑤伴Y
遗传病类型的界定
例1 下列关于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先生性疾病都是遗传病
②多基因遗传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比单基因遗传病高
③21三体综合征属于性染色体病
④软骨发育不全是细胞中一个基因缺陷就可患病
⑤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方式属于伴性遗传
⑥基因突变是单基因遗传病的根本原因
A.①②③⑤ B.②④⑤⑥ C.①③④⑥ D.②④⑤
答案 B
变式训练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单基因遗传病就是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B.适龄生育对于预防遗传病和防止先天性疾病患儿的出生具有重要意义
C.禁止近亲结婚是预防遗传性疾病发生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D.21三体综合征和猫叫综合征患者都属于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
答案 D
遗传系谱的判定及有关概率计算
例2 下图为甲病(A-a)和乙病(B-b)的遗传系谱图,其中乙病为伴性遗传病,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属于 ,乙病属于 。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D.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E.伴Y染色体遗传病
(2)Ⅱ-5为纯合子的概率是 ,Ⅱ-6的基因型为 ,Ⅲ-13的致病基因来自于 。
(3)假如Ⅲ-10和Ⅲ-13结婚,生育的孩子患甲病的概率是 ,患乙病的概率是 ,不患病的概率是 。
答案 (1)A D (2)1/2 aa XBY Ⅱ-8
(3)2/3 1/8 7/24
变式训练
2.(2007年广东,20)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色盲在男性中的发病率为7%。现有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妻子为该常染色体遗传病致病基因和色盲致病基因携带者。那么他们所生小孩同时患上述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
A.1/88 B.1/22 C.7/2 200 D.3/800
答案 A
1.(2008年上海生物,7)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 )
A.基因突变 B.染色体结构改变
C.基因重组 D.染色体数目改变
答案 A
2.(2008年广东理基,46)如图为色盲患者的遗传系谱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Ⅱ-3与正常男性婚配,后代都不患病
B.Ⅱ-3与正常男性婚配,生有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8
C.Ⅱ-4与正常女性婚配,后代都不患病
D.Ⅱ-4与正常女性婚配,生育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8
答案 B
3.(2007年北京理综)人类21三体综合征的成因是在生殖细胞形成的过程中,第21号染色体没有分离。若女患者与正常人结婚后可以生育,其子女患该病的概率为 ( )
A.0 B.1/4 C.1/2 D.1
答案 C
4.(2008年广东生物,7)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发病率与母亲年龄的关系如下图所示,预防该遗传病的主要措施是 ( )
①适龄生育 ②基因诊断 ③染色体分析 ④B超检查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答案 A
5.(2007年上海,25)下列有关遗传病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仅由基因异常而引起的疾病
B.仅由染色体异常而引起的疾病
C.基因或染色体异常而引起的疾病
D.先天性疾病就是遗传病
答案 C
遗传病的判断、鉴定与检测
样题细研
周红(女)的母亲和李南(男)的母亲,由于某种意外,怀孕期间都曾受到过核辐射。现发现李南患有红绿色盲症,周红患有侏儒症(常染色体显性基因控制),他们的父母、外祖父母、祖父母表现均正常。
(1)有人怀疑他们的疾病与他们的母亲在怀孕期间受到过核辐射有关。你认为谁最有这种可能?为什么?
。
(2)如果两人结婚,为减少生出病孩的几率,应选择什么性别的孩子为好?为什么?
。
(3)基因检测可以确定胎儿的基因型。如果两人结婚后,周红怀了一个男胎,是否有必要通过基因检测来测定该男婴是否带有红绿色盲基因?为什么?
。
答案 (1)周红的致病基因更有可能是核辐射导致的结果。因为侏儒症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父母表现型正常,不会含致病基因,所以周红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基因突变,而其母亲怀孕期间受到过核辐射,很可能导致卵细胞中的基因发生突变,并传给了周红。李南的红绿色盲症为伴X隐性遗传病,其父母表现正常,但其母亲可能为携带者,含有红绿色盲基因,传给李南
(2)不需考虑。因为侏儒症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与性别无关;而红绿色盲症为伴X隐性遗传病,李南是患者,基因型为XbY,周红不患红绿色盲症,基因型只能是XBXb或XBXB,若为XBXB,则后代均正常,若为XBXb无论生男生女,患病几率都是50%
(3)有必要进行基因检测。周红可能是XBXb或XBXB,男胎儿仍有可能携带有红绿色盲基因而患色盲
变式训练
(2008年杭州模拟)据报载深圳市发现一庞大的“眼耳肾综合症”家系:有资料可查的血缘人口总共45人,从曾祖父到曾孙一共4代。45人中总共有15人患有“眼耳肾综合症”,其中4人已因尿毒症去世。现存的11名患者均已出现一种或数种症状,其中年龄最小的只有7岁!研究人员调查还发现:一是该病临床表现为“重男轻女”,即男性患者症状较重,女性患者症状较轻;二是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三是遗传倾向有明显的选择性,即母亲患病可以遗传给女儿也可以遗传给儿子,而父亲患病只遗传给女儿不遗传给儿子。
请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眼耳肾综合症”最可能的遗传方式是 ,判断理由是
。
(2)家族中的女性怀孕后,可以通过基因检测确定胎儿是否存在遗传性疾病,一旦检测获得了致病基因,要采取措施终止妊娠,避免这个家族再次生出有遗传病的孩子。你认为它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
(3)由于基因检测需要较高的技术,你能否从性别鉴定角度给予咨询指导?
。
答案 (1)伴X染色体显性该病在家系中患病率高,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男性患者只遗传给女儿不遗传给儿子
(2)某个体体细胞中只要含有显性基因,就能表现出显性性状,即患“眼耳肾综合症”
(3)当父母均正常时,不必担心后代会患病;当父亲患病时,若是女儿则应终止妊娠;当母亲患病时,则应进行基因检测
1.人的血友病属于伴性遗传,苯丙酮尿症属于常染色体遗传。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既患血友病又患苯丙酮尿症的男孩。如果他们再生一个女孩,表现型正常的概率是 ( )
A.9/16 B.3/4 C.3/16 D.1/4
答案 B
2.(2009年郑州模拟)一对夫妇中,妻子为白化病患者,其父为色盲患者,丈夫的表现型正常。已知人群中白化基因携带者即Aa的比率为4%,则这对夫妇生出同时患两种病的儿子几率是 ( )
A.1/400 B.1/200 C.3/400 D.1/100
答案 B
3.人类中有一种性别畸形XYY个体,外貌男性,有的智力差,有的智力高于一般人。据说这种人常有反社会行为,富攻击性,在犯人中的比例高于正常人群,但无定论。有生育能力,假如有一个XYY男人与一正常女性结婚,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该男性产生精子有X、Y和XY三种类型
B.所生育的后代中出现XYY孩子的几率为1/2
C.所生育的后代中出现性别畸形的几率为1/2
D.所生育的后代智力都低于一般人
答案 C
4.(2009年莱芜模拟)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检测和预防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患苯丙酮尿症的妇女与正常男性生育的后代适宜选择生女孩
B.羊水检测是产前诊断的唯一手段
C.产前诊断能有效地检测胎儿是否患有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
D.遗传咨询的第一步就是分析确定遗传病的传递方式
答案 C
5.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孩子既是红绿色盲又是klinefelter综合征(XXY型)患者,那么病因 ( )
A.与母亲有关 B.与父亲有关 C.与父母亲都有关 D.无法判断
答案 A
6.(2007年江苏,23)下列为某一遗传病的家系图,已知Ⅰ-1为携带者。可以准确判断的是 ( )
A.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Ⅱ-4是携带者
C.Ⅱ-6是携带者的概率为1/2 D.Ⅲ-8是正常纯合子的概率为1/2
答案 B
7.(2008年海淀模拟)如图所示系谱的阴影部分表示患家族性疾病的个体。据图可知,Ⅳ1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以及与Ⅲ4个体既非直系血亲,又非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的异性个体分别是 ( )
A.1/2和Ⅱ1,Ⅱ3 B.0和Ⅱ1,Ⅲ3
C.2/3和Ⅲ2,Ⅲ3 D.1/8和Ⅲ8,Ⅱ6
答案 B
8.(2009年济宁模拟)对于人类的某种遗传病,在被调查的若干家庭中发病情况如下表。据此所作推断,最符合遗传基因规律的一项是 ( )
类别 Ⅰ Ⅱ Ⅲ Ⅳ
父亲 + - + -
母亲 - + + -
儿子 + + + +
女儿 + - + -
(注:每类家庭人数150~200人,表中“+”为发现该病症表现者,“-”为正常表现者)
A.第Ⅰ类调查结果说明,此病一定属于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第Ⅱ类调查结果说明,此病一定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第Ⅲ类调查结果说明,此病一定属于隐性遗传病
D.第Ⅳ类调查结果说明,此病一定属于隐性遗传病
答案 D
9.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都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
②都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
③都是先天性疾病
④近亲结婚可使各种遗传病的发病机会大大增加
⑤线粒体基因异常不会导致遗传病
⑥性染色体增加或缺失都不是遗传病
A.① B.①③⑥ C.①②③⑥ D.①②③④⑤⑥
答案 A
10.(2008年南通模拟)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人类遗传病,为研究其发病率与遗传方式,正确的方法是 ( )
①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并计算发病率 ②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研究遗传方式 ③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并计算发病率 ④在患者家系中调查研究遗传方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D
11.如图所示的4个家系,带阴影的为遗传病患者,白色表现正常。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可能是色盲遗传的家系是甲、乙、丙、丁
B.肯定不是抗维生素D佝偻病(伴X显性遗传病)遗传的家系是甲、乙
C.家系甲中,这对夫妇再生一患病孩子的几率为1/4
D.家系丙中,女儿不一定是杂合子
答案 A
12.(2008年徐州模拟)在性状的传递过程中,呈现隔代遗传且男性多于女性的遗传病是 ( )
A.多指 B.血友病
C.白化病 D.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综合征
答案 B
13.下列遗传病不能够用显微镜进行检测的是 ( )
A.性腺发育不良 B.21三体综合征(先天性愚型)
C.猫叫综合征 D.色盲
答案 D
14.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对某地区人类的遗传病进行调查。在调查中发现:甲种遗传病(简称甲病)在患有该病的家族中发病率较高,往往是代代相传;乙种遗传病(简称乙病)的发病率较低。以下是甲病和乙病在该地区万人中表现情况统计表(假定甲、乙病均由核基因控制)。请根据所给的材料和所学的知识回答:
表现型 有甲病、无乙病 无甲病有乙病 有甲病有乙病 无甲病无乙病
男性 279 150 6 4 465
女性 281 16 2 4 701
(1)控制甲病的基因最可能位于 ,控制乙病的基因最可能位于 ,主要理由是
。
(2)下图是该小组同学在调查中发现的上述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其中甲病与正常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乙病与正常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请根据家族系谱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Ⅲ10的基因型为 。
②如果Ⅳ11是男孩,则该男孩同时患甲病和乙病的概率为 ,只患甲病的概率为 。
答案 (1)常染色体上 X染色体上 甲病男女患者人数基本相同,乙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2)①aaXBXB或aaXBXb ②1/8 3/8
15.人类白化病和苯丙酮尿症是代谢引起的疾病。白化病患者皮肤缺乏黑色素;苯丙酮尿症患者体内的苯丙酮酸大量从尿液中排出。下面甲图表示苯丙氨酸在人体的代谢,乙图为某家系苯丙酮尿症的遗传图谱,该病受一对等位基因R、r控制。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甲图:
乙图:
(1)分析甲图可以得知,在基因水平上,白化病患者是由于基因 发生突变所致,苯丙酮尿症是由于基因发生突变所致。
(2)通过A过程产生的苯丙氨酸进入内环境至少穿过 层生物膜,催化A过程的酶在合成及分泌时与其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有 。(至少4个)
(3)分析图甲可知,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途径可以是 。
(4)分析图乙可知,苯丙酮尿症是由 染色体上的 性基因控制。
(5)图乙中Ⅱ5、Ⅱ8的基因型分别为 、 。
(6)图乙中Ⅲ10是患病女孩的几率是 。请用雌雄配子交叉法表示出此遗传图解。
答案 (1)3 2 (2)两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3)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性状 (4)常 隐 (5)RR或Rr Rr (6)1/6 如下图
]
培养时间
培养温度
数
人
性别
PAGE
18第四章 基因的表达
第21讲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及对性状的控制
对应训练
1.经测定,甲、乙、丙3种生物的核酸中的碱基之比如下表,这3种生物的核酸分别为 ( )
A G C T U
甲 60 40 60 40 -
乙 30 20 20 30 -
丙 41 23 44 - 28
A.双链DNA、单链DNA、RNA
B.单链DNA、双链DNA、RNA
C.双链DNA、RNA、单链DNA
D.RNA、单链DNA、双链DNA
答案 B
2.甲生物核酸的碱基比例为:嘌呤占46%、嘧啶占54%,乙生物遗传物质的碱基比例为:嘌呤占34%、嘧啶占66%,则以下分别表示甲、乙生物正确的是 ( )
A.蓝藻、变形虫 B.T2噬菌体、豌豆
C.硝化细菌、绵羊 D.肺炎双球菌、烟草花叶病毒
答案 D
对应训练
3.如图代表人体胰岛细胞中发生的某一过程(AA代表氨基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能给该过程提供遗传信息的只能是DNA
B.该过程合成的产物一定是酶或激素
C.有多少个密码子,就有多少个反密码子与之对应
D.该过程中有水产生
答案 D
4.DNA分子模板链上的碱基序列携带的遗传信息最终翻译的氨基酸如下表,则tRNA(UGC)所携带的氨基酸是 ( )
TTT CGT ACG TGC
赖氨酸 丙氨酸 半胱氨酸 苏氨酸
A.赖氨酸 B.丙氨酸 C.半胱氨酸 D.苏氨酸
答案 D
对应训练
5.(2008年上海生物,9)下列各细胞结构中,可能存在碱基互补配对现象的有 ( )
①染色体 ②中心体 ③纺锤体 ④核糖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6.如图所示,给以适宜的条件各试管均有产物生成,则能生成DNA的试管是 ( )
A.a和d B.b和c C.只有b D.只有c
答案 A
对应训练
7.下图为脉胞霉体内精氨酸的合成途径示意图。
基因① 基因② 基因③ 基因④
↓ ↓ ↓ ↓
酶① 酶② 酶③ 酶④
↓ ↓ ↓ ↓
N-乙酸鸟氨酸→鸟氨酸→瓜氨酸精→氨酸琥珀酸→精氨酸
从图中可得出(多选) ( )
A.精氨酸的合成是由多对基因共同控制的
B.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
C.若基因②不表达,则基因③和④也不表达
D.若产生鸟氨酸依赖突变型脉胞霉,则可能是基因①发生突变
答案 ABD
8.科学家通过对前列腺癌细胞系的研究发现,绿茶中的多酚可减少BCL-XL蛋白,而这种蛋白有抑制癌细胞凋亡的作用。这表明绿茶具有抗癌作用,根本原因是由于绿茶细胞中具有 ( )
A.多酚 B.多酚酶基因
C.BCL-XL蛋白 D.BCL-XL蛋白酶
答案 B
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中的数量关系
例1 一段原核生物的mRNA通过翻译可合成一条含有11个肽键的多肽,则此mRNA分子至少含有的碱基个数及合成这段多肽需要的tRNA个数,依次为 ( )
A.33 11 B.36 12 C.12 36 D.11 36
答案 B
变式训练
1.(2007年上海生物)一个mRNA分子有m个碱基,其中G+C有n个;由该mRNA合成的蛋白质有两条肽链。则其模板DNA分子的A+T数、合成蛋白质时脱去的水分子数分别是 ( )
A.m、m/3-1 B.m、m/3-2
C.2(m-n)、m/3-1 D.2(m-n)、m/3-2
答案 D
中心法则
例2 中心法则揭示了生物遗传信息由DNA向蛋白质传递与表达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a、b、c、d所表示的四个过程依次分别是 、 、和 。
(2)需要tRNA和核糖体同时参与的过程是 (用图中的字母回答)。
(3)a过程发生在真核细胞分裂的 期。
(4)在真核细胞中,a和b两个过程发生的主要场所是 。
(5)能特异性识别信使RNA上密码子的分子是 ,后者所携带的分子是 。
(6)RNA病毒的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的途径有(用类似本题图中的形式表达):
① ;
② 。
答案 (1)DNA复制 转录 翻译 逆转录 (2)c
(3)间(S) (4)细胞核 (5)tRNA(转运RNA) 氨基酸
(6)① ②RNA→DNA→RNA→蛋白质
变式训练
2.请回答下列有关遗传信息传递的问题:
(1)为研究某病毒的致病过程,在实验室中做了如图所示的模拟实验。
①从病毒中分离得到物质A。已知A是单链的生物大分子,其部分碱基序列为—GAACAUGUU—。将物质A加入试管甲中,反应后得到产物X。经测定产物X的部分碱基序列是—CTTGTACAA—,则试管甲中模拟的是 过程。
②将提纯的产物X加入试管乙,反应后得到产物Y。产物Y是能与核糖体结合的单链大分子,则产物Y是 ,试管乙中模拟的是 过程。
③将提纯的产物Y加入试管丙中,反应后得到产物Z。产物Z是组成该病毒外壳的化合物,则产物Z是 。
(2)若该病毒感染了小鼠上皮细胞,则组成子代病毒外壳的化合物的原料来自 ,而决定该化合物合成的遗传信息来自 。若该病毒除感染小鼠外,还能感染其他哺乳动物,则说明所有生物共用一套 。该病毒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为 。
答案 (1)①逆转录 ②mRNA 转录 ③多肽(或蛋白质)
(2)小鼠上皮细胞 病毒RNA 密码子
1.(2008年江苏生物,10)叶绿体的DNA能指导自身小部分蛋白质在叶绿体内的合成。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叶绿体DNA能够转录
B.叶绿体内存在核糖体
C.叶绿体DNA是遗传物质
D.叶绿体功能不受细胞核调控
答案 D
2.(2008年广东生物,26)DNA复制和转录的共同点是(多选) ( )
A.需要多种酶参与 B.在细胞核内进行
C.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D.不需要ATP提供能量
答案 AC
3.(2007年海南生物,5)下列关于RNA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RNA催化细胞内的某些生化反应
B.RNA是一种遗传物质
C.RNA参与构成核糖体
D.RNA参与构成细胞膜
答案 D
4.(2007年海南生物,4)通常正常动物细胞中不具有的酶是 ( )
A.复制DNA所需的酶 B.转录合成RNA所需的酶
C.翻译合成蛋白质所需的酶 D.逆转录合成DNA所需的酶
答案 D
5.(2006年江苏,5)下列对转运RNA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每种转运RNA能识别并转运多种氨基酸
B.每种氨基酸只有一种转运RNA能转运它
C.转运RNA能识别信使RNA上的密码子
D.转运RNA转运氨基酸到细胞核内
答案 C
阻断基因表达的手段及过程探究
样题细研
RNA干扰机制如下:双链RNA一旦进入细胞内就会被一个称为Dicer的特定的酶切割成21~23个核苷酸长的小分子干涉RNA(SiRNA)。Dicer酶能特异识别双链RNA,以ATP依赖方式切割由外源导入或者由转基因、病毒感染等各种方式引入的双链RNA,切割产生的SiRNA片断与一系列酶结合组成诱导沉默复合体(RISC)。激活的RISC通过碱基配对结合到与SiRNA同源的mRNA上,并切割该mRNA,造成蛋白质无法合成(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双链RNA的基本单位是 。
(2)根据RNAi机理,RNAi能使相关基因“沉默”,其实质是遗传信息传递中 过程受阻。
(3)通过Dicer切割形成的SiRNA,要使基因“沉默”,条件是SiRNA上有与mRNA互补配对的 。
(4)有科学家将能引起RNA干扰的双链RNA的两条单链分别注入细胞,结果却没有引起RNA干扰现象,请据图分析最可能的原因 。
(5)RNA干扰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用于乙型肝炎的治疗时,可以先分析乙肝病毒基因中的 ,据此通
过人工合成 ,注入被乙肝病毒感染的细胞,就可以抑制乙肝病毒的繁殖。
答案 (1)核糖核苷酸 (2)翻译
(3)碱基(或核苷酸)序列
(4)Dicer酶只能识别双链RNA,不能识别单链RNA
(5)碱基序列 双链RNA
变式训练
人们通过对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氯霉素等抗生素研究发现,抗生素之所以能够杀死细菌等病原体而对人体无害,其原因是抗生素能够有效地阻断细菌细胞内的蛋白质合成,而不影响人体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于是人们对此提出了许多假设,其中有如下三点:
①抗生素能阻断细菌DNA的转录过程,而不影响人体DNA的转录过程。
②抗生素能阻断细菌转运RNA的功能,而不影响人体转运RNA的功能。
③抗生素能阻断细菌内核糖体的功能,而不影响人体内核糖体的功能。
请任选择一种假设,写出你的探究性实验的基本思路,并对实验结果和结论进行预测。
答:你选择假设 (①/②/③)。
基本实验思路:
。
答案 ① 基本实验思路:设置甲、乙两组实验,进行体外模拟细菌DNA的转录过程。甲组滴加一定浓度的适量抗生素的水溶液,乙组滴加等量的蒸馏水,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最后检测两组实验中RNA的生成量。实验结果及结论:若甲、乙两组中RNA的生成量相等,则抗生素不阻断细菌DNA的转录;若甲组中RNA生成量少于乙组中RNA的生成量,则抗生素能阻断细菌DNA的转录
② 基本实验思路:设置甲、乙两组实验,进行体外模拟细菌的翻译过程。甲组加入用抗生素处理后的各种转运RNA,乙组加入未用抗生素处理的、等量的各种转运RNA。其余条件相同且适宜。最后检测两组实验中蛋白质的生成量。实验结果及结论:若甲、乙两组中蛋白质的生成量相等,则抗生素不阻断细菌转运RNA的功能;若甲组中蛋白质生成量少于乙组中蛋白质的生成量,则抗生素能阻断细菌转运RNA的功能
③ 基本实验思路:设置甲、乙两组实验,进行体外模拟细菌的翻译过程。甲组加入用抗生素处理后的细菌核糖体,乙组加入未用抗生素处理的、等量的细菌核糖体。其余条件相同且适宜。最后检测两组实验中蛋白质的生成量。实验结果及结论:若甲、乙两组中蛋白质的生成量相等,则抗生素不阻断细菌核糖体的功能;若甲组中蛋白质的生成量少于乙组中蛋白质的生成量,则抗生素能阻断细菌核糖体的功能
1.(2009年兰州一中高三调研)把兔子的某信使RNA移入大肠杆菌细胞中,大肠杆菌可以合成兔子的血红蛋白。该实验说明 ( )
A.兔子的血红蛋白基因成功地转移到了大肠杆菌细胞内
B.兔子的血红蛋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
C.兔子的DNA可以指导大肠杆菌合成兔子的蛋白质
D.兔子的信使RNA携带的遗传信息在大肠杆菌细胞内被翻译
答案 D
2.(2009年银川模拟)在豌豆粒中,由于控制合成淀粉分支酶的基因中插入外来的DNA片段而不能合成淀粉分支酶,使得豌豆粒不能合成淀粉而变得皱缩。此事实说明了 ( )
A.基因是生物体性状的载体
B.基因能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C.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D.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答案 C
3.同一株水毛茛,浸在水中的叶与裸露在空气中的叶形态不同,原因是 ( )
A.基因发生了改变 B.环境决定生物的性状
C.基因未发生改变,性状还受环境的影响 D.水中叶片脱落了
答案 C
4.果蝇的长翅和残翅是一对相对性状,长翅为显性。用一定高温处理残翅基因纯合子的幼虫,其发育为成虫后,翅膀表现为长翅。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
A.控制翅膀的基因在幼虫阶段就已经开始表达
B.高温下相关蛋白质失去活性
C.这种长翅个体的基因型可能已经变为杂合子
D.表现型是基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 A
5.已知AUG、CUG为起始密码子,UAA、UGA、UAG为终止密码子。某原核生物的一个信使RNA碱基排列顺序如下:A—U—U—C—G—A—U—G—A—C……(40个碱基)……C—U—C—U—A—G—A—U—C—U,此信使RNA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含氨基酸的个数为 ( )
A.20个 B.15个 C.16个 D.18个
答案 C
6.将某多肽(分子式为C55H70O19N10)彻底水解后,得到下列4种氨基酸(R基均不含氮元素):谷氨酸(C5H9NO4),苯丙氨酸(C9H11NO2),甘氨酸(C2H5NO2),丙氨酸(C3H7NO2)。问基因在控制合成该多肽的过程中所需核苷酸有多少种 ( )
A.4 B.8 C.30 D.60
答案 A
7.(2009年兰州一中高三月考)治疗艾滋病(HIV病毒为RNA病毒)的药物AZT的分子构造与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结构很相似。下列对AZT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抑制艾滋病病毒RNA基因的转录
B.抑制艾滋病病毒RNA基因的自我复制
C.抑制艾滋病病毒RNA基因的逆转录
D.抑制艾滋病病毒RNA基因的表达过程
答案 C
8.下列为某一段多肽链和控制它合成的DNA双链的一段。“—甲硫氨酸—脯氨酸—苏氨酸—甘氨酸—缬氨酸—”
密码子表:甲硫氨酸AUG 脯氨酸CCA、CCC、CCU
苏氨酸ACU、ACC、ACA 甘氨酸GGU、GGA、GGG
缬氨酸GUU、GUC、GUA
根据上述材料,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
A.这段DNA中的①链起了转录模板的作用
B.决定这段多肽链的遗传密码子依次AUG、CCC、ACC、GGG、GUA
C.这条多肽链中有4个“—CO—NH—”的结构
D.若这段DNA的②链右侧第二个碱基T被G替代,这段多肽中将会出现两个脯氨酸
答案 D
9.关于转运RNA和氨基酸之间相互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每种氨基酸都可由几种转运RNA携带
B.每种氨基酸都有它特定的一种转运RNA
C.一种转运RNA可以携带几种结构上相似的氨基酸
D.一种氨基酸可由一种或几种特定的转运RNA将它带到核糖体上
答案 D
10.(2008年广东调研)下列关于基因、性状以及二者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基因的前端有起始密码子,末端有终止密码子
B.基因能够通过复制实现遗传信息在亲代和子代之间的传递
C.性状受基因的控制,基因发生突变,该基因控制的性状也必定改变
D.通过控制酶的合成从而直接控制性状,是基因控制性状的途径之一
答案 B
11.人类白化病和苯丙酮尿症是由于代谢异常引起的疾病,下图表示在人体代谢中产生这两类疾病的过程。由图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
A.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控制生物的性状
B.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
C.一个基因可以控制多种性状
D.一个性状可以由多个基因控制
答案 A
12.某科学家用放射性同位素分别标记的胸腺嘧啶(T)和尿嘧啶(U)培养蚕豆,观察其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已知蚕豆细胞一个有丝分裂周期是20小时。根据这两种碱基被细胞利用的情况绘制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对此结果的分析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
A.大量利用“T”的时期,细胞正在进行DNA分子的复制
B.大量利用“U”的时期,细胞正在进行大量蛋白质的合成
C.大量利用“T”的时期,细胞正在大量合成转运RNA
D.大量利用“T”和“U”的时期,细胞正处于分裂间期
答案 C
13.有关密码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一种氨基酸可能有多种与之对应的密码子
②密码子GCA在人细胞与细菌细胞中决定的氨基酸相同
③GTA、CCC、AUG都是密码子
④终止密码子由位于基因编码区下游的非编码区转录而来
⑤氨基酸不同对应的密码子肯定不同
⑥所有的密码子都决定一个氨基酸
A.①②⑤ B.①④⑤⑥ C.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
答案 A
14.(2008年济宁质检)下图表示某基因的片段及其转录出的信使RNA,请据图回答问题(几种相关氨基酸的密码子见下表):
亮氨酸 CUA、CUC、CUG、CUU、UUA、UUG
缬氨酸 GUA、GUC、GUG、GUU
甘氨酸 GGU
甲硫氨酸 AUG
(1)形成③链的过程叫做 ,场所是 ,需要的原料是 。
(2)形成③链的过程与DNA复制的过程,都是遵循 原则。
(3)③链进入细胞质后与 结合,在合成蛋白质过程中,转运RNA运载的氨基酸依次是 (依次填写前两个氨基酸的名称)。
(4)若该基因复制时发生差错,当上图a处所指由A变成G时,这种突变对该蛋白质的结构有无影响? 。
(5)若该基因有100个碱基对,可编码的氨基酸最多有 个。
答案 (1)转录 细胞核 四种核糖核苷酸
(2)碱基互补配对 (3)核糖体 甲硫氨酸、缬氨酸
(4)无影响 (5)33
15.下图为艾滋病病毒(HIV)侵染人体淋巴细胞及其繁殖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分析说明下列问题(提示:艾滋病病毒是一种球形病毒,外有蛋白质组成的外壳,内有两条RNA)。
(1)图中3表示病毒正在侵染淋巴细胞,进入淋巴细胞的是病毒的 。
(2)图中4至5的过程在生物学上称为 。
(3)图中5至6表示病毒的遗传物质是结合到淋巴细胞的 上。
(4)图中6至8是形成病毒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需经过 和 两个过程。
(5)图中6至7是形成病毒RNA的过程,其中6的腺嘌呤与8的 互补。
(6)目前科学家们研制出的治疗艾滋病的药物是用来阻止4至5的进行,其原理是抑制 的活性。
(7)由于1和9具有相同的结构和功能,说明HIV的RNA分子结构具有一定的 ;在临床实践中发现HIV很容易产生抗药性,说明RNA还能够产生 。
答案 (1)RNA (2)逆转录 (3)DNA
(4)转录 翻译 (5)尿嘧啶 (6)逆转录酶
(7)遗传性和稳定性 可遗传的变异
16.在牧草中,白花三叶草有两个稳定遗传的品种,叶片内有含氰(HCN)的和不含氰的。现已研究查明,白花三叶草的叶片内的氰化物是经下列生化途径产生的:
基因D、H分别决定产氰糖苷酶和氰酸酶的合成,d、h无此功能。现有两个不产氰的品种杂交,F1全部产氰,F1自交得F2,F2中有产氰的,也有不产氰的。用F2各表现型的叶片的提取液做实验,实验时在提取液中分别加入含氰糖苷和氰酸酶,然后观察产氰的情况,结果记录于下表:
叶片 表现型 提取液 提取液中加入含氰糖苷 提取液中加入氰酸酶
叶片Ⅰ 产氰 含氰 产氰 产氰
叶片Ⅱ 不产氰 不含氰 不产氰 产氰
叶片Ⅲ 不产氰 不含氰 产氰 不产氰
叶片Ⅳ 不产氰 不含氰 不产氰 不产氰
据表回答问题:
(1)由生化途径可以看出基因与生物性状的关系是 。
(2)两个不产氰品种的基因型是 ,在F2中产氰和不产氰的理论比为 。
(3)叶片Ⅱ叶肉细胞中缺乏 酶,叶片Ⅲ可能的基因型是 。
(4)从代谢的角度考虑,怎样使叶片Ⅳ的提取液产氰? ,说明理由 。
答案 (1)多个基因决定一个性状,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代谢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2)DDhh和ddHH 9∶7 (3)氰酸 ddHH或ddHh (4)同时加入含氰糖苷和氰酸酶 含氰糖苷在氰酸酶的作用下能产氰
第三、四章 过关检测
1.在绝大多数生物中,遗传信息的主要传递方式是 ( )
A.蛋白质→DNA→RNA B.蛋白质→RNA→DNA
C.DNA→RNA→蛋白质 D.RNA→DNA→蛋白质
答案 C
2.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甲是DNA,乙为RNA,此过程要以甲为模板,酶为RNA聚合酶
B.甲是DNA,乙为DNA,此过程要以甲为模板,酶为DNA聚合酶
C.甲是RNA,乙为DNA,此过程为转录,原料为脱氧核苷酸
D.甲是RNA,乙为蛋白质,此过程为翻译,原料为氨基酸
答案 C
3.下列哪项名称与功能是匹配的 ( )
A.rRNA——包含产生新核糖体的密码子
B.DNA——携带氨基酸到核糖体
C.tRNA——结合蛋白质组成核糖体
D.mRNA——携带来自细胞核的遗传信息到核糖体
答案 D
4.(2009年雷州质检)200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安德鲁·法儿和克雷格·梅洛,因其发现的RNA干扰机制,有望使人体的某些致病基因“沉默”下来,这项干扰技术很可能干扰了细胞内 ( )
A.某些DNA的表达 B.DNA的复制过程
C.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D.致病基因的完整性
答案 A
5.将大肠杆菌在含有15N标记的NH4Cl培养液中培养后,再转移到含有14N的普通培养液中培养,8小时后提取DNA进行分析,得出含15N的DNA占总DNA的比例为1/16,则大肠杆菌的分裂周期是 ( )
A.1.3小时 B.1.6小时 C.2.0小时 D.4.0小时
答案 B
6.专家最初预测人的基因组大约有8万至10万个基因,“人类基因组计划”课题组近来研究估计,可能只有3~5万个基因。对于人类基因的“大缩水”,如果从基因控制蛋白质的角度看,人类在使用基因上很“节约”,与其它物种相比要高效,很可能是 ( )
A.一个基因控制合成多种蛋白质 B.一个基因含有多个遗传密码
C.合成一个蛋白质时共用多个基因 D.基因的分子结构不稳定,易变动
答案 A
7.如果DNA分子上某一片段是基因,则该片段 ( )
①携带遗传信息 ②上面有密码子 ③能转录产生mRNA ④能进入核糖体 ⑤能运载氨基酸 ⑥能控制蛋白质合成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答案 C
8.在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DNA复制、转录及翻译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B.核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穿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进行翻译过程
C.DNA复制、转录都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翻译则是以mRNA为模板
D.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原料依次是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
答案 C
9.下图中甲、乙两图为DNA测序仪显示的图像,已知甲图显示的碱基顺序为TCGAAT,则乙图显示的碱基顺序为 ( )
A.TCGCAC B.ACCGTG C.ATTCAG D.TCCGGA
答案 B
10.一只棕色的猛犸是动画片《冰河世纪2》的主角。《科学》杂志却对猛犸的毛色提出了质疑。莱比锡的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所从4.3万年前的猛犸骨骼中提取到“某物质”,发现猛犸也完全可能是一身金毛。“某物质”最可能是 ( )
A.氨基酸 B.脱氧核苷酸 C.DNA D.mRNA
答案 C
11.甲同学将组成禽流感病毒遗传物质的一个基本单位彻底水解后得到了A、B、C三种化合物,乙同学将组成T2噬菌体遗传物质的一个基本单位彻底水解后得到了A、B、D三种化合物。你认为C、D两种化合物分别指的是 ( )
A.尿嘧啶、胸腺嘧啶 B.胸腺嘧啶、尿嘧啶 C.核糖、脱氧核糖 D.尿嘧啶、腺嘌呤
答案 C
12.(2008年哈尔滨质检)下列对肺炎双球菌和T2噬菌体的相关描述中,正确的是 ( )
A.T2噬菌体可寄生在乳酸杆菌体内
B.T2噬菌体头部和尾部的外壳都由蛋白质构成
C.R型细菌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表面光滑
D.S型细菌可使人和小鼠患肺炎死亡
答案 B
13.DNA复制过程很快,大肠杆菌含有一个DNA分子,约有500万个碱基,条件合适,0.5小时内即可完成一个复制过程,细胞也分裂为二,人细胞有46个DNA分子,碱基对多达40亿个,复制一次也不超过几小时,并且很少错误。这是因为 ( )
A.边解旋边复制
B.每个复制点双向复制,使子链迅速蔓延
C.以半保留方式复制
D.复制起点多,分段同时复制,严格按照碱基互补配对
答案 D
14.有一对氢键连接的脱氧核苷酸,已查明它的结构中有一个腺嘌呤,则它的其他组成是 ( )
A.3个磷酸、2个脱氧核糖和1个胸腺嘧啶
B.2个磷酸、2个脱氧核糖和1个胞嘧啶
C.2个磷酸、2个脱氧核糖和1个胸腺嘧啶
D.2个磷酸、2个脱氧核糖和1个尿嘧啶
答案 C
15.如图为某基因的表达过程,据图回答:
(1)能够将遗传信息从细胞核传递至细胞质的是 (填数字),其基本组成单位是 。进行a过程所需的酶有 和 。
(2)图中含有五碳糖的物质有 (填标号);图中⑤所运载的氨基酸是 。(密码子:AUG—甲硫氨酸、GCU—丙氨酸、AAG—赖氨酸、UUC—苯丙氨酸)
(3)图中信使RNA对应的DNA片段连续复制两次共需要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为 个。
(4)若在图中AUG之后插入一个或两个核苷酸,则合成的多肽链中除第一个氨基酸不变外,其余氨基酸的排列顺序都发生了变化,而在AUG之后插入三个核苷酸时,合成的多肽链中除在甲硫氨酸后多一个氨基酸外,其余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没有发生变化,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 (1)② 核糖核苷酸 解旋酶 RNA聚合酶
(2)①②⑤(不完整不给分) 苯丙氨酸
(3)21
(4)一个密码子由3个碱基(或核糖核苷酸)组成
16.为了探究DNA的复制、转录等过程,科学家做了一系列的实验:
实验一:将从大肠杆菌中提取出的DNA聚合酶加到具有足量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的试管中。培养在适宜温度条件下,一段时间后,测定其中的DNA含量。
实验二:在上述试管中加入少量DNA和ATP,培养在适宜温度条件下,一段时间后,测定其中的DNA含量。
实验三:取四支试管,分别放入足量且等量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等量的ATP和等量的DNA聚合酶,再在各试管中分别放入等量的四种DNA分子,它们分别是枯草杆菌、大肠杆菌、小牛胸腺细胞、T2噬菌体的DNA。在适宜温度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测定各试管中残留的脱氧核苷酸中每一种的含量。
分析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中 (能或不能)测定出DNA,原因是缺少 和ATP。
(2)实验二中 (能或不能)测定出DNA,加入ATP的作用是 。
(3)实验三要探究的是 ,若结果发现残留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的量不同,则说明 。
(4)如果要模拟DNA的转录过程,试管中应加入DNA、 等。
答案 (1)不能 DNA模板 (2)能 提供能量
(3)各种不同生物的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组成是否相同 不同生物的DNA分子脱氧核苷酸组成不同
(4)ATP、足量的四种核糖核苷酸、RNA聚合酶
PAGE
12综合检测
1.下列关于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大肠杆菌在分裂过程中不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B.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在细胞分裂中活动旺盛
C.细胞内染色体上的蛋白质是在细胞分裂期合成的
D.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
答案 A
2.(2008年厦门模拟)右图为某生物体的细胞图像,对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细胞进行有丝分裂
B.该生物体的细胞中染色体数必为6
C.该细胞一定是有性生殖细胞
D.该生物体细胞染色体数最多为12
答案 D
3.基因型为AaBb的生物正常情况下不可能发生的是 ( )
A.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四种精子
B.它的次级精母细胞含有Y染色体
C.它的一个卵原细胞减数分裂产生四个子细胞
D.个体发育在囊胚期染色体复制后形成四分体
答案 D
4.(2009年杭州质检)下图表示某一高等动物体内有关细胞分裂图解和图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图1图2A.处于图1中AB段的细胞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B.图2中的甲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染色体数∶DNA分子数=1∶1
C.图2中乙细胞处于图1中的CD段,甲细胞处于DE段
D.由图2中乙细胞可判断该动物是雌性动物
答案 C
5.某生物基因型为YyRr,经减数分裂能产生数量相等的4种配子,右图为其体内的某个细胞图,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图中基因位点1、2、3、4分别可能是Y,r、R、r
B.高尔基体、线粒体、核糖体与该细胞的分裂过程有密切联系
C.该生物的同化作用方式最可能是自养型
D.该状态下的细胞内不发生ATP的水解
答案 D
6.进行染色体组型分析时,发现某人的染色体组成为44+XXY,该病人的亲代在形成配子时,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
A.次级精母细胞分裂的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一极
B.次级卵母细胞分裂的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一极
C.初级精母细胞分裂的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一极
D.初级卵母细胞分裂的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一极
答案 A
7.下图为某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上述①、②、③细胞中染色体与DNA比例为1∶2
B.细胞①、②、③、⑤产生的子细胞中均有同源染色体
C.上图中表示有丝分裂的细胞及分裂顺序的是③→②→①
D.④细胞在分裂前,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比例为1∶2
答案 D
8.(2008年西城模拟)下图中,A、B、C、D分别表示某个雄性动物(2n)在精子形成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细胞,a、b分别表示每个细胞中染色体和DNA的数量变化。请分析a和b的变化,然后再选出这些细胞的先后次序 ( )
A.C→B→D→A B.C→D→B→A
C.A→B→C→D D.D→C→B→A
答案 B
9.某种动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2N,显微观察该动物的精巢切片,观察到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可能是 ( )
A.1N和2N B.2N和3N
C.1N、2N和4N D.2N、3N和4N
答案 C
10.下列情况不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 ( )
A.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猫叫综合征
B.人的第21号染色体多一条引起的先天智力障碍(21三体综合征)
C.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
D.采用花粉(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获得单倍体植株
答案 C
11.基因型为Aa的玉米自花传粉,下图中可以表示自交系第n代的个体中纯合子的几率的是 ( )
A.a B.b C.c D.d
答案 A
12.某种植物的两个开白花的品系AAbb和aaBB杂交,F1自交得F2中有紫花和白花,且比例为9∶7。则F1的表现型为 ( )
A.全部为紫花 B.全部为白花
C.紫花与白花之比为3∶1 D.紫花与白花之比为1∶1
答案 A
13.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定向的变异
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C.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是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
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答案 A
14.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对所有物种来说,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B.基因突变虽对多数个体不利,但基因突变的方向和生物进化的方向是一致的
C.母虎和雄狮交配产下了“狮虎兽”,说明了并不是所有物种间都存在生殖隔离现象
D.若一种群中BB个体占81%,Bb占18%,bb个体占1%,则在基因库中B的频率为90%
答案 D
15.下图A表示某二倍体哺乳动物某器官内连续发生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图B、图C为该过程中一个细胞内部分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的示意图,据图分析回答:
(1)该过程进行的场所是 ,图B、图C所示的分裂时期在图A中分别位于过程 。
(2)图B所示细胞中含染色体组数为 ,图C所示的细胞中染色体数和DNA分子数之比为 。
(3)若该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一般情况下,图B细胞移向同一极的基因是 ,图C细胞移向同一极的基因是 。
(4)设该动物正常体细胞中DNA含量为2a,请在下面的坐标系中完成此过程中核DNA含量的变化曲线。
答案 (1)睾丸 Ⅰ、Ⅱ (2)4 1∶2
(3)A、a、B、b AABB或AAbb或aaBB或aabb(AB或Ab或aB或ab) (4)见下图
16.某单子叶植物的非糯性(B)对糯性(b)为显性,抗病(R)对不抗病(r)为显性,花粉粒长形(D)对圆形(d)为显性,三对等位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变蓝色,糯性花粉遇碘液呈棕色。现提供以下4种纯合亲本:
亲本 性状
甲 非糯性 抗病 花粉粒长形
乙 非糯性 不抗病 花粉粒圆形
丙 糯性 抗病 花粉粒圆形
丁 糯性 不抗病 花粉粒长形
(1)若采用花粉形状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可选择亲本甲与亲本 杂交。
(2)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杂交时选择的亲本是 。将杂交所得F1的花粉涂在载玻片上,加碘液染色,置于显微镜下观察,统计花粉粒的数目,预期花粉粒的类型及比例为 。
(3)利用提供的亲本进行杂交,F2能出现非糯性、抗病、花粉粒圆形植物的亲本组合有 ,其中F2表现型为非糯性、抗病、花粉粒圆形植物比例最高的亲本组合是 ,
在该组合产生的F2表现型为非糯性、抗病、花粉粒圆形的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 。
答案 (1)乙或丙 (2)甲和丙、乙和丁 圆形蓝色∶圆形棕色∶长形蓝色∶长形棕色=1∶1∶1∶1 (3)甲和乙、甲和丙、乙和丙 乙和丙 1/9
PAGE
4第七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第26讲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对应训练
1.(2008年青岛模拟)某岛屿上存在着尺蛾的两个变种,该地区原为森林,后建设成为工业区。下表为该地区不同时期两种尺蛾的数量变化:
森林时期 建成工业区后50年
灰尺蛾 黑尺蛾 灰尺蛾 黑尺蛾
99% 1% 1% 99%
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
A.定向变异作用
B.自然选择作用
C.灰尺蛾迁入,黑尺蛾迁出
D.工业煤烟使灰尺蛾变成黑尺蛾
答案 B
2.(2008年菏泽模拟)家鸡起源于原鸡,现家鸡的年产卵量可达260个以上,而原鸡年产卵量仅12个。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原鸡在食物充足的饲养条件下产卵逐渐增多,并将此变异遗传下去
B.发生了遗传物质变化的鸡蛋,孵化出了产卵量高的鸡,并被人工选择
C.人工饲养条件能够满足原鸡多产卵的营养需求,从而使产卵量变多
D.家鸡的起源可以证明,生存环境的变化可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
答案 B
对应训练
3.(2008年山东理综,5)下列与生物进化相关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进化总是由突变引起的
B.进化时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
C.变异个体总是适应环境的
D.进化改变的是个体而不是群体
答案 B
4.(2008年南通模拟)自然界中新物种的形成方式最常见的是通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这种方式需要下列哪些环节的综合作用(多选) ( )
A.提供进化原材料的突变和基因重组
B.使种群基因库中基因定向变异的特殊环境
C.使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的自然选择
D.阻断不同种群间发生基因交流的隔离
答案 ACD
5.(2009年南京模拟)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 ( )
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②种群是进化的单位 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 ④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⑥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⑦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A.②④⑤⑥⑦ B.②③④⑥ C.①②⑤⑥ D.①②③⑤⑦
答案 C
对应训练
6.有关基因频率和生物进化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 ( )
A.生物只要发生进化,基因频率就会改变
B.只有在新物种形成时,才会发生基因频率的改变
C.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引起生物的进化
D.生物在进化过程中不一定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
答案 A
7.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B.物种的形成都必定先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
C.遗传组成上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D.多倍体植物的产生不需要经过地理隔离
答案 B
8.(2008年徐州模拟)16世纪末,张谦德在《朱砂鱼谱》中总结金鱼选种的经验时说:“蓄类贵广,而选择贵精,须每年夏间市取数千头,分数缸饲养,逐日去其不佳者,百存一二,并作两三缸蓄之,加意培养,自然奇品悉具。”其中“逐日去其不佳者”和“分数缸饲养”的作用分别是 ( )
A.自然选择,地理隔离 B.人工选择,地理隔离
C.自然选择,生殖隔离 D.人工选择,生殖隔离
答案 B
对应训练
9.狼和鹿是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从进化的角度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狼在客观上起着促进鹿发展的作用
B.狼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C.鹿奔跑速度的加快可加速狼的进化
D.鹿的进化速度比狼的进化速度快
答案 D
10.(2008年广州模拟)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B.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C.对人类来说,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的使用价值
D.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物种及生态系统两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措施
答案 D
有关基因频率的计算
例1 某植物种群,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则:
(1)该植物的A、a基因频率分别是 。
(2)若该植物自交,后代中AA、aa基因型个体分别占 。这时,A、a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
答案 (1)55%、45% (2)42.5%、32.5% 55%、45%
变式训练
1.在自然条件下,基因型为aa个体的出现机会是0.01%,在理想状态下,杂合子出现的机会是 。
答案 1.98%
2.某工厂有男女职工各200名,对他们进行调查时发现,女性色盲基因的携带者为15人,患者5人,男性患者11人。那么这个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为 。
答案 6%
细菌抗药性与生物进化
例2 对细菌耐药性产生机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细菌耐药性的获得是由于基因突变等方式获得耐药性基因并表达的结果
B.抗生素的使用使病原微生物产生了适应性的变异
C.耐药性增强是由于抗生素对细菌的变异定向选择的结果
D.耐药性增强的过程中细菌耐药性基因频率增大
答案 B
变式训练
3.最近为了防止滥用抗生素,上海等地区规定普通感冒不准使用抗生素。滥用抗生素会对人体细菌造成耐药性,如果真的细菌感染,则往往由于体内细菌能够抵抗各种抗生素而无药可救。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抗生素的滥用导致“耐药性”细菌优选出来
B.细菌中本来就存在耐药性个体,长期使用导致“耐药性”基因频率下降
C.“耐药性”基因频率的改变引起病菌发生了进化
D.基因频率虽然改变了,但是新的病菌(物种)不一定产生
答案 B
1.(2008年江苏生物,11)某植物种群中,AA个体占16%,aa个体占36%,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 ( )
A.增大,不变;不变,不变 B.不变,增大;增大,不变
C.不变,不变;增大,不变 D.不变,不变;不变,增大
答案 C
2.(2008年广东生物,23)普通栽培稻是由普通野生稻进化而来的,以下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 )
A.普通野生稻在进化过程中丧失了部分遗传多样性
B.普通野生稻的遗传变异决定了普通栽培稻的进化方向
C.落粒性突变对普通野生稻有利,对普通栽培稻不利
D.普通野生稻含有抗病虫基因,是水稻育种的有用资源
答案 AD
3.(2007年江苏高考,16)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后,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下降,原因是 ( )
A.杀虫剂诱发了害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
B.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害虫的数量增加
C.杀虫剂能诱导害虫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
D.抗药性强的害虫所产生的后代都具有很强的抗药性
答案 B
4.(2006年江苏,25)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遗传病,隐性纯合子(aa)的患者不到成年就会死亡,可见这种突变基因在自然选择的压力下容易被淘汰。但是在非洲流行恶性疟疾(一种死亡率很高的疾病)的地区,带有这一突变基因的人(Aa)很多,频率也很稳定。对此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 )
A.杂合子不易感染疟疾,显性纯合子易感染疟疾
B.杂合子易感染疟疾,显性纯合子不易感染疟疾
C.杂合子不易感染疟疾,显性纯合子也不易感染疟疾
D.杂合子易感染疟疾,显性纯合子也易感染疟疾
答案 A
5.(2004年北京理综)转基因抗虫棉可以有效地用于棉铃虫的防治。在大田中种植转基因抗虫棉的同时,间隔种植少量非转基因的棉花或其他作物,供棉铃虫取食。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
A.保持棉田物种多样性
B.减缓棉铃虫抗性基因频率增加的速度
C.使食虫鸟有虫可食
D.保持棉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答案 B
鉴别长期地理隔离后的两个种群是否已达到生殖隔离的思路
样题细研
(2008年石家庄质检)某研究小组研究某地的两个湖泊,这一地区有时会发洪水,每个湖中生活着两种相似的鱼:红褐色和金黄色的。他们不清楚这两种鱼之间的关系,于是作出两种假设,如图所示。
(1)在假说甲和假说乙中,湖泊Ⅰ和湖泊Ⅱ中的两种鱼的祖先各是哪种鱼?
。
(2)DNA分析表明,湖泊Ⅰ中红褐色鱼与湖泊Ⅱ中红褐色鱼亲缘关系最近,这一证据支持哪个假说?
。
(3)假说甲是否符合当地实际情况?为什么?
。
(4)什么证据可以帮助你确定湖泊Ⅰ中的红褐色鱼和金黄色鱼不是一个物种?
。
答案 (1)假说甲中:红褐色鱼和金黄色鱼起源于同一种灰色鱼;假说乙中:湖Ⅰ中原来只有红褐色鱼,湖Ⅱ中原来只有金黄色鱼
(2)这一证据支持假说乙
(3)不符合。因为假设没考虑当地“有时会发洪水”这一实际情况
(4)如果红褐色鱼和金黄色鱼不能杂交,或杂交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说明它们不是一个物种(或若两种鱼杂交,存在生殖隔离,说明它们不是同一物种)
变式训练
马和驴、东北虎和华南虎、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属于同一物种还是两个物种?如何鉴定?
。
答案 马和驴、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都是两个物种,通过杂交,结果分别产生不育后代骡子和三倍体无子西瓜,但二者形成的原因有所不同。前者经长期地理隔离达到生殖隔离,产生新物种,但后者在人为条件下不经地理隔离直接达到生殖隔离,产生新物种。东北虎和华南虎为两个亚种,仍然属于同一个物种,原因是只有地理隔离,并未达到生殖隔离,但长期发展下去,有可能达到生殖隔离成为两个物种
1.(2009年无锡模拟)对于突变与进化的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有利的突变太少,不足以作为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B.突变可以增加等位基因的数量,但突变了的基因都是隐性基因
C.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
D.突变的有利与否不是绝对的,往往因所处环境的不同而异
答案 D
2.(2009年青岛模拟)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论述中,不符合达尔文进化学说基本观点的是 ( )
A.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发生作用的基础
B.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C.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能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
D.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定向变异,以适应变化的环境
答案 D
3.下列有关物种形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因而可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B.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使种群产生定向变异,因而可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C.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能导致新物种形成
D.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从而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答案 B
4.(2008年湛江模拟)对某校学生进行色盲遗传病调查研究后发现:780名女生中有患者23人,携带者52人;820名男生中有患者65人。那么该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是 ( )
A.4.4% B.5.1% C.6.8% D.10.2%
答案 C
5.下列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是生物的突变和重组 B.②是自然选择
C.③是自然选择学说 D.④是物种多样性
答案 C
6.(2009年济南质检)下列关于生物进化问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①生殖隔离是地理隔离的必然结果
②不同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生殖隔离
③种群基因库间出现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④隔离、可遗传的变异和自然选择导致了物种的多样性
⑤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
⑥自然选择导致了生物的定向变异与进化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④⑤⑥ D.①③④⑤
答案 B
7.下列关于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分布着多种地雀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 )
A.地理隔离是形成多种地雀的重要原因
B.各岛上的不同地雀出现了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
C.地雀形态结构和改变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D.不同地雀种群基因库组成有差异
答案 C
8.(2009年日照模拟)在一个含有A和a的自然种群中,AA个体很容易被淘汰,那么按现代生物进化论,该物种将 ( )
A.不断衰退 B.不断进化 C.产生新物种 D.丧失基因库
答案 B
9.(2008年南昌模拟)关于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任何基因频率的改变,不论其变化大小如何,都属于进化的范围
B.同一种群的雌雄个体之间可以相互交配并产生后代,同一物种的雌雄个体之间不能相互交配并产生后代
C.隔离是形成物种的必要条件,也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
D.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是种群基因型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答案 A
10.由于某种原因使某森林中几乎所有树木的树皮颜色变成了灰白色。多年以后,使该森林中不同颜色蛾的数量发生了变化。下图中能恰当表达这一变化的是 ( )
答案 D
11.(2008年海淀模拟)在一个种群中,开始时A基因频率为50%,a基因频率为50%。三种基因型的比例分别是:AA为25%、Aa为50%、aa为25%,但基因型为aa的个体其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明显低于另两种基因型的个体。那么经过了若干代的自然选择后,你认为下列哪种变化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 )
A.A基因和a基因的频率基本不发生太大的变化
B.从上述结果可以得出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可遗传的变异决定的
C.基因型aa在逐渐下降的同时,Aa也在下降
D.a基因的频率越来越低,A基因的频率越来越高
答案 D
12.(2009年武汉模拟)某种群产生了一个突变基因S,其基因频率在种群中的变化如下图所示。对于这个突变基因,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
。
A.S的等位基因在自然选择中被逐渐淘汰
B.S纯合子的存活率可能高于s纯合子
C.S纯合子的生育率不一定高于杂合子
D.该种群基因库中S频率的变化表示新物种将产生
答案 D
13.某种群中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如图,其中阴影部分表示繁殖成功率低的个体。
则该种群经选择之后,下一代中三种基因型频率的结果最可能是 ( )
答案 B
14.(2008年济南模拟)不同植物间远缘杂交不亲和现象普遍存在。有的是由于不同植物的花粉与柱头组织细胞之间相互拒绝不能认可,花粉管生长受阻,不能到达子房,这一现象最可能与柱头细胞的哪种物质有关?这种现象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上称作什么 ( )
A.纤维素,自然选择 B.磷脂,地理隔离
C.糖蛋白,生殖隔离 D.酶,生存斗争
答案 C
15.(1)19世纪中叶以来,随着英国重工业的发展,尺蛾中黑化蛾的比例越来越高。为了研究环境改变对尺蛾种群变化的影响,1950年科学工作者在英国的两个地区利用标志重捕法进行了调查,获得如下结果:
白色蛾 黑化蛾
释放数 回收数 回收率 释放数 回收数 回收率
污染区 64 16 25.0% 154 82 53.2%
非污染区 393 54 13.7% 406 19 4.7%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自然选择是 的过程。
②表中两组数据 大于 、 大于 共同支持“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方向”这一论点。
(2)20世纪50年代后,英国开始实行煤烟控制计划,环境污染得到了治理。请根据下图说出三者的变化关系并解释原因。
。
答案 (1)①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②53.2% 25.0% 13.7% 4.7%(两组数据先后顺序可以调换)
(2)①由于煤烟排放量减少,SO2浓度逐年降低;②由于SO2浓度降低,树干上地衣数量逐渐增多。原因是地衣对SO2敏感,SO2浓度降低时,有利于地衣生长;③由于地衣数量增多,黑化蛾频率逐年降低。原因是地衣颜色浅,黑化蛾易被鸟类捕食
16.美国《美国医学会杂志》周刊2007年10月16日刊登一份政府调查报告说,被称为“超级病菌”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在美国国内正呈蔓延趋势,每年预计有超过9万人严重感染这一病菌。请回答下列有关“超级细菌”的问题:
(1)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属于 生物,其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是 。
(2)抗生素在超级细菌进化过程中起到了 作用,使细菌的 发生定向改变。
(3)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抗生素诱导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了适应性的变异”的观点是错误的。
材料和器具:青霉素、培养皿以及对青霉素敏感的普通金黄色葡萄球菌。将实验完善:
①实验步骤:
步骤1:取培养皿A若干个(A1、A2、A3……),加入普通细菌培养基;取培养皿B若干(B1、B2、B3……)加入
的细菌培养基。
步骤2:将适量细菌培养液涂在培养皿A1的培养基表面,放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培养基表面会出现一些细菌菌落。
步骤3:用灭菌后的丝绒包上棉花制成一枚“印章”,在A1上轻盖一下,再在B1上轻盖一下,这样A1中的细胞就按一定的位置正确地“复制”到B1之中,将B1培养一段时间后,B1中一定部位出现了少量菌落。
步骤4:根据B1中菌落出现的方位,将A1中对应位置的菌落取出,均匀涂抹在A2表面,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基表面又会出现许多菌落。反复重复步骤3、4。
②预期结果:
。
③本实验的原理:
。
(4)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结合你的生活经验,谈谈如何减缓超级细菌的产生。
。
答案 (1)原核 基因突变 (2)选择 基因频率
(3)①含有青霉素 ②在B2、B3中保留下来的菌落越来越多,直到最后,所有复制到B中的菌落全部保留下来,都具有了对青霉素的抗药性 ③A组细菌从未接触抗生素,而细菌的抗药性不断增强,说明细菌抗药性变异的产生与抗生素无关
(4)①合理使用药物,避免长时间使用抗生素;②一种抗生素可以治愈的不要使用第二种;③因为病毒引起的感冒,没有炎症的时候不要使用抗生素;④利用其他药物替代抗生素治疗疾病(只要回答合理
过关检测
1.如果……CGUUUUCUUACGCCU……是某基因产生的mRNA中的一个片断,如果在序列中某一位置增添了一个碱基,则表达时可能发生 ( )
①肽链中的氨基酸序列全部改变 ②肽链提前中断 ③肽链延长 ④没有变化 ⑤不能表达出肽链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⑤
答案 A
2.(2009年盐城模拟)下列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 ( )
A.利用“工程菌”生产人类胰岛素
B.染色体中DNA的一个碱基对缺失
C.果蝇第Ⅱ号染色体上的片段移接到Ⅲ号染色体上
D.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
答案 C
3.利用X射线处理麻风分枝杆菌可获得产生利福霉素较多的菌株。X射线诱变的部位是 ( )
A.核区 B.细胞核 C.质粒 D.核糖体
答案 C
4.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具有的,而只能进行无性生殖的生物没有的现象是 ( )
A.基因重组 B.性状改变 C.基因突变 D.染色体变异
答案 A
5.(2009年广州质检)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物种在不断进化
B.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
C.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所形成的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
D.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大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
答案 B
6.下图为某种遗传病调查的一个家庭成员的情况,为了进一步确认5号个体致病基因的来源,对其父母进行了DNA分子检测,发现1、2号个体都不携带此致病基因。那么,5号致病基因的来源及其基因型(用B、b表示)最可能是 ( )
A.基因突变,Bb B.基因重组,BB
C.染色体变异,bb D.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Bbb
答案 A
7.(2009年青岛质检)在美国的一次大风暴后,有人搜集了136只受伤的麻雀,把它们饲养起来,结果活下来72只,死去64只。在死去的个体中,大部分是个体比较大,变异类型特殊的,而生存下来的个体中,各种性状大都与平均值相近。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变异等于死亡 B.自然选择不会改变物种
C.离开常态型变异的个体易被淘汰 D.不产生变异的生物才能生存
答案 C
8.(2009年黄冈模拟)①基因治疗是基因工程在医学上的应用之一,即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②格里菲思实验: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双球菌+R型菌落 R型菌落+S型菌落。
从变异的角度分析,①②变异的来源分别为 ( )
A.①基因突变,②基因重组 B.①基因重组,②染色体变异
C.①基因重组,②基因突变 D.①基因重组,②基因重组
答案 D
9.(2008年临沂模拟)如果科学家通过转基因技术,成功改造了某女性血友病患者的造血干细胞,使其凝血功能全部恢复正常,那么预测该女性与正常男性结婚后所生子女的表现型为 ( )
A.儿子、女儿全部正常
B.儿子、女儿中各一半正常
C.儿子全部患病,女儿全部正常
D.儿子全部正常,女儿全部患病
答案 C
10.(2009年杭州模拟)将二倍体芝麻的种子萌发成的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四倍体芝麻,此四倍体芝麻 ( )
A.与原来的二倍体芝麻相比,在理论上已经是一个新的物种了
B.产生的配子中由于没有同源染色体,所以配子无遗传效应
C.产生的配子中无同源染色体,故用秋水仙素诱导产生的单倍体是不育的
D.产生的花粉进行花药离体培养长成芝麻,因其体内仍有同源染色体,所以属于二倍体
答案 A
11.(2008年潍坊模拟)利用月季花的枝条扦插所产生的后代与利用月季花的种子播种所产生的后代相比,关于其变异来源上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前者不会发生变异,后者有较大的变异性
B.前者不会发生基因重组,后者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C.前者一定不会发生染色体变异,后者可能发生染色体变异
D.前者一定不会因环境影响发生变异,后者可能因环境影响发生变异
答案 B
12.科学研究发现人体的P53基因是一种遏制细胞癌变的基因,几乎所有的癌细胞中都有P53基因异常的现象。现在通过动物病毒转导的方法将正常的P53基因转入到癌细胞中,发现能引起癌细胞产生“自杀现象”,从而为癌症的治疗又提供了一个解决方向。请推测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癌细胞的P53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
B.细胞的DNA受损时,可能会激活P53基因
C.正常的P53基因相对于异常基因是显性基因
D.转入P53基因后,癌细胞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
答案 D
13.下面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亲代的突变基因一定能传递给子代
B.子代获得突变基因一定能改变性状
C.突变基因一定由理、化或生物因素诱发
D.突变基因一定有基因结构上的改变
答案 D
14.在某动物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5%,Aa的个体占50%,aa的个体占25%。这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在某一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或竞争能力为AA=Aa>aa,则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下列能正确表示A和a基因频率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
答案 A
15.(2008年哈尔滨模拟)在一个海岛上,一种海龟中有的脚趾是连趾(ww),有的脚趾是分趾(WW、Ww),连生的脚趾便于划水,游泳能力强,分趾则游泳能力较弱。若开始时,连趾和分趾的基因频率各为0.5,当海龟数量增加到岛上食物不足时,连趾的海龟容易从海水中得到食物,分趾的海龟则不易获得食物而饿死,若干万年后,基因频率变化成W为0.2,w为0.8。请问:
(1)该种群中所有海龟所含的基因称为该种群的 。基因频率变化后,从理论上计算,海龟种群中连趾占整个种群的比例为 ;分趾的海龟中杂合子占整个种群的比例为 。
(2)导致海龟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
(3)这种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否发生了生物进化?请简述理由。
。
(4)这种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否产生了新的物种?请简述理由。
。
答案 (1)基因库 64% 32% (2)自然选择导致海龟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变化 (3)发生了进化,因为只要种群基因频率改变,就是在进化 (4)没有产生新物种,只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并没有产生生殖隔离
16.(2009年潍坊模拟)西瓜的红瓤(A)对黄瓤(a)是显性,大子(B)对小子(b)是显性,两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现有红瓤大子和黄瓤大子两个品种,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上述两个品种杂交,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亲本的基因型为 。
(2)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依据的育种原理是 。常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其作用机理是 。
(3)对稳定遗传的红瓤大子西瓜的种子进行射线处理,萌发后出现了小子植株,原因是 。
(4)请你设计一个育种方案,利用现有品种在最短时间内培育出纯种红瓤小子西瓜。
。
答案 (1)AaBb、aaBb (2)染色体变异 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3)射线导致大子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4)①种植红瓤大子西瓜,取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幼苗;②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在后代中选出红瓤小子西瓜
17.下图为四种不同的育种方法,分析回答:
(1)图中A、D方向所示的途径表示杂交育种方式,一般从F2开始选种,这是因为 ,从F2以后一般采用 的方法来获得可稳定遗传的新品种。
(2)为了在较短时间内培育出新品种,最好采用 育种方法。请用图中字母和箭头说明该育种过程 。
(3)通过A、H方向和E方向培育成的新品种,本质上的区别是:前者 ,
后者 。
(4)E和F都是在种子或幼苗期进行处理,处理所引起的变化都发生在细胞的 生理过程中。
(5)按照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利用上述育种方法选择培育符合生产要求的新品种,都能定向改变该种群的 ,导致该种群按一定方向发展进化。
答案 (1)从F2开始发生性状分离 自交
(2)单倍体 A→B→C→G→H
(3)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或只是出现了新的基因型) 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或出现了新的基因)
(4)有丝分裂 (5)基因频率
项
目
PAGE
9必 修 ②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4讲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对应训练
1.(2008年上海生物,6)下列表示纯合子基因型的是 ( )
A.AaXBXB B.AABb
C.AAXBXB D.aaXBXb
答案 C
2.等位基因是指 ( )
A.一个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上的基因
B.一个DNA分子的两条长链上的基因
C.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基因
D.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答案 D
3.采用下列哪一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①~④中的遗传学问题 ( )
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是纯种 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 ④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
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B.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C.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
答案 B
对应训练
4.(2008年长春质检)孟德尔在对一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下列有关基因分离定律的几组比例,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 ( )
A.F2的表现型比为3∶1
B.F1产生配子的比为1∶1
C.F2基因型的比为1∶2∶1
D.测交后代的比为1∶1
答案 B
5.用纯种高茎豌豆(DD)与纯种矮茎豌豆(dd)杂交得到的F1全为高茎(Dd),种下F1让其自交得到F2,种下F2豌豆种子,发现F2豌豆植株有高茎和矮茎两种植株,且高茎∶矮茎=3∶1。关于实现F2中高∶矮=3∶1的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在F1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形成两种配子
②含不同基因的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③含不同基因组合的种子必须有适宜的生长发育条件
④只需要①项条件,而不需要②③项条件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答案 C
对应训练
6.在家鼠中短尾鼠(T)对正常鼠(t)为显性。一只短尾鼠与一只正常鼠交配,后代中正常尾与短尾比例相同;而短尾与短尾交配,子代中有一类型死亡,能存活的短尾与正常尾之比为2∶1。则不能存活类型的基因型可能是 ( )
A.TT B.Tt C.tt D.TT或Tt
答案 A
7.下列关于测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F1×隐性类型→测F1基因型
B.通过测定F1的基因组成来验证对分离实验现象理论解释的科学性
C.测F1的基因型是根据F1×隐性类型→所得后代表现型反向推知的
D.测交时,与F1杂交的另一亲本无特殊限制
答案 D
对应训练
8.如图,表兄妹婚配,子女患隐性遗传病的概率为 。
答案
9.(2008年海南生物,19)人的i、IA、IB基因可以控制血型。在一般情况下,基因型ii表现为O型血,IAIA或IAi为A型血,IBIB或IBi为B型血,IAIB为AB型血。以下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子女之一为A型血时,双亲至少有一方一定是A型血
B.双亲之一为AB型血时,不能生出O型血的孩子
C.子女之一为B型血时,双亲之一有可能是A型血
D.双亲之一为O型血时,子女不可能是AB型血
答案 A
对应训练
10.果蝇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现将纯种灰身果蝇与黑身果蝇杂交,产生的F1代再自交产生F2代,将F2代中所有黑身果蝇除去,让灰身果蝇自由交配,产生F3代。问F3代中灰身与黑身果蝇的比例是 ( )
A.3∶1 B.5∶1 C.8∶1 D.9∶1
答案 C
11.下列曲线能正确表示杂合子(Aa)连续自交若干代,子代中显性纯合子所占比例的是 ( )
答案 B
判断显、隐性性状及纯合子、杂合子
例1 对下列实例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有耳垂的双亲生出了无耳垂的子女,因此无耳垂为隐性性状
B.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不会出现纯合子
C.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子一代出现了高茎和矮茎,所以高茎是显性性状
D.杂合子的测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答案 A
变式训练
1.(2008年雷州模拟)已知豌豆的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现有一株高茎豌豆甲,要确定甲的基因型,最简便易行的办法是 ( )
A.选另一株矮茎豌豆与甲杂交,子代中若有矮茎出现,则甲为杂合子
B.选另一株矮茎豌豆与甲杂交,子代若都表现为高茎,则甲为纯合子
C.让甲豌豆进行自花传粉,子代中若有矮茎出现,则甲为杂合子
D.让甲与多株高茎豌豆杂交,子代中若高、矮茎之比接近3∶1,则甲为杂合子
答案 C
亲子代基因型推断及概率计算
例2 下图为与白化病有关的某家族遗传系谱图,致病因子用a表示。已知该遗传病是受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因子控制的。
请据图回答:
(1)图中Ⅰ2的遗传因子组成是 ,Ⅱ2的遗传因子组成为 。
(2)图中Ⅱ1的遗传因子组成为 ,Ⅱ1为纯合子的几率是 。
(3)若Ⅱ1与一个杂合女性婚配 ,所生儿子为白化病人,则第二个孩子为白化病女孩的几率是 。
答案 (1)Aa aa (2)AA或Aa1/3(3)1/8
变式训练
2.下图是关于某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基因用B和b表示),图中3号不带致病基因,7号带致病基因。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病的遗传方式是 ,4号的基因型可能是 。
(2)若9号和10号婚配,后代男性患病的几率是 。
答案 (1)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 BB或Bb (2)1/18
1.(2008年北京理综,4)无尾猫是一种观赏猫。猫的无尾、有尾是一对相对性状,按基因的分离定律遗传。为了选育纯种的无尾猫,让无尾猫自由交配多代,但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1/3的有尾猫,其余均为无尾猫。由此推断正确的是( )
A.猫的有尾性状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
B.自由交配后代出现有尾猫是基因突变所致
C.自由交配后代无尾猫中既有杂合子又有纯合子
D.无尾猫与有尾猫杂交后代中无尾猫约占1/2
答案 D
2.(2007年广东高考,16)下列是生物兴趣小组开展人类遗传病调查的基本步骤:
①确定要调查的遗传病,掌握其症状及表现
②汇总结果,统计分析
③设计记录表格及调查要点
④分多个小组调查,获得足够大的群体调查数据
其正确顺序是 ( )
A.①③②④ B.③①④②
C.①③④② D.①④③②
答案 C
3.(2007年广东生物,18)囊性纤维化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某对正常夫妇均有一个患该病的弟弟,但在家庭的其他成员中无该病患者。如果他们向你咨询他们的孩子患该病的概率有多大,你会怎样告诉他们? ( )
A.“你们俩没有一人患病,因此你们的孩子也不会有患病的风险”
B.“你们俩只是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不会影响到你们的孩子”
C.“由于你们俩的弟弟都患有该病,因此你们的孩子患该病的概率为1/9”
D.“根据家系遗传分析,你们的孩子患该病的概率为1/16”
答案 C
4.(2007年江苏生物,15)果蝇的体色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BB、Bb为灰身,bb为黑身。若人为地组成一个群体,其中80%为BB的个体,20%为bb的个体,群体随机交配,其子代中Bb的比例是 ( )
A.25% B.32% C.50% D.64%
答案 B
5.(2007年上海,5)Rh血型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一对夫妇的Rh血型都是Rh阳性,已生3个孩子中有一个是Rh阳性,其他两个是Rh阴性,再生一个孩子是Rh阳性的概率是 ( )
A. B. C. D.
答案 D
验证分离定律的方法和假说—演绎法
样题细研
水稻的非糯性和糯性是一对相对性状,非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淀粉为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而糯性花粉中所含的是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现在用纯种的非糯性水稻和糯性水稻杂交,取F1花粉加碘液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花粉有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橙红色。请回答:
(1)花粉出现这种比例的原因是
。
(2)实验结果验证了
。
(3)如果让F1自交,产生的植株中花粉有 种类型。
答案 (1)F1为杂合子,减数分裂时产生两种类型的花粉:糯性花粉与非糯性花粉,比例为1∶1。而糯性花粉遇碘变橙红色,非糯性花粉遇碘变蓝黑色,所以显微镜观察花粉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橙红色
(2)F1为杂合子,产生两种类型的配子比例为1∶1,即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3)2
变式训练
用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选用豌豆种子的圆、皱形状),设计一实验,验证孟德尔对基因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否正确。
假设:
。
实验材料:纯种及杂种豌豆,牛皮纸袋,剪刀,毛笔等。
预期结果:
。
实验方法:
①选择 和 作为亲本,将它们分别播种在实验园地里,待其开花。
②花蕾 期将,待花成熟时,可采集 。
③
。
结果分析:
。
答案 假设:F1圆形(Rr)与隐性纯合子(rr)杂交时,F1应产生含基因R和基因r的两种配子,并且它们的数目相等,而隐性纯合子(rr)只产生一种含有基因r的配子
预期结果:测交后代应该是圆、皱各一半
实验方法:①杂种圆豌豆 纯种皱豌豆
②圆豌豆植株(F1)去雄套袋 皱豌豆上的花粉撒在上述去雄的花柱上,再套袋
③待其种子成熟后收集种子统计计数
结果分析:如收集的种子圆、皱比例约为1∶1,说明假设成立;否则,不成立
1.已知一批基因型为AA和Aa的豌豆种子,其数目之比为1∶2,将这批种子种下,自然状态下(假设结实率相同)其子一代中基因型为AA、Aa、aa的种子数之比为 ( )
A.3∶2∶1 B.1∶2∶1
C.3∶5∶1 D.4∶4∶1
答案 A
2.(2009年海淀模拟)丈夫的哥哥患有半乳糖血病(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妻子的外祖母也有此病,家庭的其他成员均无此病。经调查,妻子的父亲可以视为基因型纯合。可以预测,这对夫妻的儿子患半乳糖血病的概率是 ( )
A.1/12 B.1/4 C.3/8 D.1/2
答案 A
3.(2008年南通质检)下图为某家族遗传病系谱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由Ⅰ1×Ⅰ2→Ⅱ4和Ⅱ5,可推知此病为显性遗传病
B.根据Ⅱ6与Ⅲ9或Ⅱ4与Ⅲ7的关系,即可推知该显性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
C.Ⅰ2、Ⅱ5的基因型分别为AA、Aa
D.Ⅱ4和Ⅱ5是直系血亲,Ⅲ7和Ⅲ=属于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
答案 B
4.下列各项有可能存在等位基因的是 ( )
A.四分体 B.一个双链DNA分子
C.染色体组 D.非同源染色体
答案 A
5.(2009年西城模拟)人类的秃顶由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b所控制,但只在男性中表现。一个非秃顶男性与一父亲非秃顶的女性婚配,他们生了一个男孩,后来在发育中表现为秃顶。则该女性的基因型为 ( )
A.BB B.Bb C.bb D.Bb或bb
答案 D
6.(2008年泰安模拟)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豌豆个体间行种植;另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种玉米个体间行种植。具有隐性性状的一行植株上所产生的F1是 ( )
A.豌豆和玉米都有显性个体和隐性个体
B.豌豆都为隐性个体,玉米既有显性又有隐性
C.豌豆和玉米的显性和隐性比例都是3∶1
D.玉米都为隐性个体,豌豆既有显性又有隐性
答案 B
7.某男子是白化病基因携带者,其细胞中可能不含该致病基因的是 ( )
A.神经细胞 B.精原细胞 C.淋巴细胞 D.精细胞
答案 D
8.下列有关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在一个生物群体中,若仅考虑一对等位基因,可有4种不同的交配类型
B.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F2的表现型比为3∶1
C.若要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显性)小麦,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自交
D.通过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数量
答案 C
9.纯合的黑色短毛兔与褐色长毛兔杂交,F1全为黑色短毛兔,让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产生F2。欲判定F=中的某一黑色长毛兔是否为纯合子,选用与它交配的兔最好是 ( )
A.长毛兔 B.短毛兔 C.黑色兔 D.褐色兔
答案 D
10.(2008年聊城模拟)蜜蜂的雄蜂是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的,雌蜂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蜜蜂的体色褐色相对于黑色为显性,现有褐色雄蜂与黑色雌蜂杂交,则F1的体色将是 ( )
A.全部是褐色
B.雌蜂都是黑色,雄蜂都是褐色
C.褐色∶黑色=3∶1
D.雌蜂都是褐色,雄蜂都是黑色
答案 D
11.(2009年温州模拟)孟德尔做了如下图所示的杂交实验,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 )
A.所结豆荚细胞的基因型由植株A与植株B决定
B.所结豆荚细胞的基因型与植株A相同,属于细胞质遗传
C.豆荚中的每一粒种子的种皮是亲代的,胚是F1的
D.豆荚中的种子萌发后的植株表现型都与植株A相同
答案 C
12.(2009年武汉模拟)某校高二年级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了人的眼睑遗传情况,他们以年级为单位,对班级的统计进行汇总和整理,见下表:
子代类型 双亲全为双眼皮(①) 双亲中只有一个为双眼皮(②) 双亲中全为单眼皮(③)
双眼皮数 120 120 无
单眼皮数 74 112 全部子代均为单眼皮
根据上表中哪一种调查情况,能判断哪种眼皮为显性 ( )
A.第①种 B.第②种 C.第③种 D.三种都可以
答案 A
13.(2009年雷州模拟)AA和aa杂交所产生的F1通过连续自交直到Fn,则在此过程中 ( )
A.AA和aa的亲本不含等位基因,杂交结果不符合分离定律
B.此过程共发生了n次等位基因的分离
C.杂交后代基因型比例保持不变
D.A和a的基因频率保持不变
答案 D
14.牛的毛色有黑色和棕色,如果两头黑牛交配产生了一头棕色子牛,请回答:
(1)黑色和棕色哪种毛色是显性性状? 。
(2)若用B与b表示牛毛色的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写出上述两头黑牛及子代棕色牛的基因型 。
(3)上述两头黑牛产生一黑色子牛的可能性是 。若上述两头黑牛产生了一头黑色子牛,该子牛是纯合子的可能性是 。要判断这头黑色子牛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最好选用与其交配的牛是 ( )
A.纯种黑牛 B.杂种黑牛 C.棕色牛 D.以上都不对
(4)若用某黑色雄牛与多头杂种雌牛交配,共产生20头子牛,若子牛全是黑色,则此雄牛的基因型可能是 。若子牛中14头为黑色,6头为棕色,则此雄牛的基因型最可能是 。
答案(1)黑色 (2)Bb、Bb和bb (3)3/41/3C (4)BBBb
15.人的耳垢有油性和干性两种,是受单基因(A、a)控制的。有人对某一社区的家庭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
(单位:个)
组合序号 双亲性状 家庭数目 油耳男孩 油耳女孩 干耳男孩 干耳女孩
一 油耳×油耳 195 90 80 10 15
二 油耳×干耳 80 25 30 15 10
三 干耳×油耳 60 26 24 6 4
四 干耳×干耳 335 0 0 160 175
合计 670 141 134 191 204
(1)控制该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判断的依据是
。
(2)一对油耳夫妇生了一个干耳儿子,推测母亲的基因型是 ,这对夫妇生一个油耳女儿的概率是 。
(3)从组合一的数据看,子代性状没有呈典型的孟德尔分离比(3∶1),其原因是
。
(4)若一对干耳夫妇生了一个左耳是干性的、右耳是油性的男孩,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答案 (1)常 从表格数据可判断油耳为显性性状。假设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油耳父亲(XAY)的女儿(XAX-)不能表现为干耳性状,与第一、二组的调查结果不符,所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2)Aa 3/8
(3)调查群体太小。所生每个孩子是油耳和干耳的比例为3∶1,并不是生四个孩子就三个油耳,一个干耳
(4)体细胞突变
16.(2008年聊城模拟)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玉米是雌雄同株植物,顶部生雄花序,侧面生雌花序。玉米粒的颜色有黄色和紫色,这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Y和y控制。一株由紫色玉米粒发育而成的植株A和一株由黄色玉米粒发育而成的植株B相邻种植,发现A植株玉米穗上的籽粒均为紫色,而B植株玉米穗上的籽粒有黄色和紫色两种。取B植株玉米穗上的紫粒玉米单独种植,发育成植株C。下图表示植株C上所结的玉米穗的一面。
(1)根据图中紫色粒和黄色粒的数目,写出两者之间大致的比例 。
(2)据图中的玉米粒色及数量比例,推测玉米植株A、B、C的基因型:A为 ,B为 ,C为 。
(3)为检验A植株所结紫色玉米粒的基因类型,任意选取A穗上紫色玉米两粒,单独种植,长成后的两个植株所结的全是紫色籽粒。由此推断:A植株上的紫色玉米粒均为纯种。这个结论是否正确?请予以解释。
。
(4)玉米是遗传学实验的良好材料,下列选项中能说明玉米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的优点的是 ( )
①玉米有很多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 ②后代数目多,便于统计分析实验结果 ③一年生作物,生长周期短
④雄花序顶生、雌花序侧生,便于有控制地进行人工授粉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 (1)紫粒:黄粒=52∶18≈3∶1 (2)YY yy Yy
(3)不正确。A、B两植株相邻种植,既可能同株异花传粉,也可能相互传粉。A株玉米籽粒均为紫色,说明紫色对黄色呈显性,且A株为纯种。如果A、B相互传粉,则A上所结籽粒为杂合子;如果A株玉米同株异花传粉,则所结籽粒为纯合子,两种不同基因型的紫色籽粒生于同一玉米穗上。任取穗上的两个籽粒种植自交以测定基因型,有一定的偶然性,不可能代表全部籽粒的基因型
(4)D
第15讲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对应训练
1.紫种皮、厚壳与红种皮、薄壳的花生杂交,F1全是紫种皮、厚壳花生。F1自交,F2中杂合的紫种皮、薄壳花生有3 966株。由此可知,F2中纯合的红种皮、厚壳花生约为 ( )
A.1 322株 B.1 983株 C.3 966株 D.7 932株
答案 B
2.已知玉米子粒黄色对红色为显性,非甜对甜为显性。纯合的黄色非甜玉米与红色甜玉米杂交得到F1,F1自交或测交,下列预期结果不正确的是 ( )
A.自交结果中黄色非甜与红色甜比例9∶1
B.自交结果中黄色与红色比例3∶1,非甜与甜比例3∶1
C.测交结果中红色甜∶黄色非甜∶红色非甜∶黄色甜比例9∶3∶1∶1
D.测交结果为红色与黄色比例1∶1,甜与非甜比例1∶1
答案 C
3.(2008年长沙模拟)下表是分析豌豆的两对基因遗传情况所得到的F2基因型结果(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表中列出的部分基因型,有的以数字表示。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配子 YR Yr yR yr
YR 1 2 YyRr
Yr 3
yR 4
yr yyrr
A.表中Y、y、R、r基因的编码区是间隔的、不连续的
B.1、2、3、4代表的基因型在F2中出现的几率大小为3>2=4>1
C.F2中出现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重组类型的比例是6/16或10/16
D.表中Y、y、R、r基因的载体有染色体、叶绿体、线粒体
答案 D
对应训练
4.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个体,在一次排卵时发现该卵细胞的基因型为Ab,则在形成该卵细胞时随之产生的极体的基因型为 ( )
A.AB、ab、ab B.Ab、aB、aB
C.AB、aB、ab D.ab、AB、ab
答案 B
5.基因型为AaBbCc(独立遗传)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和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分别产生的精子和卵细胞基因型的种类数之比为( )
A.4∶1 B.3∶1 C.2∶1 D.1∶1
答案 C
6.下图中,能够体现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是 ( )
答案 C
对应训练
7.(2008年南京模拟)小麦的毛颖和光颖是一对相对性状(显、隐性由P、p基因控制),抗锈和感锈是一对相对性状(由R、r控制),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以纯种毛颖感锈(甲)和纯种光颖抗锈(乙)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毛颖抗锈(丙)。再用F1与丁进行杂交,F2有四种表现型,对每对相对性状的植株数目作出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则丁的基因型是 ( )
A.Pprr B.PPRr C.PpRR D.ppRr
答案 D
8.某种哺乳动物的直毛(B)对卷毛(b)为显性,黑色(C)对白色(c)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BbCc的个体与“个体X”交配,子代表现型有:直毛黑色、卷毛黑色、直毛白色和卷毛白色,并且他们之间的比为3∶3∶1∶1,“个体X”的基因型为 ( )
A.BbCc B.Bbcc C.bbCc D.bbcc
答案 C
9.(2008年宁夏理综,29)某植物的花色由两对自由组合的基因决定。显性基因A和B同时存在时,植株开紫花,其他情况开白花。请回答:
开紫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种,其中基因型是 的紫花植株自交,子代表现为紫花植株∶白花植株=9∶7。基因型为 和 的紫花植株各自自交,子代表现为紫花植株∶白花植株=3∶1。基因型为
的紫花植株自交,子代全部表现为紫花植株。
答案 4 AaBb AaBB AABb AABB
对应训练
10.(2008年上海生物)据图,下列选项中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是 ( )
答案 A
11.(2008年徐州模拟)下列遗传现象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是 ( )
A.人线粒体肌病 B.人色盲性状遗传
C.紫茉莉质体的遗传 D.细菌固氮性状遗传
答案 B
自由组合定律在遗传概率计算中的应用
例1 下图表示人类某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假设3号与一正常男性婚配,生了一个既患该病又患苯丙酮尿症(两种病独立遗传)的儿子,预测他们再生一个正常女儿的概率是 ( )
A.9/16 B.3/16 C.2/3 D.1/3
答案 B
变式训练
有一对夫妇,女方患白化病,她的父亲是血友病患者;男方正常,但他的母亲是白化病患者。预计这对夫妇所生的子女中一人同时患两种病的几率是 ( )
A.50% B.25% C.12.5% D.6.25%
答案 C
利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定律问题
例2 某学校的一个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一项实验来验证孟德尔的遗传定律。该小组
用豌豆的两对性状做试验,选取了黄色圆粒(黄色与圆粒都是显性性状,分别用Y、
R表示)与某种豌豆作为亲本杂交得到F1,并且F1的统计数据绘制成了右侧柱形图。
请根据实验结果讨论并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你能推测出亲本豌豆的表现型与基因型吗?请写出推测过程。
。
(2)此实验F1中的纯合子占总数的多少?请写出推测过程。
。
(3)有同学认为子代黄色与绿色比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但圆粒与皱粒的比不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你觉得该同学的想法有道理吗?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想法吗?
。
(4)如果市场上绿色圆粒豌豆销售形势很好,你能利用现有F1中四种表现型豌豆,获得纯合的绿色圆粒豌豆吗?请写出解决程序。(要求设计合理简单)
。
答案 (1)能。根据基因分离定律,单独分析一对基因传递情况,子代中黄色与绿色分离比为3∶1,则亲本的基因型为Yy×Yy,圆粒与皱粒分离比为1∶1,则亲本的基因型为Rr×rr,所以亲本的基因型为YyRr×Yyrr,表现型是黄色圆粒、黄色皱粒
(2)1/4。Yy×Yy的子代出现纯合子的概率是1/2,Rr×rr的子代出现纯合子的概率是1/2,两对基因同时分析时,子代出现纯合子的概率是1/2×1/2=1/4
(3)没有道理。如果将F1的黄色圆粒自交,则后代的圆粒与皱粒的比应该是3∶1,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4)能。将F1中绿圆豌豆(yyRr)自交,淘汰绿色皱粒,再连续自交并选择,直到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
1.(2008年广东理基,45)两对基因(A—a和B—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产生后代的纯合子中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概率是 ( )
A.3/4 B.1/4 C.3/16 D.1/16
答案 B
2.(2007年广东生物,29)某人发现了一种新的高等植物,对其10对相对性状如株高、种子形状等的遗传规律很感兴趣,通过大量杂交实验发现,这些性状都是独立遗传的。下列解释或结论合理的是(多选) ( )
A.该种植物的细胞中至少含有10条非同源染色体
B.任何两个感兴趣的基因都不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C.在某一染色体上含有两个以上控制这些性状的非等位基因
D.用这种植物的花粉培养获得的单倍体植株可以显示所有感兴趣的性状
答案 ABD
3.(2007年广东生物,22)果蝇中,正常翅(A)对短翅(a)显性,此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B)对白眼(b)显性,此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纯合红眼短翅的雌果蝇和一只纯合白眼正常翅雄果蝇杂交,你认为杂交结果正确的是(多选) ( )
A.F1代中无论雌雄都是红眼正常翅
B.F2代雄果蝇的红眼基因来自F1代的父方
C.F2代雄果蝇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相等(单就翅而言)
D.F2代雌果蝇中正常翅个体与短翅个体的数目相等
答案 AC
4.(2006年江苏生物,31)一个家庭中,父亲是色觉正常的多指(由常染色体显性基因控制)患者,母亲的表现型正常,他们却生了一个手指正常但患红绿色盲的孩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 )
A.该孩子的色盲基因来自祖母
B.父亲的基因型是杂合子
C.这对夫妇再生一个男孩,只患红绿色盲的概率是1/4
D.父亲的精子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3
答案 BC
5.(2006年广东综合,23)已知水稻高秆(T)对矮秆(t)为显性,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在非同源染色体上。现将一株表现型为高秆、抗病植株的花粉授给另一株表现型相同的植株,所得后代表现型是高秆∶矮秆=3∶1,抗病∶感病=3∶1。根据以上实验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以上后代群体的表现型有4种
B.以上后代群体的基因型有9种
C.以上两株亲本可以分别通过不同杂交组合获得
D.以上两株表现型相同的亲本,基因型不相同
答案 D
探究或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思路方法
样题细研
现有一批基因型都相同的黄色圆粒豌豆种子(黄色、绿色分别由Y和y基因控制,圆粒、皱粒分别由R和r基因控制,子粒的颜色和形状均是子叶表现的性状)。某实验中学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以这些豌豆种子和另一些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的豌豆种子作为实验材料,来探究这些黄色圆粒豌豆种子具体的基因组成。第一组计划用单倍体育种方法进行实验,第二组计划用测交法进行实验,第三组的同学认为前两组的实验方案较为繁琐,于是设计了一个更加简便易行的实验方案。如果你是第三组的成员,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实验方案:
(1)课题名称: 。
(2)探究方法: 。
(3)实验步骤:
①取所需种子播种并进行苗期管理。
②植株开花时, 。
③收集每株植株所结种子进行统计分析。
(4)预期实验现象及结论。
答案 (1)探究黄色圆粒豌豆种子的基因组成 (2)自交法(或根据黄色圆粒豌豆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来推测亲本基因型) (3)②让其在自然状态下自花受粉 (4)①若收获的种子全为黄色圆粒,说明所播种的黄色圆粒豌豆种子的基因组成为YYRR。②若收获的种子有黄色圆粒和黄色皱粒两种,比例接近3∶1,说明所播种的黄色圆粒豌豆种子的基因组成为YYRr。③若收获的种子有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两种,比例接近3∶1,说明所播种的黄色圆粒豌豆种子的基因组成为YyRR。④若收获的种子有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四种,比例接近9∶3∶3∶1,说明所播种的黄色圆粒豌豆种子的基因组成为YyRr
变式训练
实验室中现有一批未交配过的纯种长翅灰体和残翅黑檀体的果蝇。已知长翅和残翅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位于第Ⅱ号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现欲利用以上两种果蝇研究有关果蝇灰体与黑檀体性状的遗传特点(说明:控制果蝇灰体和黑檀体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所有果蝇均能正常繁殖存活)。
请设计一套杂交方案,同时研究以下两个问题:问题一,研究果蝇灰体、黑檀体是否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并作出判断。问题二,研究控制灰体、黑檀体的等位基因是否也位于第Ⅱ号同源染色体上,并作出判断。
(1)杂交方案: 。
(2)对问题一的推断及结论:
。
(3)对问题二的推断及结论:
。
答案 (1)长翅灰体×残翅黑檀体→F1F2 (2)如果F2出现性状分离,且灰体与黑檀体果蝇数之比为3∶1,即性状分离比为3∶1,符合孟德尔分离定律,则控制灰体和黑檀体的基因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反之,则不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3)如果F2出现四种性状,其性状分离比为9∶3∶3∶1,说明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因此控制灰体、黑檀体的这对等位基因不是位于第Ⅱ号同源染色体上。反之,则可能是位于第Ⅱ号同源染色体上
1.水稻的高秆、矮秆是一对相对性状,粳稻、糯稻是另一对相对性状。现有一高秆粳稻品种与一矮秆糯稻品种杂交,F1全是高秆粳稻,F1自交得F2。试问:上述两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及F2中的重组类型个体占总数的比例分别是 ( )
A.高秆粳稻,3/8 B.高秆粳稻,5/8
C.矮秆糯稻,3/8 D.矮秆糯稻,5/8
答案 A
2.牡丹的花色种类多种多样,其中白色的是不含花青素,深红色的含花青素最多,花青素含量的多少决定着花瓣颜色的深浅,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B和b)所控制;显性基因A和B可以使花青素含量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并且可以累加。一深红色牡丹同一白色牡丹杂交,得到中等红色的个体。若这些个体自交,其子代将出现花色的种类和比例分别是( )
A.3种;9∶6∶1 B.4种;9∶3∶3∶1
C.5种;1∶4∶6∶4∶1 D.6种;1∶4∶3∶3∶4∶1
答案 C
3.(2009年莱芜模拟)豌豆花的颜色受两对等位基因E/e与F/f所控制,只有当E、F同时存在时才开紫花,否则开白花。下列选项中都符合条件的亲本组合是 ( )
P: 紫花 × 白花
↓
F1: 3/8紫花 5/8白花
A.EeFf×Eeff EEFf×eeff
B.EeFf×eeFf EeFF×Eeff
C.EeFf×eeff EeFF×Eeff
D.EeFf×Eeff EeFf×eeFf
答案 D
4.(2008年南通二模)若某植物的基因型为AaBb,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在该植物的自交后代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且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 )
A.3/16 B.1/4 C.3/8 D.5/8
答案 A
5.番茄的红果(A)对黄果(a)是显性,圆果(B)对长果(b)是显性,且自由组合,现用红色长果与黄色圆果(番茄)杂交,从理论上分析,其后代的基因型不可能出现的比例是 ( )
A.1∶0 B.1∶2∶1 C.1∶1 D.1∶1∶1∶1
答案 B
6.(2009年济南模拟)在豚鼠中,黑色(C)对白色(c)、毛皮粗糙(R)对毛皮光滑(r)是显性。能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最佳杂交组合是 ( )
A.黑光×白光→18黑光∶16白光
B.黑光×白粗→25黑粗
C.黑粗×白粗→15黑粗∶7黑光∶16白粗∶3白光
D.黑粗×白光→10黑粗∶9黑光∶8白粗∶11白光
答案 D
7.(2008年南通模拟)孟德尔将纯种黄色圆粒豌豆与纯种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并将F1黄色圆粒自交得到F2。为了查明F2基因型及比例,他将F2中的黄色圆粒豌豆自交,预计后代中不发生性状分离的黄色圆粒个体占F2的黄色圆粒的比例为( )
A.1/9 B.1/16 C.4/16 D.9/16
答案 A
8.基因型为YyRr的黄色圆粒豌豆,其自交后代中至少有一对基因为显性纯合的个体占 ( )
A.3/16 B.5/16 C.7/16 D.9/16
答案 C
9.如图表示某动物的精原细胞,该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则由该细胞形成的精子类型可能是 ( )
答案 B
10.(2008年东城模拟)豌豆种皮灰色对白色为显性,子叶黄色对绿色为显性。豌豆甲自交后代全部为灰种皮黄子叶,豌豆乙自交后代全部为白种皮绿子叶。现将甲花粉授到乙柱头上,受精后所得到的种子 ( )
A.种皮全呈白色,子叶全呈黄色
B.种皮全呈白色,子叶全呈绿色
C.种皮全呈灰色,子叶全呈绿色
D.种皮全呈灰色,子叶全呈黄色
答案 A
11.有甲、乙、丙、丁、戊5只猫。其中甲、乙、丙都是短毛猫,丁和戊都是长毛猫;甲和乙为雄猫,其余都是雌猫。甲和戊的后代全是短毛猫,乙和丁的后代中长毛和短毛小猫均有,欲测定丙猫的遗传因子组成,最好选择哪只猫与之交配( )
A.甲猫 B.乙猫 C.丁猫 D.戊猫
答案 B
12.一种观赏植物,纯合的蓝色品种与纯合的红色品种杂交,F1为蓝色,F1自交,F2为9蓝∶6紫∶1红。若将F2中的紫色植株用红色植株授粉,则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是 ( )
A.2红∶1蓝 B.2紫∶1红 C.2红∶1紫 D.3紫∶1蓝
答案 B
13.若A与a、B与b、C与c分别代表3对同源染色体,下列哪一组精子中的4个精子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 ( )
A.ABC、abc、Abc、aBc B.Abc、aBC、aBc、AbC
C.AbC、aBc、aBc、AbC D.abc、ABc、abC、Abc
答案 C
14.家禽鸡冠的形状由两对基因(A和a,B和b)控制,这两对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与性别无关。据下表回答问题:
项目 基因组合 A、B同时存在(A B 型) A存在,B不存在(A bb型) B存在,A不存在(aaB 型) A和B都不存在(aabb型)
鸡冠形状 核桃状 玫瑰状 豌豆状 单片状
杂交组合 甲:核桃状×单片状→F1:核桃状,玫瑰状,豌豆状,单片状
乙:玫瑰状×玫瑰状→F1:玫瑰状,单片状
丙:豌豆状×玫瑰状→F1:全是核桃状
(1)甲组杂交方式在遗传学上称为 ,甲组杂交F1代四种表现型比例是 。
(2)让乙组后代F1中玫瑰状冠的家禽与另一纯合豌豆状冠的家禽杂交,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在理论上是 。
(3)让丙组F1中的雌雄个体交配,后代表现为玫瑰状冠的有120只,那么表现为豌豆状冠的杂合子理论上有 只。
(4)基因型为AaBb与Aabb的个体杂交,它们的后代基因型的种类有 种,后代中纯合子比例占 。
答案 (1)测交 1∶1∶1∶1
(2)核桃状∶豌豆状=2∶1
(3)80 (4)6 1/4
15.基因型分别为ddEeFf和DdEeff的两种豌豆杂交,在3对等位基因各自独立遗传的条件下,回答下列问题:
(1)该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及表现型种类分别是 、 。
(2)该杂交后代中表现型为D性状显性、E性状显性、F性状为隐性的概率为 。
(3)该杂交后代中基因型为ddeeff的个体所占比例为 。
(4)该杂交后代中,子代基因型不同于两亲本的个体数占全部子代的比例为 。
答案 (1)12 8 (2) (3) (4)
16.玉米是雌雄同株的植物,顶生的垂花是雄花序,侧生的穗是雌花序。已知玉米中有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T对t,B对b)可以改变玉米的性别,即把雌雄同株转变为雌株或雄株。当基因b纯合且t不纯合时,使植株没有雌花序成为雄株;当基因t纯合时,使垂花序为雌花序,不产生花粉,如图所示。
(1)雄株的基因型为 ,雌株的基因型有 种。
(2)将基因型为BBTT植株与bbtt植株相间种植,子代基因型为 、 。
(3)将上述F1代中不同株间杂交的种子种植让其自花传粉,F2有几种表现型,其比例如何?
。
(4)如果使后代中只含有雌株和雄株且比值相等,在F2代中应选择怎样的基因型个体作亲本?试用图解说明。
答案(1)bbTT、bbTt 3 (2)BBTT BbTt
(3)三种 雌雄同株∶雌株∶雄株=9∶4∶3
(4)选择bbTt作父本,bbtt作母本
选择bbTt、bbtt基因型个体作亲本,后代中只含雌株和雄株且比例相等
第16讲 规律题型探究与高考演练
考查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求解
例1 (2008年广州模拟)一个正常的女人与一个并指(Bb)的男人结婚,他们生了一个白化病且手指正常的孩子。求:
(1)其再生一个孩子只出现并指的可能性是 。
(2)只患白化病的可能性是 。
(3)生一个既患白化病又患并指的男孩的概率是 。
(4)后代只患一种病的可能性是 。
(5)后代中患病的可能性是 。
答案 (1)3/8 (2)1/8 (3)1/16 (4)1/2 (5)5/8
高考演练
1.通过诊断可以预测,某夫妇的子女患甲种病的概率为a,患乙种病的概率为b。该夫妇生育出的孩子仅患一种病的概率是( )
A.1-a×b-(1-a)×(1-b) B.a+b
C.1-(1-a)×(1-b) D.a×b
答案 A
2.苯丙酮尿症是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隐性遗传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是X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隐性遗传病。一对表现正常
的夫妇,生育了一个同时患上述两种遗传病的孩子,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该患者为男孩的几率是 。
(2)该夫妇再生育一表现正常女儿的几率为 。
(3)该夫妇生育的表现正常女儿,成年后与一位表现正常的男性苯丙酮尿症携带者结婚,后代中同时患上述两种遗传病的几率是 ,只患一种遗传病的几率为 。
答案 (1)100% (2)3/8 (3)1/48 1/4
基因型、表现型的判断及其比例的计算
例2 (2008年石家庄测试)人类的卷发对直发为显性性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遗传性慢性肾炎是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有一个卷发患遗传性慢性肾炎的女人与直发患遗传性慢性肾炎的男人婚配,生育一个直发无肾炎的儿子。这对夫妻再生育一个卷发患遗传性慢性肾炎的孩子的概率是 ( )
A. B. C. D.
答案 D
高考演练
3.桃的果实成熟时,果肉与果皮粘连的称为粘皮,不粘连的称为离皮;果肉与果核粘连的称为粘核,不粘连的称为离核。已知离皮(A)对粘皮(a)为显性,离核(B)对粘核(b)为显性。现将粘皮、离核的桃(甲)与离皮、粘核的桃(乙)杂交,所产生的子代出现4种表现型。由此推断,甲、乙两株桃的基因型分别是 ( )
A.AABB、aabb B.aaBB、AAbb
C.aaBB、Aabb D.aaBb、Aabb
答案 D
4.已知柿子椒果实圆锥形(A)对灯笼形(a)为显性,红色(B)对黄色(b)为显性,辣味(C)对甜味(c)为显性,假定这三对基因自由组合,现有以下4个纯合亲本:
亲本 果形 果色 果味
甲 灯笼形 红色 辣味
乙 灯笼形 黄色 辣味
丙 圆锥形 红色 甜味
丁 圆锥形 黄色 甜味
(1)利用以上亲本进行杂交,F2能出现灯笼形、黄色、甜味果实的植株的亲本组合有 。
(2)上述亲本组合中,F2出现灯笼形、黄色、甜味果实的植株比例最高的亲本组合是 ,其基因型为 。这种亲本组合杂交,F1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分别是 ,其F2的全部表现型有
,
灯笼形、黄色、甜味果实的植株在该F2中出现的比例是 。
答案 (1)甲与丁、乙与丙、乙与丁
(2)乙与丁 aabbCC与Aabbcc AabbCc,圆锥形黄色辣味 圆锥形黄色辣味、圆锥形黄色甜味、灯笼形黄色辣味、灯笼形黄色甜味 1/16
5.(2007年全国Ⅱ理综,31)填空回答:
已知番茄的抗病与感病、红果与黄果、多室与少室这三对相对性状各受一对等位基因的控制,抗病性用A、a表示,果色用B、b表示,室数用D、d表示。
为了确定每对性状的显、隐性,以及它们的遗传是否符合自由组合规律,现选用表现型为感病红果多室和
两个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如果F1表现抗病红果少室,则可确定每对性状的显、隐性,并可确定以上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
和 。将F1自交得到F2,如果F2的表现型有种,且它们的比例为 ,则这三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规律。
答案 抗病黄果少室 aaBBdd AabbDD 8 27∶9∶9∶9∶3∶3∶3∶1
特定条件下自由组合定律的计算
例3 在某种鼠中,已知黄色基因Y对灰色基因y是显性,短尾基因T对长尾基因t是显性,而且黄色基因Y和短尾基因T在纯合时都能使胚胎致死,这两对等位基因是独立分配的,请回答:
(1)两只表现型都是黄色短尾的鼠交配,则子代表现型分别为 ,比例为 。
(2)正常情况下,母鼠平均每胎怀8只小鼠,则上述一组交配中,预计每胎约有 只小鼠存活,其中纯合子的概率为 。
答案 (1)黄短、黄长、灰短、灰长 4∶2∶2∶1
(2)4~5 1/9
高考演练
6.(全国高考)人的眼色是由两对等位基因(AaBb)(二者独立遗传)共同决定的。在同一个体中,两对基因处于不同状态时,人的眼色如表所示。
个体内基因组成 性状表现(眼色)
四显基因(AABB) 黑色
三显一隐(AABb、AaBB) 褐色
二显二隐(AaBb、AAbb、aaBB) 黄色
一显三隐(Aabb、aaBb) 深蓝色
四隐基因(aabb) 浅蓝色
若有一对黄眼夫妇,其基因型均为AaBb。从理论上计算:
(1)他们所生的子女中,基因型有 种,表现型共有 种。
(2)他们所生的子女中,与亲代表现型不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
(3)他们所生的子女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4)若子女中的黄眼女性与另一家庭的浅蓝色眼男性婚配,该夫妇生下浅蓝色眼女儿的概率为 。
答案 (1)95 (2)5/8
(3)黑眼∶黄眼∶浅蓝眼=1∶2∶1 (4)1/12
7.蜜蜂是具有社会性行为的昆虫。一个蜂群包括一只蜂王、几只雄蜂和众多工蜂。蜂王专职产卵,雄蜂同蜂王交配,工蜂负责采集花粉、喂养幼虫、清理蜂房等工作。请回答下列问题:
(1)蜂王、雄蜂和工蜂共同生活,各司其职,这种现象称为 。
(2)未受精卵发育成雄蜂,受精卵发育成雌性的蜂王或工蜂,这表明蜜蜂的性别由 决定的。
(3)研究人员发现了工蜂清理蜂房行为不同的两个蜂群,分别称为“卫生”蜂(会开蜂房盖、能移走死蛹)和“非卫生”蜂(不会开蜂房盖、不能移走死蛹)。为研究工蜂行为的遗传规律,进行如下杂交实验:
P “非卫生”蜂的蜂王 × “卫生”蜂的雄蜂
(配子的染色体数目不减少)
↓
F1 “非卫生”蜂
测交 ? × ? 的雄蜂
↓
“非卫生”蜂 新类型Ⅰ 新类型Ⅱ “卫生”蜂
测交后代 (25%) (25%) (25%) (25%)
①“非卫生”蜂的工蜂行为是 (显性/隐性)性状。
②工蜂清理蜂房的行为是受 对基因控制的,符合基因的 定律。判断依据是
。
③本实验中测交选择了 作母本与 的雄蜂交配。
④测交后代中纯合子的表现型是 ,新类型Ⅰ的表现型是 。
⑤“卫生”蜂的工蜂会开蜂房盖、能移走死蛹的行为属于 行为 。
答案 (1)种内互助 (2)染色体数目
(3)①显性 ②两自由组合测交后代四种表现型比例相等 ③F1代的蜂王 “卫生”蜂 ④会开蜂房盖、能移走死蛹 会开蜂房盖、不能移走死蛹(或不会开蜂房盖、能移走死蛹) ⑤本能
关于自由组合定律与杂交育种的考查
例4 (2008年全国Ⅰ,31)某自花传粉植物的紫苗(A)对绿苗(a)为显性,紧穗(B)对松穗(b)为显性,黄种皮(D)对白种皮(d)为显性,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假设这三对基因是自由组合的。现以绿苗紧穗白种皮的纯合品种作母本,以紫苗松穗黄种皮的纯合品种作父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F1表现为紫苗紧穗黄种皮。请回答:
(1)如果生产上要求长出的植株一致表现为紫苗紧穗黄种皮,那么播种F1植株所结的全部种子后,长出的全部植株是否都表现为紫苗紧穗黄种皮?为什么?
。
(2)如果需要选育绿苗松穗白种皮的品种,那么能否从播种F1植株所结种子长出的植株中选到?为什么?
。
(3)如果只考虑穗型和种皮色这两对性状,请写出F2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
。
(4)如果杂交失败,导致自花受粉,则子代植株的表现型为 ,基因型为 ;如果杂交正常,但亲本发生基因突变,导致F1植株群体中出现个别紫苗松穗黄种皮的植株,该植株最可能的基因型为 ,发生基因突变的亲本是 本。
答案 (1)不是。因为F1植株是杂合子,F2性状发生分离
(2)能。因为F1植株三对基因都是杂合的,F2代中能分离出表现绿苗松穗白种皮的类型
(3)紧穗黄种皮∶紧穗白种皮∶松穗黄种皮∶松穗白种皮=9∶3∶3∶1
(4)绿苗紧穗白种皮 aaBBdd AabbDd 母
高考演练
8.(全国高考)小麦的高秆对矮秆是显性,抗锈病对易染锈病是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有三个纯合品种:高秆抗病、高秆染病、矮秆染病,请设计一个培育矮秆抗病品种的方案,写出如下育种步骤:
(1)杂交亲本应选择 和 。
(2)产生杂种一代后,再 。
(3)从杂种二代 。
(4)应选择 的种子作为新品种。
(5)F2中,选种的数量大约占F2的 ( )A.9/16 B.3/16 C.1/16 D.4/16
(6)抗病又抗倒伏个体中,理想基因型是 ( )
A.DT B.dT C.ddTT D.Ddtt
(7)F2选种后,理想基因型应占 ( )
A.1/3 B.2/3 C.1/16 D.2/16
答案 (1)高抗矮染 (2)自交 (3)选出矮秆抗病个体自交 (4)矮秆抗锈病纯合子 (5)B (6)C (7)A
9.(全国高考)在家兔中黑色(B)对褐色(b)为显性,短毛(E)对长毛(e)为显性,这些基因是独立分配的。现有纯合黑色短毛兔和褐色长毛兔。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试设计培育出能稳定遗传的黑色长毛兔的育种方案(简要程序):
第一步: ;
第二步: ;
第三步:
。
(2)方案的实验原理是 。
(3)F2中纯合黑色长毛兔所占的比例为 。
答案 (1)第一步:让黑色短毛兔跟褐色长毛兔杂交得到F1 第二步:让F1自由交配得到F2 第三步:选F2中的黑色长毛兔,让其自由交配,后代中不发生性状分离的,即为能稳定遗传的黑色长毛兔 (2)基因重组 (3)1/16
遗传定律的细胞学基础
例5 (2008年江苏生物,28)某种昆虫长翅(A)对残翅(a)为显性,直翅(B)
对弯翅(b)为显性,有刺刚毛(D)对无刺刚毛(d)为显性,控制这3对性状的
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这种昆虫一个体基因型如右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长翅与残翅、直翅与弯翅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否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并说明理由。
。
(2)该昆虫一个初级精母细胞所产生的精细胞的基因型为 。
(3)该昆虫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移向细胞同一极的基因有 。
(4)该昆虫细胞分裂中复制形成的两个D基因发生分离的时期有 。
(5)为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可用来与该昆虫进行交配的异性个体的基因型分别是 。
答案 (1)不遵循。因为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2)AbD、abd或Abd、abD (3)A、a、b、b、D、d (4)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5)aabbdd、aaBBdd、AabbDd、AaBBDd
高考演练
10.(2008年海南生物,22)芽的分生组织细胞发生变异后,可表现为所长成的枝条和植株性状改变,称为芽变。
(1)为确定某果树枝条的芽变是否与染色体数目变异有关,可用 观察正常枝条与芽变枝条的染色体数目差异。
(2)桃树可发生芽变。已知桃树株型的高株(D)对矮株(d)为显性,果形的圆(A)对扁(a)为显性,果皮毛的有毛(H)对无毛(h)为显性。现从高株圆果有毛的桃树(DdAaHh)中,选到一株高株圆果无毛的芽变个体(这一芽变是由一对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基因发生突变造成的)。在不考虑再发生其他突变的情况下,未芽变桃树(DdAaHh)测交后代发生分离的性状有 ,原因是 ;芽变桃树测交后代发生分离的性状有,原因是 。
(3)上述桃树芽变个体用枝条繁殖,所得植株群体性状表现如何?请用细胞分裂的知识解释原因。
。
答案 (1)光学显微镜
(2)株型、果形、果皮毛控制这三对性状的基因都是杂合的株型、果形只有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是杂合的
(3)高株圆果无毛。因为无性繁殖不经过减数分裂,而是通过细胞的有丝分裂完成的(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考查遗传病系谱图分析与概率求解类题目
例6 白化病(由A或a控制)与某舞蹈症(由B或b控制)都是常染色体遗传病,在一家庭中两种病都有患者,系谱图如下,请据图回答:
(1)舞蹈症由 基因控制,白化病由 基因控制(“显性”或“隐性”)。
(2)2号和9号的基因型分别是 和 。
(3)7号同时携带白化病基因的可能性是 。
(4)若13号与14号再生一个孩子,则两病兼发的女孩的可能性是 。
答案 (1)显性 隐性 (2)AaBb Aabb (3) (4)
高考演练
11.下图是具有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设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若Ⅱ-7为纯合子,请据图回答:
(1)甲病是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的 性遗传病;乙病是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的 性遗传病。
(2)Ⅱ-5的基因型可能是 ,Ⅲ-8的基因型是 。
(3)Ⅲ-10是纯合子的概率是 。
(4)假设Ⅲ-10与Ⅲ-9结婚,生下正常男孩的概率是 。
(5)该系谱图中,属于Ⅱ-4的旁系血亲有 。
答案 (1)常 显 常 隐 (2)aaBB或aaBb Aabb
(3)2/3 (4)5/12 (5)Ⅱ-5、Ⅱ-6、Ⅲ-10
12.小獚狗的皮毛颜色由位于不同常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A、a和B、b)控制,共有四种表现型,黑色(A B )、褐色(aaB )、红色(A bb)和黄色(aabb)。下面是小獚狗的系谱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Ⅰ2的基因型是 。
(2)欲使Ⅲ1产下褐色的小狗,应让其与表现型为 的雄狗杂交。
(3)如果Ⅲ2与Ⅲ6杂交,产下的小狗是红色雄性的概率是 。
(4)Ⅲ3怀孕后走失,主人不久找回一只小狗,分析得知小狗与Ⅱ2的线粒体DNA序列特征不同,能否说明这只小狗不是
Ⅲ3生的?(能/不能)。判断的依据:
。
(5)有一只雄狗表现出与双亲及群体中其他个体都不同的新性状,该性状由核内显性基因D控制,那么该变异来源于 。
(6)让(5)中这只雄狗与正常雌狗杂交,得到了足够多的F1个体。
①如果F1代中出现了该新性状,且显性基因D位于X染色体上,则F1代个体的性状表现为:
;
②如果F1代中出现了该新性状,且显性基因D位于常染色体上,则F1代个体的性状表现为:
;
③如果F1代中没有出现该新性状,请分析原因:
。
答案 (1)AaBb (2)黑色或褐色 (3)
(4)能线粒体DNA只随卵细胞传给子代, Ⅱ2与Ⅲ3及Ⅲ3所生小狗的线粒体DNA序列特征应相同
(5)基因突变
(6)①F1代所有雌性个体表现该新性状,所有雄性个体表现正常性状 ②F1代部分雌、雄个体表现该新性状,部分雌、雄个体表现正常性状 ③(5)中雄狗的新性状是其体细胞基因突变所致,突变基因不能传递给后代
1.香豌豆中,当C与R两个显性基因都存在时,花呈红色。一株红花香豌豆与基因型为ccRr的植株杂交,子代中有3/8开红花;若让此红花香豌豆进行自交,后代红花香豌豆中纯合子占 ( )
A.1/9 B.1/4 C.1/2 D.3/4
答案 A
2.某种鼠中,黄鼠基因A对灰鼠基因a显性,短尾基因B对长尾基因b显性。且基因A或b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这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现有两只双杂合的黄色短尾鼠交配,理论上所生的子代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 )
A.1/4 B.3/4 C.1/9 D.8/9
答案 D
3.(2008年郑州模拟)豌豆子粒黄色(Y),圆粒(R)均为显性,两亲本豌豆杂交的F1表型如下图。让F1中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2的性状分离比为 ( )
A.9∶3∶3∶1 B.3∶1∶3∶1
C.1∶1∶1∶1 D.2∶2∶1∶1
答案 D
4.豌豆中,子粒黄色(Y)和圆形(R)分别对绿色和皱缩为显性。现有甲(黄色圆粒)与乙(黄色皱粒)两种豌豆杂交,后代有四种表现型,如让甲自交,乙测交,则它们的后代表现型之比应分别为 ( )
A.9∶3∶3∶1及1∶1∶1∶1
B.3∶3∶1∶1及1∶1
C.9∶3∶3∶1及1∶1
D.3∶1及1∶1
答案 C
5.已知一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周围虽生长有其他基因型的玉米植株,但其子代不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是 ( )
A.AABB B.AABb C.aaBb D.AaBb
答案 C
6.假定基因A为视网膜正常所必需的,基因B为视神经正常所必需的,这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基因型为AaBb的双亲,在他们的后代中,视觉正常的可能性为 ( )
A. B. C. D.
答案 D
7.某豌豆与黄色皱粒(Yyrr)豌豆杂交,后代有的黄色皱粒豌豆。则此豌豆的表现型是 ( )
A.黄色圆粒 B.绿色圆粒 C.黄色皱粒 D.绿色皱粒
答案 A
8.不可用2n表示的是 ( )
A.含有n对基因的个体产生的配子的最多种类
B.含有n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的个体产生的配子的种类
C.一个DNA分子复制n次后产生的DNA分子数
D.含有n对同源染色体的个体的配子种类
答案 D
9.(2009年盐城模拟)下面四图是同种生物4个个体的细胞示意图,其中A对a为显性、B对b为显性,哪两个图示的生物体杂交后,后代出现4种表现型、6种基因型 ( )
A.图1和图3 B.图1和图4 C.图2和图3 D.图2和图4
答案 C
10.(2008年潍坊模拟)番茄果实的红色对黄色为显性,两室对一室为显性。两对性状分别受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控制。育种者用纯合的具有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二代中重组表现型个体数占子二代总数的 ( )
A.7/8或5/8 B.9/16或5/16 C.3/8或5/8 D.3/8
答案 C
11.用纯种的黑色长毛狗与白色短毛狗杂交,F1全是黑色短毛。F1代的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的表现型如下表所示。据此表可判断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基因位于 ( )
黑色短毛 黑色长毛 白色短毛 白色长毛
♀ 42 19 14 6
47 12 15 5
A.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B.一对姐妹染色单体上
C.两对常染色体上
D.一对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
答案 C
12.牵牛花中,叶子有普通叶和枫形叶两种,种子有黑色和白色两种。现用普通叶白色种子(纯种)和枫形叶黑色种子(纯种)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得到的F1为普通叶黑色种子,F1自交得F2,结果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下列对F2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
A.F2中有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
B.F2中普通叶与枫形叶之比为3∶1
C.F2中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个体大约占3/8
D.F2中普通叶白色种子个体与枫形叶白色种子个体杂交将会得到两种比例相同的个体
答案 D
13.下表为3个不同小麦杂交组合及其子代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组合序号 杂交组合类型 子代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抗病红种皮 抗病白种皮 感病红种皮 感病白种皮
一 抗病、红种皮×感病、红种皮 416 138 410 135
二 抗病、红种皮×感病、白种皮 180 184 178 182
三 感病、红种皮×感病、白种皮 140 136 420 414
据表分析,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
A.6个亲本都是杂合子
B.抗病对感病为显性
C.红种皮对白种皮为显性
D.这两对性状自由组合
答案 B
14.调查发现人群中夫妇双方均表现正常也能生出白化病患儿。研究表明白化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判断下列有关白化病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致病基因是隐性基因
B.如果夫妇双方都是携带者,他们生出白化病患儿的概率是1/4
C.如果夫妇一方是白化病患者,他们所生表现正常的子女一定是携带者
D.白化病患者与表现正常的人结婚,所生子女表现正常的概率是1
答案 D
15.某校高二年级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了人的眼睑性状遗传情况,他们以年级为单位,对班级的统计进行汇总和整理,见表:
项目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子代类型 双亲全为双眼皮 双亲中只有一个双眼皮 双亲中全为单眼皮
双眼皮数 120 120 无
单眼皮数 74 112 全部子代均为单眼皮
请分析表中情况,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根据表中哪一组调查情况,就能判断哪种眼皮为显性?
。
(2)设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为A,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为a,则眼睑的遗传可以有哪几种婚配方式?
。
(3)调查中偶然发现,某人一只眼为双眼皮,另一只眼为单眼皮,请你用遗传学的知识去解释。
。
(4)下图为小莉(5号个体)所在家庭眼睑遗传系谱图,请推测小莉的哥哥与嫂子生一个双眼皮男孩的可能性是 。
答案 (1)第一组,双眼皮为显性 (2)AA×AA,AA×Aa,AA×aa,Aa×Aa,Aa×aa,aa×aa (3)这可能是显性的相对性,即由于受某种因素(包括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影响,A和a所控制的性状同时表达出来 (4)1/3
16.已知果蝇中,灰身与黑身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直毛与分叉毛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F表示,隐性基因用f表示)。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得到以下子代类型和比例:
灰身直毛 灰身分叉毛 黑身直毛 黑身分叉毛
雌蝇 0 0
雄蝇
请回答:
(1)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位于 ;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 。
(2)亲代果蝇的表现型为 、 。
(3)亲代果蝇的基因型为 、 。
(4)子代雄蝇中,灰身分叉毛的基因型为 、 ;黑身直毛的基因型为 。
答案 (1)常染色体 X染色体 (2)♀灰身直毛 灰身直毛 (3)BbXFXf BbXFY (4)BBXfY BbXfY bbXFY
17.水稻动态株型与正常株型是一对相对性状。动态株型主要特征是生长前期长出的叶片与茎秆夹角较大,叶片伸展较平展,生长后期长出的叶片直立(与茎秆夹角较小),使株型紧凑,呈宝塔形,而正常株型前后期长出的叶片都较直立。动态株型产量比正常株型高20%。为研究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科学家做了以下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组别 杂交组合 总株数 表现型
动态株型 正常株型
A 动态株型×动态株型 184 184 0
B 正常株型×正常株型 192 0 192
C 动态株型(♀)×正常株型() 173 173 0
D 动态株型()×正常株型(♀) 162 162 0
E C组的F1自交 390 290 100
F C组的F1×正常株型 405 200 205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动态株型产量高于正常株型,原因是:动态株型在生长前期,叶较平展,有利于 ;生长后期,叶直立,在开花期时株型紧凑,呈宝塔形,上部叶片既能接受较多的光照,也能减少 ,使下部(平展)叶片也能接受较多的光能。生长前期和后期均能提高 ,有利于高产。
(2)表中属于正交与反交的杂交组合是 两组,因水稻是两性花,为避免自花传粉,需 。正交与反交的结果说明动态株型与正常株型这一对相对性状是受 基因控制的。理由是 。
(3)由C组和D组杂交结果可以说明动态株型为显性,还可通过分析 组的子代比例判断显性与隐性。
(4)E组的子代具有两种表现型,此遗传现象称之为 。
(5)F组的杂交方式称为 。因为一方为隐性,产生的配子只有隐性基因,不改变子代的表现型,子代表现型的类型及比例即为 的类型及比例。此特点可用于间接验证 定律。
(6)在不改变某种优质牧草的主要遗传特征的前提下,使该牧草也具有以上动态株型,较好的育种方法是 。
答案(1)获得更多的阳光 对下部(平展)叶片的遮荫光能利用率
(2)CD 人工去雄 细胞核 正交和反交产生的子代具有相同的一种表现型,不符合母系遗传的特点
(3)E
(4)性状分离
(5)测交 F1产生的配子 基因的分离
(6)基因工程育种
A.
B.
D.
C.
PAGE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