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文档属性

名称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0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09-08-01 10:2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 ▲ 讨论问题:    2.这两种植株,其细胞的基因组成一样吗?  1.这两种植株在表现上有什么主要区别?     右图为两种不同类型的豌豆植株。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有什么不一样? 第2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周爱良探究一、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流动第2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根据DNA复制、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过程,画出一张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图动动手大胆猜想生物体内遗传信息可能存在的其它传递途径你的猜想是否正确呢?探究一、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流动第2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1、1965年,科学家在RNA病毒里发现了一种RNA复制酶,像DNA复制酶能对DNA进行复制一样,RNA复制酶能对RNA进行复制。探究一、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流动第2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1、1965年,科学家在RNA病毒里发现了一种RNA复制酶,像DNA复制酶能对DNA进行复制一样,RNA复制酶能对RNA进行复制。探究一、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流动第2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1、1965年,科学家在RNA病毒里发现了一种RNA复制酶,像DNA复制酶能对DNA进行复制一样,RNA复制酶能对RNA进行复制。2、1970年,科学家在致癌的RNA病毒中发现逆转录酶,它能以RNA为模板合成DNA。探究一、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流动第2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1、1965年,科学家在RNA病毒里发现了一种RNA复制酶,像DNA复制酶能对DNA进行复制一样,RNA复制酶能对RNA进行复制。2、1970年,科学家在致癌的RNA病毒中发现逆转录酶,它能以RNA为模板合成DNA。探究一、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流动第2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1、1965年,科学家在RNA病毒里发现了一种RNA复制酶,像DNA复制酶能对DNA进行复制一样,RNA复制酶能对RNA进行复制。2、1970年,科学家在致癌的RNA病毒中发现逆转录酶,它能以RNA为模板合成DNA。3、1982年,科学家发现疯牛病是由一种结构异常的蛋白质在脑细胞内大量增殖引起的。这种因错误折叠而形成的结构异常的蛋白质,可能促使与其具有相同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发生同样的折叠错误,从而导致大量结构异常的蛋白质形成。探究一、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流动第2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1、1965年,科学家在RNA病毒里发现了一种RNA复制酶,像DNA复制酶能对DNA进行复制一样,RNA复制酶能对RNA进行复制。2、1970年,科学家在致癌的RNA病毒中发现逆转录酶,它能以RNA为模板合成DNA。3、1982年,科学家发现疯牛病是由一种结构异常的蛋白质在脑细胞内大量增殖引起的。这种因错误折叠而形成的结构异常的蛋白质,可能促使与其具有相同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发生同样的折叠错误,从而导致大量结构异常的蛋白质形成。探究一、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流动第2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1、1965年,科学家在RNA病毒里发现了一种RNA复制酶,像DNA复制酶能对DNA进行复制一样,RNA复制酶能对RNA进行复制。2、1970年,科学家在致癌的RNA病毒中发现逆转录酶,它能以RNA为模板合成DNA。3、1982年,科学家发现疯牛病是由一种结构异常的蛋白质在脑细胞内大量增殖引起的。这种因错误折叠而形成的结构异常的蛋白质,可能促使与其具有相同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发生同样的折叠错误,从而导致大量结构异常的蛋白质形成。探究一、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流动第2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中心法则转录DNARNA翻译蛋白质逆转录复制复制蛋白质克里克探究二、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第2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实例一: 白化病发生
的直接原因是
什么? 白化病是一种较常见的皮肤及其附属器官黑色素缺乏所引起的疾病。
这类病人通常是全身皮肤、毛发、眼睛缺乏黑色素,表现出怕光等行为 白化病发生的根
本原因是什么? 白化病基因是通过什么
途径影响黑色素
形成的呢 ?请归纳一下
白化病发生
的原因探究二、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第2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控制酪氨酸酶基因异常酪氨酸酶不能正常合成酪氨酸不能正常转化为黑色素缺乏黑色素而表现为白化病由此你能得到
什么结论?实例一: 白化病结论一:基因→蛋白质(酶)→代谢→性状探究二、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第2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实例二: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mRNA氨基酸结构蛋白质正常异常缬氨酸谷氨酸基因突变 溶血性贫血 镰刀型红细胞 正常红细胞 基因碱基对的改变一定会导致
生物性状的改变吗?为什么?结论二:基因→蛋白质结构 →性状症状无这个碱基对的改变是否
会改变生物的性状呢?请大家在箭头处
填上适当内容由例二你又能得
到什么结论?探究二、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第2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实例三:结论三:有的性状是由多个基因控制的结论四:生物的性状是基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豌豆只有高茎和矮茎两种类型的个体,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而人有各种不同高度的个体,你能猜测出其中可能的原因吗?由此你又能得
到什么结论呢? 遗传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长翅果蝇幼虫正常的培养温度为25℃,将孵化后4-7d的长翅果蝇幼虫在35-37℃处理6-24h后,得到了某些残翅果蝇,这些残翅果蝇在正常环境温度下产生的后代仍然是长翅果蝇。 实验分析长翅果蝇残翅果蝇请针对出现残翅
果蝇的原因提出假说,
并进行解释。这个实验说明
基因与性状的关
系是怎样的?温度→ 酶的活性→代谢→翅的发育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而性状的形成还受环境的影响下图是患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和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请据图回答:甲病男女乙病男两病兼患(1)甲病的遗传方式_ _ _ _ _ _
(2)若Ⅱ3和Ⅱ8两者的家庭均无乙病史,则乙病的遗传方式是_ _ _ _ _ _
215438761110912常染色体显性X染色体隐性(3)Ⅲ11和Ⅲ9分别与正常男性结婚,她们怀孕后到医院进行遗传咨询,了解到若在妊娠早期对胎儿脱屑进行检查,可判断后代是否患有这两种病。
① Ⅲ11采取下列哪种措施_ _,原因是_ _ _ _ _
② Ⅲ9采取下列哪种措施_ ,原因是_ _ _ _ _
A、染色体数目检测 B、基因检测
C、性别检测 D、无需进行上述检测DⅢ11 --aaXBXBBCⅢ9可能为aaXBXb(4)Ⅲ9和Ⅲ12违法结婚,子女患病的可能性是_ _17/24已知果蝇中,灰身与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B、b基因控制);直毛与分叉毛是一对相对性状(F、f基因控制)。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得到以下子代类型和比例:常染色体(1)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位于 ______,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______。
(2)亲代果蝇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
(3)亲代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
(4)子代表现型为灰身直毛的雌蝇中,纯合体与杂合体的比例为______X染色体♀灰、直♂灰、直♀BbXFXf♂BbXFY1:5已知果蝇中,灰身与黑身是一对相对性状(B、b基因控制);直毛与分叉毛是一对相对性状(F、f基因控制)。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得到以下子代类型和比例:(1)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位于 ______,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______。
(2)亲代果蝇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
(3)亲代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
(5)子代雄蝇中,灰身分叉毛的基因型为____、
_____;黑身直毛的基因型为_____BBXfYBbXfYbbXF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