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
生物的无性生殖
【设计依据与构想】本节通过指导学生实验,使之在活动中获得生物无性生殖的相关知识,以最大程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目的,通过学生自主动手操作过程满足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动中学、玩中学,并指导学生通过解决实验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获取新知识。教学过程以解决学生“生活中所遇到的生物学问题”为线索,以获得无性生殖基础知识为目标,通过再现学生的生活经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欲望;把教学重点放在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上,以指导进行规范实验过程为载体,利用学生要急于“生产更多产品”的迫切心理,结合教材所提供的两项活动,把知识性教学与技能性教学进行整合;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同时,指导学生通过其他教学资源,获得更多生物技术相关信息,进行自主学习。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学生的实验活动,能用具体实例表达生物的无性生殖概念。?
2.通过亲自动手培养酵母菌、尝试进行植物的嫁接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能力目标通过细胞的全能性知识点,让学生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等生物技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实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共享认真观察带来的收获,知道学习生物科学的意义。?
2.通过课内课外的团队活动,增强学生交流与合作的意识。?
3.通过了解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激发学生学科学的热情,使学生懂得每一项科学成果都来之不易。?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能通过实例说出生物无性生殖的定义。?
2.通过研究酵母菌,说出出芽生殖的概念;通过嫁接操作过程或嫁接成活情况调查,了解植物嫁接的基本原理,并能举例说出植物体的营养生殖的定义。?
教学难点
1.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能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2.尝试进行植物的嫁接,了解植物嫁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在指导学生的操作过程中,恰当地通过对学生的评价,获得学生的信任,建立起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坚定学生继续探究的信念。?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调查研究成果内容,或相关质疑的材料,或准备嫁接操作的材料。?
2.教师准备:酵母菌培养液、烧杯、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龙胆紫染液、带芽的果树或花卉枝条、仙人掌类植物、嫁接刀或刀片、剪刀、胶带或麻线等。?
3.可结合本地区季节性特点,练习枝接和芽接,求助果树和花卉技术人员,初步获得植物嫁接的知识与技能,教师准备枝接和芽接的演示材料,如植物枝条等;学生可自己准备嫁接操作用的材料。?
课时计划
2课时
【教学流程】
一、课前预习及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
1.根据老师的要求,课前调查酵母菌的用途,了解菌种来源及生长条件,设计“生产”酵母菌的方案,并实施方案。?
2.学生自己准备嫁接的材料,通过教材上的图解指导,尝试练习植物的嫁接过程。?
教师活动:?
1.课后或利用其他课上时间,督促指导学生开展调查活动,向学生渗透有关生物生殖的相关知识,为学生学习生物的无性生殖知识奠定基础。?
2.教师把按照不同的方法做好的酵母菌培养液带到课堂,准备好显微镜。?
3.教师要准备嫁接用具和材料,课上为学生提供示范,对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预案。
4.教师课前进行实验,看看自己在实验中会出现哪些问题。?
教学预测及对策:
1.课前学生所准备的材料范围会很广,他们对酵母菌的研究要超出教材,要鼓励学生课后断续研究,同时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与生物生殖有关的、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内容,以便用于开展出芽生殖教学时应用。?
2.对于那些没有成功地培养出酵母菌的同学,建议他们不要放弃在课堂上展示的机会,并通过引导他们说出实验过程,并与获得成功的同学相对比,通过与老师或学生的讨论,找出没有成功的原因。?
3.由于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同,课前预习结果有差异,教师可利用学生的准备情况灵活展开教学。?
设计思想通过查找资料、运用资料及部分实验过程,让学生对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生殖方式有个初步的认识,也可以教导学生要正确看待自己的劳动,通过对所收集材料痛苦取舍的过程,理解科学家研究工作的艰辛。
二、新课
活动一:酵母菌的出芽生殖
方案一:师生研究学习
学生活动:
操作:利用显微镜,观察自己带来的酵母菌培养液,学生检查其“产品”的质量,认识酵母菌。?
交流:培养酵母菌的过程。?
发现问题:通过镜检,发现出芽的酵母菌。?
讨论探究:根据教材提示,说明这是酵母菌的生殖现象,进而总结出无性生殖的概念。
拓展:通过水螅的生殖实例,进一步理解无性生殖的定义。?
教学预测与对策:
由于学生实验失败等原因,课上有些学生可能不能通过实验操作获得酵母菌出芽生殖的感性知识,教师可通过自己准备的课件进行讲解,帮助学生获得酵母菌出芽生殖的理论知识,并指导学生再次进行实验培养。?
设计思想通过学生培养酵母菌的过程进行开放性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他们能够也愿意主动地学习,获取知识,并享受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得知识带来的快乐。
方案二: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学习
学生活动:
1.通过观察酵母菌的装片,获得酵母菌出芽生殖的感性知识。?
2.利用教师课前制备好的酵母菌培养液,并参考教材上的图片,在显微镜下找到酵母菌出芽生殖的图像。?
讨论和探究:说明出芽生殖是无性生殖的一种方式,进而将无性生殖的定义进行拓展。
教学预测与对策:
1.实验过程中要强调:制作酵母菌的临时装片时,要用吸管从酵母菌培养液的中上层吸一小滴液体,均匀地涂在载玻片上后用盖玻片盖上;学生先用低倍镜观察,注意找到进行出芽生殖的个体后,再换高倍镜观察。?
2.如果学生的兴趣转移到酵母菌的形态结构及培养上,要抓住这个机会,选择一些可操作的内容,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活动,利用家中的条件,开展自主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把学生的研究范围扩展出去。?
设计思想通过学生进行实验的教学方式,可以让更多的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使他们能够确信知识的科学性,体验认知过程中老师对自己的帮助,并感谢老师。
活动二:植物的嫁接
从学生第一节课准备的生物生殖方式的资料中,引出无性生殖中最常见的另一种方式:营养生殖,并导出本节课要研究的重点内容:植物的嫁接。?
方案一:师生合作学习?
教师:组织学生利用教材及课前准备情况进行学习。可以向有经验的学生“请教”,在身边收集教学资料,并把学生平时所做的一些研究性学习成果,向其他班级的同学展示。
学生:向教师请教(学生操作所用的材料,可以是自带自选的,也可以是教师提供的)。
教学预测及对策:
1.让以前曾有过研究活动的学生,在课堂上或示范、或说明、或在指导下提前制作成课件展示,通过动手操作或观察,获得无性生殖中有关营养生殖的感性知识,可以通过列举事例,说出无性生殖在农业生产及其生活中的作用。?
2.植物嫁接的关键是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是否吻合,这是师生合作学习中教师必须给学生的提示,如形成层接的不准确,嫁接不能成功,但要强调这不是唯一失败的原因。?
设计思想师生合作学习是我们所提倡的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如果通过教师降低自己的“身份”来换取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就成功了。
方案二: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模拟实验
教师:?
1.教师利用已经准备好的材料,如比拇指粗的枝条截成8~10cm长小段作砧木,准备小拇指粗细带芽的枝条作接穗。?
2.教师示范(并出示挂图):?
方式一:枝接?
(接穗的形成层与砧木的形成层必须要对准,这是嫁接是否成功的关键。)?
方式二:芽接?
(处理砧木:在要嫁接的砧木的树皮上,用刀切割成一个“T”字形切口,长和宽要和接穗的相近,长约3cm,宽约1cm。要深到木质部。)?
学生:模拟操作。
教学预测及对策:
1.教师示范操作一定要规范,对学生的要求,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一些代用器具,教师一定要提醒学生安全第一,切记。?
2.有的学生曾经有过植物嫁接的经验,教师一定要善于利用这部分教学资源,变这样的学生为小老师,把教师的演示过程变成小老师的示范过程,将教学资源合理开发利用。
设计思想教学所采用的方式不一定是最新的,只要能够达到教学目的就是可取的。所以对于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要一味地拒绝,要结合现代的教学理念进行完善和改进,让所有的人曾用的教学方式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服务。
【教学感悟】
本内容的教学活动,我们教师非常熟悉,但学生却有似懂非懂的内容,这样教学过程就为我们的教学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通过多种适应学生需求的教学设计,再一次进行了针对不同学生情况的设计,并通过教学实践得到了一些验证。学生能结合自己的情况积极地学习,获得自己想要的知识,同时达到课标的大部分要求,基本完成教学任务。但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的准备工作不充分,教师要临时更改一些教学流程,使得部分教学目标没能在课堂上实现,而被迫延伸到课下。但反过来看也是好事,因为这可以让我增加了课堂的应变能力,得到了意外收获。??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中学
王
琚)
育星教育网 www.
( http: / / www. )
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www.)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