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生物七上5.1《饮食和营养》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苏科版生物七上5.1《饮食和营养》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1-19 20:51: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饮食与营养》教学设计表
设计思想
以新课程倡导的探究性学习方式理念为指导,体现“做中学”的教学思想。通过“选购三餐食物”、“鉴定食物的主要成分”和“比较黄瓜汁和桔子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等实验,让学生享受参与到学习中动起来的快乐。
本课设计注重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
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相互支持、配合共同完成活动和实验;引导学生从自身的生活中和周围的环境中观察和发现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并能学以致用。
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新课程苏科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5章第一节,隶属《生物在学课程标准》第5个一级主题“生物圈中的人”中的二级主题“人的食物来源于环境”的第一个内容: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了“生物与环境”的知识后,进一步认识到:人从生物圈中摄取各种各样的营养物质,以满足自身对物质和能量的需要;并为后面知识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教材主要通过“鉴定食物的主要成分”的实验,还有讨论交流、资料分析、“DIY”等活动的安排来指导学生解决问题。在知识呈现上,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精选了知识内容,将一些探究活动所需要的,但不是必须掌握的内容,放在了“信息库”中,例如“营养成分表”等,为学生自主学习、反思提供了资料。
2.学情分析
从学生知识结构和已有生活经验来看,学生知道饮食的重要性,但并不清楚为什么要饮食的真正原因。知道饮食中含有营养,但不清楚含有哪些具体的营养物质,饮食习惯、食物选择与营养分配之间的关系没有构建。这些都为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提出要求。去引导学生分析、归纳、自我学习,以期达到更佳的效果。
从学生课堂学习习惯和方法养成来看,自主学习习惯尚在形成过程中,合作探究能力正在不断培养训练当中,因而“阅读探究”和“实验合作探究”两个教学环节都要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与指导下展开,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带着提示去实验”,从而突出强化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
本节内容既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又与他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但由于七年级学生缺乏有关物理化学知识,所以,教师需在学生进行资料分析时给予指导,在分析试验现象和判断时给予帮助。
3.教学条件分析
我校大多数班具有电子白板设备,随时可以播放视频、上网查阅资料,实验设备比较齐全,课本实验基本可以进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说出食物中含有糖类、蛋白质、脂肪、水分、无机盐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2)举例说出含糖类、蛋白质和脂肪较多的常见食物,并尝试对食物进行归类。
(3)举例说明鉴定食物中淀粉、脂肪和蛋白质的常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鉴定常见食物中蛋白质、脂肪、淀粉的存在。
(2)学习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的不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认同人从食物中摄取各种各样的营养物质。
(2)关注家人与自己的饮食营养,学会科学的选择食物。
教学重点:
1、说出食物中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水分、无机盐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2、举例说出含糖类、蛋白质和脂肪较多的常见食物。
3、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的不同
教学难点:
完成“鉴定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的实验,全面、深入地认识食物中主要营养物质的种类、特性。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馒头、鸡蛋、花生、碘酒、烧杯、玻璃棒、白纸、桔子汁、黄瓜汁、高锰酸钾溶液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媒体使用分析
情景导入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现代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已不再满足于吃的饱,而更要吃出健康吃出科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才能吃出健康!
引起学习兴趣,产生强烈共鸣。
选购三餐食物
安排学生1、独立完成三餐食物选购方案,思考搭配理由。2、小组交流。3、全班交流,质疑、评价。教师评价学生选购方案,并给出建议。
活动一:请三位不同的学生来选购一日三餐,并说出选择理由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合作、交流、表达能力,鼓励质疑精神。引导学生关注家人与自己的饮食营养。
学生自己拖动图片选择自己爱吃的食物
鉴定食物的主要成分
设疑:“我们常说的营养物质是否真存在?今天,我们就通过实验的方法让他们现形!”首先介绍实验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实验方法、原理。要求学生按照方法认真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原因。教师质疑:1、对照书本P89食物营养成分表,查找表中小麦粉、鸡蛋、花生营养成分的有关数据,与实验结果对照,与你的实验结果一致吗?2、找出含有糖类、蛋白质、脂肪最多的食物?3.不同的食物中营养物质的含量相同吗?糖类、脂肪、蛋白质、无机盐、水和维生素被我们称为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我们人通过吃获取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那么什么叫做营养物质呢?你能给它下个定义吗?
实验一:鉴定馒头、鸡蛋、花生的主要营养成分。学生了解、熟悉实验方法及其原理。分组实验、得出结论、各小组交流实验现象及结论。师生共同质疑,解决生成性问题。学生列举生活中对食物主要营养物质利用案例。学生讨论回答:1一致。2蛋白质含量最多的食物是黄豆,脂肪含量最多食物的是豆油,糖类含量最多食物的是大米。3不同食物中营养物质含量不相同;一种食物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学生回答:食物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就叫做营养物质
通过动手体验,进一步了解食物中所含有的一些主要营养物质。初步理解鉴定食物及推理方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解决课堂中生成性问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初步了解食物中含有的主要营养物质,尝试比较阅读表格中数据,知道我们为什么要科学合理搭配饮食。
使用窗口播放器有效的与PPT结合
探究性实验:比较桔子汁和黄瓜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
你能设计实验方案鉴定食物中的维生素C吗?教师介绍测定果蔬中维生素C
的方法通过给出不同的实验方案,带领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实验的基本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
实验二:探究性实验选择合理的实验方案,通过计算不同果汁使等量的高锰酸钾溶液退色所用的滴数不同,比较桔子汁和黄瓜汁哪一个维生素C
的含量更高!
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实验过程的严谨性。
通过使用聚光灯,突出化学仪器的使用规范,并指出可能出现的错误操作通过遮屏的方式一步步导入不同的实验方案
学以致用,生活体验
组织学生对常见的食材按照营养成分的种类进行分类
活动二:按照食物所含营养成分不同,对事物进行分类:糖类含量高的食物:米饭、甘薯、甘蔗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虾、鸡蛋、牛奶、瘦肉脂肪含量高的食物:花生、花生油、肥肉
学生自己参与,使用选择拖动功能给图片分类
小结反思
教师提问“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是否能更加合理的安排三餐饮食了呢?”
活动三:再次体验选购一日三餐的过程,并请学生代表发言,全班同学讨论并补充。
激发学生利用所学,联系生活
教学反思
“饮食与营养”对中学生来说,应该很熟悉但了解不是很深入,因为他们都知道人每天要吃饭,摄取营养,但对于人们需要从食物中获取哪些营养成分,他们却并不全面、准确地了解,而且缺乏对糖类、脂肪、蛋白质常见理化性质的认识。因此,在确定本节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时,我充分分析学情,将全面、准确地认识人们需要从食物中获取哪些营养成分、生活中常见食物含有的主要营养物质作为重点,全面、深入地认识食物中主要营养物质的种类、特性等作为难点。
本节课体会之一是在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上,能联系生活,充分挖掘生活资源,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到生物学科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并逐步学会分析和解释一些生活现象和生活事例。其二是做到积极培育和把握课堂动态生成资源,在阅读探究,分组实验,表达交流,实施情感教育等环节过程中,充分给予学生独立自主思考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启发学生辩证思考,处处体现重视学生独立思考意识和能力培养的思想,实现发展学生多种能力的目的。
教学设计主要体现老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所以没有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考虑到学情,采取先让学生设计食谱,通过鉴定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的探究实验,认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的种类,然后再对自己设计的食谱进行改良,这样学生心中比较有的放矢。此外,还加入了“测定和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这一实验,加深了学生对维生素的感性认识。整个教学过程以学与做相结合,层层深入,使得相关内容有序、系统地展开,促使学生获得了全面、科学的饮食营养的相关认知与技能,实现了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