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物游戏》教学设计
六安市城南小学 杨会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第一课时《分物游戏》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经历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平均分的操作过程。
2.?初步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会用图示(连一连、圈一圈、画一画)或语言表述平均分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的过程与结果。
3.经历与同学讨论、交流平均分物的过程,体会平均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经历小数目平均分物的过程,体会平均分的意义,积累平均分物的活动;
2、会用图示和自己的语言描述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难点】
看懂别人的画法,会用自己的方法来表示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方法】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等
【教具与学具准备】圆片和小棒、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谁来说说你的生日是几月几日。今天是11月25日,今天是小熊的生日,小熊特别的高兴,它邀请了许多好朋友一起来过生日。让我们来看看都来了哪些小动物。
作为主人小熊为每位客人都准备了食物,今天想请同学们帮忙分一分,你们愿意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动手“分一分”。(板书课题)
二、 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活动一:分桃子
1.教师引导:我们先来分桃子, 4个桃子,要分给两只猴子,可以怎样分呢?有几种分法。用2个圆片代替2只猴子,用4根小棒代替4个桃子,请你动手分一分。开始
2.学生动手操作。
3.学生个别汇报。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分的?
师:这三种分法中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才是最公平的,使两只小猴子都满意?
师:为什么觉得这种方法最公平?
生:因为这两只猴子分到的桃子的数量一样多。
师:哦,老师明白了,它们分得的一样多。(板书“一样多”)
活动二:分萝卜
1.看图,发现信息。
师:分完桃子,这下我们该分萝卜了,同学们请看,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课件出示:分萝卜图)
生:这里有12个萝卜,有3只小兔子。
2.说明动手操作的活动要求。
师:小熊想让大家把这12根萝卜公平地分给每只小兔子,待会,我们用3个圆片代替小兔子,用12根小棒代替萝卜,分一分,在分之前老师还有一个要求,就是你在分的时候要把你分萝卜的过程摆出来,也就是说让别人一看就知道你第一次给每只兔子分了几根萝卜,第二次给每只兔子分了几根萝卜,……还要知道分了几次分完,最后每只小兔子得到几根萝卜,听明白了吗?好开始分一分。
3.学生动手操作。
4.同桌交流自己的分法。
5.个别学生到黑板前演示、说明自己分的过程。
师:谁愿意到这里来演示一下你的分法,请你一边演示一边说。
6.课堂小结,引出“平均分”
师:刚才我们给小猴子分了桃子,又给小兔子分了萝卜,虽然大家分的过程不一样,但是最后每只小猴子和每只小兔子都特别满意,因为它们每人分得的结果都怎么样?
师:在数学中,像这种每份分得一样多的分法叫做“平均分”。
活动三“分骨头”
1.出示情境,提出问题。
师:分完萝卜,我们赶紧去分骨头吧,小狗都快等不及了。(课件出示题目)谁愿意为大家读一读题目?
师:可是我有点不明白,“平均分给3只小狗”,这句话表示什么意思呢?谁来说说?
生:也就是说每只小狗要分得一样多的。
师:你从哪几个字看出来要分得一样多?
生:从平均分这几个字看出来。
师:这下我明白了,谢谢你们!
师:这一次我们在小组里分一分,组长拿出15根小棒代替骨头,分别分给小组里的3个同学,分完以后把小棒交给下一个同学继续分,别人用过的方法你不能用,要用不同的方法分,听明白了吗?活动开始。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堂指导。
师:都分完了吗?谁愿意上来给大家摆一摆你分的过程?一边摆一边说说你是怎么分的?
师:还有不同分法吗?请放下你们的手,我特别想请同学们都上来摆,可是如果你们上来了,刚才这位同学的摆法就没了。我特别想把他的摆的过程保留下来,该怎么办?
师:那我们来试试把它画下来。这三只小狗我们可以用什么图形表示?
师:那我用小竖线来表示骨头,行吗?
老师板书画图的过程。
师:他第一次怎么分的?第二次呢?(边说边在黑板上画一画)
师:大家一起看看,我们画的和他分的怎么样?
师:在刚才老师发的作业纸上把你们在小组中分的过程也画一画。
3.学生展示:说说自己是怎么分的,说说同学是怎么分的。
师:同学们真善于思考,想到了这么多的方法,老师这也有一种方法,可复杂了,看谁能明白我是怎么分的。
课件出示分法。
生:先拿3根骨头,每只小狗分一根,再拿3根骨头,每只小狗又分一根,……
最后每只小狗分到了5根骨头。
师: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下面我们重新演示这种分法,大家可要仔细看哦:(课件演示)
师:刚才我们用了平均分的方法给小动物们分了食物,虽然我们分的次数不一样,有的分的次数多,有的一次就分完,但是最后每只小动物分的数量都一样多。
三.练习巩固,拓展深化。
师:小熊觉得今天同学们表现得太棒了,希望你们能用“平均分”的方法帮助它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难题,你们愿意吗?
课件出示第一题。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发现信息。
师:这次要分的是什么,要把几朵花插在几个花瓶中?每个花瓶随便插几支都可以吗?他有什么要求?
师:用你们的小棒去分一分,完成课本第59页的第一题。
让学生说说分的过程。
师:那如果我们不用小棒能不能分呢?让我们来看看这是怎么分的?
学生汇报。
课件出示第二题。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发现信息。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圈一圈,连一连的方法来做下一道题。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在书本中数一数。
课件出示第三四题。
师:用你们喜欢的方法完成第3题分杯子,第4题分气球。
全班交流分法。
小结:我们用平均分的方法分了许多生活中的物品,在分的过程中不管你们分了几次才把物品分完,但最后每一份分得的结果都是一样多。
四、 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开展了什么活动?(平均分的活动)在这么多分一分的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吗?谁来说一说?
教学反思:
《分物游戏》是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第一课时的内容,属于概念知识。由于除法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是一个比较难理解的概念,因为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没有形成,这就决定了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必须积累许多平均分的数学活动经验,理解平均分的具体意义,才能突破学习除法的难点,理解除法的意义。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所创设的“分物游戏”的具体情境,通过“分桃子”的操作活动,让学生感受分法的多样性,同时感受到分得一样多的方法最公平。再通过“分萝卜”让学生借助学具来分一分,感受到平均分物活动中方法的多样性与结果的一致性。而“分骨头”则是在前面两问题的基础上让孩子们尝试用自己的方式独立画图来解决分骨头的问题,并经历交流各自平均分的分法过程。三个活动层次分明,由分学具到画图,让孩子们经历了由直观到抽象的过程,从而让孩子不断积累分物活动的经验,体验平均分的意义。
这节课还存在很多的不足的地方:由于要尽量地让学生经历分物过程积累活动经验,加上我的课堂驾驭能力不强,因此在操作中花费较长的时间,导致练习的时间匆匆收场。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单一化,还有待提高。教学中还应该多关注全体学生,多培养学生别人在说的时候应该认真倾听的好习惯。要注意捕捉课堂上学生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