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1-19 21:35: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设计说明
【教材分析】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是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的第四课。本单元主要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即物质在化学性质上的变化,即产生了新物质。从第三课开始具体介绍了一些化学变化以及这些化学变化所伴随的现象,学生通过观察现象、作出假设、寻找证据、得出结论的过程,研究各种各样化学变化的现象,总结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产生了新物质。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的思维和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也是很重要的。 
本课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它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设计分析能力。上一课是《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的探究,再通过本课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的探究,为后面学习的《铁生锈了》《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等课的探究活动作好铺垫。本课在物质的变化单元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有三部分,分别是“观察小苏打和白醋”,“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产生了什么气体”。这一节课是针对化学变化而设计,因为反应现象明显,所以有利于学生从变化的现象中,推断物质的变化是否产生了新物质,然后寻找证据验证自己的假设,再结合教科书提供的资料,得出结论。这是一个严谨的分析、推理过程,需引导学生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和逻辑推理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对白醋的认识稍多一点,而对小苏打的认识比较少,对这两种物质混合后会产生什么现象,知道得更少。因此,对小苏打和白醋的反应,学生是没有经验的。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理,而本课实验小苏打和白醋的剧烈反应过程,可充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进一步体会到化学变化的奇妙和有趣。这个也需要学生的仔细观察,认真记录。  
对二氧化碳的确定,学生对所产生的气体性质有所了解,再通过实验观察比较,发现该气体的一些性质,从而做出初步的判断,再结合教科书提供的资料,“教材上:科学家经过研究,确定这是二氧化碳”。重点向学生表达研究的内涵,让学生明白,科学研究时,需要的是证据,而且证据要越充分越好,不能盲目的凭借几个现象就轻易地下判断。这是一个严谨的分析、推理过程,它可以提醒学生,分析、推理的结论是否正确、必须经过实验验证。
【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在教学设计上注重学生的探究主体地位,在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实验之前先让学生猜测现象,设计实验并动手去探究性地进行实验。在此基础上对实验现象中显著的现象——气泡,进行探究。在气体探究中,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动脑思考,严谨推理。在传播科学知识启蒙教学的同时,向学生阐明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素养和态度。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等新的物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教学重点:观察和阐述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发生的变化。
教学难点:分析小苏打和白醋发生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教学过程:
一、魔术激趣,导入新课。
1、小魔术:两朵完全相同的纸花分别放入两种液体中,颜色发生变化。
2、揭秘两种液体分别为小苏打溶液和白醋。
二、观察小苏打和白醋。
1、出示小苏打、白醋。
2、指导学生观察方法,学生观察交流。
三、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
1、生猜想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会发生什么现象。
2、讨论小苏打和白醋混合的方法和观察方法。
3、生做实验,师巡视指导。
4、生汇报交流实验结果,互做补充。
四、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什么气体?
1、生猜测交流。
2、点燃的蜡烛在气体和空气中燃烧情况的对比实验,得出该气体不助燃。
3、演示倾倒气体浇灭燃烧的蜡烛实验,得出该气体比空气重。
4、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就是二氧化碳。
五、探究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液体成分。
1、生思考: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液体还是白醋吗?
2、生讨论交流,师演示实验加以验证。
六、总结
1、产生新物质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2、纸花放入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液体中,观察颜色变化。
3、揭示PH试纸的颜色变化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