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海上日出 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6 海上日出 教案(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1-19 22:46: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单元初步感知
授 课
提 要
课 时
16 海上日出
《海上日出》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课文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重点描绘了晴朗天气和有云时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展示了海上日出这一伟大奇观。这篇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热爱大自然和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
2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一篇游记,节选自叶圣陶的《小记十篇》中的《游了三个洞》。这篇文章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情融于景,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和品赏大自然的情趣。
2
交流平台 初试身手
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游览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1
习作:游  ?
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
2
教法与学法
授 课
方 法 探 究
16 海上日出
结合多媒体资源感受美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随文入境、以境促读,以情怡景。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
通过读、画等方式理清作者的游览路线,抓住关键词句感受溶洞奇观。
教学过程典案
16 海 上 日 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3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会写9个词语,读准1个多音字。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品读课文,在脑海里构建不同天气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了解课文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景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结合多媒体资源感受美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随文入境、以境促读,以情怡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能感悟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观,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品读课文, 了解课文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景的方法。
【教学难点】
抓住关键词句并结合自己的体会说说课文描写日出的精彩之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扫除字词障碍,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2.学习第1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创景激情,导入新课。
1.大家看过日出吗?请学生交流平时看到日出的景象。
2.小结:日出的景象壮观迷人,很多作家诗人都曾赞美过它。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著名作家巴金爷爷的《海上日出》。(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3.作者简介。
设计意图:
学生联系生活感受,与作者产生共鸣,便于理解课文内容。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出示阅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描绘日出的景象的?分别写了哪几种情况下的日出景象?
1.学生按要求自主学习。
2.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指名朗读。相机纠正:“一刹那间”的“刹”是翘舌音,“镶”为后鼻音。教学多音字“荷”。
(2)学生齐读。
(3)完成填空:课文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描绘了(晴朗天气)和(有云天气)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象。随答板书:晴天 有云
3.巴金爷爷是如何赞美海上日出的?
出示句子:“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1)理解“奇观”。
(2)明确该句子是反问句,引导学生改成陈述句。
(3)质疑:“这”指什么?“伟大的奇观”指什么?连起来说。
师小结:这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有时候把课文内容和中心句结合在一起,便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师:作者把海上日出称之为“伟大的奇观”,到底“奇”在哪里,接下来让我们走进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
指导学生识字学词,归纳主要内容,理清思路,整体感知课文。
三、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思考: “我”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看日出的?是看了一次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指名回答。
设计意图:
学习这部分内容,让学生明确看日出的时间和地点,更主要的是让学生明确作者之所以能把这么美的景色呈现在我们眼前,源自他长期的勤于观察。
四、小结本节课的收获。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日出时的壮观景象。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2.学习作者按照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词,抽学生认读,全班齐读。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作者描写了海上日出的哪几种景象?分别在哪些自然段?
设计意图:
回忆导入,使学生很快走入文本。
二、学习第2—5自然段, 重点品析、感受日出。
出示学习提示:默读课文第2—5自然段,找出自己认为日出神奇、美丽的句子,抓住关键词批注自己的理解或体会,然后和小组成员交流。
1.学生按要求先自主学习,然后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预设1: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
师:哪里特别?
生: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
师:对,你特别会读书,发现这太阳红得特别,颜色特别。
师:知道为什么吗?这里面是有科学道理的。太阳刚升起时,并不是没有亮光,是七色的,只不过早晨海面上有大量的水蒸气,光透不出来,只有红光的穿透性最强,所以我们只能看到红色。
预设2: 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
(1)师:这是太阳的什么奇?(动态)
师:奇在太阳一开始的上升是慢慢地,而后来的上升却是很快的。你是从哪儿知道的?(“慢慢”“冲”“跳”)谁能读出这种变化?
(2)演一演:
①谁能表演一下此时的太阳?
②比较下面两个句子,谈感受:
太阳使劲向上升。
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
③师:让我们带上动作和表情一起读读这句话吧。
(3)师:这个一步一步、努力上升的太阳,此时在作者眼中红得非常可爱,红得与众不同,红得出奇!难怪作者说“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预设3: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①师:如果让你形容这句话中太阳的奇,你会填什么?(亮)
②师:是啊,这亮,亮得夺目,亮得人眼睛发痛,更亮得连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难怪作者说——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师:大家想欣赏这伟大的奇观吗?请看视频!同学们边看视频边注意颜色、形状和亮光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浅蓝——红——亮)(小半边脸——圆东西)(没有亮光——夺目的亮光)
3.过渡:刚刚大家看到的是什么天气时日出的景色呢?那有云的时候日出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色呢?
生继续汇报:
有时太阳走进了云堆中,它的光线却从云里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这时候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倒也不容易,因为我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点拨:为什么会分辨不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因为阳光直射到水面上,水面的颜色和天空的颜色都变成了阳光的颜色。)
预设: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见到过的“相片镶在镜框里”等现象具体理解“镶”的意思,指导学生观察“镶”的字形。
(2)画一画:请同学们把这个景色画在纸上。
设计意图:
抓住相关语句,借助媒体资源感受日出的美、奇。
三、学习第6自然段。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四、总结全文,写法指导。
同学们,学完这篇课文,我们面前仿佛也浮现出海上日出的伟大奇特景观,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作者是怎么写出来的?(按照一定的顺序,运用几种修辞手法)
设计意图:
总结全文,写法指导。
五、布置作业。
观察日落、刮风、下雨等自然景象,按照XX前、XX时、XX后的顺序,用一段话将你最喜欢的自然景观记录下来。
【板书设计】
16 海 上 日 出
日出前:浅蓝、红
日出时:负——冲——跳
日出后:夺目的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