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镇中心小学导学设计
学科:数学 年级:四 教师:崔 磊 时间: 2017年06月11日
单元主题内容
除法
课题:
路程、时间与速度
课时:
1
课型:
新授课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为此,教材安排了一个情境:比一比两辆车谁跑得快一些?从而让学生归纳出路程、时间与速度三个数量,进而归纳出速度=路程÷时间,再结合试一试两题,让学生得出: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进一步理解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因此,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是速度的单位。学习了这节课,学生可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并且可以合理地安排时间,提高效率。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为此,教材安排了一个情境:比一比两辆车谁跑得快一些?
学习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情景,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2、弄清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在计算中增强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发散思维的能力。
学习重点
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并进行计算。
学习难点
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并进行计算。
课前准备
课件,
导学流程
主备人设计
集体讨论意见
教师导学意见
一、 创设情景:
出示两辆汽车进行拉力赛的情境,学生猜哪辆车会取胜呢? 接着出示条件:我2时行驶了120千米,
我3时行驶了210千米。
到底哪辆车跑得快呢?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如何解答?
二、建立模型。
1、学生根据情境讨论,要判断谁跑得快,就是求什么?引出速度的概念,推导出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
2、回到上课开始时的竞猜活动结果,由学生得出,看谁跑得快不快,就是看他的速度:
120÷2=60(千米/时),210÷3=70(千米/时)。着重介绍速度单位的写法。
得出结论:速度=路程÷时间
3、学生试着表述速度、路程、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
4、举出一些实际的例子。引导学生关注速度。
三、知识应用及拓展。
1.利用课本“试一试”帮助学生理解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
2.完成“试一试”第2题说出速度、路程、时间三者的表示。
3、完成“练一练”
第3题:在运算过程中让学生独立发现规律,并让学生记住一些特例。可以适当扩充。
第5题:先让学生说说根据条件,可以提出并能解决什么问题,帮助学生搞清楚三者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用“
”在图上做标记时,要学生讨论,说说你为什么画在这个位置上?
学生小结
情境导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学习新知识。
放手让学生讨论比较,给更多同学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也能互相学习彼此的方法,开阔学生的思维。
板书设计
路程、时间与速度
速度=路程÷时间,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
课后反思
在这节课中,我注重学生的发展,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轻松愉悦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