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
四年级上册
《温度》
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生活中的负数〉〉第一课时,主要是让学生了解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大小,因此在设计教学时,我主要是紧扣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生活情景中学数学知识,又应用于生活中;而且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如看一看,说一说,猜一猜,做一做等让学生在动中学,乐中学,激发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教科书第84~85页内容
【三维目标】
1. 让学生明白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天气预报中零下温度的表示方法,并会正确读写;会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高低。
2. 在教学中通过各种数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 通过创设各种生活情景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兴趣。
【教学重点】
能正确读写温度.
【教学难点】
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大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调查自己喜欢的城市的温度,简易温度计一支。
【教学过程】
定向·诱导
师: 孩子们过几天老师要去北京出差,可老师又是个特别爱美的人,不知道带什么衣服,你能给我什么建议吗?一起来看天气预报吧。【播放】
师:从这则天气预报中你听到了哪些信息?
生:度。
师:完整的说是摄氏度,它是最常用的温度单位。 板书 ℃
师:老师该准备什么衣服呢?为什么?
师:谁来具体说说。两个温度,看哪一个呢?如果老师去漠河呢?如果去台北呢?看来温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它。【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自学·探究
活动一:
师:谁想当小小播音员再来播报一下北京的气温呢?其它同学在纸上,想办法表示出北京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
生:动手记录。
师:谁愿意将自己的方法与全班分享?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出这么多行之有效的表示方法。哪一种最直观、最恰当呢?
生:同意用“+”、“—”符号表示。
师:为什么用不同的符号呢?
生:相反的意义,所以用相反的符合。
师:介绍智慧老人的话。
活动二:
师:孩子们除了天气预报,你还从哪里知道温度的呢?
生:从电视里,从网络中,从温度计中。
师:温度计可是测量温度的大功臣啊。来看看形形色色的温度计吧。虽然它们穿着不同的外衣,但他们都有着相同的原理。来我们研究其中的一个。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1:数字。
生2:刻度。
生3:液柱。
生4:零摄氏度。介绍冰水混合物。
活动三:
师:观察的都很仔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你能在温度计上标出这些城市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温度吗?你是怎样标注的?
生:汇报。
师:观察它们的温度,你发现了什么?
生1:在温度计上位置越低,那个温度就越低。
生2:温度计以0℃为分界点,越往上温度越高,越往下温度越低。
讨论·解疑
师:看来同学们理解的很透彻。让这些温度来考考大家吧。【课件】和小组内的小伙伴交流下吧。
生:讨论。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谁还有补充?
生:汇报。
师:这位小老师说的对吗?让我们身临其境的感受一下。老师要祝贺大家,希望你们再接再励。相信用100度的学习热情就会收获100度的知识能量。
反馈·总结
1师:老师还带来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你能读出这些温度吗?
2师:我已经感觉到烤化的感觉了。接下来老师带你去个地方感受一下“冰火两重天”。你能猜出这天的平均气温吗?根据“高了”“低了”的提示不断接近所猜温度?直到猜对。
3看的我直哆嗦。那是不是到冬天所有的气温都这么冷呢?这是我国1月份的平均气温。你知道了什么?
师:真棒。你从天气预报中知道地理位置与气温的关系。越往北, 温度越低,越往南,温度越高。
师:孩子们时间过得飞快,结合我们的学习目标,你有哪些收获呢?
生:谈收获。
师:温度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可由于汽车尾气和工厂废气的排放,导致温室效应。回家后查询资料调查全球气温日益变暖的原因,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收获,下课。
板书
温度 (℃?摄氏度)
+ 零上5℃ 写作+5℃或5℃ 读作正5℃
0℃
— 零下2℃ 写作—2℃ 读作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