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1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苏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1-20 11:09: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感悟算法,通达算理
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结合故事情境,经历实际分物的过程,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能运用除法口算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能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能进一步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经历分物的过程,初步体验分物过程与除法的内在联系,探索并掌握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算理,灵活应用算法
教学资源:小棒、学习单、练习单
教学过程:
理解情境,感悟除法
出示情境:同学们,想不想当老师的小帮手?老师这里有一个任务想要交给你们,一起来看看吧!
理解题意:自由读题
尝试解决:独立列出算式:60÷3
凸显除法本质:60÷3,你为什么用除法?
沟通算法,感悟算理
提出问题:你想怎样计算?学生活动: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内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应对
看图想,6捆铅笔,平均分成3份,每份2捆,60÷3=20
你是看图,画一画得出的,有时候画一画是很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板贴:画一画)
用小棒摆一摆
板贴:摆一摆
想乘法:20×3=60,所以60÷3=20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算除法想乘法也是不错的办法
6÷3=2
60÷3=20
你的算法是正确的,能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集体交流:说一说,你们用的什么方法,怎么想的?
对比思考:刚刚同学们分别用了什么方法来计算60÷3,这几种方法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突出算理:方法1和2是一样的,那么方法4和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小结:方法1、2其实是一样的,都是把6捆(每捆10根)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捆(20根),再看方法4其实和1、2本质也是一样的,6÷3=2就是把6捆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捆,而每捆小棒是10根,也就是把6个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十,也就是20。(板贴:6个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十,是20)
知识迁移:刚刚我们一起探索了60÷3,那么600÷3,你会算吗?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凸显算理:板贴:6个百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百
升华认知,应用算理
刚才同学们能够通过自己动手探索,动脑思考,明白了怎样计算60÷3,还自己想出了如何计算600÷3,现在,老师这里有120支铅笔,你也能帮老师算一算平均分给3个班,每个班分得多少支吗?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和同学说一说你的计算方法。
集体交流:说一说你们的想法。
预设:12÷3=4
120÷3=40
追问:为什么12÷3=4,120÷3=40?
沟通算理:12个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个十,也就是40.
再次对比:
观察以上几组算式,你认为整十数、整百数或者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应该怎么算?
巩固练习,加深认识
基础练习
(1)想想做做第一题
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样计算的?(选一组说一说)
90÷3=30,你猜老师上一题会出什么,下一题呢?为什么?
(2)想想做做第二题
对比:和第一题相比,有什么不同?你打算怎么做?
拓展练习
想想做做第3题。先自己连一连,说一说,得数是40的算式,你还能想到哪些?
总结提升,整体反思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整十数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我们是怎么得出计算的方法的?(画、用小棒摆)其实在我们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时,也用了这些方法,不信你看!(出示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例题图)
总结:其实在我们学习计算的过程中,我们都可以试着去画一画、摆一摆,不仅要学会算法,更要懂得为什么是这么算。在今后的学习中,同学们也不妨试着去动动手,画一画、摆一摆,动动脑,多问一问为什么,那么渐渐的,你就会发现数学学习的无穷乐趣了。
板书设计: 整十数、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60÷3=20(支)
分一分、画一画、摆一摆
教学反思:
本课是教学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第一课时,也是本单元的核心概念课,在教学过程中,将重点放在了探索60÷3的算法尤其是算理中。在组织教学时,给学生创设了自由探索的时空,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写一写,然后再进行交流与展示。学生也在经过思考和交流后,给出了60÷3的计算方法,有画一画、摆一摆等较为直观的方法,也有想乘算除的逆运算,也有先算6÷3,再算60÷3这种本课重点推进的算法。学生的难点在于如何理解算理。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当帮助学生由生活化的表达逐步进化到数学化的语言表达,进而学生经历直观到半抽象最后形成严谨的数学化表达,并且能够理解其背后承载的抽象的算理。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展示与交流的过程中,有一些学生的资源把握不够,自身对于算理的本质把握还是没有完全到位,因此有一些学生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教师还是应该多思考本课的教材编排意图,每一个活动环节所应该承担的教学目标,以及最后的练习环节,每一题背后的实质性的目标,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