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骑鹅旅行记(节选)
【教学内容】
教科书 P25~30 内容。
【教学目标】
1. 运用想象阅读童话故事,聚焦动物的语言,感受人物形象。
2. 移情体会,初步感知“坏”孩子也能变成好孩子的文章主旨。
3 通过推想、猜想、讨论等学习方式,激发课外阅读原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1. 了解文章的大致情节。
2. 激发学生阅读《骑鹅旅行记》的兴趣。
【教学难点】
感悟人只要善待动物、善待自然,学会与动物协作,与自然相处,人将会和自然成为最亲密的伙伴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最近,我们读了一本好书,书名叫《骑鹅旅行记》。当你第一次听到这个书名时,你都想到些什么?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近尼尔斯,分享我们在阅读中的点滴收获!
二、检查预习
1. 课前大家预习过这篇课文,自我感觉所有的字都会念的,请举手。
2. 出示难读易错的词语,指名朗读,相机正音。
3. 所有的童话都是带有魔幻色彩的。本文主人公身上带着什么样的魔幻色彩呢?除此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地方也带有魔幻色彩?
三、初识人物
1. 尼尔斯被一只小狐仙变成了只有拇指大的小人儿。读到此处,你的脑海里不禁会产生一个什么样的问题?
(他为什么会被小狐仙变成小人儿的?)
2. 浏览课文,可以通过什么细节来推想其中的原因?
(动物的语言。)
3. 出示院子里动物说的话。引导学生带着想象读动物说的话。
(1)院子里的麻雀。引导想象:麻雀此时是高兴还是难过?为什么?
(2)院子里的鸡。引导想象:第一句话是公鸡说的,那么第二句和第三句是谁说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
(3)院子里的猫。引导想象:读猫这段话的时候,是要读得快一点还是慢一点?
(4)院子里的牛。引导想象:在牛角上“跳舞”怎么理解?尼尔斯对妈妈做的这些事,你敢做吗?
4. 从这些动物的言行当中,我们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尼尔斯是个坏孩子。)
5. 大胆地推想一下,小狐仙为什么要把尼尔斯变成小人儿?
6.(出示原文片段)所以当大家看到尼尔斯变成只有拇指大小的小人儿,他们纷
纷这样说—出示对话再指名朗读。
7. 总结:同学们,本文并没有直接写出尼尔斯是个怎样的孩子,而是采用了多
重选择性的全知视角。此视角多借助于故事中人的“感官”机制,充分调动
人物的视听感觉功能,来传达内在的思想活动与情感倾向。
四、推想结局
1. 看来院子里是待不下去了,尼尔斯在无意中骑上了鹅背,开始了八个月的旅行。回来后,他会变成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呢?(好孩子。)
2. 尼尔斯这八个月的时间,骑着这只鹅去旅行,究竟发生了哪些事情让他有了
这么巨大的改变?我们来看看这本书的目录,从中也许我们可以了解一二。
五、再识人物
1. 当初的尼尔斯真的是一个一无是处的坏孩子吗?再回到这个片段中,默默
批注。
2. 黑板上的板书你觉得要怎么改一下才合适?
(“坏”字加引号。)
六、总结课堂
你身边有像尼尔斯这样的人吗?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我们要如何去看待
他们?
【板书设计】
骑鹅旅行记(节选)
情真
意善
景美
“坏”孩子 “好”孩子
【教学反思】
课前尽量让学生抽时间去阅读这部作品,让学生对作品有初步的了解,为课文的学习打下基础。开篇以谈话导入,以问题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和思考。让学生在创新的世界里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立足于书但不局限于书。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究,勇于创新,并从文本的分析中感悟其中传递的信息,形成对学生有价值的人生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