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古诗二首 教案+反思(2课时,2份打包,含预习作业)

文档属性

名称 12 古诗二首 教案+反思(2课时,2份打包,含预习作业)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1-19 20:48:36

文档简介

12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本课12个生字,会写本课7个生字。
3.在诵读中感悟诗的意境美。
4.在诗中体会夏天的情趣,感受大自然的美,感悟祖国文化的博大。
【教学重点】
读准字音,识记字形,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
【教学准备】
古筝曲,动画《池上》《小池》课件,以及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生字,巩固生字。
2.精读诗歌,背诵诗歌。
3.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感受诗中的童趣,激发学生热爱美好事物的情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
1.出示生字。(会认字)
2.写出会写字。
二、细读课文、读中品悟。
1.范读古诗、指导朗读。
师:读古诗,不仅要把字音读准,还要读出诗的停顿。听老师读,在停顿的地方画上“∕”。
2.学生轻读,注意停顿。
三、再读课文,体会诗意,品味情趣。
1.结合视频,初步理解《池上》一课的内容。
师:(出示课件)这是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你们看,这是什么地方?有谁?在干什么?
2.自读古诗,试着理解诗意。
3.指导理解诗意。
(1)理解《池上》第一、二句。
师:大家看第一句中的“撑”,谁先扩词?(撑——撑伞、撑开、撑船、撑杆跳远……)咱们再看看视频,这里的撑就是“撑船,划船”的意思。
师:从“偷采白莲”你想到了什么?(生讨论)
①碧绿的荷叶,映着雪白的荷花,实在太美啦!小孩忍不住喜爱之情才去偷采白莲。
②小孩担心别人不让采,就悄悄地采。
③看出小孩很顽皮……
师:那我们就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二句,要读出小孩对白莲的喜爱之情,读出小孩的顽皮。
(2)理解《池上》第三、四句。
第三、四句中的“解”可用换词的方法理解,就是“知道、懂得”的意思。“踪迹”一词,可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就是“行动留下的痕迹”。可借助图片和资料来理解“浮萍”。用想象画画的办法理解“一道开”。
师:从“不解藏踪迹”中,你想到了什么?
①池里这么多白莲,采一些没关系,用不着躲躲藏藏。
②采白莲是因为爱白莲,用不着藏踪迹。
③小孩采到白莲,高兴得忘了藏踪迹,天真无邪,很可爱……
(3)指导朗读。
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四句,读出小孩的天真无邪。
(4)理解《小池》第一、二句。
师:《池上》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天真、活泼的小男孩形象,那《小池》又会给我们描绘了什么呢?现在我们就来看一看。(指读《小池》)
师:(出示课件:课文插图)这是什么?小池美吗?美在哪里?(指导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
师:看课文插图,说说你觉得池塘怎样?诗中是怎么写的?(引出诗句: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重点讲解“泉眼”“晴柔”的意思。 泉眼:泉水涌出的那个口子。晴:晴天。柔:柔和)
(5)理解《小池》第三、四句。
师:仔细观察图画,你看到了什么?诗中是怎么写的?(引出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简单讲述诗句的意思)
(6)启发想象,有感情地朗读。
①教师范读。
②学生练读。(4人组内,一人朗读古诗,其余3人想象看到的画面。组内交流)
③教师语言描述,激发学生想象。
师:初夏的早晨,阳光灿烂。我们来到一个幽静的小池边,只见水池中已经长出了一些嫩绿的荷叶,有的荷叶还没有完全展开,只是露出一个尖尖的小角;池里的泉眼正在悄悄地流动,池水非常清澈,倒映着浓密的树荫。这时候,飞来几只蜻蜓,有一只飞累了,落在尖尖的荷叶上休息。这样的景象,给你一种什么感觉呢?
(7)引导学生带着这种感觉朗读。
四、自读、练习背诵这两首古诗。
【板书设计】
古诗二首
池  上
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小  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教学反思】
《小池》一诗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首脍炙人口的绝句,描绘了初夏池塘优美的意境,赞美了大自然勃勃的生机,抒发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向往、喜爱之情。
这篇课文教学,我采用了这样的一些办法:首先是用画面、用故事感染学生,创设一种意境,让学生感受初夏河塘之美;然后我和学生交流对诗句的理解,相互提问、互相启发。这时,我在学生提问的基础上巧妙地引导学生理解关键词语,感受诗句的美妙意境。尤其是提出了“小荷露角”和“蜻蜓立上头”谁在先谁在后的问题,更是引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讨论、交流、想象,丰富了诗的意境,拓展了课堂的空间。


12 古诗二首

一、学习本课7个会写字,12个会认字。


1.读音提示。
“首”(shǒu)不读“sǒu”,“采”(cǎi)是平舌音。“树”(shù)是翘舌音。“爱”(ài)不要读成“nài”。
2.书写指导。


二、初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
1.《池上》的作者是(  ),《小池》的作者是(  )。
①杨万里    ②白居易
2.《池上》描写的是(  ),《小池》描写的是(  )。
①荷花 ②小孩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本课12个生字,会写本课7个生字。
3.在诵读中感悟诗的意境美。
4.在诗中体会夏天的情趣,感受大自然的美,感悟祖国文化的博大。
【教学重点】
读准字音,识记字形,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
【教学准备】
古筝曲,动画《池上》《小池》课件,以及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读准字音。
2.熟读古诗,了解夏天景物的特点。
3.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培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开门见山,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学过很多的古诗,也会背很多的古诗,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背给大家听?(指名背诵——展示学生平时的古诗积累)
2.揭题:古代诗人真是了不起,几个字就能描绘出那么多的事物,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和白居易、杨万里两位大诗人共同走进夏天的池塘,去欣赏夏天池塘里美丽的景色。
3.板书课题——古诗二首。
二、双向互动,初读识字。
1.范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
师:老师将课文朗读一遍,拿出你的笔圈一圈不认识的字。
2.轻声读文,学习会认字,并试着扩词。
师:结合书后的会认字表,借助拼音来学习会认字,将难读的字画上重点符号。(生读课文)
师:谁能把会认字表中的字读给大家听?并试着给它们组词语,能组几个,就组几个。(生读会认字,师出示生字卡片,生边读边扩词)
3.再读课文,识记会认字。
师:这些字我们放在课文中,看看你还能正确流利地读出它们吗?(出示两首古诗内容课件,指名朗读课文)
师:这些字在课文中,你们读得真准确,那谁能告诉大家,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回到生字卡片上来,将带拼音的生字卡片的拼音掩盖上,指名朗读,并让说出其记字的方法)
4.学习会写字。
师:会认字大家都认识了,下面一些字,不但要求会认还得会写呢,它们都是谁呢?请看大屏幕。(出示会写字)
师:谁来读一读?(生读)
师: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写一写,你就能牢记住这些生字啦。
5.指导书写。
师:要想把字写得漂亮,就要观察字的间架结构,起笔、运笔、行笔、收笔都要注意,这样写出来的字美观大方,就拿“无”来说,虽然笔画很少,但写好看,很不容易。怎样写好这个字?首先要想:这个字要写在田字格中央,因为是独体字,注意左右上下要对称,两横写在横中线上方,第二横要比第一横长,撇要舒展,竖弯钩的起笔在中心点上,竖的部分在竖中线上,弯钩要舒展。(生在田字格内书写会写字,教师巡回指导)
三、初学课文,质疑问难。
师:这一课的生字我们已经会认、会写了,现在,我们读读课文,想一想,你有什么疑问想弄清楚,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学生质疑,其他学生互相解答或教师引导)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白居易、杨万里两位大诗人用几个字、几句诗所描绘的夏季景色是怎样的一种美呢?下节课我们再来欣赏。
【板书设计】
古诗二首
首 踪 迹 浮 萍 泉
流 爱 柔 荷 露 角
首 采 无 树 爱 尖 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