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上化学 6.1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方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九上化学 6.1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方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1-21 23:10: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
姓名: 工作单位:
学科年级: 教材版本:
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知识结构图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本课题选自鲁教版九年化学第六单元第一节《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本课题主要学习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在学习本课之前,同学们在第二单元关于氧气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一些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的燃烧,了解到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及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都有关系;再加上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具备了对燃烧现象及灭火原理进行深入研究,以期获得理论上的升华的能力和条件。本课题是对之前所学过“燃烧”进行深入了解并且应用于实际之中。对以后将学习的“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可以起到铺垫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从学段课程标准中找到要求,并具体化为本节课的具体要求,明晰(学生懂)、具体、可操作、可以依据练习测试题)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理解燃烧与灭火的联系、灭火方法。
2.了解灭火器的使用方法、适用范围和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3.能运用燃烧的知识和灭火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防火、防爆问题。
4.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自主设计实验、动手实验、自己归纳现象和结论,使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实验、类比等科学探究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通过小组形式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精神。
2.通过观看“用火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人类的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3.通过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并感受成功的喜悦
本课题的重点是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难点是燃烧条件的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预备知识的掌握了解情况,学生在新课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如何设计预习)
在学习本课之前,同学们在第二单元关于氧气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一些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的燃烧,了解到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及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都有关系;再加上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具备了对燃烧现象及灭火原理进行深入研究,以期获得理论上的升华的能力和条件。
四、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明确各环节的子目标,画出流程图)

五、教学策略选择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设计(针对学习流程的设计的各流程,设计教与学的方式的变革,配置学习资源和数字化工具,设计信息技术融合点)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多媒体播放钻木取火的视频。提出问题:燃烧是怎么发生的?什么是燃烧? 观看视频,思考、猜想:钻木为什么能起火? 从成语入手,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多媒体图片展示木炭、硫、铁丝、蜡烛、煤炭、镁的燃烧。 引导学生回顾这些物质燃烧的现象,归纳总结燃烧的定义。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了解燃烧的一般定义
实验探究一:燃烧的条件那些物质可以燃烧? 学生分组探究小石块,木条,玻璃棒,纸张的燃烧情况。 从身边物质入手,让学生明白并不是所有物质都能燃烧,只有可燃物才能燃烧。
燃烧是否需要氧气? 点燃两支蜡烛,其中一支由烧杯罩住,观察蜡烛的燃烧情况。 让学生明白:可燃物燃烧,需要与空气(氧气)接触
需要达到一定温度吗 将小木条和小煤块同事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观察现象,讨论分析。 使学生学会合作与讨论,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物质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归纳总结: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演示实验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归纳总结:物质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通过实验,加深印象,有利于学生总结燃烧的条件,认识到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
多媒体展示火灾带来的伤害和损失,视频演示俄罗斯森林火灾救火现场 观看视频,认识燃烧失控到来的危害 让学生感受燃烧失控是灭火的重要性,为下面灭火的原理做好准备
实验探究二:想办法熄灭蜡烛,并思考原理 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讨论灭火的方法有哪些,原理是什么?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动手能力。
燃烧与灭火的实际应用列举生活中的实例,分析应该怎么灭火,原理是什么?分析钻木取火的原理 独立思考,回答问题 学以致用,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播放视频《常见的灭火器》《火灾中的逃生方法》 了解常用灭火器,学习在火灾中如何自救 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回顾反思: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有什么收获? 回顾课堂内容 让学生学会对知识进行归纳汇总。
六、教学评价设计(创建量规,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本节课在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都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新课程标准中将“能用生活中的实例解释燃烧和灭火的原理”定位在“理解”水平上,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中,在简单的演示实验之后,让学生通过举生活灭火实例来加深对燃烧的概念的理解,进而让学生体会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本节课的设计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举例到燃烧的概念、灭火的原理的得出等,层层深入。本节课让学生学习了从化学现象中归纳简单规律的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激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探究思路等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七、教学板书(本节课的教学学板书)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一、燃烧概念及燃烧条件:??1.燃烧概念: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2.燃烧的三个条件:(1)可燃物;(2)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3)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即着火点)。?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隔离。2.使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隔绝。3.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播放钻木取火的视频

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回顾燃烧的现象,总结燃烧的定义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猜想燃烧的条件

提出问题:什么是燃烧?燃烧的条件有哪些?

实验探究: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得出结论: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观看视频材料,了解灭火的重要性

深入研究:灭火的原理是什么

实验探究:灭火的原理是什么?

得出结论:破坏燃烧的条件即可灭火

安全教育:科学用火与灭火,火灾逃生

归纳总结

深入研究:灭火的原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