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田忌赛马 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6.田忌赛马 教案(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1-22 21:26: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6 田 忌 赛 马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会写8个词语。
2.把故事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完整。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主人公的思维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角色朗读等方法,使学生体会主人公的思维方法,理解田忌取得胜利的原因,感受孙膑的聪明才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的道理。
【教学重点】
1.能把故事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完整。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主人公的思维方法。
3.理解赛马的过程,从中领会只有善于观察,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的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田忌取得胜利的原因,体会孙膑的聪明才智。
【教学方法】
激趣法、质疑法、自主合作交流法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并能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故事讲清楚。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在我国古代战国时期,当时齐国的贵族很喜欢赛马,有一名大将叫田忌,他特别喜欢赛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历史故事。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根据课题质疑:和谁赛?赛几场?怎么赛?赛的结果如何?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理清脉络,整体感知。
1.教师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出示词语检查。
2.快速浏览一下全文,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赛马的过程?
3.再读课文,说说田忌赛了几场?怎样赛的?赛的结果怎样?
4.引导学生把故事的经过说具体。(教师相机板书)
田忌赛马的经过。田忌先用(    )对齐威王的(    ),接着用(    )对齐威王的(    ),最后用(    )对齐威王的(    )。比赛结果是田忌(    )。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把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说完整,是这一单元的重点,所以,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把故事说完整。
三、课堂总结。
田忌为什么能在比赛中获胜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
总结了这一课,又为下节课做铺垫。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理解田忌赛马获胜的原因,并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心理,品读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设计意图:
巩固旧知,目的是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故事说完整的能力及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理解田忌取得胜利的原因。
1.顺势设问:大家的马脚力相差不多,比赛的结果为什么不一样?
2.教师出示:脚力相差不多的马,只要安排好出场顺序,就可以获胜。
板书:巧妙安排出场顺序 这个计策谁想出来的?
板书:孙膑献计
三、学习“孙膑献计”部分。
1.这么好的主意,为什么田忌想不出来,齐威王也想不到,孙膑却想出来了?(出示问题)
2.为什么孙膑能想出这个好主意呢?想一想。(出示:善于观察 善于思考 知己知彼)
设计意图:
通过读文,学生能体会到孙膑的聪明才干是田忌获胜的关键所在。
四、角色朗读,品读人物。
1.学习了这篇文章,我们认识了3个历史人物。现在你能不能结合课本中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的词语对他们进行评价?你觉得他们各是什么样的人?
2.齐威王作为齐国的一国之君,在比赛中失败了,那么同学们能不能为齐威王当一次军师,想出让齐威王再赢回来的对阵图?小组交流,画一画。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独特的见解。
3.教师小结。
从以上的探索中,我们知道除了文中所描述的比赛的那种对阵形势以外,其他的对阵顺序田忌都不能取胜,孙膑当场就做出这种选择,真不愧是一位足智多谋的军事家。
五、总结。
1.两千年前的这个故事一定给了你很大的启发,说一说你的收获是什么。
2.(出示课件)总结:以后我们遇到什么事,都要善于观察,善于分析,调整思路,扬长避短,敢于打破常规,认真思考,抓住要害。
3.像这样以弱胜强的例子,历史上有很多,课后同学们可以找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
既总结了本课内容,懂得了道理,又引导学生拓展到了课外,课内与课外很好地结合起来。
【板书设计】
16 田 忌 赛 马
巧妙安排出场顺序
比赛获胜
孙膑:善于观察,善于思考,足智多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