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画 杨 桃
【教学目标】
1.认识“靠、而”等15个生字,会写“图、课”等10个生字。
2.学习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3.明白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难点】
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并能从课文中明白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教学准备】
1.生字词卡片、图片。
2.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2.体会出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画杨桃》。板书课题。
2.听写词语。订正。
3.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已初步认识了杨桃,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探讨一下“我”是怎样画杨桃的,以及这件事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
二、研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仔细研读人物的对话部分,选择其中一个人物研究一下。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变化进行分析。(课件)
2.学生寻找研究同一人物的学习伙伴,合作学习,共同研究。
(二)学生交流,相机引导。
(三)引导学生抓住描写“我”的动作、神态的句子,体会“我”的实事求是与情感变化。
1.“我”之所以把杨桃画成了“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是因为 。?
(课件)
(1)我的座位在教室前排靠边的地方。
(2)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3)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2.自由读,体会“我”的情感变化。
“我”认真地看,老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但“我”怎么也想不到会被同学们误解和嘲笑。在老师的教育下,同学们又理解了“我”。
课文没有直接描写“我”被同学们嘲笑与误解时的迷惑不解,伤心委屈;得到同学们理解时的轻松愉快与欣慰满足。但是可以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与“我”感同身受,深刻体会“我”的思想感情,从而体会以事实为依据的重要性。
(四)引导学生抓住同学们的语言变化,体会同学们从误解“我”到理解“我”的变化过程。
1.对比朗读教师与同学们的两次对话,体会同学们态度的变化。
(1)出示(课件)两段对话,学生自由对比读两段对话。你有什么发现?(第一段对话中同学们的答句后面都是感叹号,表示想当然、不假思索的语气;第二段话语中多了两处省略号,说明同学们的回答支支吾吾,结结巴巴,迟迟疑疑。)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
“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好,下一个。”
(2)补充提示语,在体验中有感情地朗读同学们嘲笑“我”的话语。鼓励学生个性化朗读,可以用肢体语言,如神态、手势,抓重点词、标点、语势等,同时说说为什么要这么朗读。学生互相评价。(课件)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同学们 。(不假思索地大声说)?
“它像什么?”“像五角星!”大家 。(异口同声地回答)?
“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不……像。” 。(那个同学发现他这时候看到的杨桃真像个五角星,有点难以置信)?
“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 。(他迟迟疑疑地说)?
“好,下一个。”
2.想象说话。老师请同学们坐到“我”的座位上看杨桃,是老师巧妙设计的教育学生的时机。请你想象当时的情景,同学们这一看,看出了怎样的结果?(课件)
这一看, ;这一看, ;这一看, 。?
(1)这一看,同学们发现从“我”的角度看杨桃,它确实像个五角星。
(2)这一看,同学们知道嘲笑“我”是错的。他们的神态发生了变化,一个个脸色通红,说话结结巴巴。(学生表演朗读)
(3)这一看,同学们都不好意思了,一个个脸羞得红红的。他们请求“我”的原谅。他们说:“对不起,我们不应该嘲笑你。你能实事求是地画出你看到的,
是多么不容易。原谅我们吧!”
(4)这一看,同学们懂得不能想当然地嘲笑别人。要实事求是,设身处地,尊重别人的看法。
(5)这一看,同学们理解了“我”。他们嘲笑“我”的时候,“我”没有流泪,而这时候,“我”却热泪盈眶,“我”的心里暖融融的,因为“我”得到了同学们的理解和尊重。
“我”从被误解到被理解,同学们从误解“我”到理解“我”,这个过程的变化,起主导作用的是老师的教育。谁来说说你们对“老师”的研究?
(五)抓住老师的神态变化,体会“老师”的循循善诱。(课件)
老师的神态为什么从严肃变得和颜悦色?
1.出示(课件)课文,读“审视”句:
老师看了看这幅画,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桌前,举起我的那页画纸,问大家: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理解“审视”和老师为什么审视。“审视”是指仔细看。老师之所以要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讲桌上的杨桃,是因为 。(课件)?
(1)对“我”的图画感到惊讶,也想看个究竟。
(2)想保护“我”的自尊心。
(3)对同学们的嘲笑感到不满,想考证后教育孩子们。
(4)他是一个严谨认真的教师,他要根据事实进行评价。
2.理解“严肃”。同学们的嘲笑像一根根鞭子抽打着“我”幼小而敏感的心灵,我感到伤心极了。“我”多么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此时此刻老师在想什么?(对随意嘲笑别人的孩子不满,想办法教育他们)
3.理解“和颜悦色”。老师和颜悦色,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出示教师的话语。读后讨论,老师的话的含义是什么?(看问题要实事求是)
5.为什么老师没有在审视杨桃后就用这段话语来教育“我们”?(是想让同学们换位思考,实事求是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6.同学们,“杨桃”风波结束了,但图画课会继续上下去,孩子们继续画杨桃,你猜想一下,这时他们的杨桃会画成什么样子呢?同时展示同学们自己从不同角
度画的杨桃并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三、联系生活,想象拓展。
同学们,我们已经在这节画杨桃的美术课上认识了这个班级的老师、同学,还有那个画画特别认真的“我”,也了解了发生在他们中间的故事。现在,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对他说几句话。(课件)
我想对作者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曾经嘲笑过“我”的孩子们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循循善诱的老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13 画 杨 桃
我的画——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老师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教学反思】
《画杨桃》这篇课文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情让学生理解“是什么样,画什么样”的道理,也就是要实事求是。如何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这一道理,在教学中我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分角色朗读,理解内容。
这篇课文里的对话有很多,在这节课上,我是通过让学生自己找出在看到“我”的画后,老师和同学们的各自反应,重点找出他们说的话,动作和神情,通过不同的态度进行对比,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借此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读好人物的话。尤其是同学的两次回答,第一次回答:“不像!”“像五角星!”第二次回答:“不……像。”“像……五……五角星。”两次回答内容相同,但是语气却不同,这里既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又让学生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从中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一环节中,学生在课文中找得很准确,而且在朗读时学生们的语气很到位,达到了对学生文字理解和朗读的训练目标。
二、抓关键段,理解道理。
老师的话是本文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理解老师说的每句话的意思,通过分析,学生明白了老师话中蕴含的道理。人们要做到“是什么样,画什么样”“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些道理,经过读书、思考、举例说明等方法,学生理解较深,学习效果很好。最后提出的问题:回顾老师的话,总结“他的教诲”是什么?学生这时就会很快答出,因为他们的话都反映了一个共同的主题: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只有相信自己的眼睛,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才能获取“一生受用”的“教诲”,使主题得到进一步升华。
【拓展延伸】
杨桃又名阳桃,羊桃,五敛子。常绿或半常绿乔木。奇数羽状复叶,小叶卵圆至椭圆形,顶有短尖头。花小,钟形,紫红色。浆果椭圆形,长5~8厘米,有五棱,间或三到六棱,未熟前果皮青绿色,熟时黄色,一年内开花数次,自夏至秋相继不绝,秋冬果熟时黄色,性喜高温多湿,好阴。分布于热带亚洲。我国华南地区均有栽培。果质生食或制成各种加工品,也供药用,能生津止渴。叶有利尿、散热毒、止痛、止血作用。
【教学随笔】
13 画 杨 桃
一、认识本课1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1.会认字。
shì kào ér bān hā dào shěn shì yè sù shǎnɡ qiǎnɡ xī yuè huì
室 靠 而 班 哈 倒 审 视 页 肃 晌 抢 嘻 悦 诲
2.会写字。
3.读音提示。
(1)“倒(dào)”是多音字,另一个读音是dǎo。
(2)“晌(shǎnɡ)”,不要读成xiǎnɡ。
(3)“审、视、晌”是翘舌音。
(4)“晌、抢”是后鼻音。“班”是前鼻音。
4.书写指导。
二、读一读下面的词语。
靠边 班里 哈哈大笑 嘻嘻 审视 倒不如 严肃 半晌
抢着 和颜悦色 教诲
三、读一读,记一记。
靠近 依靠 可靠 注视 仰视 视而不见 抢先 抢救 抢夺 喜悦
愉悦 赏心悦目
四、根据意思,连一连。
审视 形容态度和蔼可亲。
和颜悦色 (神情、气氛等)使人感到敬畏的。
严肃 仔细看。
五、对“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表现有什么不同?用自己的话说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老师的教诲让我终生难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目标】
1.认识“靠、而”等15个生字,会写“图、课”等10个生字。
2.学习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3.明白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难点】
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并能从课文中明白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教学准备】
1.生字词卡片、图片。
2.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靠、而”等15个生字,会写“图、课”等10个生字。
2.学习课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1.(教师在黑板上作画)先画一个圆,中间再画一个圆,里面再画一个圆,两边还各有个小角,这是什么东西,你们能看出来吗?
师:你们为什么猜不到,看不出我画的是什么?因为你们用的是习惯的,常用的那种观察角度。你们在喝早茶的时候,茶桌上有茶壶没有?
2.(教师出示杨桃)谁知道这种水果叫什么?观察一下,它有什么特点?
3.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座位上观察杨桃,把你看到的杨桃实事求是地画下来。
4.展示中间与前排旁边同学的画,看看有什么不同。或者让同学从前排靠边的座位上实际观察一下。
二、识字写字。
1.本文作者小时候也画过一次杨桃,并给他留下深刻印象。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1)多种形式识字、写字。(课件)
大屏幕出示15个生字。这些生字你认识哪个?
学生随机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倒(dào)”是多音字,另一个读音是dǎo。“晌(shǎnɡ)”,不要读成xiǎnɡ。“审、视、晌”是翘舌音。“晌、抢”是后鼻音。“班”是前鼻音。
(2)出示词语。教师出示词语。(男生认读——女生认读——全班认读)(课件)
靠边 班里 嘻嘻 审视 严肃 半晌 抢着 教诲 倒不如
哈哈大笑 和颜悦色
(3)游戏识字。
(4)学生开火车读。
2.指导观察、练习写字。(课件)
(1)让学生先自己观察文后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2)教师重点指导并范写“图、摆”这几个字,要注意指导学生把它们的各部分写紧凑些。
(3)学生练写。
(4)把学生写的生字、词在多媒体上展示,并引导学生评一评。
三、初读课文,畅谈收获。
1.通过读课文你学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
3.师生梳理总结课文主要内容。(课件)
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在图画课上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对“我”的不同态度。我们从中知道了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并受到了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四、布置作业。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同学们分角色朗读师生的对话部分。
【板书设计】
13 画 杨 桃
主要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并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