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感知信息 教案2(苏教版七年级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节 感知信息 教案2(苏教版七年级下)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09-08-09 14:2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三节 感知信息

一、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说出眼的基本结构和视觉形成的过程。(重点)
2.说出耳的基本结构和听觉形成的过程。(重点、难点)
3.说出人体皮肤的感觉功能。(重点)
技能目标:
调查近视形成的原因,并提出预防近视的对策。(重点)
情感目标:
养成良好的用眼、用耳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难点:
1.描述眼的基本结构和视觉的形成过程。
2.探究人体皮肤的感觉功能。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眼球模型、耳的模型。
2.FLASH: (1)视觉的形成过程;(2)瞳孔变化;(3)眼球结构;
(4)正常眼和近视眼。
3.视频:(1)眼睛的结构及视觉的形成;(2)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
(3)声带的振动;(4)皮肤的结构和功能;(5)感觉器官与人体平衡。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1课时) 导入新课 [引言]:人们常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我们的眼和耳是认识世界的重要感觉器官。你知道吗,在我们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中,90%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眼与视觉 眼球的结构 以上是来自视觉。眼是接收光信息、引起视觉的器官,眼球是眼的主要结构,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眼睛的构造。[自学]:请根据书上的眼球结构图及相关的文字说明,自学眼球的结构,并列表归纳眼球的结构组成。[播放视频]:眼球的结构。引导学生再次熟悉眼的各部分构造。[介绍]:角膜有聚光作用;巩膜有保护作用;不同人种的虹膜颜色不同;脉络膜富含血管,有营养眼球的作用;睫状体可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视网膜具有感光作用。[出示]:眼球的结构模型,请同学自己讲解。[反馈习题]:1.位于眼球最前方的是( )2.我们说的黑眼球指的是( )白眼球指的是( )3.眼球的结构中具有感光作用的是( ),
含有丰富的血管,对眼球起营养作用的是( )A.巩膜 B.视网膜C.角膜 D.虹膜
E.晶状体 F.脉络膜[体验]:大家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如果你看电影迟了,刚进电影院时伸手不见五指,过一会儿,你才能看见周围的人和座位。当你刚走出电影院时,你会感到 自学眼球的结构并列表归纳:外膜 角膜巩膜虹膜中膜 睫状体脉络膜内膜: 视网膜 一位同学指着模型边提问边请同学回答,巩固眼球的构造。 积极思考回答。 大多数同学有同样的体验,表示认同,对问题产生兴趣。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视觉的形成 外面太亮了,不由眯起双眼。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出示]:猫的瞳孔大小的调节图片。[播放FLASH]:瞳孔的变化。[小结]:虹膜会自动调节瞳孔的大小,以调节进入眼内光线的多少。[提问]:视觉究竟是如何形成的?[播放FLASH]:视觉的形成。[提问]:在视网膜上形成的像是什么样的?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像是正立等大的?[介绍]:正像是受生活经验的影响,由于视觉已经由大脑皮层根据经验作了调整。[思考]:请同学复述视觉的形成。[提问]:人为什么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播放FLASH]:视觉的形成——双凸透镜实验。[提问]:实验中的凸透镜、白纸板分别相当于眼球的什么结构?[结论]:晶状体的曲度可以根据物体的不同距离而改变,使物像正好落在眼球内的视网膜上。晶状体的曲度大小是由睫状体调节的。[提出问题]:你的眼睛近视吗?近视会给人造成许多不便,也影响你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影响到你的学习 观察后发现猫的瞳孔在亮处变小,在暗处变大。 认识到人的瞳孔也能调节。强光下瞳孔缩小,减少进入眼的光线,以保护视网膜不受过强的刺激;弱光下瞳孔扩大,增加进入眼内的光量,使视网膜能得到足够的刺激。 直观发现视网膜上形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对此感到困惑。 根据FLASH说出:外界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形成视觉。直观发现凸透镜凸度越大,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越近。回答:白纸板相当于视网膜,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认同要想看清近处的物体,晶状体的曲度变大,看清远处物体时,晶状体的曲度变小。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近视及预防 和生活。近视是怎样形成的?如何纠正? [播放FLASH]:近视眼的形成及纠正。 [自学]:我们平时所学的假性近视与真性近视有什么异同? [填表]: 假性近视真性近视眼球前后径不变变长晶状体凸度增大凸度过大物像位置在视网膜前方前方配戴眼镜凹透镜凹透镜 [讨论]:如何预防近视眼的发生? [小结]:“三要”1.读写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在33厘米左右。2.要定期检查视力,认真做眼保健操。3.看书、看电视或使用电脑1小时后要休息一下,要远眺几分钟。 “四不看”:不在直射的强光下看书;不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不躺卧看书;不走路看书。 通过观看发现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引起的。可以佩戴凹透镜加以纠正。 自学阅读完成填表题。了解真性近视与假性近视两种眼疾的成因和矫正方法。 全班热烈讨论,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谈论,涉及用眼卫生,食物营养和眼的清洁卫生。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耳和听觉 耳的结构 [出示]:一组图片,请同学们思考,如果没有了听觉,情景会怎样? [提出问题]:听觉是如何产生的?让我们先来了解耳的构造。 [播放视频]:耳的结构。引导学生在观看时注意片中提到了耳的哪些结构。 [自学]:耳的结构。并用大括号的形式进行概括。 [小结]:耳的结构:外耳 耳 廓外耳道鼓 膜中耳 鼓 室咽鼓管听小骨耳 蜗内耳 半规管前 庭 [出示]:耳的结构模型。
[讲解]:耳的各部分结构的功能。特别介绍咽鼓管是连通咽部和鼓室的通道,如果我们不注意卫生,在感冒期间让病毒沿咽鼓管进入我们的中耳,就有可能得中耳炎。
[讨论]:飞机下降之前,乘务员会分发糖果给你,并说这对保护耳有益,你能解释吗?
[解释]:由于飞机下降时,大气压增大,压迫耳的鼓膜,使我们的耳感到特别不舒服。而进行吞咽动作时,大气会从咽鼓管进入中耳, 纷纷说出:如果没有听觉,听不到萨马兰奇先生宣布中国主办2008届奥运会的消息;听不到电话铃声;不能避开身后开来的汽车;课堂上也不能听见别人的讨论发言。从而切身感受听觉对人的重要性。认真观看,并记录下外耳、耳道、耳鼓、中耳、内耳、锤骨、砧骨、镫骨、耳蜗等结构。从而对耳的结构有初步的认识。 说出耳的结构的功能。对于半规管和前庭的功能不清楚。 一位同学带领大家指模型巩固有关结构的知识。 热烈讨论,坐过飞机的同学描述飞机上升、下降时耳感到特别不舒服,认同这是由于鼓膜内外的压力不平衡所致。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听觉的形成 皮肤感觉 从而使鼓膜内外的大气压相等,我们就会感到舒服些。
[提问]:根据你对耳的结构和功能的了解,你能推测出听觉的形成过程吗?
[播放FLASH]:听觉的形成过程。
[总结]: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播放视频]:感觉器官与身体平衡,介绍半规管和前庭的作用。
[讲述]:眼和耳是我们认识世界的重要感觉器官,但皮肤却为我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感觉,你能说出几种?
[播放视频]:皮肤的结构和功能。请同学们在观看时认真记录片中出现的皮肤的结构。
[出示]:皮肤的图片和模型,对皮肤的结构向同学们做大概介绍。
[介绍]:皮肤上分布着多种感受器,能感知多种信息的刺激,如外界物体的大小、形状、软硬、冷热等。
[播放视频]:皮肤上的感受器。
[讨论]:皮肤的感觉有什么作用? 思考后一位同学上讲台试着指图讲解听觉的形成过程。 开拓视野,认识到耳除了有听觉功能外,还有维持身体平衡的功能。 集体回答:触觉、痛觉、冷觉、热觉。 认真观看,记录下皮肤的表皮、真皮及真皮内的神经末稍、毛血管、毛发等。从而对皮肤有了初步了解。 了解到指尖对触压最敏感。盲人主要依靠手指的触摸来“阅读”盲文。讨论回答:皮肤的感觉具有保护性,能使人避开有害的刺激。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