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9张PPT。第四单元古诗三首马 诗[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 李贺,字长吉,是“长吉体诗歌开创者”。唐代诗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大郑王)后裔。有“诗鬼”之称,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李贺因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知诗人 “马诗”即描写马的诗歌,是中唐诗人李贺所作的一组五言绝句,共二十三首。这是历来写马之作中的经典,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以“马”为题写作的组诗。李贺写作马诗并非只是为了描绘马的外形,更多的是借马来表达对在位者的赞美、讽刺,对他人或自己身世的悲叹或怜惜之情。解诗题读诗文马 诗[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读诗文马 诗[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快走/踏/清秋。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如:像。燕山:指燕然山,这里借指边塞。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大漠:沙漠。明诗意 在众多文学作品中,“吴钩”已经超越了兵器本身,成为驰骋疆场、励志报国的精神象征,上升为一种骁勇善战、刚毅顽强的精神符号。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诗歌一、二句描绘出一幅富有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大漠的沙石(在月光的照耀下)像雪一样晶莹洁白,燕山上空挂着一弯金钩似的月亮。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这里指戴上金络脑。快走:迅速地跑,痛快地跑。何当:何时将要。清秋:天气凉爽的秋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诗歌三、四句借马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 请结合作者资料思考,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呢?悟诗情 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作者不得志之时。而“燕山”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方。本诗正是当时所写。写作背景 咏物诗,即诗人借咏叹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和人生选择。 咏物诗所咏之 “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融合在一起,借此或流露自己的人生态度,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咏物诗 诗人通过咏马,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但又热切期望自己的抱负得以施展、为国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呢?思想感情1.背诵、默写诗歌。
2.搜集有关马的诗歌作品。作业布置石灰吟[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 我叫石灰。我的前身是石灰石,住在大山里,勤奋的工匠经过千锤万击把我与大山分离。将石灰石放入石灰窑中与焦炭混合在一起煅烧,就变成了生石灰。经过烈火的考验,我的主要成分发生了变化,由碳酸钙变成了氧化钙。这时的我外形仍然像一块块石头,但浑身雪白。石灰的自述 如果把生石灰放进水中,水立即就沸腾起来,像水烧开了一样。如果这时碰到人的肌肤,其烫伤程度要远远超过沸水的烫伤程度。经过这次巨变,我成了另一种形态——熟石灰。这个过程把我由块状的石头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我的主要成分也由氧化钙变成了氢氧化钙。 不过,这个过程对我而言不算什么。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人们把我洒在猪舍、鸡舍或刷在树上用于消毒杀菌;把我与沙子混合搅拌均匀后用来砌砖,这样砌的砖较为牢固;房子修建好后,还要用石灰浆来粉刷墙壁,让墙壁变得洁白坚硬;许多化工厂用我来处理酸性污水;果农也用我和硫酸铜配成药液来杀菌除虫。 于谦,明朝名将。字廷益,号节庵。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有《于忠肃公集》。曾做过巡抚,为民兴利除弊,后来做了兵部尚书。他忧国忧民,为官清正,性固刚直,不畏强权,深受人民的爱戴。他的诗风中始终贯穿着深沉的报国爱民的思想及廉洁坚贞的高尚情操。作者简介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经过千万次锤凿才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烈火焚烧的炼制也好像是平常的事情。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困难。好像。平常。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纵然粉身碎骨也毫不害怕,只要能将清白留在人间。全,全然。指高尚的节操。这两句一语双关,借石灰不顾一切、洁白的特点来表明自己的志向:要不惜一切代价,不畏艰难险阻,保持高尚清白的品格和追求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为国为民的人生理想。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第三句“粉骨碎身浑不怕”。“粉骨碎身”极其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此句中的清白是拿石头的颜色作比较 。 石灰由于它的坚强不屈、洁身自好在人间留下了清白,写出了它历经磨难,却又保持着自身的廉洁与清白。同时,作者也借石灰来激励自己,写出了自己对其今后的人生的宏伟追求。他也像石灰一样任凭怎样的千锤万击,任凭烈火如何焚烧,哪怕是粉骨碎身,他都毫不畏惧,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绝不屈服。 这首古诗体现了石灰的哪些品质? 《石灰吟》的作者是明代的于谦。吟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诗人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通过对石灰石不畏“千锤万凿”和“烈火焚烧”,即使“粉骨碎身”也要留下清白石灰的描写,赞颂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抒发了诗人不同流合污,反映了诗人廉洁正直的高尚情操。 明朝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以权谋私,每逢朝会,各地官僚为讨好他,多献以珠宝白银,巡抚于谦每次进京奏事,总是不带任何礼品。他的同僚劝他说:“你虽然不献金宝、攀求权贵,也应该带一些著名的土特产如线香、蘑菇、手帕等物,送点人情呀!”于谦笑着举起两袖风趣地说:“带有清风!”以示对那些阿谀奉承之贪官的嘲弄。 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咏煤炭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jué)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yí)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竹 石[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中国清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画擅兰竹。他的一生可以分为读书、教书 、 卖画扬州 、 中举人、进士及宦游 、 作吏山东和再次卖画扬州五个阶段。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牢牢咬住青山绝不放松,将竹根扎在山石的裂缝中。作者把竹子拟人化,用“咬”字歌颂竹子顽强的意志和个性“破岩”形容生活极其艰苦。这里“咬定青山”“立根”“破岩”既是实写竹,也是暗喻人的坚定立场。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遭受无数磨难打击,它还是那样坚韧挺拔;不管是东风西风,还是南风北风,都不能把它吹倒,不能让它屈服。直接抒怀,表达作者永不屈服的坚强意志和骨气。任凭。你。寓意深刻的题画诗前两句说竹子扎根破岩中,根基坚固,洋溢着诗人的赞美之情。后两句是对竹子的坚定顽强的精神的赞美。同时也隐喻了作者自己风骨的强劲。全诗语言明白晓畅,风骨凌然,塑造了一个百折不挠,顶天立地的精神强者的形象。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从经历风雨而不屈这一角度,再次赞美了岩竹坚强的风骨与越挫越勇的斗争精神。这既是诗人不愿与污浊的官场同流合污的写照,又表现了他所追求向往的人生境界,常被后世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以及受到敌人打击决而不动的风格。 这是一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也是一首咏物诗。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全诗语言简易明快,执著有力。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