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2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1-20 12:53: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用计算器探索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本课是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十单元“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第83~84页的教学内容。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借助计算器的计算,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积随另一个因数变化的规律,让学生在利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比较、归纳及猜想、验证等一系列数学活动,进一步获得探索数学规律的经验,发展思维能力;让学生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使学生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结论的严谨性与确定性,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探索一些特殊算式计算的规律,能根据发现的规律写出同类算式或同类算式的得数,能用计算器验证一些算式计算得数的规律。
2、使学生经历用计算器计算、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计算规律的活动体会数学规律的发现过程,积累探索规律的经验,培养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提升归纳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发现一些特殊算式计算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奇妙,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用计算器计算、探索一些计算的规律。
教学难点:抽象和归纳相应的规律。
教学过程:
第一段:发现规律
流程1:基本练习
师: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已经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了,现在,请大家用计算器来算课件出示基本练习题:36 × 30 =
流程2:反馈过渡
师:很快可以得出: 36 × 30 = 1080,大家是不是都很喜欢用计算器计算呀?今天我们就继续借助计算器来学习“用计算器探索积的变化规律”这部分内容。
第二段:探索规律
流程3:猜想
课件出示例题表格:
一个因数
另一个因数

积的变化
36
30
1080
——
36
30 × 2
1080 ×
36
30 × 10
36 × 8
30
36 × 100
30
师:刚才我们已经用计算器算出36×30=1080,请大家上下观察表格三行:如果一个因数36不变,另一个因数30乘2、乘10、或是乘其它的数,想一想,积会有什么变化呢?再观察表格的第一行与下面两行,因数30不变,把另一个因数36乘8、乘100、或是乘其它的数,积又会有什么变化呢?
流程4:初步验证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观察和思考进行了大胆的猜想,请大家用计算器来算一算,再把得到的积与1080比一比,看看是不是和大家猜的一致。
流程5:反馈交流
课件出示完整表格:
一个因数
另一个因数

积的变化
36
30
1080
——
36
30 × 2
2160
1080 × 2
36
30 × 10
10800
1080 × 10
36 × 8
30
8640
1080 × 8
36 × 100
30
108000
1080 × 100
师:结果果然与我们的猜想一样。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因数36不变,另一个因数30乘2,得到的积2160就是原来的积1080乘2;如果30乘10,得到的积就是1080乘10。同样,如果30这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36乘8,得到的积就是1080乘8;如果36乘100,得到的积就是1080乘100。
流程6:深入验证
师:我们通过观察、大胆猜想: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得到的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几。并通过一组题的计算和比较验证了我们的猜想。但仅通过一组题就得出一条规律还不够严密,大家还能再找一些这样的例子,进一步进行验证吗?
流程7:得出结论
师:同学们举了很多例子来对我们的猜想进行验证,是不是都符合刚才的猜想呢?通过观察、猜想、验证,我们又探索出了乘法运算的一条重要规律,积的变化规律。课件出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得到的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几。
第三段:应用规律
流程8:想想做做1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1.填表。
一个因数
5
5
5
5 × 5
5 × 20
另一个因数
4
4 × 3
4 × 10
4
4

20
师:大家会直接应用刚才发现的规律,完成这张表格吗?
流程9:交流想想做做1
课件出示上题答案:
一个因数
5
5
5
5 × 5
5 × 20
另一个因数
4
4 × 3
4 × 10
4
4

20
60
200
100
400
师:应用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5不变,另一个因数4乘3,积就等于原来的积20乘3,得60,同理,我们很快就能得出其他几题的积分别为200、100、400,
流程10:想想做做2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2:根据每组第一题的算式,直接写出下面两题的得数:
24 × 3 = 72 7 × 15 = 105 16 × 5 = 80
24 × 30 = 7 × 150 = 16 × 20 =
24 × 300 = 7 × 1500 = 16 × 35 =
师:有了规律,我们还要做到灵活应用,请同学们根据每组第一题的算式,直接写出下面两题的得数。
流程11:交流想想做做2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2答案:
24 × 3 = 72 7 × 15 = 105 16 × 5 = 80
24 × 30 = 720 7 × 150 = 1050 16 × 20 = 320
24 × 300 = 7200 7 × 1500 = 10500 16 × 35 = 560
师:第一组题,已知24 × 3 = 72,依据规律,一个因数24不变,另一个因数3乘10,积就等于原来的积72乘10,得720,第三题24乘300,可以根据第一题来思考,也可以根据第二题来思考,都能得到积是7200,第二组、第三组题也可以依据规律很快得出结果。
流程12:想想做做3
师:应用这个规律,还能帮我们解决许多实际问题。
课件出示:3.一种计算器的单价是38元,买4个这样的计算器要多少元?买20个、40个、400个或800个呢?
单价(元)
38
38
38
38
38
数量(个)
4
20
40
400
800
总价(元)
师:请同学们自己在书上填一填,然后比较每次购买的数量发生了什么变化?每次的总价呢?
流程13:交流想想做做3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结果:
单价(元)
38
38
38
38
38
数量(个)
4
20
40
400
800
总价(元)
152
760
1520
15200
30400
师:我们看计算结果,我们可以口算出38乘4得152,依据积的变化规律,计算器单价不变,数量在原来的基础上乘几,得到的总价也就在原来的基础上乘几,所以我们很快可以计算出总价分别是152、760、1520、15200、30400元。根据实际的需要,才算真正灵活地应用数学知识。
第四段:小结、作业
流程14: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借助计算器,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的方法探索出了积的变化规律,应用这一规律,不仅可以提高计算速度,还能解决许多实际问题。如我们去商场购物、去农贸市场买菜等,营业员就常常应用这一规律很快算出购买者所需的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