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认识并掌握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2.在探究图形特征以及相关结论的活动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发现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准备:
长方形纸、正方形纸、课件、课堂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我们根据三角形角的特点,可以将三角形具体分为哪几类?
师:今天,我们根据三角形的边研究三角形的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回顾,知道上节课三角形的分类是按角来分的,那么三角形除了可以按角来分,更可以按边的特点来分,潜移默化的教授分类思想。】
二、认识新知
1.认识等腰三角形。
(1)量一量:3个三角形每条边的长度,看看这些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先单独思考发现,再同桌说说,全班汇报)
师:像这样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说明:在等腰三角形中,这两条相等的边都是它的腰,第三条边是它的底,两条腰所夹的角是它的顶角,腰和底的两个夹角是它的底角。
(3)让学生在例6的三个三角形中分别标注腰和底,再同桌互相指一指,说一说每个三角形的顶角和底角。
交流:你是怎样找等腰三角形的腰和底的?顶角和底角呢?
(4)操作探究特征。
出示例题中剪等腰三角形的步骤,要求学生用长方形的纸,照样子剪出一个等腰三角形。(同桌合作)
交流:为什么这样剪出的就是等腰三角形?
小组探究:等腰三角形还有哪些特征?
【设计意图:在学习例题时,先让学生观察几个三角形,量一量各边的长度,说说有什么共同点,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按要求量一量每个三角形的边长,并交流概括出这些三角形的共同特点。通过这样的操作活动,使学生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在探索图形特征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锻炼思维能力。】
2.认识等边三角形。
(1)学生测量边长并比较长度,有什么发现?
师: 3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
(2)操作探究特征。
出示例题中剪等边三角形的步骤,要求学生用正方形的纸,照样子剪出一个等边三角形并小组内自主探究等边三角形的特征。
师:等边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吗?是等腰三角形吗?(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和师生的互动,充分放手,让学生感受等边三角形的特性。】
三、巩固练习
1、按边给下面三角形分类
(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通过判断,加深学生对已经学习的等腰、等边三角形的认识,并能够根据题目特点快速判断。】
2、三角形的分类。
3、(1)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70度,它的一个底角是多少度?
(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35度,求顶角的度数。
【设计意图:反复运强化等腰等边三角形的腰和底的知识,会根据条件快速判断方法及运用的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五、全课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通过复习,你有哪些收获?
先自己想一想,再同座说一说,最后指名口答,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先思考“本节课复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再通过思考“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整理自己的学习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