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五
本次“语文园地”安排了5个板块的内容。“识字加油站”让学生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我的发现”让学生学会通过偏旁认字;“字词句运用”引导学生注意区分形近字和同音字,巩固音序查字法;“日积月累”让学生积累歇后语;“和大人一起读”引导学生明白平时不能只爱听好话。
“语文园地五”通过认形声字、同音字等帮助学生学会归纳对比,认识生字,有助于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较好的认字体系。学生学习起来,难度不大,容易接受。学生第一次接触歇后语,兴趣较大,教师可以拓展教学,补充一些简单的歇后语,让学生增加兴趣和积累语言。寓言故事内容清晰易懂,寓意深刻,学生学起来也不难。
1.认识“饭、能”等8个生字,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学习利用形声字的结构特点识记生字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2.学会通过偏旁认字,了解字意。
3.能够区分形近字和同音字,巩固音序查字法。
4.背诵简单的歇后语,理解意思。
5.理解《狐狸和乌鸦》的寓意。
重点:认识形声字,能通过偏旁认字,能区分形近字和同音字。
难点:积累歇后语,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
教师:多媒体课件;字典。
学生:准备字典;预习“语文园地五”。
2课时
1.认识“饭、能”等8个生字,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学习利用形声字的结构特点识记生字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2.学会通过偏旁认字,了解字意。
3.能够区分形近字和同音字,巩固音序查字法。
一、识字加油站。
1.学生自由读儿歌,观察儿歌中的规律,小组交流讨论。
2.先让学生拼读每一行最后一个生字,朗读韵母,在读中发现这些字的特点。
3.根据课本指示,让学生说“泡、饱”等6个字的特点。
生1:韵母都是“ao”。
生2:这6个字里面都有“包”。
师:同学们说得真有道理。这6个字是形声字,即由表示意义范畴的意符(形旁)和表示声音类别的声符(声旁)组合而成。
4.认一认生字条中的生字,再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5.教师还可举出几个声旁是“包”的字,让学生试着认一认。(如苞、雹、炮等)
二、我的发现。
课件出示“我的发现”的内容。
1.出示 :吃 叫 吹 咬
(1)找它们的特点。(都有“口字旁”)
(2)学生边读边做动作。
(3)读字、认字、组词。
(4)再写几个“口字旁”的字。
(5)总结:含“口字旁”的字大多与嘴有关。
2.再出示:提 拔 捉 拍
(1)读一读,讲讲特点。(都有“提手旁”)
(2)读字、认字、组词。
(3)再写几个“提手旁”的字。
(4)学生做动作并思考“提手旁”与什么有关。
(5)总结:这些动作与手有关,所以“提手旁”的字大多与手有关。
3.再出示:跑 跳 踢 踩
(1)读一读,讲讲特点。(都有“足字旁”)
(2)读字、认字、组词。
(3)再写几个“足字旁”的字。
(4)学生做动作并思考“足字旁”与什么有关。
(5)总结:这些动作与脚有关,所以“足字旁”的字大多与脚有关。
三、字词句运用。
1.选一选,填一填。
(1)利用课件出示“青”与“清”,“在”与“再”,找两个学生朗读,发现每组读音一样。
(2)找学生区分“青”与“清”,讲解“青”代表颜色为绿色,而“清”可以表示水清澈,与水有关。
(3)找学生区分“再”与“在”,讲解“在”表示在某个时间或地点;“再”可以表示“又一次”。
(4)学生朗读句子,明白句意,并选择正确的汉字填空。
(5)教师核对答案并点拨。
2.比一比,看谁先从字典里查出下面的字。
(1)教师复习音序查字法步骤:
①在“汉语拼音音节索引”中找到大写字母。
②找到该字的音节和对应的页码。
③根据声调找到生字。
(2)出示需查生字,比一比谁查得最快。
(3)查得最快的同学可以交流自己查字典的方法以及查得比较快的诀窍。
语文园地五
识字加油站:形声字
我的发现:口字旁 提手旁 足字旁
字词句运用:青 清 再 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背诵简单的歇后语,理解意思。
2.理解《狐狸和乌鸦》的寓意。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我们学过成语、谚语,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语言形式。教师出示“日积月累”里的歇后语。
2.出示幻灯片,师生交流歇后语背后的故事,体会歇后语所传承的深厚的文化底蕴。
3.教师总结:像这样的词语叫做歇后语。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歇后语的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有时也称作“俏皮话”。
二、日积月累。
1.学生自由读歇后语,说说你的发现,可以是形式上的,也可以是内容上的。
2.学生讨论、交流歇后语的特点。
(首先,歇后语由两部分组成。其次,前后的意思是有联系的。前面一部分是说事,类似谜面;后一部分是解释,类似谜底,也是想表达的意义所在。)
教师总结: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像谜底,自然贴切,实际上是把话说得更加形象、具体了。
板书:(形象或事例)——(解释、说明)
3.学习歇后语。
(1)学习: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
师:小葱拌豆腐是什么颜色呢?
生:葱白、葱叶和豆腐一共是两种白色,一种青色。
师:颜色是一种青色,两种白色,故曰“一清二白”。
(2)学习: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师:大家想想篮子是什么样的?
生:竹篮是竹条编织而成,中间细缝很大。
师:那竹篮能装住水吗?
生:不能。
师:所以用竹篮打水,是什么结果呢?
生:一场空。
(3)学习:芝麻开花——节节高。
师:你们见过芝麻吗?
生:见过。
师:(出示芝麻开花的图片)你们能说说芝麻开花的样子吗?
生:芝麻是从下往上开花的。
师:进入成熟期的芝麻,每开花一次,就拔高一节,接着再开花,再继续拔高。开花就意味着结籽。所以,生活中我们用“芝麻开花——节节高”来形容好上加好。
(4)学习: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以前人们怎样取水吗?
生:他们需要用桶把水从井里打起来。
师:对的。那么如果有十五个吊桶一起打水,会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
生:15个桶,都往一个井里放,桶碰桶,绳缠绳。
师:是啊!数量繁多,纵横交错,这首先就是让人眼乱心更乱啦;再者,有七八个正上着,七八个正下着,上上下下,令人心神不安啊!所以,形容一个人心绪繁杂不定,就叫“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4.小结:歇后语比较容易理解,形象具体,同学们要注意积累哦!
三、和大人一起读。
1.创设情境,学习第1自然段。
(1)看,乌鸦来了(出示书中乌鸦插图),同学们,你从他的打扮上可以看出他是一位( )。他找到了一片肉,可高兴了。他会想些什么呢?
(2)这时候一只狐狸(出示书中狐狸插图)出来找吃的,他看到了乌鸦嘴里的那片肉,会怎么样?
出示句子:狐狸馋得直流口水。
看图理解并有感情地朗读。
(3)齐读课文第1自然段。
2.提出要求,自学第2~5自然段。
狐狸特别想吃那片肉,所以他就去想办法了。课文的第2~5自然段就写了这个过程。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看狐狸都想了什么办法,边读边画。
(出示自读要求:狐狸对乌鸦说了什么?用“——”画出来,乌鸦听了狐狸的话又有什么反应?用“——”画出来。)
3.分析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第一次对话。
①指名读第2自然段。
②“眼珠一转”说明什么?
③狐狸是真心向乌鸦问好吗?(板书:您好)
④乌鸦什么反应?(板书:没回答)
(2)学习第二次对话。
①指名读第3自然段。
②狐狸说话前是什么表情?(赔着笑脸)
③齐读狐狸说的话。(板书:孩子好吗)
④乌鸦听了狐狸的话是什么反应?没回答为什么要看他一眼呢?(板书:看一眼)
(3)学习第三次对话。
①出示第4自然段,找一找狐狸一共说了几句话。
②男生读第1句,这句话说了什么?读好“真漂亮”。(板书:漂亮)
③女生读第2句,这句话说了什么?读好“嗓子真好”“谁”。(板书:嗓子好)
④出示乌鸦和麻雀图。你觉得谁的羽毛好看?
⑤请学生试学乌鸦的叫声,你觉得好听吗?
⑥狐狸这样说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⑦总结:乌鸦的羽毛本来就没有麻雀好看,叫声谁都不爱听,可狐狸却偏说好看、好听。像这种明明不好却说好的话,我们就叫它“奉承话”。(板书:奉承话)齐读两遍。
⑧乌鸦听了奉承话是什么反应?
(板书:得意 唱)
⑨结果怎么样?(课件演示肉掉下来的过程)
(4)学习第6自然段。(出示句子)
什么叫“一溜烟”?狐狸为什么要跑这么快?
4.拓展说话。此时的乌鸦正伤心地哭呢!(播放哭声:呜呜……我真后悔呀……呜呜……)(出示打电话的图)谁来打个电话安慰他一下。
5.对照板书,完成练习,总结全文。
(1)狐狸对乌鸦说了( )次话。他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 )。乌鸦喜欢( ),所以上了狐狸的当,嘴里的肉掉下来被( )。
(2)总结乌鸦的教训。
出示:闪光的东西并不都是金子,动听的语言并不都是好话。——莎士比亚
(3)你们还想对狐狸说些什么呢?
语文园地五
日积月累:歇后语
(形象或事例)——(解释、说明)
和大人一起读:狐狸和乌鸦
第一次对话:狐狸:您好 乌鸦:没回答
第二次对话:狐狸:孩子好吗
乌鸦:看了一眼
第三次对话:狐狸:漂亮,嗓子好(奉承话)
乌鸦:得意 唱(丢了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