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4分香蕉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4分香蕉北师大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1-20 15:06: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分香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64页
教材简析:
 ?《分香蕉》是《新课标北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中的内容,是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用2——5的乘法口决,口算表内乘法,及大量的等分活动,学生积累了一定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开展“分一分”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除法的意义,并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及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结合“分香蕉”的具体环境与经验,抽象出除法算式,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感受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知道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平均分的具体过程。
教学难点;
  如何建立除法与等分活动之间的联系。
教学方法:动手操作法,合作学习法。
课前准备:课件 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教学情境图,教师讲故事,导入新课。
  有两只小猴子上山摘果子,他们摘了许多的香蕉,就高高兴兴地回到家。请小朋友们帮小猴数一数,它们摘了多少根香蕉?(引导学生数香蕉,有12?根。)听!小猴子吵起来了:“我要吃更多,我更大。”“我要吃更多,我摘得更多!”这该怎么办呢?
  学生交流自己想的办法,引出平均分。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容易被生动的故事吸引,创设故事情境,能激发他们的学生兴趣,通过帮助猴子分香蕉,懂得两只猴子分得一样多才公平,诱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探究新知
  1.学生分香蕉活动。
  同桌学生两人一组,用小棒代替香蕉,取出12根进行分香蕉活动。
  2.让学生说说是怎么分的。并上台演示。
  生1:我是1根1根地分,12根香蕉,平均分给两只猴子,每只分得6根。
  生2:我是2根2根地分,12根香蕉,平均分给两只猴子,每只分得6根。
  生3:我是先每只猴子分5根,还多2根,再每只猴子分1根,
  生4:我是想乘法口决二六十二,每只分得6根。
  ……
[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分香蕉,结果都是相同的,教师都要给予肯定。通过不同的方法分香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探究除法算式的写法和各部分的名称。
  (1)探究除法算式的写法
  师:谁能用算式把分香蕉的过程表示出来?
  生1:2×6=12
  生2:12÷2=6
  师:大家小组讨论,2个算式,哪个对,为什么?
  [学生前面学过乘法,能马上说出乘法算式,如果学生能说出除法算式,教师要给予表扬,学生不能说出除法算式,教师趁机导出。再让学生说出每个算式中的每个数表示的意思,肯定学生的正确想法,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师顺势在算式的结果中写出单位。][小
板书:
  2 × 6 = 12(根)
  12 ÷ 2 = 6(根)
  师:?把12根香蕉,平均分给2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得6根。也就是把12根香蕉,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用除法算式表示:12 ÷ 2 = 6(个)读着:12除以2等于6。
  (2)教学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师:“12”在除法算式中称为“被除数”;“ ÷”称为“除号”,表示平均分;“2”称为“除数”;“6”称为“商”。请小朋友们和老师一样,在算式中标出各部分名称,并同桌互相说一说。
  12 ÷ 2 = 6(根)
  被除数?除号?除数?商
  [在教学过程中,有的知识要让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而获得,有的教学内容像“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就可直接告诉学生,让学生记忆。当然,也可让学生猜一猜,增强趣味性。]
  4.学生分香蕉活动。
  师:2只小猴正准备吃分好的香蕉时,又来1只小猴,12只香蕉,现在要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可分多少根?聪明的小朋友们,你们能帮助分一分,并写出除法算式吗?
  学生分香蕉活动。
  请动作最快的同学上台演示分香蕉的过程并板书算式。12 ÷ 3 = 4(根)
  师:请同学们一起说说算式12 ÷ 3 = 4(根)中各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并说说它的名称。
  三.活动探索
  小组合作,分香蕉。
  师:我在每组的桌子上,都放了12张香蕉卡片,请你和你的好朋友组成一组,每组人数1——7人都可以,进行分香蕉活动,每人分的香蕉要一样多,分好后请写出除法算式。
  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分香蕉活动。
  学生汇报活动结果。
  生1:12 ÷ 1 = 12(根)
  生2:12 ÷ 5 = 2?(根)……2(根)
  生3:12 ÷ 3 = 4(根)
生4:12 ÷ 2 = 6(根)
  生5:12 ÷ 4 = 3?(根)
  生6:12 ÷ 7 = 2?(根)……5(根)
  生7:12 ÷ 6 = 2?(根)
  引导观察归纳
  师:从你们刚才活动中和上面的式子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发现了有的可分完,有的还有的多,分不完。
  师:把算式分成二类,你会吗?
  生:把没有余数的分一类,有余数的分一类。
  没有余数的?有余数的
  12 ÷ 1 = 12(根)
  12 ÷ 2 = 6?(根)?12 ÷ 5 = 2?(根)……2(根)
  12 ÷ 3 = 4?(根)
  12 ÷ 4 = 3?(根)?12 ÷ 7= 2?(根)……5(根)
  12 ÷ 6 = 2?(根)
  [在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时间,鼓励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使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探索,获取知识。]
  四.教师小结,课外延伸
  1.我们学会了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回去后,同桌互相讨论:20平均分,用算式表示出来。
  2.观察生活中,用平均分解决的问题,用算式表示出来到班级与同伴交流。
  [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新大纲的要求。教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过: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指导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