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负数(一)”教学设计
一、教材依据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第11册教材74、75页内容。
二、设计思路(一)教材内容与学情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在四年级初步认识正负数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正数与负数表示的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正负可以相互抵消。教材创设了象棋比赛的情境,而比赛胜负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教材正是借助这一情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认识负数的作用。在胜负的比较中,学生可以利用生活经验得出1和-1可以抵消,由此得出结果
(二)设计理念
1.从学生感兴趣的教材入手,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提出与正负数有关的问题,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产生求知的欲望。
2.引导学生独立探索,合作交流,主动获得新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通过自主探索,教师适时总结,帮助学生建立了正负数的概念。
4.通过有层次的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
(三)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回忆旧知。
通过学生熟悉的天气预报,使学生再一次深入理解了负数的意义。
2.合作交流,获得新知。
通过学生合作交流,得出正负可以相互抵消的理念,从而求出体育比赛中的最终得分。
3.有效整合,完善升华
感受正、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渗透集合、数轴、区间、无限的思想,。同时通过生活经验的感知和内化,理解了负数的意义,又沟通了正数、0、负数三者之间的联系,使知识形成完整的结构。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认识负数的作用。
2.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知道正负是可以互相抵消的。
方法与途径:
1.运用“正负抵消”、借助数轴等方法来解决有关正数和负数的数学问题。
2. 感受正、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渗透集合、数轴、区间、无限的思想,并结合史料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情感与评价:
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学习重点
1.正确理解正数和负数所表示的具体意义,理解“正负抵消”。
2.运用“正负抵消”、借助数轴等方法来解决有关正数和负数的数学问题。
五、学习难点
借助具体的情境、直观材料等,理解正数和负数的求和、求差。
六、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1套,温度计。
学生:收集自然界中的数并制成卡片。
七、教学建议
1.教材中设计“正负抵消”的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正数与负数表示的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不是要求学生会正负数运算。学生只要能运用抵消的思想处理简单整数的加法即可。
2.有关正数和负数的减法,不要求学生用负数的运算式子去计算,只要学生能从经验中得出正确结果即可,有的困难的可以借助数轴、温度计等直观材料进行。
八、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回忆旧知。
1. 情境引入: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片头。(课件)这是二月份某天的气温情况: 上海:0℃——8℃北京:-5℃——5℃哈尔滨:-15℃——-3℃ 谁愿意当小播报员,来播报这3个城市的气温? 生读:零摄氏度——(零上)八摄氏度零下五摄氏度——(零上)五摄氏度 零下十五摄氏度——零下三摄氏度 他把负数的温度读做零下几摄氏度,你读的和电视台的主持人一样规范。 负数的温度还可以怎么读? 生读:负五摄氏度负十五摄氏度负三摄氏度〃 小结:在温度中,负数的温度可以有哪几种读法?(两种:可以读做零下几摄氏度,也可以读做负几摄氏度) 【在轻松的氛围中复习了负数的读法,又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2. 提问:在生活中你见过用负数表示的例子吗?(课件出示:电梯间里标识的楼层数、商场购物导示牌上的正负数)
3.填表 把听到的数清楚地记录在表格中: ①足球比赛,中国国家队上半场进了2个球,下半场丢了2个球。 ②学校四年级共转来25名新同学,五年级转走10名同学。 ③小明的妈妈做生意,三月份赚了6000元,四月份亏了2000元。 4、正、负数与0的关系 (1)整理范围:整理课前卡片上的数,和同学说说你是怎样整理的,一生上黑板整理。问:为什么把0单独拿出来?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你还能再报几组正数和负数吗?举得完吗?那用什么表示?如果要圈一圈正数、负数的范围,该怎么圈?省略号要不要圈进去?说明什么?(正数和负数的个数都是无限的) (2)比较大小:假如老师把温度计横着放了,这就像一条数轴,中间是0(板书:0) 0左边的是什么数?负数会有多少个?越往左这个数就越小(板书:负数) 0右边的是什么数?正数也有无数个,越往右这个数就越大(板书:正数) 负数、0、正数三者比较,谁大谁小?板书:负数<0<正数 【温度计的使用价值得到了充分展现,渗透了数轴、区间、无限等思想,并且通过整理使学生对知识形成完整的结构。】(二)合作交流,引导探究
1.同学们,班级和班级之间你们喜欢组织什么体育竞赛? 前不久六(1)班和六(2)班举行了排球比赛,想知道他们的比赛结果吗?
2.初步感知“正负抵消”
(1)这是三局比赛后两班的得分情况。从表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记分规则:胜一局,记1分;
平一局,记0分;
负一局,记-1分。
?
六(1)班
六(2)班
第一局
1
-1
第二局
-1
1
第三局
-1
1
教师作进一步的引导:
这里的“1”、 “-1”分别表示什么?平1局会是怎样记分的?
(2)三局比赛后六(1)班的得分是多少?六(2)班呢?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1和-1抵消了。)
如果再打一局,六(1)班胜了,两个班的得分会发生什么变化?
如果四局下来,两个班得分都是0分,说明了什么?
(3)如果六(1)班要赢六(2)班,至少还需要胜多少局?你能写出他们的第四局、第五局的得分吗?
(4)刚才我们用正数和负数表示了排球比赛的得分情况,并用1和-1抵消算出了两班的得分。那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可以用正数和负数表示什么呢?
3.进一步体验“正负抵消”
(1)一袋味精净含量是100克。为了检查某味精厂袋装味精的净含量是否合格,检查员抽查了5袋,并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
第1袋
第2袋
第3袋
第4袋
第5袋
净含量/克
98
102
95
103
96
(2)这些数据用正数和负数可以怎样表示呢?
?
第1袋
第2袋
第3袋
第4袋
第5袋
比标准净含量
多多少/克
-2
+2
-5
+3
-4
(3)5袋味精的总质量是多少千克?
方法一:98+102+95+103+96=494(千克)
方法二:-2与+2抵消了。
+3和-5抵消的结果是-2。(3是3个1,-5是5个-1) -2和-4合起来是-6。-6表示比标准净含量少了6千克。
5×100-6=494(千克)
3.刚才我们在计算得分和计算总质量的过程中都运用了什么知识?
板书:正负抵消
4.正负抵消是什么意思你懂了吗?你能用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吗?
(三)拓展提高
1.太空游戏。
(1)出示太空游戏的时间表。提问:从这个时间表上你知道了些什么?
教师作进一步的指导:
-3时表示什么意思?太空人什么时候穿上太空衣?
(2)说一说太空人的活动安排。
(3)太空人两餐之间相隔多长时间?
方法一:借助数轴,数出两餐之间的时间间隔。
方法二:发射前3时,发射后2时,相隔5时。
2.天气预报。
出示2008年×月×日(上课当天的)我国部分城市的天气预报。说一说北京的温差(最高气温减最低气温)是多少?其他城市呢?
四|、课堂总结,知识延伸 1、交流收获: 同学们,学到现在,这节课也将近尾声了,谈谈你今天有什么收获吧! 同学们真厉害,仅用一节课的时间就对负数又有了这么多的认识,最后,让我们一起再一次的翻开负数的历史吧! 2、了解负数的历史 中国是历史上最早认识和应用负数的国家,早在2000多年前的《九章算术》中,就有正数和负数的记载。在古代人民生活中,以收入钱为正,以支出钱为负;在粮食生产总,以产量增加为正,以产量减少为负。古代的人们为区别正、负数,常用红色算筹表示正,黑色算筹表示负。而西方国家认识负数比中国迟了数百年。 听完介绍你有什么感受?中国太了不起了! 知道此时此刻我想到了什么吗?我在为同学们感到骄傲,你们今天的表现同样非常了不起!我们的祖先能够写下世界负数的历史,而今天的你们就仿佛是祖国这棵大树上的片片树叶,在阳光下茁壮成长,相信作为祖国未来主人的你们将能够改写中国数学的历史!。 【在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全面总结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负数的历史,感受到祖先的伟大,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 九、课后反思
本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正负数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了正数与负数表示的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正负是可以相互抵消的。针对这节课中出现的状况,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在思维的碰撞中发现、掌握新知,并充分利用课堂生成的资源,促进教学的开展,真正实现了师生间的互动,提高了教学效率。
附:
板书:
认识负数
负数 〈 0 〈 正数
-1 +1
相互抵消
张秋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