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的意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学会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组成比例。
2.认识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
3.使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判断、归纳等活动,深化对比例意义的理解。
4.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景中理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或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过渡
同学们,你们已经知道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了,揭示课题:比例的意义(板书:比例的意义、学生齐读)。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1.什么叫做比?怎样求比值。
2.先读出下面各比再求出比值。(学生齐读)
(1)6 :0.5 (2) :2 (3)
(二)情景导入
1.国旗图片,激发兴趣。
问:同学们,这是什么呀?(五星红旗、国旗)。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是我们国家的象征,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国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指出并出示不同场所悬挂国旗的图片的课件:《国旗法》第五条规定中央国家机关和重要场所每日都要升挂国旗。
问:你们看不同场所所悬挂的国旗的大小是不是一样的?国旗可以随便制作吗?(形状相同,大小不同。肯定不可以)
师:那肯定在国旗的大小方面有着一定的规定。
课件出示几面国旗,分别注明了国旗的长和宽。
这里有三面国旗,请同学们分别读出它们的长和宽。这是天安门的国旗(学生读),这是学校操场的国旗(学生读),这是教室里的国旗(学生读)。
问:你们能从国旗的长和宽的数据里找出这个规定吗?学生分组讨论。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小结并板书:
天安门的国旗:5:=
操场上的国旗:2.4:1.6=
教室里的国旗:60:40=
2.我们所有的国旗长和宽的比值都是。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中的国旗制法说明规定:国旗的旗面为红色,长方形,其长与宽之比为三与二。这说明:不同场合见到的国旗大小会不一样,但是长与宽的比是固定的。
(三)探究新知
1. 教学比例的意义
问:两个比值都是,说明了什么?(比值相等,也就是说明这两个比相等)
问:这两个比,可以用一个什么符号把它们连接起来?把它们写成等式。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示:2.4:1.6= 60:40 (或者其它比例)。
问:我们还可以找出两个比值相等的式子吗?(板书出来)
5 := 2.4 : 1.6 60 : 40=5 :
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
根据板书出来的这四个式子,教师介绍: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我们给它一个名字,叫比例。
2.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学生连读2遍)
你能根据自己对比例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什么是比例吗?小组交流。
3.深化理解比例的意义。(课件出示前面的国旗图片)
刚刚我们知道了每面国旗中的长与宽的比值相等,可以组成比例,那么每两面国旗的长与长的比值、宽与宽的比值是否相等呢?能不能组成比例呢?’
学生讨论后教师归纳板书:
(1)5:2.4=:1.6 (天安门的国旗的长:操场上的国旗的长=天安门的国旗的宽:操场上的国旗的宽)
(2)60: 2.4=40:1.6 (教室里的国旗的长:操场上的国旗的长=教室里的国旗的宽:操场上的国旗的宽)
(3)40: =60: 5 (教室里的国旗的宽:天安门的国旗的宽=教室里的国旗的长:天安门的国旗的长)
4.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最关键是看什么?(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
5.做一做。
(1)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6 :10 和 9 :15 20 :5 和 1 :5
(2)写出比值是5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
(3)
6. 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我们已经知道,比中两个数分别叫它们的前项和后项,今天比例中的四个数也有新名字,组成比例的这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课件出示例题中的四个比例,让学生说说比例的各部分名称,课件出示相应的名称。(强调分数形式的比例的看法)
7.比和比例的区别。
问:我们知道比例是由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组成的,那比和比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
比 比例
意义 两个数相除叫做两个数的比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构成 两项组成 有两个比,由四项组成
(四)深化练习,加深学生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理解。
1. 判断。
(1)有两个比组成的式子叫做比例。( )
(2)如果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那么这两个比的比值一定相等。 ( )
(3)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 )
(4)0.1 :0.3 与 2 : 6能组成比例。( )
(5) 组成比例的两个比一定是最简整数比。 ( )
2. 你能说出下面各比例的内项和外项吗?
(1)1 : 5 = 2 : 10 (2)2 : 12 = 3 : 18
(3)4 : 8 = 3 : 6 (4)1.2 : 4 = 3 : 10
3.完成练习八第一题。
4. 完成练习八第二题。
(五)返回教材,进行总结:
请同学们翻到教材第40~41 页,今天我们学习了比例的有关知识,你有什么收获?指名学生回顾知识要点。对于刚刚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都掌握了吗?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