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6.1.2.2 两栖类、鸟类的生殖和发育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冀少版生物八年级下册:6.1.2.2 两栖类、鸟类的生殖和发育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1-20 20:03: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两栖类、鸟类的生殖和发育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说出鸟卵适于在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
3.描述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青蛙的发育过程和鸡卵的结构,提高分析观察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调查实践活动和资料分析,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2.通过参观或参与家禽养殖活动,关注鸟类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青蛙个体发育过程和脊椎动物演变过程的分析,来正确理解两栖动物的概念。
2.鸡卵各部分的功能。
【教学过程】
一、身边事(引入)
可根据课本“身边事”部分引入。提问蛙卵是怎样发育成青蛙的时,可附加提问“蛙生殖和发育的环境特点,蛙的繁殖行为──如鸣叫、雌雄蛙抱对对种群繁衍的意义。”来提起学生的兴趣。
另外,还可以用宋朝“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导入课题,引导学生分析诗人咏诗时的心情,分析在什么环境条件下能听到蛙的鸣叫,蛙的鸣叫意味着什么?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同时渗透人文精神的教育。
二、探究竟
教师:同学们先观察课本图6-1-14,思考青蛙发育的特点,经过那几个阶段?(可用课件辅助)
教师活动:控制时间,请几名同学回答。在提问时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发现学生回答的可取之处。
教师讲解:青蛙在生殖季节,雌雄蛙抱对,分别将卵细胞和精子排入水中,卵细胞和精子结合成受精卵,完成受精作用。这种受精方式,叫做体外受精。受精卵在水中经过一段时间发育成蝌蚪。蝌蚪有一个时期非常像鱼,用鳃呼吸。随着身体的发育,蝌蚪的鳃慢慢消失了,体内长出了肺,身体两侧长出了四肢,尾巴逐渐消失,同时离水登陆发育成青蛙。
青蛙的发育过程可分为卵、蝌蚪、成蛙三个阶段。青蛙与蝌蚪相比,无论是形态结构还是生活习性都有很大差别,所以青蛙的发育过程属于变态发育。
2.教师语言:下面我们来看看鸟类是怎样生殖和发育的?请对照课本的图6-1-15和图6-1-16分析鸡卵的结构并想象应该怎样描述卵发育成小鸡的过程。
教师活动:请几名学生描述鸡受精卵的发育过程。
教师活动: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讲述鸡受精卵的形成,体内受精的概念,鸡卵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
三、大家谈
1.分析青蛙与鸡的生殖和个体发育过程,比较那种生殖方式的后代成活率高。
参考:这是一道开放性的试题,让学生自己分析鸟类体内受精的生殖方式比两栖类体外受精生殖方式的优越性。鸟类的受精卵在雌性体内形成,外有硬壳保护,摆脱了对水的依赖,因而具有较高的成活率。
2.是不是所有的鸡蛋都能孵出小鸡?
参考:根据生活经验,学生可以得出并不是所有的鸡蛋都能孵出小鸡的结论。教师应指出,只有受精的鸡蛋才能孵出小鸡来。
四、知识拓展
教师活动:
大部分已经通过“探究竟”部分完成了。可补充一些关于鸟类繁殖较两栖动物繁殖的优越点。明确两栖动物的概念。
(两栖动物包含有两个含义,一是从脊椎动物的演变历史来看,两栖动物是从水生开始向陆生过渡的一个类群。二是从两栖动物的个体发育来看,它们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则生活在陆地上,也可以生活在水中,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因此,青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陆生动物。)
五、实际用
教师活动:可安排学生阅读自学,然后提出自己关于保护青蛙等有益动物的观点。
青蛙的发育经过,受精卵、蝌蚪、成蛙三个阶段,属于变态发育。鸟类的生殖过程是体内受精,卵有外壳保护,因此,成活率较两栖动物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