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人口迁移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右图显示了人口迁移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据图完成1~2题。
1.影响图中②阶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①土地开垦 ②逃避灾荒 ③逃避战乱 ④逃避宗教迫害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影响③④阶段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 )
A.自然环境 B.国家政策
C.社会经济 D.战争
解析第1题,由图看出②是农业文明时期,在古代农业社会,土地开垦的吸引或逃避灾荒、战乱、宗教迫害等是造成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第2题,图中③④阶段是人类社会的工业文明和现代文明阶段,在这两个阶段中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答案1.A 2.C
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若此图表示近现代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可表示( )
A.从北美迁往拉美 B.从亚洲迁往拉美
C.从非洲迁往西亚 D.从欧洲迁往非洲
4.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移到乙地的是( )
A.甲地优美的环境
B.乙地较低的工资待遇
C.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
D.家庭成员甲、乙两地分居
解析第3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拉美成为人口的迁出地区,西亚因石油开采收入高,吸引大批外籍工人,成为人口迁入区。第4题,甲地的推力因素和乙地的拉力因素促使了人口由甲地迁移到乙地,有利于人口从甲地迁移到乙地。甲为人口迁出地区,甲地优美的环境主要为拉力,不会导致人口迁出;乙地较低的工资待遇也不会成为拉力;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会限制人口流动;家庭成员甲、乙两地分居,可能会导致人口流动。
答案3.C 4.D
14+94.5+4=112.5,这是一道简单的算术题,算的是姜女士从河北沧州到北京跨省上班单程所花的路费。她说每天在路上往返花约5小时,每天花费225元,每月交通费大约5000元,是可以承受的。下表为姜女士一日行程(单程)。据此完成5~6题。
姜女士的行程(单程) 费用
6:50从沧州家中乘出租前往高铁站 14元
7:23乘坐高铁到北京南站 94.5元
8:21到达南站后转乘地铁 4元
9:15到达北京西南二环的公司
5.影响姜女士跨省上班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经济因素 B.交通的发展
C.社会文化因素 D.政策因素
6.研究表明,跨省上班人群数量近几年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该现象对北京的直接影响是( )
A.流动人口增加,导致北京社会秩序混乱
B.增大北京市区公共交通的压力
C.导致北京失业率上升
D.外来人口增加,住房紧张
解析第5题,沧州和北京之间经济差距大,北京就业机会多,工资待遇高,足以支付交通费;北京房价高导致人口来往于外围的住宅区和北京的工作区;姜女士来往于沧州和北京之间,交通距离、交通费用是其可以承受的,不会影响其跨省上班;社会文化因素对人口流动影响不大;姜女士跨省上班是自发行为,和政策关系不大。第6题,跨省上班人群数量近几年有明显的上升趋势,这些人多数需要乘坐高铁、地铁、出租或者自备车,这些都将增加北京交通压力;流动人口增加,只是增加了城市管理难度,并没有威胁到北京的社会秩序;跨省上班人员不住在北京市区内,不会导致住房紧张,也不会导致失业率增加。
答案5.A 6.B
白山市,位于吉林省长白山西侧。近年来,每年的6—9月,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老年人到白山休闲度假。据此完成7~8题。
7.白山市每年6—9月出现的人口流入高峰,其原因类似于( )
A.金沙江水电站建设移民
B.明朝将嘉峪关外数百里地域民众迁至关内
C.我国每年的春节返乡潮
D.五大湖区老人向墨西哥湾沿岸迁移
8.白山市人口流动新现象带来的积极影响是( )
A.提高人口迁移率
B.增加就业压力
C.促进商业发展
D.减轻环境压力
解析第7题,东北夏季凉爽,人们到白山市避暑是气候因素,与美国东北部老人向南部阳光地带迁移相似。第8题,大量人口夏季休闲度假不是人口迁移;休闲度假促进商业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就业机会增加;人口数量增多,环境压力增大。
答案7.D 8.C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某校学生张锋在做课题《调查家庭人口的增长和迁移》时,发现家族先后迁移了几个地点。爷爷在年轻时响应国家的号召,支援边疆,携带全家人到了新疆;爸爸为了寻找好的工作,迁到了北京;叔叔求学移民美国,并且在美国结婚,现在全家在美国定居。
(1)影响该学生爸爸迁移的因素是什么?
(2)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类似于张锋爸爸的人口迁移规模加大,主要流向是什么?
(3)发展中国家的许多优秀人才迁移到发达国家,这种迁移的原因是什么?
(4)近年来,很多农民工从沿海地区返回家乡,你觉得政府应如何安置这些劳动力?
解析第(1)题,根据“爸爸为了寻找好的工作”判断爸爸通过寻找更好的工作可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收入,所以影响因素是经济因素。第(2)题,改革开放后,国家政策放松控制,再加上受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一些地区(如东部沿海地区、城市等)发展迅速,吸引了人口从经济落后地区向经济发达地区迁移。第(3)题,由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实力、受教育水平以及工作待遇和个人发展机遇的差异,一些高素质人才为追求发达国家优厚的经济待遇、良好的工作环境而走出国门,移民到发达国家。第(4)题,对于政府而言,一方面可以从通过相关的优惠政策,促进返乡农民自主创业;另一方面也可以不断完善投资条件,吸引企业迁入,促使农民在当地就业等措施。
答案(1)经济因素迁移。
(2)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迁移。
(3)原因:为了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追求发达国家的优厚经济待遇、良好的工作环境。不利影响:使发展中国家人才外流,使经济的发展潜力受到严重影响。
(4)给出优惠政策,让回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发展当地经济,吸收回乡农民工参加工作,增加收入;政府出面组织培训农民工。(言之有理即可)
能力提升
读2005—2010年我国省际人口迁出率、迁入率分布图,完成1~2题。
1.甲、乙、丙、丁四地中,表示贵州省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图中省级行政区中,相互间迁移人口数量较大的是( )
A.安徽→贵州 B.上海→北京
C.贵州→浙江 D.江西→江苏
解析第1题,图中横坐标表示迁入率,纵坐标表示迁出率,与纵坐标平行的另一竖线表示平均迁入率,贵州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向外迁移量较大,应在平均迁入率的左侧、平均迁出率的上侧,只有甲符合。第2题,江西与江苏距离较近,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江西向江苏迁移的人口较多。
答案1.A 2.D
下图为2017年我国四大城市群分季度新流入人口占全国总流入人口的比例图。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四大城市群人口流入比例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珠三角”城市群高于其他城市群
B.成渝城市群全年各季度变化最小
C.四大城市群第二季度都比第一季度高
D.“珠三角”“长三角”城市群变化趋势相似
4.目前影响我国人口流动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历史文化
B.自然环境
C.户籍制度
D.经济发展水平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珠三角”和“长三角”两条曲线几乎平行,变化趋势一致;“珠三角”低于“长三角”;各季度变化最小的是京津冀;成渝城市群的第二季度就比第一季度的低。第4题,影响我国人口流动的最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人口从相对落后地区到经济发达地区去务工经商,人口自发性流动以经济因素为主。
答案3.D 4.D
北京作为我国首都和快速发展的超大型城市,吸引了大量流动人口,是全国流动人口主要聚集区之一。据统计,在京流动人口文化素质总体以初中为主,以河北、河南、山东为主要流出地省份。读在京流动儿童占北京儿童(0~14岁)总数比例变化情况示意图,完成5~6题。
5.在京流动人口( )
A.生育率明显提高
B.趋于以家庭为主流动
C.少年儿童成为主体
D.老人和儿童比例同步增加
6.河北、河南、山东成为在京流动人口主体流出地的原因是( )
①教育资源较少 ②较其他省区和北京经济差距大
③距离近且是人口大省 ④城市人口较多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第5题,在京流动人口中少年儿童占北京儿童总数比例持续上升至接近20%,呈现出流动人口以家庭为主的流动趋势。流动人口依然以青壮年为主体;老年大多喜欢落叶归根,再加上迁移能力有限,跟随家庭迁移到北京的较少。第6题,河北、河南、山东都是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劳动力多;教育资源少,大量失学青年加入流动人口行列;城市人口较多会影响人口的迁出。
答案5.B 6.C
7.(改编)读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口迁移流向图,完成下列各题。
(1)分析云南省人口迁移的特征。
(2)说明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
(3)分析与“80后”“90后”相比,“70后”的人口迁移较少的原因。
解析第(1)题,云南省人口迁移主要流向广东、浙江和四川,广东和浙江经济发达,而四川邻近云南。第(2)题,主要从经济发展水平、就业机会多少、生活环境、劳动力数量等方面分析。第(3)题,从年龄方面分析,“70后”年龄偏大,大多已成家,受家庭因素的影响,人口迁移较少。
答案(1)广东、浙江等发达地区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工资水平高,是云南省人口主要的迁入区;由于气候、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等适应性的考虑,人口迁移选择就近迁移。
(2)农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人口流入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多;流入地区的生活环境一般比较优越等。
(3)“70后”人口大多数已经成家,受中国人以家庭为核心的价值观念影响,流动的可能性降低;要考虑孩子上学等因素。
第三节 人口合理容量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下图是福建省福州市辖区环境承载力指标(权重)体系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福州市辖区的范围内,最受到当地关注的环境承载力指标是( )
A.大气环境SO2浓度 B.闽江水环境COD浓度
C.城市交通噪声 D.烟尘
2.最受当地关注的环境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生产大量燃烧矿物燃料
B.使用制冷设备排放大量氟氯烃化合物
C.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排放大量污水
D.居民购车迅速增加
解析第1题,结合示意图中的权重判断福州市辖区的范围内,最受到当地关注的环境承载力指标是闽江水环境COD浓度。第2题,城市工业发达,人口集中,水污染主要是由于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排放大量污水。
答案1.B 2.C
下表示意某山区小流域人口规模测算数据,目前该流域人口数量为12.4万。据此完成3~4题。
耕地 水源 林地 探明矿产
人口合理 容量/万人 7.5 7.6 7.4 18.5
最大人口 规模/万人 10.9 21.2 11.7 32.9
3.该流域的最大人口规模为( )
A.7.4万人 B.7.5万人
C.10.9万人 D.32.9万人
4.该最大人口规模趋于合理,适宜采取的措施是( )
A.压缩部分耕地为林地
B.加快矿产资源开发
C.适当开垦荒地种粮
D.以节水为综合治理与开发的核心
解析第3题,根据“短板效应”,该流域最大人口规模受制于耕地,为10.9万人。第4题,目前该流域人口数量为12.4万,已经超过最大人口规模,因此综合治理与开发措施应着重于“短板”的补偿,即适当开垦荒地种粮。
答案3.C 4.C
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表。结合表格,完成5~7题。
地 区 年生物 量/万吨 可承载人 口/万人
东北地区 105100 23000 229
长江中 下游地区 88600 22000 395
青海、西藏 10000 1000 4
5.表中信息反映的影响“最大可能人口密度”的主导因素是( )
A.科技水平 B.开放程度
C.自然资源 D.消费水平
6.下列关于青海、西藏环境承载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地域广大,资源丰富,环境承载力大 ②地处内陆,气候干旱,环境承载力小 ③生态脆弱,环境承载力小 ④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可增大环境承载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表中“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体现了人口容量的( )
A.临界性 B.相对性
C.警戒性 D.稳定性
解析第5题,表中体现了生物总量与可承载人口之间的关系,因此表中信息反映的影响人口容量的主导因素是自然资源。第6题,青海和西藏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生态环境脆弱,不适宜人类居住,环境承载力小;由于海拔高、太阳辐射强,因此可通过提高科技水平,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能资源。第7题,表中“最大人口密度”是一个警戒值,体现了人口容量的警戒性。
答案5.C 6.B 7.C
8.读“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资源、人口漫画,完成下列各题。
(1)漫画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2)由此说明 是制约人口合理容量的首要因素。?
(3)试从资源的角度分析如何增加“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的人口合理容量。
解析资源是影响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对资源的开源、节流可增加人口容量。
答案(1)“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人口与资源的矛盾突出,有限的资源只能供养有限的人口。
(2)资源
(3)拓展资源来源;厉行节约,发展节能产业体系;改善获取和利用资源的手段、方法。
能力提升
消费水平是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能反映人口合理容量与消费水平关系的曲线是( )
A.a B.b C.c D.d
2.日本消费水平高,人口合理容量相对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
A.水资源丰富,气候条件优越
B.对外开放程度高,科技水平高
C.矿产等资源丰富,劳动力素质高
D.海陆位置优越,耕地面积广
解析第1题,消费水平越高,每个人每天消耗的资源量也就越多,对于一个地区而言,能供养的人口就越少。因此,消费水平与人口合理容量呈负相关。第2题,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主要因素有资源丰富度、科技水平、消费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等。日本自然资源短缺,但消费水平高、科技水平高、对外开放程度高。对外开放程度高可以充分利用其他地区或国家的资源,提高本国的人口合理容量。
答案1.A 2.B
读新疆略图,完成3~4题。
3.影响新疆人口合理容量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矿产资源
B.地形地势
C.科技水平
D.淡水资源
4.提高新疆人口合理容量的合理化措施是( )
A.放宽生育政策,鼓励生育
B.大量接纳中西部移民
C.加大科技投入,发展节水农业
D.垦荒拓耕,向南疆中部地区迁入人口
解析第3题,新疆远离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稀少,淡水资源是影响其人口合理容量的最主要因素。第4题,加大科技投入,发展节水农业,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是提高新疆人口合理容量最主要的措施之一。
答案3.D 4.C
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人类的发展要受到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据此完成5~6题。
5.我国北方地区比西北地区承载着更多的人口,这说明北方地区比西北地区( )
A.空间条件优越
B.矿产资源丰富
C.资源利用条件优越
D.草场资源丰富
6.下图中显示能提高青藏地区人口合理容量的有效途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第5题,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草场、矿产资源丰富,但地广人稀,经济不发达,资源优势没有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第6题,读图可知,增加人口合理容量可以从增加耕地和科技应用领域方面来采取措施。但青藏地区增加耕地潜力有限,同时还需要保护生态,因此科技水平的提高才是提高青藏地区人口合理容量的有效途径。
答案5.C 6.B
预计到2020年末广州市常住人口控制在1500万内,这“1500万”是让广州人“生活得舒服”的指标。读广东省人口年龄结构及与2000年对比状况条形图,完成7~8题。
7.广州市提出的“1 500万”被称为“临界点”,“1 500万”是指( )
A.最大人口容量
B.人口合理容量
C.环境承载力
D.土地承载力
8.针对广州市人口状况,今后应该( )
A.挖掘资源潜力,积极扩大生产规模
B.鼓励生育,解决老龄化问题
C.建立公平社会秩序,提高生活质量
D.引进移民,弥补劳动力不足
解析第7题,“1500万”是让广州人“生活得舒服”的指标,说明该数量为人口合理容量。第8题,广州市劳动人口数量较大,不需要再接纳移民,而应该发展科技,建立公平社会秩序,促进生活质量的提高。
答案7.B 8.C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未来某地区人均资源最低需求量。
耕 地 森林面积 淡水(平均)
1000平方米 1000平方米 2000立方米
材料二 某地区现有资源总量。
人口 面积 耕地 森林面积 年径流总量(有效)
6200万 22万平方千米 8万平方千米 7.5万平方千米 5105亿立方米
材料三 根据该地区人口发展趋势,预计20年后该地区人口将达到9000万的人口高峰期。同时,现有耕地面积因建设用地和退耕还林还湖而减少8000平方千米,新造林面积1万平方千米。
(1)该地区现有人均资源占有量分别是耕地 ,林地 ,淡水 。?
(2)未来该地区环境对人口合理容量限制最大的因素是什么?应如何解决?
(3)未来对该地区人口合理容量限制最小的是什么?这种资源利用中应注意的首要问题是什么?
解析第(1)题,用各种资源数量除以人口数量,即为人均资源占有量。第(2)题,各种资源中,人均耕地只有0.0013平方千米,相对不足,导致粮食短缺,是人口合理容量最大的限制因素。解决措施要从控制人口和保护耕地两方面来考虑。第(3)题,随着人口的增长,本区人均自然资源不断减少,但水资源丰富,人口达到9000万,人均仍可达到5672立方米,远高于人均需求量,所以说淡水资源是未来人口合理容量限制最小的,但利用中易造成污染。
答案(1)0.001 3平方千米/人 0.001 2平方千米/人 0.823 4立方米/人
(2)耕地不足,粮食短缺。解决措施有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耕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3)淡水资源。减少污染。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 人口分布
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读各大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的面积和人口比例表,完成1~2题。
地区 欧洲 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大洋洲 世界
面积所 48.7 26.9 19.4 38.5 26.8 44.2 30.1
人口所 54.9 47.3 45.1 51.3 62.8 94.3 50.3
1.人口最集中居住在沿海地区的大洲是( )
A.欧洲 B.北美洲
C.南美洲 D.大洋洲
2.沿海人口数量最多的大洲是( )
A.欧洲 B.亚洲
C.南美洲 D.大洋洲
解析第1题,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沿海地区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最大的大洲是大洋洲。第2题,解答此题,不仅要看沿海地区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还要结合各大洲的人口总数。
答案1.D 2.B
读我国东北三省人口密度与黑土分布的关系图,完成3~4题。
3.我国东北地区的黑土分布区人口密度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
A.黑土自然肥力高,开发历史悠久
B.黑土区农业比较发达
C.气候优越,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D.黑土区淡水等资源丰富
4.东北地区人口分布( )
①有明显的偏集聚于沿海的趋势
②由高纬度向低纬度递增
③人口密度最小的广阔区域是沼泽区
④在辽宁山区人口多于平原地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第3题,我国东北地区的黑土分布区黑土肥沃,有利于耕作,虽开发较晚,但发展较快,集聚人口较多,人口较周边地区稠密。第4题,东北地区南部沿海的气候条件、交通条件、经济基础等更加优越,人口更加稠密;东北地区所处纬度较高,纬度较低地区气候条件相对较好,人口密度较高。所以东北地区人口分布有明显的偏集聚于沿海的趋势和由高纬度向低纬度递增的趋势。
答案3.B 4.A
下图显示了我国五个省级行政区的人口密度及变化情况。读图,完成5~6题。
5.十年间,五个省级行政区的人口密度变化由大到小依次是( )
A.豫、鲁、陕、陇、新 B.鲁、豫、陕、陇、新
C.豫、鲁、陇、新、陕 D.鲁、陕、豫、陇、新
6.图示内容反映出我国人口( )
A.南北分布差异大 B.沿海地区增长慢
C.东西分布差异大 D.内陆地区增长快
解析第5题,根据图中数据计算出五个省级行政区的人口密度变化情况。第6题,根据五个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可知,我国人口密度东西分布差异大。
答案5.A 6.C
7.下图是经纬网图层和中国省级行政中心图层的叠加图,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读图,人口密度差值最大的两个网格区是( )
A.①和④ B.②和③
C.③和⑤ D.④和⑤
解析人口密度是平均每平方千米面积上居住的人口数,它是表示世界各地人口的密集程度的指标,通常以每平方千米内的常住人口为计算单位。我国新疆地区因地处内陆,气候干旱,人口相对较少,而我国中东部地区,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地势低平,交通便利,经济发达,人口密度相对较大。
答案A
8.(改编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630年9月17日,来自英国的清教徒移民创建了波士顿。但长期以来,该地人口依然稀疏。直到1820年工业化全面开始后,波士顿快速繁荣起来,欧洲移民潮的到来,使波士顿人口数量快速增加,到1865年已成为美国第四大城市。
(1)1820年以前,波士顿人口稀疏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2)工业化全面开始后,波士顿人口数量快速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解析第(1)题,1820年以前,波士顿经济发展落后,自然条件较差影响了人口分布。第(2)题,工业化开始后,经济发展迅速,提高了就业机会,吸引人口迁入,人口数量快速增长。
答案(1)纬度较高,阴雨天多,天气冷湿,人口稀疏。
(2)工业化开始后,波士顿经济快速发展,拥有较多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经济收入,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
能力提升
目前,全球人口主要分布在北纬70°至南纬50°地区。下图显示为纬度每隔10°范围分布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比重。结合图完成1~2题。
1.占全球人口比重最大的纬度范围是( )
A.10°S~20°S B.20°N~30°N
C.30°N~40°N D.40°N~50°N
2.南纬40°~50°范围人口分布稀少的主要原因为( )
A.气候酷寒
B.山地多,平原少
C.陆地面积小
D.干旱区面积大
解析第1题,依据题目信息,20°N~30°N占全球人口比重为23.2%,是最大值。第2题,40°S~50°S之间主要是海洋,陆地面积狭小,人口稀少。
答案1.B 2.C
下面的两幅图表示我国的人口密度与海拔和年降雨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读图,完成3~5题。
3.关于两图的解读,正确的是( )
①左图中的纵坐标为海拔,右图中的纵坐标为人口密度
②两图的纵坐标都为人口密度 ③左图中的横坐标为海拔,右图中的横坐标为年降水量 ④右图中的横坐标为海拔,左图中的横坐标为年降水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关于两幅图所表示的论断正确的是( )
①随海拔升高,人口密度均匀递减 ②随降水量减少,人口密度均匀增加 ③在1 000米以下随海拔升高,人口密度降低;1 000米以上,人口密度降速变慢 ④在1 000毫米以下随降水量增加,人口密度提高;1 000毫米以上增速变慢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5.关于图中各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图中A点可能位于青藏高原某地 ②图中C点可能位于四川盆地 ③图中F点可能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
④图中D点可能在东北平原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第3题,人口分布受地形、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平原地区人口密度大;降水适中的地区人口密度比气候干旱的地区人口密度大。除城市外,绝大部分地区人口密度很难超过1000人/平方千米,所以两图的纵坐标均表示人口密度。第4题,读图可知,人口密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但在1000米以上,降低速度减慢;人口密度随降水量的增多而升高,但在1000毫米以上增速减慢。第5题,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人口密度极低;四川盆地位于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平均海拔不可能为0米,C点不符合;塔克拉玛干沙漠降水稀少,人口密度也很低,F点符合条件;东北平原降水量为400~800毫米,D点不符合条件。
答案3.B 4.C 5.A
下图示意某流域人口分布情况。累积频率是指为了统计分析的需求,有时需要观察某一数值以下或某一数值以上的频率之和。据此,完成6~8题。
6.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是( )
A.空间分布比较均匀且人口密度较大
B.3 550~3 650米的百米高程人口最为密集
C.距河流8~10千米分布人口最多
D.高程4 500米以上人口密度变化剧烈
7.该流域很可能位于( )
A.巴西高原 B.非洲南部
C.藏南谷地 D.北美大草原
8.影响该流域人口距河流不同距离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水能资源分布 B.地形地势和坡向
C.交通便捷度 D.取用水方便程度
解析第6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流域人口空间分布不均匀且人口密度较小;3550~3650米的百米高程人口最为密集;距河流1~2千米分布人口最多;高程4500米以上,人口密度变化小。第7题,该流域谷底海拔在3500~4000米且人口分布最为密集,故该流域很可能位于青藏高原的藏南谷地。第8题,藏南谷地主要是因为海拔相对较低、地势相对平坦,水源丰富,成为青藏地区的人口集聚地,并且距离河流越近人口密度越大。人们沿河分布,主要原因之一是取用水方便;水能资源分布不影响人口分布;地形地势对人口分布有影响,但坡向对人口分布影响较小;当地人口流动小,交通对人口分布影响比较小。
答案6.B 7.C 8.D
9.(改编题)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指出图中人口密度在10人/平方千米以下的省级行政区名称。
(2)我国各地资源环境存在很大的差异,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平衡。具体说明我国人口地理分布的特点。
(3)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人口分布集中区,简要分析该地区人口密度大的自然原因。
(4)简析西藏地区人口密度小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
解析第(1)题,根据示意图判断省级行政区名称。第(2)题,结合方位、地形、经济、民族的分布进行说明。第(3)题,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个方面分析。第(4)题,主要从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条件两个方面分析。
答案(1)西藏自治区、青海省。
(2)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平原地区人口多,高山、高原地区人口少;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地区人口多,经济落后、交通闭塞地区人口少;汉族居民集中地区人口多,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少。
(3)位于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河湖众多,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
(4)经济文化水平较落后;交通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