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第六章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全章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生物:第六章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全章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上)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09-08-16 09:4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苏教版七年级
第六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第一节 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
教学目标
1.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现的过程。(重点)
2.说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现的意义。
3.说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概念及表达方式。(重点、难点) 学情分析
关于植物的光合作用的知识,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小学的《自然》中已有了初步的了解,本节课要求学生了解光合作用发现的历史,说明光合作用的概念及表达方式。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
(1)预习本课课文的内容。
(2)查询书籍、网站、录像,搜集关于光合作用的应用的知识。
2.教师准备
(1)查询书籍、网站、录像,搜集关于光合作用的应用的知识。
(2)制作光合作用的发现的实验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中国有句谚语是“万物生长靠太阳”。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植物生长靠太阳吗 植物靠太阳干什么 (进行光合作用)人们对光合作用的研究开始于17世纪。此后的几百年间,人们一直坚持不懈地进行研究。到18世纪80年代,美国的科学家因其在研究光合作用方面的突出贡献,获得了诺贝尔奖。光合作用被称为地球上最重要的光化学反应。通过介绍光合作用发现的历史,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引导学生识别本节目标。(略)
二、探究过程
关于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课文是通过3个经典的实验来解释的。
1.材料一:17世纪,范·海尔蒙特的实验。
学生每6个人一组,进行自学材料一,时间是4min。
教师巡回指导,组织讨论,通过问题提示,鼓励学生合作共同归纳该实验的结论。要提出的问题有:你能描述该实验的过程吗 柳树增加的质量是多少 而土减少的质量是多少 柳树增重的原因是什么 本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范·海尔蒙特的实验过程的课件,描述实验过程和结论。
2.材料二:18世纪,普利斯特莱的实验。
投影:“知识准备”:蜡烛燃烧需要氧气,产生二氧化碳;鼠的呼需要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学生每6个人一组,进行自学材料二,时间是7min。
教师巡回指导,组织讨论,通过问题提示,鼓励学生合作共同归纳该实验的结论。请同学读课件内容描述a~b,d—f,e—g过程,谁来补充 (a—b在光下,密闭的钟罩下的植物和燃烧的蜡烛是互利的。d~ f在光下没有蜡烛,植物无法生存。e~g在光下,没有植物,蜡烛无法燃烧。)请同学读课件内容描述a~c,e~h过程,谁来补充 (a—c说明在光下,密闭的钟罩下的植物和小鼠是互利的。e~{在光下,没有植物,小鼠无法生存。)本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植物产生氧气,吸收二氧化碳;植物利用二氧化碳制造氧气;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等等)
3.材料三:20世纪,希尔的实验。
学生每6个人一组,进行自学材料三。时间是3min。
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引导学生讨论,共得出结论。引导学生观看课件提出以下问题:你能描述实验的过程吗 (取植物的绿色叶片研磨过滤后,放到两个培养皿中,分别放在阳光下和黑暗中,阳光下的有气泡产生。)该实验中,进行了一组对照实验,对照的变量是什么 实验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该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有光照时,有气体产生;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照;植物在光照下产生气体;等等)
4.三个实验说明植物的光合作用与水,氧气,二氧化碳,光照有关。请小组讨论并完成教科书中第80页图6—4光合作用示意图。 用投影展示图6—4光合作用示意图的完成图,(如下图)请两名学生代表讲解图I和图Ⅱ。(掌声鼓励)引导学生对比两种表达方式的不同点。
参照上图引导学生分析光合作用的意义。即:植物从外界获得水和二氧化碳,在体内积累有机物,释放出氧气;植物把太阳能变成化学能。
5.用投影展示光合作用的概念,并说出其中的6个要素。请学生讨论——尝试用公式的形式表达光合作用。用投影展示学生总结的公式并请学生代表进行讲解。
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是怎样运用光合作用的原理的 模拟植物的光合作用取得那些新成果 各小组相互补充,谈一谈自己受到的启发和感受。
三、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内容,理清思路,实验证明的光合作用的要素——概念及表达方式——意义和应用。
苏教版七年级
第六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第二节 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
教学设想:通过练习徒手切片,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通过观察叶片的结构,了解叶片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通过演示课件使学生了解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在这一学习活动中,贯穿师生互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认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
教学器材:显微镜、双面刀片、镊子、滴管、载玻片、盖玻片、培养皿、菠菜叶、干净的纱布、叶片的横切面永久性切片标本、电脑、实物投影仪,投影电视等。
教学过程:
上课了,教师拿起一片植物的叶子,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过来。
师:叶子由哪几部分组成,哪是主要部分
生:叶子由叶柄和叶片组成,主要部分是叶片。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一片完整的叶子由托叶、叶柄、叶片、三部分组成,最明显的是叶片和叶柄部分(用手指出),那么为什么说叶片是叶子的主要部分呢
生:因为叶片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师:回答得很准确,那么叶片适应光合作用的结构是怎样的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练习作叶片横切面的徒手切片。
教师打开实物投影仪,在投影仪上边演示边讲解,同学们都认真观看屏慕上老师的演示。老师首先将菠菜叶纵向切成条状,然后取出一条,将双面刀片刀尖顿平,在叶片上横向迅速划出,再将刀片在培养皿的水里轻轻摆动,于是一条细如发丝的绿丝出现在水里。同时映现在屏幕上。学生看了都兴奋不已,跃跃欲试。老师按同样的办法又作了几条,最后作了一个叶片的横切面玻片标本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准备观察。
学生开始作叶片横切面破片标本,课堂开始“闹哄”起来。老师则穿梭于各实验组之间,进行点拨指导。
15分钟后,老师回到讲台,让同学们停下来,这时有的同学仍在认真的做着,争执着,观察着,仿佛没有听见老师的话,渐渐的学生安静下来。老师请完成实验的组举手,有15组;请没完成的组说出在学习中的困难,然后让学生帮助解答,不足之处老师补充,最后请同学们说出观察到的现象。
生:我看到的像是一条黑绿色的虫子,虫子两侧是透明的。
同学们都笑了!
师:那么你能说出透明部分是什么结构吗
生:是表皮。
师:回答正确,那么黑绿色的部分是什么结构
生:黑绿色的是叶肉和叶脉。
师:很好,有没有看得更清楚些的
生:我看到的与永久切片基本一样,只是颜色更绿一些。
师:这位同学不但能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且能够提前做出对比观察,老师提出表扬。现在我们分析一下上一位同学所做切片的结构不清楚的原因。
生1:是因为切片太厚了,不够透明。
生2:也可能没有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会影响观察叶片的结构。
师:这两位同学概括的很好,在做实验时勤于思索,善于总结,我们给予表扬。现在,请同学们一起看叶片的永久横切片标本。
学生开始将永久横切处标本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并对照自己做的切片标本进行对比观察。教师将从远程教育网上下载下来的与横切面相一致的切片图投射到屏幕上,让同学去仔细观察。并让学生进行总结。
生:外层透明的是表皮,分上下表皮,有表皮细胞和保卫细胞。
教师拿一片叶在上面滴了几滴水,水滴顺叶面滑下。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表皮细胞具有保护作用,表皮细胞的外壁有一层角质层,使叶片不受细菌侵害,控制水分的散失。
师:表皮上面的保卫细胞成什么形状,中间的孔隙叫什么?
生:成椭圆形,叫气孔。
师:同学们,注意,观察要细心,保卫细胞是一对,下面我们观察一下气孔的开闭的模拟动画(从远程教育网下载)。老师操作。学生认真看。
师:现在请同学们再说一下保卫细胞成什么形状。
生:成肾形!
生:成月牙形!
师:回答正确,气孔的功能呢?
生:气孔是叶片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
教师把图片返回到第一幅图。问;同学们现在看中间部分,我们称为?
生:叶肉。
教师拿起一片叶子,让同学们看叶子的上表面与下表面有什么么区别。
生:上表面叶片颜色深,下表面叶片颜色浅。
师:为什么 你们发现它们在排列上有什么不同
生:发现贴近上面的组织细胞排列整齐,含叶绿体多;下表面组织细胞排列疏松,含叶绿体少。
师:我们称上部的为栅栏层,下部的为海绵层。那么,现在同学们再想一想叶片的颜色,是表皮的颜色还是叶肉的颜色
生:是叶肉。
教师在屏幕上指着叶脉说:分布在叶肉申问的这种管状物是什么结构,有什么作用 生:是叶脉,具有输导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的功能。
教师拿起两把扇子,一把扇骨已折,另一把扇骨完好。
师:请同学们总结叶片的另一种功能。
生:具有支撑作用。
教师拿出叶脉书签让学生观看,掌握叶脉分布在叶子每一部分的特点。
老师将教科书图6-7中的叶绿体用实物投影仪投射到屏募上,师生共同观察。让学生认识叶绿体。
师:为什么说叶片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生:叶片的叶肉细胞和保卫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叶绿体又含有叶绿素,而叶绿素能够吸收光能,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叶片的颜色实质是叶绿素的颜色。
师:回答正确。同学们,思考一下,叶片的其它结构为什么有利于进行光合作用。
生1:表皮透明即起到保护作用,又有利于叶肉的叶绿体吸收光能。
生2:叶脉能够为光合作用输送水和无机盐;能将光合作用的产物运到各器官。
师:正确。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所以没有叶绿体,绿色植物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叶绿素只有在光下才能形成,所以叶绿体没有形成叶绿素,也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运用课件深入浅出的阐述叶绿体、叶肉细胞、叶片的关系(叶片——工厂、叶肉细胞——车间、叶绿体——机器)。
师:我们总结一下这堂课的收获。
生1:我学到了叶片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和叶片的结构的知识。
生2:我学到了光合作用只有在光下才能进行,叶绿体只有在光下才能生成叶绿素,没有叶绿素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师:这两位同学总结的很好,那么除此以外,你还学到了什么
生1:学会作徒手切片标本。
生2:我懂得了做实验要耐心、细致,越慌越乱。
这时同学们都笑了,原来是刚才切片做成“绿虫子”的那位同学。
师:这两位同学总结的也很好。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
生:刚才在观察叶片永久横切片时,我发现叶肉细胞之间有空白的地方,那是什么
师:这个问题,我没有注意到,下课后,我查查资料,再给你解答。同学们可以讨论一下。不过我要表扬你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
生:我家有一盆花,叶子呈紫红色,那么它是怎样进行光合作用的
师:这种花可能是紫鸭跖草,如果你回家仔细观察一下那盆花,你就会知道答案了。
生:秋天叶子变黄、变红是怎么回事
师:这个问题比较简单,你们问一下初二的同学或查查资料。今天我们的课就到这。
苏教版七年级
第六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第三节 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说明绿色植物在光下能够制造淀粉(重点、难点)。
2.知道遇碘液变蓝是淀粉的特性。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
(1)预习本课实验操作内容。
(2)查询书籍、搜集有关知识,了解人所吃的物质主要来自于什么。
2.教师准备
(1)根据课本准备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材料用具。
(2)把一棵天竺葵提前一昼夜放到黑暗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面已基本上对光合作用有了大体的了解,下面我们通过实验
来说明其产物。
二、探究过程
实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通过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来证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说明:光合作用对人类的作用。
生:预习实验的操作步骤。
师: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共同合作、分析归纳。
问题:①对叶片为什么要暗处理 ②对叶片为什么要遮光
怎样遮 ③遮光后为什么又照光 ④酒精脱色的目的是什么 脱到什么程度为止 ⑤滴加碘液应注意什么尸⑥根据呈现的不同颜
色能判断叶在光下制造的是什么物质吗 ⑦此实验说明了什么
在学生讨论时巡回指导,进行指点,最后小结。在了解理论知识
的基础上,进行实际操作。
生:把课前暗处理过的天竺葵按教科书中的操作步骤实施。
师:实施过程中提醒学生每步应注意的事项。特别是酒精脱色
一步的实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师生:讨论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对人类的作用。
三、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实验过程得出:绿叫‘在光下制造出淀粉,同
时说明要进行光合作用也离不开光。
作业
课下查找资料,我们所吃的哪些食物富含淀粉 它们是否直接
或间接的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课后反思
本教案力求通过在学生了解有关的理论知识基础上再做实验,
以便让学生有的放矢地去做,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认真培养他们的动
手、动脑能力,提高学生生物素质。
苏教版七年级
第六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第四节 植物的呼吸作用
教学目标
1.说明植物在呼吸作用过程中产生CO2
2.说明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耗O2:。
3.举例说出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教学重点
1.呼吸作用产生CO2:的实验分析。
2.呼吸作用需要O2的实验分析。
3.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教学难点
植物呼吸作用产生CO2:的实验分析。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1)根据课本知识写出预习提纲。
(2)根据课本实验内容,准备实验材料和用具。
(3)制作植物呼吸作用实质和意义的课件。
(4)查询书籍、网站、录像,搜集有关呼吸作用的资料
2.学生准备
(1)根据预习提纲,预习本节内容。
(2)派各组代表按要求准备实验。
(3)查询书籍、网站、录像,搜集有关呼吸作用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知道呼吸是人和动物维持生命的基本生理活动,那么植物也进行呼吸吗 植物的呼吸作用是怎样进行的 它与动物的呼吸是否相同 本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些问题。
二、探究过程
(一)植物呼吸作用产生CO2
学生4人一组。
1.取甲、乙两个锥形瓶,在每个锥形瓶内都倒人少量的澄清石灰水。
2,派代表在实验前一天,将100g新鲜的和烫过的蔬菜(沸水烫2—3min)分别装入两个不漏气的黑色塑料袋中,插入软管扎紧袋口,并用止水夹夹紧软管。(不加标记)
3.取两袋蔬菜,将软管分别插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中,移开止水夹,轻轻地挤压塑料袋。
小组成员进行观察,并作好观察记录,教师巡回指导。教师提出问题:“实验用的塑料袋为什么是黑色的 用白色塑料袋可以吗尸 小组内同学展开讨论;得出两种结论:
“可以用白色塑料袋,因为绿色植物体在白色塑料袋内也能呼吸,呼吸就能产生CO2,能使石灰水变浑浊。”
“不能用白色塑料袋。因为在光照下若用白色塑料袋,里面的绿色植物除了呼吸外,还可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会利用凹2,这样袋内CO2,含量少,不能使石灰水变浑浊,因此就不能证明植物呼吸作用产生CO2。”
师:“这两种说法哪一种正确呢 我这里有准备好的白色塑料袋,袋内装有同样的等量的蔬菜.现在我挤压塑料袋,请同学观察现象。”
同学们都停止讨论,仔细观察现象。
教师用力挤压塑料袋,问道:“石灰水有没有变化 ”
“没有变化,”同学们齐声说。
“是不是挤压时间短 ”一生怀疑地摇摇头。
师问:“黑色塑料袋有的装新鲜蔬菜,有的装烫熟的蔬菜,你们怎样辨别 ”
生答:“使石灰水变浑浊的塑料袋内装有新鲜蔬菜。”
“请说你的理由 ”
“因为烫过的蔬菜细胞死了,不能进行呼吸作用。”
师说:“回答非常正确,通过以上实验可以得出,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C02。”
(二)植物的呼吸作用需要O2:
1.将新鲜的叶片和烫过的叶片分别放人密闭的锥形瓶中,在黑暗处一昼夜。
2.把两根燃烧的小木棒分别伸人两锥形瓶中,观察其现象,教师巡回指导组织讨论:
①实验现象。 ②为什么会出现一小木棒熄灭、一小木棒继续燃烧 ③锥形瓶能换成广口瓶吗 ④本实验说明了什么
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回答以上问题,教师予以补充。
(三)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出示植物呼吸作用实质和意义的课件,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根据相关内容总结呼吸作用实质和意义。
教师:补充总结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三、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主要内容,让学生讨论总结。
1.呼吸作用的条件。
2.呼吸作用的过程。
3.呼吸作用的意义。
作业
设计实验,验证呼吸作用与光无关。
苏教版七年级
第六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第五节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
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二氧化碳能够使农作物增产。
2.举例说出温度和氧气影响农作物生长和果蔬保鲜。
3.举例说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1.举例说二氧化碳能使农业增产。
2.举例说出温度和氧气影响农作物生产和果蔬保鲜。
教学难点
1.说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温度、氧化和植物器官含水量影响呼吸作用的原理。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1)查阅有关资料。了解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呼吸作用的原理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情况。
(2)准备种植反季节蔬菜的温室中二氧化碳的调控示意图和农民贮藏小麦时的劳动情景图等挂图、图片和几枚新鲜的水果、几粒小麦。
2.学生准备
(1)阅读本节课的内容。联系前面学习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对本节课内容作一了解。
(2)调查当前农村生产的实际情况,搜集有关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生产实际例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知识。我们都知道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植物重要的生命活动,同时也为人类提供粮食、蔬菜、油料和瓜果。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在老师小的时候,过年时根本吃不到新鲜的茄子、黄瓜、西红柿等蔬菜。现在我们过年时能吃上新鲜的蔬菜,你们知道这些新鲜的蔬菜是怎样在严冬季节种植出来的吗 那么农民利用温室种植蔬菜的道理是什么
二、探究过程
(一、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我们都知道,粮食、蔬菜、油料、瓜果和纤维来自不同植物的不同部位,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合理地应用光合作用的原理,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使营养物质更多地积累在人们需求的植物器官中,这样我们的农业就会获得丰收,那么,人们是怎样利用光合作用的原理而使农作物获得丰收的呢
(出示温室中的调控系统示意图)
同学们请看这张图,同桌之间可以讨论一下,说温室中的调控系统是怎样调控二氧化碳浓度的
(学生讨论回答……) 我们知道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而适当地增加温室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时会使光合作用显著增强,产量就会有较大的提高。但是在温室中使用二氧化碳也要有个度。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一般是o.03%。当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到0.5%一0.6%时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才会显著增强,产量就会有较大的提高。这种给农作物使用了二氧化碳的方法称为气肥法,二氧化碳又被称为“室中肥料”。你们知道给农作物施加二氧化碳的方法有哪些吗
(学生讨论回答……)
哎!对了,可以在温室中点上几个炉子。煤炭燃烧可以产生二氧化碳。像我们前面看的图片中直接喷施贮存在钢瓶中的二氧化碳,还有一种就是增施有机肥,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
前面我们了解到适当的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可以增强光合作用,那么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能增强光合作用呢 [板书:二氧化碳牛水c二《>有机物(淀粉)十氧气] (学生讨论回答……)
归纳总结:充分利用光合作用的原理,最大限度地满足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对二氧化碳和水的需求,满足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对光的需求,农业生产就能获得丰收。
(二)呼吸作用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出示准备好的麦粒、苹果和新鲜的蔬菜)
同学们,我带来几样东西。我想长时间地保存这几样东西,有哪位同学能给我出主意,怎样才能较长时间地保存这几样东西 (学生讨论回答……)
(出示农民小麦人仓图,冷库贮藏果蔬图)
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对于像小麦、玉米等这类果实或种子我们可以把它们晒干了贮藏起来,对于苹果、蔬菜我们可以适当地降低温度来贮藏,那么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呢
(板书:氧气+有机物一’二氧化碳+水)
(学生讨论回答……)
适当地减少环境中氧气的供应,也可以较长时间的贮藏蔬果。其实我们前面所用的方法,无非就是降低环境温度和氧气供应,适当地减少植物细胞的含水量,都是为了降低农作物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使农产品能较长时间地保存。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植物的各种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一般来说,农作物根部的氧气供应充足时,呼吸作用旺盛,有利于根的生长和根对无机盐等养料的吸收。可是不是农作物的呼吸作用越强越好呢
(学生讨论回答……)
对农作物来说,呼吸作用并不是越强越好,相反的,有时可以降低农作物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使农作物有机物的积累增加,以达到提高产量和质量的效果。
课堂练习
l运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分析新疆吐鲁番哈密地区生产的哈密瓜为什么特别甜
2.隆冬时节,有一瓜农为提高黄瓜产量,在冬暖式大棚内,放置了三个大煤球炉,以便提高棚内的温度和二氧化碳的浓度,使黄瓜早日上市。一天,有人发现他在天气晴朗的白天,三个煤球炉烧着。而到了晚上,却只烧两个煤球炉,于是有人觉得该瓜农这种做法有点不可思议,认为相反的做法才是正确的。你认为该瓜农这样做科学吗 试说明理由。
布置作业
某地新建一蔬菜塑料大棚基地和蔬菜保鲜冷藏,你能为他们提供哪些切实可行的措施来提高蔬菜产量和延长蔬菜保鲜贮藏时间
课后反思
不论是让学生想办法解决某个问题,还是让学生想法证明某个结论,都要让学生根据已有的信息,积极自觉地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思考,寻求问题的正确答案。这样就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一个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不仅能获得现有的知识和技能,还能进一步探索未知的新问题,发现未掌握的新知识,甚至去创造前所未有的新事物。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