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一单元 探索生命的奥秘
第一章 周围的生物世界生物
第一节 我们周围的生物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生物的主要类群。
2.举例说出生物的生命现象。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自然、分析问题,表述观点的能力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与他人协作的精神。
(三)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爱生物的情感意识。
教学重点
1.举例说出生物的主要类群。
2.举例说出生物的共性。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分组搜集所知道的生物名称、图片并选l~3种附简介(生活习性及用途)。
教师准备:仿教科书图1—l制一大轮盘,另备各类群中2~5 种常见生物图片。
教学过程
广阔的自然界,山川秀丽,花木丛生,实际上组成它的物体不外是两大类(稍顿,引起学生思考):一类是没有生命的,如(停,引导学生回答)太阳、空气、山石、河水……另一类是有生命的,如……(学生说出的大多是动物、植物)除了这些之外,还有微小的……(生答:细菌、病毒……)我们把有生命的物体叫生塑。(1ivingthings)
那怎么叫有生命呀 生命有什么现象 小组内(板书)讨论并记下生命的特征。(师分组指导)5 min后,我们来听一听同学们的高见。
A组:生物能生长!
师问全班:同意吗 齐答同意
师引导深入:举个例子(略)。
师板书:能生长。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生物要从小长大,得不断地从外界——(学生抢答:获取食物)对,从外界获取食物来建造自己的身体,还能把体内产生的废物和没有用完的物质排到体外。(故作疑问)咦!植物怎吃食 (生纷纷回答:吸收水、进行光合作用)太棒了!师板书:新陈代谢。
生命还有什么特征
B组补充道:生物能亡生后代!
师用眼神向全班探询。生答:是!
对!植物会开花结果,把种子散到各地,所以“天涯处处有芳草”,动物也各有其生/L育女的方式,而且(稍顿,语气加重)总是猫生猫、狗生狗、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意思是说:生物在产生后代时把性状也传给了后代,这叫遥传。(稍停)可后代和亲代一模一样吗 (生答:不)后代之间完全—样吗 (生答:也不!)看教科书中图1—2,你能发现什么
生七嘴八舌地说:两个西瓜。
引导观察:大小 大小不同。
花纹 也不完全一样。
还长在同一条蔓上,这种不同的差异,叫变异。总之,生物能产生后代,有遗传和变异的现象。
C组继续说:生物能自己运动!(学生表示赞同)
师: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彩蝶飞舞、骏马奔驰,可这都是动物,植物会不会运动 有的说能,有的说不能,议论纷纷。几秒钟后一同学声音响亮而坚定地说:能!我示意其说下去:含羞草的叶子一碰就闭合,这也算动!有些同学立即反对,有些支持,争论起来……,我做和事佬: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对刺激作出反应,行吗
(思考片刻后同学们一致认同) 师板书。
看图1—3中的向日葵:向日葵的花盘随太阳转动,这是对什么刺激反应 生答:光。目光转向窗外:看外面那棵大树,观察树叶大都朝向——南;再观察南北两侧的树枝 ——南边繁茂,这也是植物对光的刺激作出的反应。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睡莲美丽的花瓣日出而开、日落而睡!做个有心人吧!自然界的奥妙是无穷的。
再请同学们看一幅图(图1—1),图中是纺锤树。有的学生说像花瓶,有的说像萝卜树,师大声地说:这是一棵树!(生惊讶!)叫瓶子树,又叫萝卜树,还叫纺锤树,旁边还站着一个人!它怎么长这样呀 (生很好奇)
师道:它长在南美洲的巴西,生活在热带雨林和稀树草原之间的地带,这里有雨季交替。在雨季里它枝叶繁茂,树干中贮存大量水分。进入旱季落叶,胖胖的肚子里贮存的大量水分使其顺利度过旱季。(稍停)这是说:生物适应环境,影响环境(板)
另外,生物体都有严整有序的结构。除了病毒等少数生物外,其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这以后还会详细学习。
好了,看课本第5页总结一下生物有哪些生命现象:
1.能生长;
2.能新陈代谢;
3.能产生后代,有遗传和变异;
4.能对刺激作出反应;
5.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6.有严整有序的结构。
教师出示资料,学生分析,下面二则资料说明生物体具有什么生命现象
资料1: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生长着一种“极雨花”,其花瓣对湿度很敏感,当空气湿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花瓣萎缩,将花蕊包起来,预示天要下雨;而花瓣展开时,则预示不会下雨;我国广西忻城县有棵青冈树,晴天时叶呈深绿色,要下雨时,树叶则由绿变红。还有些植物能指示空气污染程度,能指南。
资料2:蚯蚓对人类的益处很多,能改良土壤,利于植物生长;营养价值高,是优良的蛋白质饲料和食品;还能高效率地处理有机废物,如1亿条蚯蚓1d可吞食40t有机废物。细菌、真菌分解动植物的尸体,没有了它们,地球上将尸体遍布。
生物世界绚丽多彩、奥妙无穷,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繁多数量巨大,植物约有30多万种,动物更多,约有150多万种,我国是世界上生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下面咱看看哪个小组知道的生物最多:各小组上台介绍他们所准备的资料,约5min后,取出备好的“生物主要类群图”,以小组为单位填写生物名称,并尽量多地写出其同类生物名称。结合课本第4页文字认识生物类群。
教师出示图片(图1—2),要求学生将下列各种生物进行归类。
作业
请同学们课后调查周围常见的生物,将它们进行分类,并尝试说
出其生命现象。
课后反思
本节课完成的第1个目标,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由简单到复杂,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生物的生命现象;第2个目标以游戏的形式,以师生课下搜集的生物图片为介质,师生、生生之间展开的丰富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交流,从而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热爱自然,关爱生物的情感意识。
苏教版七年级
第一单元 探索生命的奥秘
第一章 周围的生物世界生物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上)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光、水、温度等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2.举例说出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3.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及设计实验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爱护大自然,保护生态平衡的情感意识。
教学重点
举例说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
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
(1)预习本课内容。
(2)课前采集鼠妇,在采集过程中观察鼠妇的生活环境
(3)课前观察周围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教师准备
(1)教师准备实验《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材料用具:纸盒、黑纸板、玻璃板、湿土、干土、冰冻过的湿土(5℃左右)。
(2)查询书籍、网站、录像,搜集一些有关生物的生存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方面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周围有许许多多的生物,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同学们用业余时间捉到一些鼠妇,现在同学们想一想,你们都是在什么地方找到的鼠妇,鼠妇到底适应什么样的环境
二、探究过程
(一)教师提出问题:鼠妇生活的环境条件是什么
学生4人一组,分组讨论。
由每小组成员陈述自己是在什么地方捕捉到鼠妇的,经小组讨论归纳作出“影响鼠妇生活的主要环境因素可能是光和温度”的假设。最后教师将学生作的假设归纳为以下两点:
1.鼠妇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或鼠妇不喜欢明亮、干燥的环境)。
2.鼠妇喜欢温暖的环境(或鼠妇不喜欢冰凉的环境)。
教师要求1~5实验小组验证第一个假设,6~10实验小组验证第二个假设。
1.学生1—5实验小组:
假设一:鼠妇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或鼠妇不喜欢明亮、干燥的环境)。
(1)教师推荐实验器材:纸盒、黑纸板、湿土、干土、鼠妇(10只)。
(2)实验过程:
学生:动手设计实验并操作。
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学生:在纸盒内一半铺湿土,一半铺干土。在设置明暗条件时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湿土上方盖了黑纸板,干土上方盖玻璃板;一种是湿土上方盖玻璃板,干土上方盖黑纸板。
教师:针对学生出现的两种情况,指导学生怎样才能设置阴暗、潮湿的环境或明亮、干燥的环境。引导学生讨论:到底湿土上方应该盖什么 干土上方应盖什么 怎样做才更容易成功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湿土上方盖黑纸板,干土上方盖玻璃板,然后把鼠妇放在黑纸板和玻璃板的交界处容易成功。
注:图中圆圈处是实验时鼠妇的位置。
(3)5min后,鼠妇大多数移至黑暗潮湿处。
(4)实物投影:各小组实验过程的数据记录。
鼠妇的数目
环 境 l mln 2 min d mln 4 min 0 mln 总 数 平均数
黑 暗潮 湿 5 6 7 8 9 35 7
明 亮 干 燥 5 4 3 2 l 15 3
(5)小组成员分析处理所得数据,小组之间交流,得出结论。
[预期结论] 鼠妇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
2。学生6~10实验小组:
第一单元 探索生命的奥秘
第一章 周围的生物世界生物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下)
假设二:鼠妇喜欢温暖的环境(或鼠妇不喜欢冰凉的环境)。
(1)教师推荐实验器材:纸盒、湿土、冰湿土。
(2)实验过程:
学生:动手设计实验并操作
教师:巡回观察并提示:实验开始时把鼠妇放在什么位置,此实验更容易成功
学生:纸盒内一半铺湿土,一半铺冰湿土,把鼠妇放在湿土和冰湿土的交界处。(后一点是学生根据教师提示讨论后作出的结论)。
(3)5min后鼠妇大多数移至湿土处。
注:图中圆圈处是实验时鼠妇的位置。
(4)实物投影:各小组实验过程的数据记录
鼠妇的数目
环 境 1min 2min 3 min 4min 5min 总 数 平均数
温 暖 5 6 6 8 9 34 6~7
冰 凉 5 4 4 2 l 16 3—4
(5)小组成员分析处理所得数据,小组之间交流,得出结论。
[预期结论] 鼠妇喜欢温暖的环境。
3.全班学生根据两个预期结论,分析讨论“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是什么 ”
学生得出的结论: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有光、水、温度等。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活动结束后,把鼠妇放归大自然。(为什么)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人人都要树立爱护大自然、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进行情感教育)
(二)学生自学课本内容,了解生态因素的概念。
教师:影响鼠妇分布的生态因素有光、水、温度,除了这些没有生命的因素外,是否还存在一些生命的因素呢
学生自学教科书的相关内容,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作出回答:对某一只鼠妇来说,其他鼠妇影响它生活;还有土壤中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也影响它生活。那么这些影响鼠妇生活的其他生物即为生态因素。
教师:没有生命的物体称为非生物,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所以生态因素也就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教师:在饭店中有一道菜叫“炸田鸡”,所谓田鸡就是青蛙,提出问题让学生就这一现象展开讨论。
问题:L青蛙少了,什么多了 什么受到了损失
2.如果大量捕捉青蛙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
学生展开讨论:1.青蛙少了,害虫多了,农作物减产,人们经济利益将直接受到损失。
3.长此下去,将会破坏生态平衡,人们将会自食难以下咽的苦
果。(呼吁人们为保持生态平衡而行动起来!)
(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学生观察课本第10页中的图1—6,描述蚯蚓在土壤中生活的状况。
蚯蚓的刚毛有助于它在土壤中运动,身体表面的黏液有助于它在土壤中钻穴和呼吸。蚯蚓的钻穴和取食等活动使土壤变得更加疏松和肥沃。
针对蚯蚓的生活状况,引导学生总结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也影响环境。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
三、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理清思路: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又影响环境,而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又影响生物的生活。所以,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同学们要树立保护大自然与保持生态平衡的意识。
作业
请同学课后查找资料,实地考察家乡周围小溪流中青蛙的生存状况,谈一谈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家乡,在夏天恢复“听取蛙声一片”的景象
第一单元 探索生命的奥秘
第一章 周围的生物世界生物
第三节 我们身边的生物学
知识目标
1.描述生物学的概念。
2.举例说出生物学与人类的关系(重点)。
3.举例说出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重点、难点)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
(1)预习本节内容。
(2)查询报刊、网络、录像等,搜集一些有关生物学方面的新信息。如:克隆,试管婴儿,纳米技术等。
2.教师准备
(1)剪辑2001年首届最高科学技术颁奖仪式的录像带及相关资料。
(2)查询报刊、网络、录像等,搜集一些有关袁隆平与杂交水稻以及生物学方面的新信息等内容。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播放袁隆平在2001年颁奖仪式上的录像,出示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袁隆平在生物学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二、探究过程
本节课主要是从3个方面进行探究。
(一)出示袁隆平在水稻田中工作的画面,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袁隆平杂交水稻》(限时3 min)然后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①袁隆平的新型杂交水稻为我们人类社会带来了什么好处 ②我们应学习袁隆平在科学探索中的什么精神 ③袁隆平怎样研究出杂交水稻的
教师提示:
1.阅读短文时,同学们要领悟科学探究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即发现问题一提出假设—一探究(设计、方法等)、验证一得出结论。
2.阅读短文时,浓缩文字叙述,抓住关键的句子,用自己的语言如何概括出生物学的概念。
学生阅读,做标记,同学之间进行交流,教师巡回,与学生一起交流。
师生共同归纳,并由“研究水稻的生长、发育等生命现象及前后几代水稻的生命活动规律”引出生物学的概念。
生物学概念比较抽象,教师应引导学生找出概念中关键的知识点:①生物学是科学,②研究的对象是生命现象、生命活动规律。在此基础上,就学生所熟悉的发生在身边的事例,列举出来,同学之间进行交流,进一步理解这一概念。
(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生物:衣服的原料,食物的来源(肉、蛋、谷类等);住房的材料(木材等)交通工具用的汽油、柴油的来源(木材),打的防疫针用的针剂等等,通过讨论,学生可以真实地体会到人类要想生存、要想发展离不开生物。
学生4人一组,联系我们生活实际,从我们的衣、食、住、行医等方面来讨论人类与生物学的关系。
教师提示学生,先对衣、食、住、行等方面例子进行分类,然后归纳出这几个方面主要与哪类生物有关。同时教师就衣这方面,指导学生讨论衣服的布料是由什么制成(皮衣、毛衣、棉衣等)。
(三)当今面临的一些热点问题离不开生物学。
出示有关“人口剧增,能源危机,环境污染及癌症和艾滋病”的画面及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当今世界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和人类健康问题的严重性,并通过了解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来进一步认识生物学的重要性。
课堂小结:
通过对(二)(三)部分的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总结出人类与生物学密切联系。(生物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习生物、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
师生讨论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出示课件,展现生物学方面的新动态。①纳米实验室和纳米照相机。②克隆羊。
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及相关资料说明,然后学生10人一组讨论:
1.纳米技术有什么用途
2.克隆人于世间有什么优、缺点
教师出示小资料:
资料1:《生物工程药品》目前已上市的生物工程.药品,一般分为重组蛋白质药品、重组疫苗、诊断或治疗用的单克隆抗体三大类,其中重要的生物工程药品有:干扰素(用于广谱抗病毒)、白细胞介素—2(用于免疫调节,治疗恶性肿瘤)、人生长激素(用于治疗生长不良、肾功能不全)、人胰岛素(用于治疗糖尿病)、凝血因子Ⅸ(用于治疗血友病)、人促红细胞生长素(用于治疗贫血)、重组人DNA酶(用于治疗囊性纤维变性)和乙型肝炎疫苗(用于预防乙型肝炎)等。
资料2:《生物治疗》利用天然物质治疗人类的疾病或达到某种医疗效果一直是医学上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自从20世纪70年代末产生了DNA重组技术以来,生物治疗获得了快速发展。
生物治疗包括细胞素治疗、抗细胞素治疗、免疫保护治疗、毒素导向治疗、基因转录因子作为药物治疗、克隆抗体治疗等9个方面。与传统的化学疗法、放射疗法等相比,生物治疗有许多优越性,主要表现在:如毒性小、副作用小;生产投资少,产值高,周期短,见效快;可治疗疑难杂症;开发生物治疗制剂的风险性比化学合成药物小得多等优点。
同学间充分讨论,领悟感受生物技术对人类的影响。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对悟性高的有独到见解的同学给予表扬鼓励,然后师生共同归纳出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生物学必将成为21世纪的领先科学。
三、课上思考
如果你真的成了一名生物学家,你最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对此问题的回答尽量多肯定,多鼓励)
作业
搜集生物学发展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的资料,以图文并茂的方式编制一份手抄报。
课后反思
本教案力求通过学生们自己的讨论、归纳来学习、探讨新知识。在本节课上,录像带和光盘起了很大的辅助作用,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开阔了学生视野,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