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循环
一、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本节课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以重视启发诱导为前提,深入挖掘和充分利用知识间的联系,因搔学生利用动物学中血液循环及本章第一、二节的相关内容,快速掌握新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充分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通过创设循序渐进的问题情境,步步深入来化解难点,突破重点,从而使学生有理解记忆代替了死记硬背,进行愉快的课堂教学。
二、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及知识的前后联系 本节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生物教材第二册第四章“体内物质运输”的第三节。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在掌握第一节“血液”和第二节“心脏和血管”的有关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血液循环对人体内物质运输的重要作用,也是对前两节中重要知识点的运用。血液循环途径这本份内容与后面的知识点(第六章的气体交换)也有着密切联系,因此本节课的内容在整个章节处于承上启下的中心位置,是本章知识结构中重要的环节。
2、 教学重点 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及血液成分的变化。
3、 教学难点 血液在循环途径中的变化。
三、学情分析及学法指导
初中学生好奇、好动,思维活跃,在初一动物学的学习中已经学习了有关脊椎动物循环系统的知识,本章第一、二节有关血液、血管和心脏的知识刚学完,从学习反馈中看出有少部分学生对心脏四个腔的作用不分,对动脉、动脉血和静脉、静脉血等概念混淆不清。
针对教师的提问,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领悟知识要点,指导学生理解记忆,不要死记硬背。
四、教学目标设计
1、 知识目标
(1) 使学生理解血液循环的概念
(2) 掌握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基本途径和关系
2、 能力目标 通过启发知道些生利用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培养学生学会联系、比较、综合和逻辑推理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方法。
3、 思想情感方面 通过对血液循环途经及循环意义的掌握,对学生进行生物体是统一整体的生物学观点的教育。
五、教学方法
教师设计一系列问题,运用谈话法启发引导学生寻找答案。教师通过边问、边讲、边绘图的形式完成教学内容。体循环、肺循环的途径采用育课件相结合形式讲解。
六、教学媒体的选择
血液循环可见包括心脏结构及其与之相通的血管、体循环与肺循环路线;两人一张作业纸
七、教学过程设计
1、 教学过程流程图
开始
CAI:复习引入 复习心脏、血管的有关知识
CAI:体循环的途径 学生观察、阅读、回答问题、口头总结
体循环血液成分的变化 探讨释疑获取结论
2、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主体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 CAI展示心脏血管结构图(未标注结构名称),提出问题:1、 请一位同学描述一下心脏的结构。2、 与心脏四腔相连通的血管名称分别是什么?3、 怎样区分动脉、静脉、动脉血、静脉血 学生观察、回忆、讨论、思考、回答 第一、二节的内容是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引入新课 设问:血液是怎样在心脏和血管组成的封闭管道中流动的呢?引出课题——血液循环 进入课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激起学生的兴趣,带着问题听讲、思考、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
新课 体循环途径 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心室的形态与结构,那个腔的肌肉壁最厚?与这部分功能有什么关系?引出体循环CAI展示血液循环动态图(未标注个部分名称)点拨问题:1、 从左心室流出的血液不可能与之相通的一条血管就能到达全身各器官的,因此我们用各级动脉表示。最小动脉后应是什么血管?2、 根据毛细血管的概念,毛细血管的两端分别连通什么血管?3、 连通毛细血管的静脉是最小的,他们不断汇集,我们已各级静脉表示,那么汇集到最后最大的经脉应是那条 学生观察、思考同学们阅读课本P33并观察图VI-28两人讨论体循环要经过哪些结构。找1——2名同学口头说出他们所观察的体循环途径(个别同学对各级动脉各级静脉把握得不是很准确) 学生通过观察图,根据第二节已有的知识比较容易对照图说出血液流经个部分结构的名称这里避免教师的面面俱到
体循环血液成分的变化 提问:1、 体循环中,血液在心脏和全身各器官间不断流动,目的是什么?2、 那么,血液与组织细胞在何处进行物质和气体交换?为什么?怎样交换?3、 经过体循环血液成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在教师的点拨下,同学们勇于思考根据第二节内容比较容易回答出毛细血管的特点揭示了结构与动能相适应的特点(个别同学对动脉、动脉血、静脉、静脉血混淆不清) 初二学生具有比较理性的思考通过问题循序渐进的深入,揭示了体循环的意义。加深了学生理解记忆
巩固练习 作业纸上有人体循环模式图(未标名称)CAI展示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作业交评优秀这给予中肯的表扬 请同学两人合作,在作业纸上完成体循环的路线,并表明血液成分的变化(流动脉血的用红笔,流经脉血的用蓝笔标注) 给学生创造自由的学习氛围,及时发现问题,针对学习中暴露出的问题,加以强调巩固重点
肺循环 总结体循环引入肺循环点拨提问:在肺部毛细血管出血液于肺泡发生了怎样的气体交换 经过肺循环,血液成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教师让学生按照体循环的推理方式在作业纸上画出肺循环的途径,表明血液成分的变化情况。学生完成后,由学生来讲肺循环的途径及血液成分的变化。(如有不准确出,可引起讨论) 在体循环的基出生学生很容易推理出肺循环的路线及血液成分的变化,培养学生思考、推理、独立探求问题和答案,使其个性得到发展
血液循环意义 血液循环的意义。教师给予补充 让学生发表意见,由他们自己归纳出血液循环的意义 学生有能力自己做出归纳,提高科教学的针对性
知识反馈讨论 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指正讨论提纲:1、 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还是与先有后?2、 动脉里流动脉血,静脉里流静脉血,这样观点对不对 3、 与动脉血、静脉与静脉血怎样区分?4、 在什么地方血液成分才会发生变化?为什么 前后桌四人一组讨论 教师考察:学生对本节课内容是否真正理解把学生对知识点理解推向深入
巩固练习 组间连答竞赛,教师从血液循环的任何一部位开始说出其名称,小组的学生依次接着回答出血液流动的下一个结构名称,以时间短、准确率高为得分最高 加强重点内容的巩固这种反馈形势紧张有趣,有效地调动可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促进了学生的理解记忆
小结 CAI归纳总结 师生共同总结 使学生从本节课学习的内容生归纳,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八、教学评价设计
为了测评学生对本节课的达标情况,促使学生系统掌握本节课的内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评价为:
1、 设置以犀利的问题情境,多媒体投影出讨论提纲,让学生思考讨论;如循环途径的讨论提纲为:
(1) 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还是有先有后?
(2) 动脉里流动脉血,静脉里流静脉血,这种观点对不对?
(3) 动脉与动脉血,静脉与静脉血怎样区分?
(4) 在什么地方血液成分才会发生变化?
让学生按照体循环的推理方式在作业纸上画出肺循环的途径,并用红、蓝笔分别标注动脉血和静脉血。如出现问题可展开讨论,最后教师纠正,并进行鼓励性评价。
2、 随堂练习
(1) 可见出示血液循环的示意图,让学生标明名称和血流方向。
(2) 通过组与组之间连答竞赛,反馈学生对循环路径的记忆的准确性和牢固性。可从血循环的任一部分开始,说出其名称入肺静脉,一组的第一个学生就应按照血流方向回答出左心房,第二个同学接着答左心室……依此类推。以时间快,准确率高者得分为高,错一个扣5分,来调动学社功能积极性,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理解记忆。
九、板书设计
血液循环
左心室 主动脉 全身各级动脉
毛细血管 体循环(动脉血 静脉血)
右心房 上下腔静脉 各级静脉
右心室 肺动脉
肺部毛细血管 肺循环 (静脉血 动脉血)
左心房 肺静脉
十、点评
本节课依据教材、教学大纲及学生实际、运用启发、诱导式教学模式,通过一个个循序渐进的设问,一步步将学生思维引入知识要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不仅仅局限在教师对知识,技能的分析,总结和归纳上,而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知识技能,发生发展的过程,使整个教学过程贯穿着之一和探究活动。教学过程中,注意了对每个问题引入和启发,对每个环节的点拨和释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营造了一个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通过竞赛的答题方式,鼓励性的教学评价等,树立了学生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信心,很好的实现的预订的教学目标。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