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一 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2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一位数(不进位) 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一 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2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一位数(不进位) 苏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01-20 20:17: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一位数(不进位)
书本第44~45页的内容。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这些加法的口算方法。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数学能力。
3.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的自主探究意识、主动合作意识和不怕困难的精神。
使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比较例题里两道题计算方法的不同点,弄清相同数位相加减的道理。
小棒若干、计数器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
场景出示:春天到了,天气越来越暖和。校长室决定下个星期五带我们班表现比较好的小朋友去参加春游。小朋友们乐意吗?那就拿出你们的表现吧。
看看都给我们准备了哪些车呀?
学生观察,说出:有45座的大客车,有30座的中客车,有3座的小轿车。
提问:观察这幅场景图,你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各怎样列算式?学生提出问题,找人回答,分别板书
45+30、45+3、30+3、45+30+3。
再问:这四个算式中,哪道算式你已经能算出得数,得多少?学生回答。还有一个算式我们现在还不会算,先放在这里。
看黑板上的这两道算式,一个是45+30,一个是45+3。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
二、自主探索,领悟算法
1.教学45+30(两位数加整十数)。
(1)自我探索算法。
提问:你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来计算这道题呢?请出我们的小棒帮帮忙吧。
学生自己摆。老师巡视,提示:想好先摆几捆几根,再摆几捆。怎样摆让老师一眼看出你的答案。
引导学生拨算珠。
(2)全班交流算法。
只要算法有道理都要加以肯定。
(3)整理算法。
讨论:这些算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都是把30与40相加)老师小结。
2.学习45+3(两位数加一位数)。
(1)独立思考。
提问:根据45+30的各种算法,你能很快地想出45+3该怎样算吗?
(2)畅所欲言,交流算法。
教师肯定各种合理的算法。
对于如下这种算法,教师要重点肯定,并协助学生演示整理。(5+3=8,40+8=48)
3.比较45+30和45+3。
提问:这两道题在计算时有哪些相同与不同?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在黑板上演示比较,突出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
三、巩固深化,应用算法
1.“想想做做”第1题。
(1)同桌一起用学具算珠拨一拨,写出结果。
(2)指定两名学生全班演示,说一说为什么这样拨。
2.“想想做做”第2题。
(1)全班学生口算。四人小组检查,有错的在组内说一说,错在哪儿,应该怎样算,并改正。
(2)引导学生比较两道算式的不同,两位数加整十数时,将整十数和两位数的几个十相加,加一位数时就和两位数的几个一相加。
3.“想想做做”第3题。
(1)引导学生观察图画,说说给出了哪些数学信息?
(2)各自填写算式,集体订正并说算理。
四、评价鼓励,全课小结
谈话:这节课,每一位同学都开动了小脑筋,通过与周围同学的密切合作和自己的主动探索获得了许多新知识,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谁想说一说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做《名师测控》对应练习。
两位数加两位数、一位数(不进位)
学生学得真不错、学习气氛活跃。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这些加法的口算方法。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维。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的自主探究意识、主动合作意识和不怕困难的精神。